第28卷第1期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l.28 No.1 JournalofJiningTeachers’College
文章编号:1004—1877(2007)01—0068—05
2007年2月Feb.2007
一战与五四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
孔祥东,徐 瑛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一战前,科学得到中国人民的一致崇信,科学万能论即唯科学主义极为兴盛。而战后,科学的功用和价值受到质疑。科学的信徒严复、梁启超也起来反对科学,尤其是梁启超惊呼西方“科学万能之梦”已经破碎。在科玄论战中,玄学派更是对科学的功用和价值提出怀疑和严厉批评,于是反科学主义思潮兴起。
关键词:唯科学主义;一战;反科学主义中图分类号:K261.1
文献标识码:A
近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反科学主义的讨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东社会科学》在2005年第1期(总第113期)刊发了5篇文章,专门讨论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有关问题。目前研究的反科学主义的作用,用和价值,,。本文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一下探索。
内,并相信仅有科学方法才能认识这种秩序的所有方面(、社会的()[2]P16-面伴随着西方,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特别是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的努力付诸东流,然而这更强化了人们要求改革和向西方学习的信念。当时的中国人学习科学不再仅仅停留在造船造炮等器物阶段,他们更渴望掌握强大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介绍西方科学概念、哲学及政治思想方面起作用最大的是严复。严复认为,西方近代国家之所以这么强盛,可能有许多原因,但毫无疑问的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观念、科学技术对西方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指出近代中国所形成的一些问题,可以归结为“科学的问
[3](P164)
题”。由此可见,这时,严复对科学是崇信的,认为科学是解救中国的惟一重要的良药。他在《原强》一文曾指出:“不为数学、名学,则吾心不足以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数也;不为力学、质学,
[4](P17)
则不足以审因果之相生、功效之互待也。”显然,这里严复所说的数学、力学(物理学)、质学(化学)已不单指自然科学本身,而是具有了普遍
战前唯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唯科学主义”是译自英文“SCIENTISM”,亦译为“科学主义”。据英国著名学者哈耶克考察,“科学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867年默里(Muttay)出版的《新英词典》,意指“科学家的表达习惯和
[1](P6)
模式”。美籍华裔学者郭颖颐在综合各种观点后,将“唯科学主义”定义为:“一般地说,唯科学主义是一种从传统与遗产中兴起的信仰形式,科学本能的有限原则,在传统与遗产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文化设定及文化的公理。更严格地说,唯科学主义(形容词是“唯科学的”Scientistic)可定义为是那种把所有的实在都置于自然秩序之
收稿日期:2006—11—20
作者简介:孔祥东(1980-),男,山东济宁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徐瑛(1982-),女,山东济宁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68—
的方法论意义。因此我们说“严复奠定了新时代思想家们把现代科学作为一种价值体系而接受的
[2](P4)
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对于科学更加崇信,唯科学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受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自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近代思潮中就存在着一股强劲的科学主义倾向,尤其到了19世纪中叶后,随着进化论和实证主义哲学的兴起,科学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西方颇为盛行,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第二,是受中国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由于以儒家思想为其核心的中国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重义理而轻艺事”,强调人伦道德,而鄙视物质技术,重视形而上的研究,而忽视形而下的探索,于是形成了一种道高于器(技),形而上高于形而下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必然影响胡适、陈独秀等人对于科学的理解,从而使他们把科学作为形而上化的“普遍之道”加以认同和追求。第三,是重建价值———信仰体系的需要。从戊戌变法开始,由越来越遭到人们的抨击,,更使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而科学主义正好具有作为一种价值———信仰体系所必须具有的双重品格:可信性和普遍性。第四,是救亡图存的需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在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之下,尤其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定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而科学正好适应了人们渴望富强的需要,因此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救亡图存的思想而兴盛起来。它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唯物论唯科学主义,代表人物有吴稚晖和陈独秀。一种是经验论唯科学主义,代表人物有胡适。
由于学者们对科学的信仰和宣传,科学在当
[5](P10)
