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看税收业务系统接口标准

从“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看税收业务系统接口标准

【内容摘要】“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GBT 19581-2004)这一国家标准中给出了了会计核算软甲中各类数据的标准标准定义,就目前来看,尚未发现有关于税收业务系统数据类似的国家标准,导致了现行税收业务系统数据定义杂乱,数据共享存在严重不一致和数据孤岛问题,本文借鉴GBT 19581-2004标准中对会计数据的定义方式及内容,对地税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尝试性的定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接口标准 税收业务系统 数据元素 1 绪论

1.1 我省现在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和信息共享遇到的困难

我省现在大集中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运行的运维征管软件任然有10个以上,比如大集中系统、个税系统、货物运输系统等等,各类系统错综复杂,给数据共享设臵了人为的障碍。其实这类问题不仅是我省地税系统存在,在国税系统乃至全国税务系统都是存在同样的问题。税收业务系统本身是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各类软件系统的数据和其中的意义与本系统的程序环境息息相关,从软件技术讲,系统有程序和数据两部分构成,所有的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都是有本系统的程序进行的,数据的格式和含义也隐含在程序设计中。离开这个程序环境,单独的

数据将无法理解或无法正确理解。因此,数据要能共统一集中到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中,必须要有一套能正确理解并解释特定系统环境下数据的标准或者说接口,才能将各个系统中的数据统一集中到一个共享数据库中。但要建立这样一套规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同的两个系统之间要对数据共享,接口规则必须能同时满足两个系统的需要,三个系统之间数据共享,接口规则则需要同时满足三个系统的需要,从数学上看,是以几何级的数据增长的,其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1.2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简要概述

《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推广实施,虽然该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但在投入使用后用友、金算盘、金碟、SAP 、浪潮等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公司按照该标准设计的软件通过了首批通过了国家标准产品认证。我国会计核算软件数据逐渐走入了标准化的道路,多样化的财务电子数据成为过去。即对财务软件市场规范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税务、审计、财政、工商等国家职能部门信息化监管工作的进行。对照税收业务系统来看,税收业务系统和会计核算软件都是针对特定主体所进行的的经济活动,把原有的一整套人工操作的程序通过一定的方法论和机制,以计算机计算为基础进行的电子化过程。会计核算软件的主要偏重核算主体的经济活动。而税收业务系统主要关注这些经济主体之间产生的经济活动。对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的研究对建立一套标税收业务系统数据标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研究及税收业务数据简单设计 2.1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的内容

该标准主要针对会计核算软件输出的内容以及格式进行了定义。其内容包括电子账簿、会计科目、科目余额、记账凭证、报表等;其格式包括,如XML 文件的输出方式,并要求以年度按照月和需要导出会计数据。标准文本的主要内容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数据元素、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文本形式输出文件、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 XML 大纲(Schema)”和附录。

会计及其相关业务,从根本上来看,只要有基础数据(期初余额)和原始数据(如凭证数据),就能够通过计算,汇总等处理方式,得到账簿、常规报表以及对外的会计报表。但在会计数据使用者方面,并不需要原始数据和基础数据,只需要账簿和报表。在这里也是建立税收业务系统数据标准与会计业务最大不同的地方,税收业务数据其基础数据(纳税人基础信息)和原始数据(纳税人申报信息)对于税收数据使用者(本文中主要讨论的使用者主要是针对税务系统。对于针对社会各部门的税收业务数据标准建立在已经建立了税务系统内部的标准数据基础上讨论才更具有价值)而言,其最终产生的税款数据能通过一定个规则的计算汇总得到,但因为与会计数据不同,税收数据来源是以纳税人申报为主。税收本身与纳税人的利益,本质上是有冲突的,

因此导致纳税人的申报数据本身就值得怀疑。因此对纳税人申报数据和纳税人基础数据,税务机关还要尽到核查和后期稽查的作用。在进行核查和稽查工作的同时对基础数据和原始数据的数据数据标准输出数据同样具有着相同重要的地位。

2.2税收业务系统数据分类

税收业务系统数据在对其进行分类时,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其用途,在此对数据进行一下简单分类,主要分为三大类:

