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整式的乘法公式 教案3

15.2乘法公式

§15.2 完全平方公式(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添括号法则.

2.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利用去括号法则得到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体会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相结合

教师由去括号法则引入添括号法则,并引导学生适当添括号变形,从而达到熟悉乘法公式应用的目的.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

(1)4+(5+2) (2)4-(5+2) (3)a+(b+c) (4)a-(b-c )

[生]解:(1)4+(5+2)=4+5+2=11

(2)4-(5+2)=4-5-2=-3

或:4-(5+2)=4-7=-3

(3)a+(b+c)=a+b+c

(4)a-(b-c )=a-b+c

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改变符合;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合.

也就是说,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师]∵4+5+2与4+(5+2)的值相等;4-5-2与4-(5+2)的值相等.所以可以写出下列两个等式:

(1)4+5+2=4+(5+2) (2)4-5-2=4-(5+2)

左边没括号,右边有括号,也就是添了括号,•同学们可不可以总结出添括号法则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

[生]添括号其实就是把去括号反过来,所以添括号法则是: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也是: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例如a+b-c,要对+b-c项添括号,可以让a 先休息,括号前添加号,括号里的每项都不改变符号,也就是+(+b-c),括号里的第一项若系数为正数可省略正号即+(b-c ),于是得:a+b-c=a+(b-c );若括号前添减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改变符号,+b改为-b ,-c 改为+c.也就是-(-b+c),于是得a+b-c=a-(-b+c).添加括号后,无论括号前是正还是负,都不改变代数式的值.

[师]你说得很有条理,也很准确.

请同学们利用添括号法则完成下列练习:

(出示投影片)

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a+b-c=a+( )

(2)a-b+c=a-( )

(3)a-b-c=a-( )

(4)a+b+c=a-( )

2.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

(1)2a-b-=2a-(b-)

(2)m-3n+2a-b=m+(3n+2a-b)

(3)2x-3y+2=-(2x+3y-2)

(4)a-2b-4c+5=(a-2b )-(4c+5)

(学生尝试或独立完成,然后与同伴交流解题心得.教师遁视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总结:添括号法则是去括号法则反过来得到的,无论是添括号,还是去括号,运算前后代数式的值都保持不变,•所以我们可以用去括号法则验证所添括号后的代数式是否正确.

Ⅱ.导入新课

[师]有些整式相乘需要先作适当的变形,然后再用公式,这就需要同学们理解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和真正内涵.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完成下列计算.

(出示投影片)

例: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

2 (2)(a+b+c)

22 (3)(x+3)-x

2 (4)(x+5)-(x-2)(x-3)

(让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运算,从而达到灵活应用公式的目的)

分析:(1)是每个因式都是三项和的整式乘法,•我们可以用添括号法则将每个因式变为两项的和,再观察到2y-3与-2y+3是相反数,所以应在2y-3和-2y+3项添括号,•以便利用乘法公式,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2)是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只须将a+b+c中任意两项结合添加括号变为两项和,便可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3)是完全平方公式计算,也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4)完全平方公式计算与多项式乘法计算,但要注意运算顺序,•减号后面的积算出来一定先放在括号里,然后再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避免符号上出现错误.

Ⅲ.随堂练习

1.课本练习2.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和体会?

[生]我们学会了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利用添括号法则可以将整式变形,从而灵活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生]我体会到了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学数学其实是不断地利用转化得到新知识,比如由繁到简的转化,由难到易的转化,由已知解决未知的转化等等.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继续勇敢探索,一定会有更多发现. Ⅴ.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5、6、8、9题.

板书设计

15.2乘法公式

§15.2 完全平方公式(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添括号法则.

2.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利用去括号法则得到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体会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相结合

教师由去括号法则引入添括号法则,并引导学生适当添括号变形,从而达到熟悉乘法公式应用的目的.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

(1)4+(5+2) (2)4-(5+2) (3)a+(b+c) (4)a-(b-c )

[生]解:(1)4+(5+2)=4+5+2=11

(2)4-(5+2)=4-5-2=-3

或:4-(5+2)=4-7=-3

(3)a+(b+c)=a+b+c

(4)a-(b-c )=a-b+c

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不改变符合;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合.