时几乎得到了“全国一致的崇信”,这种“崇信”在当时发行的报刊上也有所体现。首先是许多报刊开辟专栏介绍科学知识。例如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杂志》开辟了“科学杂俎”专栏,专门介绍当时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其次,各种介绍科学知识,崇尚科学万能的文章屡见不鲜,例如,在《东方杂志》第十二卷第七号上,作者“造五”就发表了名为《科学之价值》的文章。
在文中,作者认为科学不仅指自然科学,政事有政
事之科学,道德有道德之科学。“古代道德政治之书,科学包含之而有余,现在及未来之学问,科学阐明之而无不可......吾之言科学万能
五四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
1914年,。这次
。化。第一,先前一度被尊崇的实证主义哲学渐渐失去了它先前的光环,而柏格森、倭铿的哲学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柏格森的哲学,一名变之哲学,即生命哲学,而倭铿的哲学则是最反对自然主义、主智主义。柏格森、倭铿的哲学正反映了战后欧洲人要求变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适应了人们要求政府关注民生、改革现状的要求。第二,一战后,欧洲人陷入悲观失望的泥淖,在很多人心目中,西方文明陨落了、灭亡了。战争中的杀戮、经济的严重破坏以及人性的丧失促使欧洲人开始质疑欧洲文明,质疑近几百年来建立的丰富的物质文明,乃至质疑先前被认为是万能的科学。德人台里乌司氏就不得不指出,“此次战争(一战),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此次战争之真价值不得不加以反省。”他承认欧洲文明的破产,他说到:“谓欧洲目下之现状,使东洋
[6]
人视为欧洲文明之破产,亦不无理由。”战败的德国人已感觉到“世界末日”的到来,但战胜的法国人英国人脸上也没有胜利的笑容。法朗西(AratoleFrance)是法国当时著名的大文豪,被誉为“人道的法兰西文化的化身”。他也不无遗憾
[7](P6)
地宣称:“欧洲方病而重死,而法国则尤然”。
—69—
欧洲人对于欧洲文明的质疑也引起对于科学的质疑,因为正是“无所不能”的科学一手造就了所谓的欧洲丰富的物质文明。大战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原来科学的功用是中立的,并非是万能的。
战后欧洲思想界的变化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通过报刊,人们了解了一战的大体情况。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后造成的经济大萧条、人民生活的极度悲惨,在中国人民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战争的惨烈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能够提供杀人的利器,甚至引发战争。如前所述,严复是中国最早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先进人物之一,他曾认为“科学是解救中国的惟一重要的良药”,但是欧战的爆发使他对科学的功用产生了新的认识,在《何嗣五赴欧观战归,出其纪念册子索句,为口号五绝句》中他写道:“太息春秋无义战,群雄何苦自相残。欧洲
[8](P403)
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严复认为:“甲寅欧战以来,利器极杀人之能事,皆所得于科学也。”因此,严复在战后对于西方文化有了失望之感,而对于科学也有了新的认识,渐渐改变了“科学万能”的观点。《东方杂志》第五号刊登了一篇名为《及基础》,,、、经济万能的,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久负盛名的思想家,是清末民初言论思想界的执牛耳者。他曾经一度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纳西方文化,并且树立了科学立世的信念:“科学之力日盛则迷信之力
[9](P53)
日衰,自由之界日张,则神权之界日缩。”那—70—
[8](P403)
时梁启超对科学的信仰是坚定的。因此,他曾不
遗余力地向国人介绍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西方名人的学说,希望借此树立科学的大旗。但是,一战使他对于科学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质疑科学的功用和价值。1919年,梁启超、丁文江、张君劢、蒋百里等7人对欧洲进行了一次访问。回国后,梁启超发表了著名的《欧游心影录》,此书于1920年3月至6月被北京的《晨报》和上海的《时事新报》连载。在长达一年多的旅行中,梁启超亲眼目睹了列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对于梁启超来说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所以这次旅行引起了他内心深处强烈的震撼。尤其让他震撼的是,欧洲各国“那舒服过活的人民,竟会有一日要煤没煤,要米没米,家家户户开门七件
[10](P3-4)
事,都必须要皱起眉头来”。除此之外,由于欧洲经济衰退、贫富差距拉大,工人罢工、群众示威游行此起彼伏,整个社会就像被安置在火山口上,动荡不安。在一战前,“,满望着科。如今功总算成了,,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那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最近思潮变迁一个大关键了。”梁启超以亲历者的身份宣布欧洲“科学之梦”已经破产,又深入分析了科学万能论给哲学、道德、文学带来的危害,且用他“常带感情的笔峰”写出来,这不能不引起社会上巨大的反响。于是乎,社会上重新估定科学、质疑科学、反对科学万能论的文字逐渐增多起来。受梁启超《欧游心影录》影响,1921年,梁漱溟发表了著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在文中作者认为西方文化具有浓厚的“科学色
[11](P34)
彩”,“理智的活动太强太盛,实为显著之
[11](P70)
特点”。“理智”太强太盛的结果,使得“人对人也是划界线而持算帐的态度,成为机械的关系……至于精神生活一面,也是理智压倒一切……乃至艺术为直觉之事,而亦成了科学
[11](P162)
化”。作者对于这种把科学的功用无限放大,乃至用它的方法来指导和解决包括精神在内
[10](P14)