(1)基础数据:定义为系统业务的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整个系统业务得以运行的先决条件。数据所表达的内容包括纳税人名称、识别码(与计算机编码类似)、身份证号码、营业范围、涉及税种、税目等与纳税人有关的信息;各种税种的税率,税种编码,税目编码等。

(2)原始数据:即纳税人申报信息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收信息数据。此类信息是税收业务系统输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3)输出数据:包括两部分数据一部分是税款信息,另一部分是税款统计信息。税款信息是进行税收征收的依据,主要面对纳税人。税款统计信息是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证明和税收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根据,主要针对的是税务机关内部。

以上数据的关系可用一个生活中的图示来描述其流向:

图1 抽水机图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税收业务系统是以时间为驱动力的,也就是说即使纳税人申报信息中断了,税收业务系统同样会由于时间的推移进行数据输出,即延期、欠缴等数据及延期、欠缴统计数据。从税收业务系统数据接口的角度考虑,其目的同会计核算软件业务相类似,都是为了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共享税收数据信息。但如2.1中所述税收数据在整个流转过程中都需要得到核实和稽查,而核实和稽查本身也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因此不同于会计核查系统数据只要把定义重点放在输出的帐表上,二要把所有环节的税收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定义,这对税收征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总结以上所述:基础数据、原始数据、输出数据在税收业务系统中的标准化定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3 简单的税收业务系统数据定义 3.1 确定需要定义的数据边界

按照2.2中的分析,基础数据、原始数据、输出数据都有必要进行标准化接口定义,为了简化研究过程,我们选取一个

最常见的“营业税款申报流程”中涉及到的数据来实施定义工作。

图2 纳税申报流程

假设图2中的申报工作是在已经开发并投入使用税收业务系统中进行的,那么要进行税收申报的前提是税收业务系统中已经存在完善的纳税人基础数据,在这个流程中应该涉及到的纳税人信息最小集合应该包括:纳税人识别号、单位性质、生产经营地址、注册地址、组织机构代码、基本征收方式、经营范围。当具有了这些信息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便在税收业务系统中有了一个对应的轮廓。从系统角度来讲,纳税人要进行营业税的征收(这里暂不考虑其他附征税费),还需要有税率计算的公式、入库级次等信息,这些内容已经是税法规定的一部分,但其格式没有具体明确的标示,也应归集在数据标准化的集合中。

在纳税人来申报的流程②中,纳税人要填报申报表,申报表中的数据最终要录入到系统中,作为电子数据存在,除了基础数据中包含的内容外,还可能包含营业金额。开具完税证后会产生

应纳税额,减免额、完税证信息,缴款书信息等。

在营业税申报流程的③和④两个步骤,在未实现税银联网前,是通过手工完成的,为方便分析不纳入分析范围。从步骤⑤开始回到税收业务系统中,该步骤之后产生的数据划入输出数据,主要包含了税收缴纳信息,税收统计信息。 3.2 数据元素定义

在确定了涉及的的数据元素及其边界后,可以对数据元素参照GB/T 18142的要求定义如表1:

表1数据元素值格式记法摘要

按照以上定义规则,在以上的讨论中包含的数据元素如表2所示:

表2 基础数据和原始数据的数据元素定义

完成对数据元素的定义后,即可以按照数据应用的要求将数据元素组合成为数据体后成单位的输出。这里参照《会计核算软件接口标准》的定义,将成单位输出的数据体定义为数据表。仅针对营业税申报流程中,需要定义的数据表如下:

营业税申报流程中包含的税收业务数据已经基本定义完成,如果各类税收业务系统在进行数据定义的时候参照这些标准进行定义,系统的输入数据可以存在差异,而输出数据则有了统一的格式,在可以很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

虽然统一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打破各类税收业务系统输出数据上信息的共享,对于现存的各类系统,统一接口标准并不能解决其信息共享的问题,只能依赖于系统更新淘汰,逐渐形成统一。