也就是说,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师]∵4+5+2与4+(5+2)的值相等;4-5-2与4-(5+2)的值相等.所以可以写出下列两个等式:

(1)4+5+2=4+(5+2) (2)4-5-2=4-(5+2)

左边没括号,右边有括号,也就是添了括号,•同学们可不可以总结出添括号法则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

[生]添括号其实就是把去括号反过来,所以添括号法则是: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也是: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例如a+b-c,要对+b-c项添括号,可以让a 先休息,括号前添加号,括号里的每项都不改变符号,也就是+(+b-c),括号里的第一项若系数为正数可省略正号即+(b-c ),于是得:a+b-c=a+(b-c );若括号前添减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改变符号,+b改为-b ,-c 改为+c.也就是-(-b+c),于是得a+b-c=a-(-b+c).添加括号后,无论括号前是正还是负,都不改变代数式的值.

[师]你说得很有条理,也很准确.

请同学们利用添括号法则完成下列练习:

(出示投影片)

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a+b-c=a+( )

(2)a-b+c=a-( )

(3)a-b-c=a-( )

(4)a+b+c=a-( )

2.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

(1)2a-b-=2a-(b-)

(2)m-3n+2a-b=m+(3n+2a-b)

(3)2x-3y+2=-(2x+3y-2)

(4)a-2b-4c+5=(a-2b )-(4c+5)

(学生尝试或独立完成,然后与同伴交流解题心得.教师遁视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总结:添括号法则是去括号法则反过来得到的,无论是添括号,还是去括号,运算前后代数式的值都保持不变,•所以我们可以用去括号法则验证所添括号后的代数式是否正确.

Ⅱ.导入新课

[师]有些整式相乘需要先作适当的变形,然后再用公式,这就需要同学们理解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和真正内涵.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完成下列计算.

(出示投影片)

例: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

2 (2)(a+b+c)

22 (3)(x+3)-x

2 (4)(x+5)-(x-2)(x-3)

(让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运算,从而达到灵活应用公式的目的)

分析:(1)是每个因式都是三项和的整式乘法,•我们可以用添括号法则将每个因式变为两项的和,再观察到2y-3与-2y+3是相反数,所以应在2y-3和-2y+3项添括号,•以便利用乘法公式,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2)是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只须将a+b+c中任意两项结合添加括号变为两项和,便可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3)是完全平方公式计算,也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4)完全平方公式计算与多项式乘法计算,但要注意运算顺序,•减号后面的积算出来一定先放在括号里,然后再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避免符号上出现错误.

Ⅲ.随堂练习

1.课本练习2.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和体会?

[生]我们学会了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利用添括号法则可以将整式变形,从而灵活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生]我体会到了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学数学其实是不断地利用转化得到新知识,比如由繁到简的转化,由难到易的转化,由已知解决未知的转化等等.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继续勇敢探索,一定会有更多发现. Ⅴ.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5、6、8、9题.

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 5.5整式的化简教案(浙教版七下)
  • 5.5 整式的化简 一.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后而安排的一堂巩固提高.综合应用课,旨在使学生明白整式化简公式时的选用和公式在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查看


  • 整式的乘除
  • 本教案是以浙教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为依据 整式的乘除教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 本章教材是在七(上) 有理数的运算和代数式中整式加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建立整式的乘除法运算, ...查看


  • 同底数幂乘法
  • 第十五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 整式的乘法 第 同底数幂乘法 学习目标 ⒈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冪乘法的运算法则,并掌握"法则"的应用. ⒉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 ...查看


  • 人教版八上数学知识点
  •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知识点:1.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 11.1.2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高与中线.2.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11.1.3知识点:1三角形的稳定 ...查看


  • 2014年广州初中数学目录
  •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新人教版2014年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习题解答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查看


  • 北京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
  • 北京初中数学新版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1.2 有理数(4) 1.2.1 有理数 1.2.2 数轴 1.2.3 相反数 1.2.4 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1.3.1 有理数的加 ...查看


  • 2015最新初中数学人教版目录
  • 用心做教育 用爱筑未来 八年级(上) 第11章 三角形(8)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11.1.1 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 ...查看


  • 五四制初中数学目录
  • 第一章 分数乘法 1.1 分数乘法 1.2 倒数的认识 1.3 分数乘法的应用 第二章 分数除法 2.1 分数除法 2.2 混合运算 2.3 分数除法的应用 2.4 比 第三章 圆的初步认识 3.1 认识圆 3.2 圆的周长 3.3 圆的面 ...查看


  • 初中一到初二数学知识点框架
  •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