一切宇宙人生问题的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科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如果逾越科学的本分,而主张科学万能,其结果不仅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造成二者的紧张,自然被人征服,而人又成了自然的奴隶,甚至会使人放弃对生存意义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导致人性的丧失。近代西方文化所暴露的那些贫富不均,人情淡薄,“谁同谁都必须要算帐,甚至于父子夫妇之间也是如此”等弊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万能论造成的苦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发表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东西文化问题、关于科学的重新评价问题等逐渐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所思索、所讨论。《东方杂志》第十九卷第十七号刊登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反对科学》的文章。作者健孟指出:“在中国反对科学的人,还很不少”,甚至有一学生在毕业式中的演说中说道:“科学进步则道德退步,科学发明,则以可怕的凶器杀人更多”。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的学生也开始质疑科学的功用和价值。对科学的功用和价值的质疑又与当时各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起,于是“12])
战。
1923年2月14日,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人生观》的演讲,对科学的功用和价值提出了严重挑战。张的这篇演讲词在《清华周刊》272期发表以后,遭到他的好友、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的批评,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历时近一年之久,使当时各派思想家、学者和名家卷入其中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称“科玄论战”。论战中,梁启超、林宰平、张东荪,屠孝实、瞿菊农等人也纷纷发表文章支持补充或丰富张的观点,批评科学万能论、反对将科学的功用和价值无限放大。张君劢及其支持者认为:(一)科学无论如何发达也不能解决人生观以及人的情感和道德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靠人的自由意志和直觉。(二)科学的功用不是
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这历史的要求上看,以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的主张和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但“如果纯从学术角度看,玄学派所提出的问题和所作的某些基本论断,例如认为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生问题,个人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有根本区别,心理、生物特别是历史、社会领域与无机世界的因果领域有性质的不同,以及对非理性因素的重视和强调等等,比起科学派虽乐观却简单的决定论的论点论证要远
[13](P59)
为深刻,它更符合于二十世纪的思潮”。因此,我们说,科玄论战的爆发使得一战后逐渐产生的质疑科学功用和价值的思潮即反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上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并且与唯科学主义有了第一次交锋。
结 语
审视20世纪初的中国,”被他们奉”能解决当时中,因此科学几乎得到“全国一致的崇信”。但是,一战后,这种局面有了改变,原来科学的忠实信徒严复开始怀疑科学的功用和价值;梁启超甚至宣称西方人的“科学万能之梦”已经破碎;而以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更是对科学提出严厉批评。对于这一巨大的转变,我认为一战的爆发起了重大的作用。正是一战的巨大破坏性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科学的功用和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催生了反科学主义思潮。这一转变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体如下:
首先,它丰富了学术研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发展的方向。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打破唯科学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学术研究,催生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和争论焦点,如科学的社会效果,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科学与价值、科学与哲学、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哲学明确区分为两大阵营、两条路线,一方走的是科学的、实证的道路,另一方则走的是人本的、形而上学的道路。另外,它还形塑了现代新儒家的致思方向。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张君劢正是从对科学、科学主
—71—
义的反思与批评入手,进一步对现代化模式提出质疑的。
其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如科学技术的发达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自然的破坏。环境污染加重,物种灭绝加速也是科学给我们的“馈赠”。唯科学主义者把科学绝对化,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以及科学知识的物质价值遮掩了科学价值的人文价值,偏离了人的根本目的,使科学由人的解放力量变为人的奴役力量。德国哲学家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就指出:“对自然的支配是以人与所支配的客体的异化为代价的,随着精神的物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甚至个人之间
[14](P28)
的关系也异化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如道德沦丧、人情淡薄甚至人性丧失等社会问题多少拜这位万能的
参考文献:
[1]F・A・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M].南京:译林出版社.[2][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3]马勇.严复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2.