3.3 标准的更新和维护

标准的内容覆盖的只是标准制定一段时间里已经触及到或可以预想到的内容,其适应性取决于制定标准的团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必然出现不符合时代需要的问题,标准的更新是标准是否能长时间影响和推动税收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深入进行重要因素。标准的制定工作属于绝对的一把手工程,而标准的后期维护和更新工作与其制定工作具有同样重要的高度,只有得到整个税收系统高层的支持和推进,标准的制定才能成为一个可行并且能长期推进的工作。标准的更新和维护只有在强有力的制度支持下才能成为一项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工作。

4 进一步的研究

接口标准的制定同软件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标准一般都是在不成熟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逐步提炼沉淀后产生的,标准本身就是软件开发的一类产物。它所能带来的影响从时间域来说只能是影响在其产生之后设计开发的税收业务系统。由于已经投入使用或者已经处于设计开发阶段的系统,数据结构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已经基本定型,要对其进行改造的难度极高。数据标准对这类系统的影响收效甚微。因此,建立统一的税收业务系统数据接口标准是否是目前最有效的整合数据资源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税务信息资源整合有关问题探讨 重庆市涪陵区国家税务局

2、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3、GBT 19581-2004 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4、GB 11714-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5、GBT 18142-2000 信息技术 数据元素值格式记法

6、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

从“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看税收业务系统接口标准

【内容摘要】“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GBT 19581-2004)这一国家标准中给出了了会计核算软甲中各类数据的标准标准定义,就目前来看,尚未发现有关于税收业务系统数据类似的国家标准,导致了现行税收业务系统数据定义杂乱,数据共享存在严重不一致和数据孤岛问题,本文借鉴GBT 19581-2004标准中对会计数据的定义方式及内容,对地税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尝试性的定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接口标准 税收业务系统 数据元素 1 绪论

1.1 我省现在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和信息共享遇到的困难

我省现在大集中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运行的运维征管软件任然有10个以上,比如大集中系统、个税系统、货物运输系统等等,各类系统错综复杂,给数据共享设臵了人为的障碍。其实这类问题不仅是我省地税系统存在,在国税系统乃至全国税务系统都是存在同样的问题。税收业务系统本身是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各类软件系统的数据和其中的意义与本系统的程序环境息息相关,从软件技术讲,系统有程序和数据两部分构成,所有的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都是有本系统的程序进行的,数据的格式和含义也隐含在程序设计中。离开这个程序环境,单独的

数据将无法理解或无法正确理解。因此,数据要能共统一集中到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中,必须要有一套能正确理解并解释特定系统环境下数据的标准或者说接口,才能将各个系统中的数据统一集中到一个共享数据库中。但要建立这样一套规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不同的两个系统之间要对数据共享,接口规则必须能同时满足两个系统的需要,三个系统之间数据共享,接口规则则需要同时满足三个系统的需要,从数学上看,是以几何级的数据增长的,其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1.2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简要概述

《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推广实施,虽然该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但在投入使用后用友、金算盘、金碟、SAP 、浪潮等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公司按照该标准设计的软件通过了首批通过了国家标准产品认证。我国会计核算软件数据逐渐走入了标准化的道路,多样化的财务电子数据成为过去。即对财务软件市场规范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税务、审计、财政、工商等国家职能部门信息化监管工作的进行。对照税收业务系统来看,税收业务系统和会计核算软件都是针对特定主体所进行的的经济活动,把原有的一整套人工操作的程序通过一定的方法论和机制,以计算机计算为基础进行的电子化过程。会计核算软件的主要偏重核算主体的经济活动。而税收业务系统主要关注这些经济主体之间产生的经济活动。对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的研究对建立一套标税收业务系统数据标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研究及税收业务数据简单设计 2.1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的内容

该标准主要针对会计核算软件输出的内容以及格式进行了定义。其内容包括电子账簿、会计科目、科目余额、记账凭证、报表等;其格式包括,如XML 文件的输出方式,并要求以年度按照月和需要导出会计数据。标准文本的主要内容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数据元素、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文本形式输出文件、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 XML 大纲(Schema)”和附录。

