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等差数列]第二课时

3.2 等差数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用函数观点认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理解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的概念及求等差中项; 3.掌握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其性质。 难点:等差数列性质和的自我探讨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1.等差数列的定义:a n +1-a n

=d (n ≥1)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 d

(二)新课讲解: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再认识:

例1.(P113例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p ≠0,那么这个数列

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求它的首项与公差。 解:取数列 ∵

,a n -a n -1=(pn +q ) [-(p 1) n -]{a n }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 n -1与a n (n ≥2)

+q =p ,

p 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故{a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是p ,

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a 1说明:(1)a n

=p +q ,公差是p 。

=a 1+(n -1) d =dn +(a 1-d )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型,一次项系数恰是公差;

(2)数列

{a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3)由通项公式a n

2.等差中项 :

=a 1+(n -1) d =dn +(a 1-d ) (函数观点)研究数列的单调性;

(4)等差数列对应点(n , a n ) 在直线上。

(1)引例: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

A ,使得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

a +b

由a ,A ,b 成等差数列,得A -a =b -A ,所以A =,反之成立。

2

a +b

(2)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其中A =

2

a +b

。 a ,A ,b 成等差数列⇔A =2

3.等差数列的表示: 如果一个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这个数列可表示为:

{a 1+(n -1) d }。

(1)列举法:a 1, a 1+d , a 1+2d , ⋅⋅⋅, a 1+(n -1) d , ⋅⋅⋅简写成

(2)解析法:a n =a 1+(n -1) d (n ≥1) 。

f (n ) =a n 的

(3)图象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是正整数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上那些n 为自然数的点的集合,这条直线的斜率为d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4)递推公式法:给出数列任一项和a n +1-a n 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对于

(2)对于

(3)对于

5.等差数列的性质:

a 1-d 。

=d (n ≥1) 。

是常数)⇔

a n +1-a n =d (n ≥1) (d

{a n }是等差数列。

,2a n +1,a n

=a n +a n +2(n ≥1) ⇔{a n }是等差数列。

=kn +b (k , b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

{a n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在等差数列{a n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 。

(3)在等差数列{a }

中,对任意m ,n ∈N +,

(1)在等差数列

; m ≠n ) (求公差)

(4)等差数列中到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即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m ,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6.例题分析:

{a n }是等差数列,证明{ka n +b }为等差数列。

证明:设数列{a n }公差为d ,c n =ka n +b ,c n +1-c n =ka n +1+b -(ka n +b ) =k (a n +1-a n ) =kd , ∵kd 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 所以,{ka n +b }为等差数列。

例2.设数列{a n }, {b n }是等差数列,且a 1=25, b 1=75, a 2+b 2=120,求数列a n +b n 的第20项。

例1.

说明:(1)两等差数列的和仍是等差数列,d

(2)C n

=d 1+d 2;

=20n +80, C 20=480 。

例3.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a 4=10,a 7=19,求a 18。

⎧a 1+3d =10

a +6d =19⎩1

解:(法一)设首项a 1,公差为d ,则⎨ ∴d

=3,a 1=1, ∴a 18=1+17d =52。

a -a 419-10

(法二)d =7==3,a 18=a 7+11d =52

33

(三)练习:P114练习3、4、5 (四)小结: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 2.判定等差数列的几种方法; 3.等差中项的概念; 4.等差数列性质。

四、作业:P114习题3,6,7

3.2 等差数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用函数观点认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理解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的概念及求等差中项; 3.掌握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其性质。 难点:等差数列性质和的自我探讨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1.等差数列的定义:a n +1-a n

=d (n ≥1)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 d

(二)新课讲解: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再认识:

例1.(P113例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pn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p ≠0,那么这个数列

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求它的首项与公差。 解:取数列 ∵

,a n -a n -1=(pn +q ) [-(p 1) n -]{a n }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 n -1与a n (n ≥2)

+q =p ,

p 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故{a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是p ,