[4]严复.原强(修订稿)[J].严复集[M].第一册.
[5]胡适.科学与人生观[J].科学与人生观[M].济南:山东
人民出版社.1997.
[6]平佚.中西文明之评判[J].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六号.[7]罗罗.法兰西文化之危机[J].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二
十二号.
[8]严复.严复集[M].第二册.
[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第一册文集之一.北京:中华书
局.1989.
[10]梁启超.欧游心影录[A].饮冰室合集[M].第七册专集
之二十三.
[1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12]郑大华.张君劢传[M].北京:.1997.[13].1987.][].重庆出版社.
(责任编辑 杜 华)
WarIandtheRiseofIdeoloicalTrendofAuti-Scientism
inthePeriodoftheMay4thMovement
KONGXiangdong,XUYing
(CollegeofHistoryCulture,HuNanNormalUniversity,HuNan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BeforeWorldWarI,SciencehadbeenunanimouslyworshippedbyChinesepeopleandscientismhadprospered.However,afterWorldWarI,somepeoplestartedtosuspectedthefunctionandvalueofsci2ence.ThefollowersofsciencesuchasYanFuandLiangch’i-chaostartedtoopposethescience.Especially,thelattercriedoutinalarmthatthedreamofall-powerfulsciencehadsmashed.valueofscience.Asaresult,theideologicaltrendofanti-scientismsprungup.KeyWords:Scientism;WorldWarI;Anti-Scienism
Intheheateddebatebe2
tweentheschoolsofscientismandmetaphysics,thelatterdistrustedandcriticizedseverelythefunctionand
—72—
第28卷第1期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l.28 No.1 JournalofJiningTeachers’College
文章编号:1004—1877(2007)01—0068—05
2007年2月Feb.2007
一战与五四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
孔祥东,徐 瑛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一战前,科学得到中国人民的一致崇信,科学万能论即唯科学主义极为兴盛。而战后,科学的功用和价值受到质疑。科学的信徒严复、梁启超也起来反对科学,尤其是梁启超惊呼西方“科学万能之梦”已经破碎。在科玄论战中,玄学派更是对科学的功用和价值提出怀疑和严厉批评,于是反科学主义思潮兴起。
关键词:唯科学主义;一战;反科学主义中图分类号:K261.1
文献标识码:A
近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反科学主义的讨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东社会科学》在2005年第1期(总第113期)刊发了5篇文章,专门讨论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有关问题。目前研究的反科学主义的作用,用和价值,,。本文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一下探索。
内,并相信仅有科学方法才能认识这种秩序的所有方面(、社会的()[2]P16-面伴随着西方,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特别是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的努力付诸东流,然而这更强化了人们要求改革和向西方学习的信念。当时的中国人学习科学不再仅仅停留在造船造炮等器物阶段,他们更渴望掌握强大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介绍西方科学概念、哲学及政治思想方面起作用最大的是严复。严复认为,西方近代国家之所以这么强盛,可能有许多原因,但毫无疑问的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观念、科学技术对西方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指出近代中国所形成的一些问题,可以归结为“科学的问
[3](P164)
题”。由此可见,这时,严复对科学是崇信的,认为科学是解救中国的惟一重要的良药。他在《原强》一文曾指出:“不为数学、名学,则吾心不足以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数也;不为力学、质学,
[4](P17)
则不足以审因果之相生、功效之互待也。”显然,这里严复所说的数学、力学(物理学)、质学(化学)已不单指自然科学本身,而是具有了普遍
战前唯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唯科学主义”是译自英文“SCIENTISM”,亦译为“科学主义”。据英国著名学者哈耶克考察,“科学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867年默里(Muttay)出版的《新英词典》,意指“科学家的表达习惯和
[1](P6)
模式”。美籍华裔学者郭颖颐在综合各种观点后,将“唯科学主义”定义为:“一般地说,唯科学主义是一种从传统与遗产中兴起的信仰形式,科学本能的有限原则,在传统与遗产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文化设定及文化的公理。更严格地说,唯科学主义(形容词是“唯科学的”Scientistic)可定义为是那种把所有的实在都置于自然秩序之
收稿日期:2006—11—20