会计及其相关业务,从根本上来看,只要有基础数据(期初余额)和原始数据(如凭证数据),就能够通过计算,汇总等处理方式,得到账簿、常规报表以及对外的会计报表。但在会计数据使用者方面,并不需要原始数据和基础数据,只需要账簿和报表。在这里也是建立税收业务系统数据标准与会计业务最大不同的地方,税收业务数据其基础数据(纳税人基础信息)和原始数据(纳税人申报信息)对于税收数据使用者(本文中主要讨论的使用者主要是针对税务系统。对于针对社会各部门的税收业务数据标准建立在已经建立了税务系统内部的标准数据基础上讨论才更具有价值)而言,其最终产生的税款数据能通过一定个规则的计算汇总得到,但因为与会计数据不同,税收数据来源是以纳税人申报为主。税收本身与纳税人的利益,本质上是有冲突的,

因此导致纳税人的申报数据本身就值得怀疑。因此对纳税人申报数据和纳税人基础数据,税务机关还要尽到核查和后期稽查的作用。在进行核查和稽查工作的同时对基础数据和原始数据的数据数据标准输出数据同样具有着相同重要的地位。

2.2税收业务系统数据分类

税收业务系统数据在对其进行分类时,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其用途,在此对数据进行一下简单分类,主要分为三大类:

(1)基础数据:定义为系统业务的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整个系统业务得以运行的先决条件。数据所表达的内容包括纳税人名称、识别码(与计算机编码类似)、身份证号码、营业范围、涉及税种、税目等与纳税人有关的信息;各种税种的税率,税种编码,税目编码等。

(2)原始数据:即纳税人申报信息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收信息数据。此类信息是税收业务系统输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3)输出数据:包括两部分数据一部分是税款信息,另一部分是税款统计信息。税款信息是进行税收征收的依据,主要面对纳税人。税款统计信息是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证明和税收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根据,主要针对的是税务机关内部。

以上数据的关系可用一个生活中的图示来描述其流向:

图1 抽水机图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税收业务系统是以时间为驱动力的,也就是说即使纳税人申报信息中断了,税收业务系统同样会由于时间的推移进行数据输出,即延期、欠缴等数据及延期、欠缴统计数据。从税收业务系统数据接口的角度考虑,其目的同会计核算软件业务相类似,都是为了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共享税收数据信息。但如2.1中所述税收数据在整个流转过程中都需要得到核实和稽查,而核实和稽查本身也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因此不同于会计核查系统数据只要把定义重点放在输出的帐表上,二要把所有环节的税收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定义,这对税收征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总结以上所述:基础数据、原始数据、输出数据在税收业务系统中的标准化定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3 简单的税收业务系统数据定义 3.1 确定需要定义的数据边界

按照2.2中的分析,基础数据、原始数据、输出数据都有必要进行标准化接口定义,为了简化研究过程,我们选取一个

最常见的“营业税款申报流程”中涉及到的数据来实施定义工作。

图2 纳税申报流程

假设图2中的申报工作是在已经开发并投入使用税收业务系统中进行的,那么要进行税收申报的前提是税收业务系统中已经存在完善的纳税人基础数据,在这个流程中应该涉及到的纳税人信息最小集合应该包括:纳税人识别号、单位性质、生产经营地址、注册地址、组织机构代码、基本征收方式、经营范围。当具有了这些信息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便在税收业务系统中有了一个对应的轮廓。从系统角度来讲,纳税人要进行营业税的征收(这里暂不考虑其他附征税费),还需要有税率计算的公式、入库级次等信息,这些内容已经是税法规定的一部分,但其格式没有具体明确的标示,也应归集在数据标准化的集合中。

在纳税人来申报的流程②中,纳税人要填报申报表,申报表中的数据最终要录入到系统中,作为电子数据存在,除了基础数据中包含的内容外,还可能包含营业金额。开具完税证后会产生

应纳税额,减免额、完税证信息,缴款书信息等。

在营业税申报流程的③和④两个步骤,在未实现税银联网前,是通过手工完成的,为方便分析不纳入分析范围。从步骤⑤开始回到税收业务系统中,该步骤之后产生的数据划入输出数据,主要包含了税收缴纳信息,税收统计信息。 3.2 数据元素定义

