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读后感

《一课经济学》读后感

金融112班 高芳高 19

本书主要针对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讨论。例如:公共建设工程、税收、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最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最低工资、利润、储蓄、通货膨胀等,以一堂课的形式,向我们逐次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即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这本书字数不多,而且很容易读者理解。

这是一本非常好地让我们了解经济学基础的书,对于身边存在的经济知识可以较好的辨别与分析。读着《一课经济学》确实被丰富了,初次接触这类书,给我的启发点,关于“转移”的重要思维。其实,中国文化自古就有类似的思想,人们也就有类似的常识,自然是圆通的。那么在涉及经济的这片土地,同样会开花,会结果。

在开篇,作者特告诉我们: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法案或政策的即期效果,更要考察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给某一群体带来的后果,更要追踪给所有群体造成的后果。

对其中一个小故事的分析:

有甲乙丙丁四个人是同学,甲是底层公务员,1个月赚5千,乙是国企员工,每月赚4千,丙是外企“小白领”,每月赚5千,丁在民企奋斗,每月赚3千。因为经济指标下滑了,国家出了一个4万亿计划,据说能够带动18万亿的投资。此时通货膨胀率只有3%,政府赤字不大。两年过后4人聚会谈起收入,甲因为国家扩大内需涨了1千5,现在6千5/月;乙因为企业接手了国家工程,薪水也涨了1000;外企因为成本高,丙薪水没变化;丁则因为企业倒闭,只找了个2千/月的工作。此时通货膨胀率10%,政府有巨额赤字。 甲乙丙丁都受到了4万亿的影响,甲受益最大,乙次之,丙和丁则是输家。另外,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新增加量会远小于外企和民企员工的失业数目。结论就是,通过让丙和丁承担大量的损失,给相对数量小的甲和乙利益。

这个故事是该书对我们身边存在的经济进行了分析,使我们更容易明白一些经济方面的理论。

其中,这本书提出了很多经济谬误,而这些谬误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还很流行。比如4万亿的公共建设,首先这笔钱(不是财富)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国家在减税,公务员涨工资会扩大内需,出口还是比较萎靡,赤字可以预计会飙升的,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可期,所以这笔钱会通过通货膨胀变相地从老百姓那里取得。通货膨胀,工资也会涨,就像本书所讲得,政府和国企会首先买到便宜的东西,然后物价才开始上涨,企业因为成本上涨而不得不跟着涨价,企业是利益输出者。因为挤出效应,所以会有很多企业关门大吉的。而且四万亿及其所引发的18万亿,一定会引起大量利益集团的

抢夺,到时候会有很多人把实际情况搞混,大家都糊里糊涂的。

还有储蓄大量增加是经济萧条的后果,而不是萧条的原因。国家鼓励消费,就把大众的目光从根本原因引到了储蓄上。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出口依赖性太强,而国内消费购买力强的人都是特殊利益团体的,大多数工人和农民总的购买力小得吓人,不信,看看汽车、住房和宾馆酒店都是谁买单的。

政府花的钱,其实就是从丙和丁手中拿过来,给了甲和乙。比如南京江宁房地产局长吸一条1500元的烟,上海至少就有30个小白领放弃买一条100元的烟,而买50元的。政府增加消费的钱,必定有等量或更多的钱被消灭。这就是这本书上所说的财富转移。 回顾书中每一章的举例,我们总能发现,荒谬的思考来源于对不同问题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想当然,从而必然的结果未必成为显然的结果。为尽量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首先应学会自省:书中作者的举例论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帮助,到底怎样做才最经济。我想一个普适法则就是看得远,看得全,学得精,用得准。放眼所处的环境,生活,学习,社会交流,不仅需要关注当下的影响,而且要能够预见未来的结果。为现在做调整,也要为将来做打算。

现在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读完此书后的感受,那就是,经济地活着,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不干亏本的生意;灵巧地活着,学以致用,随机应变;智慧地活着,淡看损益表,倚楼听风雨。

《一课经济学》读后感

金融112班 高芳高 19

本书主要针对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讨论。例如:公共建设工程、税收、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最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最低工资、利润、储蓄、通货膨胀等,以一堂课的形式,向我们逐次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即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这本书字数不多,而且很容易读者理解。

这是一本非常好地让我们了解经济学基础的书,对于身边存在的经济知识可以较好的辨别与分析。读着《一课经济学》确实被丰富了,初次接触这类书,给我的启发点,关于“转移”的重要思维。其实,中国文化自古就有类似的思想,人们也就有类似的常识,自然是圆通的。那么在涉及经济的这片土地,同样会开花,会结果。

在开篇,作者特告诉我们: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法案或政策的即期效果,更要考察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给某一群体带来的后果,更要追踪给所有群体造成的后果。

对其中一个小故事的分析:

有甲乙丙丁四个人是同学,甲是底层公务员,1个月赚5千,乙是国企员工,每月赚4千,丙是外企“小白领”,每月赚5千,丁在民企奋斗,每月赚3千。因为经济指标下滑了,国家出了一个4万亿计划,据说能够带动18万亿的投资。此时通货膨胀率只有3%,政府赤字不大。两年过后4人聚会谈起收入,甲因为国家扩大内需涨了1千5,现在6千5/月;乙因为企业接手了国家工程,薪水也涨了1000;外企因为成本高,丙薪水没变化;丁则因为企业倒闭,只找了个2千/月的工作。此时通货膨胀率10%,政府有巨额赤字。 甲乙丙丁都受到了4万亿的影响,甲受益最大,乙次之,丙和丁则是输家。另外,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新增加量会远小于外企和民企员工的失业数目。结论就是,通过让丙和丁承担大量的损失,给相对数量小的甲和乙利益。

这个故事是该书对我们身边存在的经济进行了分析,使我们更容易明白一些经济方面的理论。

其中,这本书提出了很多经济谬误,而这些谬误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还很流行。比如4万亿的公共建设,首先这笔钱(不是财富)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国家在减税,公务员涨工资会扩大内需,出口还是比较萎靡,赤字可以预计会飙升的,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可期,所以这笔钱会通过通货膨胀变相地从老百姓那里取得。通货膨胀,工资也会涨,就像本书所讲得,政府和国企会首先买到便宜的东西,然后物价才开始上涨,企业因为成本上涨而不得不跟着涨价,企业是利益输出者。因为挤出效应,所以会有很多企业关门大吉的。而且四万亿及其所引发的18万亿,一定会引起大量利益集团的

抢夺,到时候会有很多人把实际情况搞混,大家都糊里糊涂的。

还有储蓄大量增加是经济萧条的后果,而不是萧条的原因。国家鼓励消费,就把大众的目光从根本原因引到了储蓄上。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出口依赖性太强,而国内消费购买力强的人都是特殊利益团体的,大多数工人和农民总的购买力小得吓人,不信,看看汽车、住房和宾馆酒店都是谁买单的。

政府花的钱,其实就是从丙和丁手中拿过来,给了甲和乙。比如南京江宁房地产局长吸一条1500元的烟,上海至少就有30个小白领放弃买一条100元的烟,而买50元的。政府增加消费的钱,必定有等量或更多的钱被消灭。这就是这本书上所说的财富转移。 回顾书中每一章的举例,我们总能发现,荒谬的思考来源于对不同问题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想当然,从而必然的结果未必成为显然的结果。为尽量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首先应学会自省:书中作者的举例论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帮助,到底怎样做才最经济。我想一个普适法则就是看得远,看得全,学得精,用得准。放眼所处的环境,生活,学习,社会交流,不仅需要关注当下的影响,而且要能够预见未来的结果。为现在做调整,也要为将来做打算。

现在用一句话来总结我读完此书后的感受,那就是,经济地活着,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不干亏本的生意;灵巧地活着,学以致用,随机应变;智慧地活着,淡看损益表,倚楼听风雨。


相关文章

  •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在过去的2010年里,各种经济词汇充斥着我们的新闻联播.网络以及人们的日常攀谈中,通货膨胀.GDP.CPI.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耳熟能详的专业名词萦绕耳旁,身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却丝毫不了解.有人说:21世纪 ...查看


  •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
  •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一:<国富论>读后感(1172字) 当读了这本书的速读之后,我了解了很多很多,就是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这本书十分微妙地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巧妙的融合在了 ...查看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 切实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在这个时机 ...查看


  • 读后感8篇
  • <日本>读后感 生活带给我们的是充实,而书籍带给我们的是灵感.每当看着自己喜 欢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学,心中总不乏欢喜和愉悦.今天看了把描写日 本的经济面貌,文化精神,政治,舆论为一体的 «日本»看完了. 它就像我的朋友,让我受益匪 ...查看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当·斯密一生共撰有两部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由于后者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它的万丈光芒之下,前者似乎显得有些暗淡.后世学者,对斯密分别在两部著作中阐释的看似矛盾 ...查看


  • [一课经济学]读后感
  • <一课经济学>读后感 这是一本60年前的书,而且到现在都有借鉴意义.这本书字数不多,而且很容易读. 这本书说明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甲乙丙丁四个人是同学,甲是底层公务员,1个月赚5千,乙是国企员工,每月赚4千,丙是外企" ...查看


  •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克科斯评论>对这位拥有美国史上最有趣头脑的伟人所写的这本经济学书籍如此评价道:"本书让你从一种最为有趣的角度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这是一本已经在纽约时 ...查看


  •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 <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后感 电科132 苑根基 1305B222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读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是我曾经对经济学误解的救赎.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我来说,每天面对一 ...查看


  • [摆脱贫困]读后感 1
  • <摆脱贫困>读后感 <摆脱贫困>一书立足实际, 提出的发展思路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通过学习,深有体会. 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只‚输血‛不‚造血‛, 推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变革是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这是本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