作者简介:孔祥东(1980-),男,山东济宁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徐瑛(1982-),女,山东济宁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68—
的方法论意义。因此我们说“严复奠定了新时代思想家们把现代科学作为一种价值体系而接受的
[2](P4)
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对于科学更加崇信,唯科学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受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自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近代思潮中就存在着一股强劲的科学主义倾向,尤其到了19世纪中叶后,随着进化论和实证主义哲学的兴起,科学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西方颇为盛行,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第二,是受中国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由于以儒家思想为其核心的中国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重义理而轻艺事”,强调人伦道德,而鄙视物质技术,重视形而上的研究,而忽视形而下的探索,于是形成了一种道高于器(技),形而上高于形而下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必然影响胡适、陈独秀等人对于科学的理解,从而使他们把科学作为形而上化的“普遍之道”加以认同和追求。第三,是重建价值———信仰体系的需要。从戊戌变法开始,由越来越遭到人们的抨击,,更使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而科学主义正好具有作为一种价值———信仰体系所必须具有的双重品格:可信性和普遍性。第四,是救亡图存的需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在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之下,尤其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定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而科学正好适应了人们渴望富强的需要,因此科学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救亡图存的思想而兴盛起来。它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唯物论唯科学主义,代表人物有吴稚晖和陈独秀。一种是经验论唯科学主义,代表人物有胡适。
由于学者们对科学的信仰和宣传,科学在当
[5](P10)
时几乎得到了“全国一致的崇信”,这种“崇信”在当时发行的报刊上也有所体现。首先是许多报刊开辟专栏介绍科学知识。例如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杂志》开辟了“科学杂俎”专栏,专门介绍当时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其次,各种介绍科学知识,崇尚科学万能的文章屡见不鲜,例如,在《东方杂志》第十二卷第七号上,作者“造五”就发表了名为《科学之价值》的文章。
在文中,作者认为科学不仅指自然科学,政事有政
事之科学,道德有道德之科学。“古代道德政治之书,科学包含之而有余,现在及未来之学问,科学阐明之而无不可......吾之言科学万能
五四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
1914年,。这次
。化。第一,先前一度被尊崇的实证主义哲学渐渐失去了它先前的光环,而柏格森、倭铿的哲学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柏格森的哲学,一名变之哲学,即生命哲学,而倭铿的哲学则是最反对自然主义、主智主义。柏格森、倭铿的哲学正反映了战后欧洲人要求变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适应了人们要求政府关注民生、改革现状的要求。第二,一战后,欧洲人陷入悲观失望的泥淖,在很多人心目中,西方文明陨落了、灭亡了。战争中的杀戮、经济的严重破坏以及人性的丧失促使欧洲人开始质疑欧洲文明,质疑近几百年来建立的丰富的物质文明,乃至质疑先前被认为是万能的科学。德人台里乌司氏就不得不指出,“此次战争(一战),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此次战争之真价值不得不加以反省。”他承认欧洲文明的破产,他说到:“谓欧洲目下之现状,使东洋
[6]
人视为欧洲文明之破产,亦不无理由。”战败的德国人已感觉到“世界末日”的到来,但战胜的法国人英国人脸上也没有胜利的笑容。法朗西(AratoleFrance)是法国当时著名的大文豪,被誉为“人道的法兰西文化的化身”。他也不无遗憾
[7](P6)
地宣称:“欧洲方病而重死,而法国则尤然”。
—69—
欧洲人对于欧洲文明的质疑也引起对于科学的质疑,因为正是“无所不能”的科学一手造就了所谓的欧洲丰富的物质文明。大战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原来科学的功用是中立的,并非是万能的。
战后欧洲思想界的变化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通过报刊,人们了解了一战的大体情况。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后造成的经济大萧条、人民生活的极度悲惨,在中国人民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战争的惨烈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能够提供杀人的利器,甚至引发战争。如前所述,严复是中国最早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先进人物之一,他曾认为“科学是解救中国的惟一重要的良药”,但是欧战的爆发使他对科学的功用产生了新的认识,在《何嗣五赴欧观战归,出其纪念册子索句,为口号五绝句》中他写道:“太息春秋无义战,群雄何苦自相残。欧洲
[8](P403)