在确定了涉及的的数据元素及其边界后,可以对数据元素参照GB/T 18142的要求定义如表1:

表1数据元素值格式记法摘要

按照以上定义规则,在以上的讨论中包含的数据元素如表2所示:

表2 基础数据和原始数据的数据元素定义

完成对数据元素的定义后,即可以按照数据应用的要求将数据元素组合成为数据体后成单位的输出。这里参照《会计核算软件接口标准》的定义,将成单位输出的数据体定义为数据表。仅针对营业税申报流程中,需要定义的数据表如下:

营业税申报流程中包含的税收业务数据已经基本定义完成,如果各类税收业务系统在进行数据定义的时候参照这些标准进行定义,系统的输入数据可以存在差异,而输出数据则有了统一的格式,在可以很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

虽然统一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打破各类税收业务系统输出数据上信息的共享,对于现存的各类系统,统一接口标准并不能解决其信息共享的问题,只能依赖于系统更新淘汰,逐渐形成统一。

3.3 标准的更新和维护

标准的内容覆盖的只是标准制定一段时间里已经触及到或可以预想到的内容,其适应性取决于制定标准的团队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必然出现不符合时代需要的问题,标准的更新是标准是否能长时间影响和推动税收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深入进行重要因素。标准的制定工作属于绝对的一把手工程,而标准的后期维护和更新工作与其制定工作具有同样重要的高度,只有得到整个税收系统高层的支持和推进,标准的制定才能成为一个可行并且能长期推进的工作。标准的更新和维护只有在强有力的制度支持下才能成为一项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工作。

4 进一步的研究

接口标准的制定同软件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标准一般都是在不成熟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逐步提炼沉淀后产生的,标准本身就是软件开发的一类产物。它所能带来的影响从时间域来说只能是影响在其产生之后设计开发的税收业务系统。由于已经投入使用或者已经处于设计开发阶段的系统,数据结构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已经基本定型,要对其进行改造的难度极高。数据标准对这类系统的影响收效甚微。因此,建立统一的税收业务系统数据接口标准是否是目前最有效的整合数据资源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税务信息资源整合有关问题探讨 重庆市涪陵区国家税务局

2、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3、GBT 19581-2004 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4、GB 11714-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5、GBT 18142-2000 信息技术 数据元素值格式记法

6、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


相关文章

  • 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平台系统技术参数
  • 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平台系统技术参数 产品需求: 软件模块配置包括: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涵盖养老.工伤.生育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平台数据设置和流程业务,能进行相关权限.科目体系的自定义以及业务流程配置. 帐务处理系统,站点数为10个.区县加市本 ...查看


  • 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 金融与财经JINRONGYUCAIJING 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魏锋/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税务与会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决定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但是,税务会计毕竟一 ...查看


  •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g ...查看


  •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主讲老师:李斌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制度 总纲:<会计法>相关规定:细则:五个其他法规制度. 一.<会计法>相关规定 理解:两条规定,一个解释. (一)第十三条第二款: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 ...查看


  • 会计从业考试会计电算化重点总结
  •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简介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 2.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会计角度:专业人员编制会计软件,会计人员操作,实现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会计工作: 4.发展:会计电算化是ERP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 ...查看


  • 财务软件实用教程用友ERP-U8简介
  • 第 1 章 用友ERP-U8简介 1.1 用友ERP-U8概述 用友ERP-U8是面向中国市场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全面管理解决方案.系统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导向.应用价值为主体,将企业基础资源.需求链.供应链3个管理与竞争核心构筑成为三角形业务 ...查看


  • 财务管理软件分析~金算盘
  • Wisdom Cloud 目 录 一.金算盘财务管理软件 . ....................................................................................... 2 ...查看


  • 会计电算化(上海)
  • 第一章 计算机与会计基础知识 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边缘的科学. 三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应用. 2. 1954年通用电气第一次在UNIVAC-1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 3. 第一台电 ...查看


  • 北京市司法局综合财务管理1
  • 北京市司法局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司法局综合财务管理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方 案 书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006年01月 郑重声明:本方案涉及北京市司法局及用友软件内部资料 未经双方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外传 文档控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