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严复认为:“甲寅欧战以来,利器极杀人之能事,皆所得于科学也。”因此,严复在战后对于西方文化有了失望之感,而对于科学也有了新的认识,渐渐改变了“科学万能”的观点。《东方杂志》第五号刊登了一篇名为《及基础》,,、、经济万能的,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久负盛名的思想家,是清末民初言论思想界的执牛耳者。他曾经一度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纳西方文化,并且树立了科学立世的信念:“科学之力日盛则迷信之力
[9](P53)
日衰,自由之界日张,则神权之界日缩。”那—70—
[8](P403)
时梁启超对科学的信仰是坚定的。因此,他曾不
遗余力地向国人介绍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西方名人的学说,希望借此树立科学的大旗。但是,一战使他对于科学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质疑科学的功用和价值。1919年,梁启超、丁文江、张君劢、蒋百里等7人对欧洲进行了一次访问。回国后,梁启超发表了著名的《欧游心影录》,此书于1920年3月至6月被北京的《晨报》和上海的《时事新报》连载。在长达一年多的旅行中,梁启超亲眼目睹了列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对于梁启超来说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所以这次旅行引起了他内心深处强烈的震撼。尤其让他震撼的是,欧洲各国“那舒服过活的人民,竟会有一日要煤没煤,要米没米,家家户户开门七件
[10](P3-4)
事,都必须要皱起眉头来”。除此之外,由于欧洲经济衰退、贫富差距拉大,工人罢工、群众示威游行此起彼伏,整个社会就像被安置在火山口上,动荡不安。在一战前,“,满望着科。如今功总算成了,,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那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最近思潮变迁一个大关键了。”梁启超以亲历者的身份宣布欧洲“科学之梦”已经破产,又深入分析了科学万能论给哲学、道德、文学带来的危害,且用他“常带感情的笔峰”写出来,这不能不引起社会上巨大的反响。于是乎,社会上重新估定科学、质疑科学、反对科学万能论的文字逐渐增多起来。受梁启超《欧游心影录》影响,1921年,梁漱溟发表了著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在文中作者认为西方文化具有浓厚的“科学色
[11](P34)
彩”,“理智的活动太强太盛,实为显著之
[11](P70)
特点”。“理智”太强太盛的结果,使得“人对人也是划界线而持算帐的态度,成为机械的关系……至于精神生活一面,也是理智压倒一切……乃至艺术为直觉之事,而亦成了科学
[11](P162)
化”。作者对于这种把科学的功用无限放大,乃至用它的方法来指导和解决包括精神在内
[10](P14)
一切宇宙人生问题的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科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如果逾越科学的本分,而主张科学万能,其结果不仅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造成二者的紧张,自然被人征服,而人又成了自然的奴隶,甚至会使人放弃对生存意义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导致人性的丧失。近代西方文化所暴露的那些贫富不均,人情淡薄,“谁同谁都必须要算帐,甚至于父子夫妇之间也是如此”等弊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万能论造成的苦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发表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东西文化问题、关于科学的重新评价问题等逐渐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所思索、所讨论。《东方杂志》第十九卷第十七号刊登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反对科学》的文章。作者健孟指出:“在中国反对科学的人,还很不少”,甚至有一学生在毕业式中的演说中说道:“科学进步则道德退步,科学发明,则以可怕的凶器杀人更多”。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的学生也开始质疑科学的功用和价值。对科学的功用和价值的质疑又与当时各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起,于是“12])
战。
1923年2月14日,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人生观》的演讲,对科学的功用和价值提出了严重挑战。张的这篇演讲词在《清华周刊》272期发表以后,遭到他的好友、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的批评,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历时近一年之久,使当时各派思想家、学者和名家卷入其中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称“科玄论战”。论战中,梁启超、林宰平、张东荪,屠孝实、瞿菊农等人也纷纷发表文章支持补充或丰富张的观点,批评科学万能论、反对将科学的功用和价值无限放大。张君劢及其支持者认为:(一)科学无论如何发达也不能解决人生观以及人的情感和道德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靠人的自由意志和直觉。(二)科学的功用不是
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这历史的要求上看,以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的主张和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但“如果纯从学术角度看,玄学派所提出的问题和所作的某些基本论断,例如认为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生问题,个人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有根本区别,心理、生物特别是历史、社会领域与无机世界的因果领域有性质的不同,以及对非理性因素的重视和强调等等,比起科学派虽乐观却简单的决定论的论点论证要远
[13](P59)
为深刻,它更符合于二十世纪的思潮”。因此,我们说,科玄论战的爆发使得一战后逐渐产生的质疑科学功用和价值的思潮即反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上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并且与唯科学主义有了第一次交锋。
结 语
审视20世纪初的中国,”被他们奉”能解决当时中,因此科学几乎得到“全国一致的崇信”。但是,一战后,这种局面有了改变,原来科学的忠实信徒严复开始怀疑科学的功用和价值;梁启超甚至宣称西方人的“科学万能之梦”已经破碎;而以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更是对科学提出严厉批评。对于这一巨大的转变,我认为一战的爆发起了重大的作用。正是一战的巨大破坏性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科学的功用和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催生了反科学主义思潮。这一转变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体如下:
首先,它丰富了学术研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发展的方向。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打破唯科学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学术研究,催生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和争论焦点,如科学的社会效果,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科学与价值、科学与哲学、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哲学明确区分为两大阵营、两条路线,一方走的是科学的、实证的道路,另一方则走的是人本的、形而上学的道路。另外,它还形塑了现代新儒家的致思方向。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张君劢正是从对科学、科学主
—71—
义的反思与批评入手,进一步对现代化模式提出质疑的。
其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如科学技术的发达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自然的破坏。环境污染加重,物种灭绝加速也是科学给我们的“馈赠”。唯科学主义者把科学绝对化,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以及科学知识的物质价值遮掩了科学价值的人文价值,偏离了人的根本目的,使科学由人的解放力量变为人的奴役力量。德国哲学家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就指出:“对自然的支配是以人与所支配的客体的异化为代价的,随着精神的物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甚至个人之间
[14](P28)
的关系也异化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如道德沦丧、人情淡薄甚至人性丧失等社会问题多少拜这位万能的
参考文献:
[1]F・A・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M].南京:译林出版社.[2][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3]马勇.严复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2.
[4]严复.原强(修订稿)[J].严复集[M].第一册.
[5]胡适.科学与人生观[J].科学与人生观[M].济南:山东
人民出版社.1997.
[6]平佚.中西文明之评判[J].东方杂志.第十五卷第六号.[7]罗罗.法兰西文化之危机[J].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二
十二号.
[8]严复.严复集[M].第二册.
[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第一册文集之一.北京:中华书
局.1989.
[10]梁启超.欧游心影录[A].饮冰室合集[M].第七册专集
之二十三.
[1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12]郑大华.张君劢传[M].北京:.1997.[13].1987.][].重庆出版社.
(责任编辑 杜 华)
WarIandtheRiseofIdeoloicalTrendofAuti-Scientism
inthePeriodoftheMay4thMovement
KONGXiangdong,XUYing
(CollegeofHistoryCulture,HuNanNormalUniversity,HuNan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BeforeWorldWarI,SciencehadbeenunanimouslyworshippedbyChinesepeopleandscientismhadprospered.However,afterWorldWarI,somepeoplestartedtosuspectedthefunctionandvalueofsci2ence.ThefollowersofsciencesuchasYanFuandLiangch’i-chaostartedtoopposethescience.Especially,thelattercriedoutinalarmthatthedreamofall-powerfulsciencehadsmashed.valueofscience.Asaresult,theideologicaltrendofanti-scientismsprungup.KeyWords:Scientism;WorldWarI;Anti-Scienism
Intheheateddebatebe2
tweentheschoolsofscientismandmetaphysics,thelatterdistrustedandcriticizedseverelythefunctionand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