所以,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a 1说明:(1)a n

=p +q ,公差是p 。

=a 1+(n -1) d =dn +(a 1-d )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型,一次项系数恰是公差;

(2)数列

{a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3)由通项公式a n

2.等差中项 :

=a 1+(n -1) d =dn +(a 1-d ) (函数观点)研究数列的单调性;

(4)等差数列对应点(n , a n ) 在直线上。

(1)引例: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

A ,使得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

a +b

由a ,A ,b 成等差数列,得A -a =b -A ,所以A =,反之成立。

2

a +b

(2)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其中A =

2

a +b

。 a ,A ,b 成等差数列⇔A =2

3.等差数列的表示: 如果一个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这个数列可表示为:

{a 1+(n -1) d }。

(1)列举法:a 1, a 1+d , a 1+2d , ⋅⋅⋅, a 1+(n -1) d , ⋅⋅⋅简写成

(2)解析法:a n =a 1+(n -1) d (n ≥1) 。

f (n ) =a n 的

(3)图象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是正整数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上那些n 为自然数的点的集合,这条直线的斜率为d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4)递推公式法:给出数列任一项和a n +1-a n 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对于

(2)对于

(3)对于

5.等差数列的性质:

a 1-d 。

=d (n ≥1) 。

是常数)⇔

a n +1-a n =d (n ≥1) (d

{a n }是等差数列。

,2a n +1,a n

=a n +a n +2(n ≥1) ⇔{a n }是等差数列。

=kn +b (k , b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

{a n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在等差数列{a n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 。

(3)在等差数列{a }

中,对任意m ,n ∈N +,

(1)在等差数列

; m ≠n ) (求公差)

(4)等差数列中到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即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m ,

n ,p ,q ∈N +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6.例题分析:

{a n }是等差数列,证明{ka n +b }为等差数列。

证明:设数列{a n }公差为d ,c n =ka n +b ,c n +1-c n =ka n +1+b -(ka n +b ) =k (a n +1-a n ) =kd , ∵kd 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 所以,{ka n +b }为等差数列。

例2.设数列{a n }, {b n }是等差数列,且a 1=25, b 1=75, a 2+b 2=120,求数列a n +b n 的第20项。

例1.

说明:(1)两等差数列的和仍是等差数列,d

(2)C n

=d 1+d 2;

=20n +80, C 20=480 。

例3.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a 4=10,a 7=19,求a 18。

⎧a 1+3d =10

a +6d =19⎩1

解:(法一)设首项a 1,公差为d ,则⎨ ∴d

=3,a 1=1, ∴a 18=1+17d =52。

a -a 419-10

(法二)d =7==3,a 18=a 7+11d =52

33

(三)练习:P114练习3、4、5 (四)小结: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 2.判定等差数列的几种方法; 3.等差中项的概念; 4.等差数列性质。

四、作业:P114习题3,6,7


相关文章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 ...查看


  •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等差数列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 ...查看


  • 四川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
  • 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四川高中课改讲座九之1)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 时间:2010年12月8日 本文<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分为四个版块: 一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与课程设 ...查看


  • 北京的野花为谁开
  • 内容概要 <北京的野花为谁开>是新浪专栏作家.先锋诗人周瑟瑟先生系列"情感与商战"小说第一部,小说以细腻而优美的语言风格描写了中关村软件外企副总裁胡春在情感与商场上的悲欢,他与他妻子丁香玉之间对爱情与婚姻的坚 ...查看


  • 培训听课笔记
  • 7月17日听课笔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 一.几个基本观点 1.坚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 • • • • • • • 课程教材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 ...查看


  • 第14课时 数列的递推关系与数列求和
  • 第14课时 数列的递推关系与数列求和 一.求通项公式 根据下列各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a 1(3)a 1 例1.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 =2,3a n +1=a n (2)a 1=3, a n +1=a ...查看


  •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亚市第四中学 付果果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推导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 ...查看


  • 等比数列求和教案(第1课时)
  • 2.5.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1课时) 武山第一高级中学 田娟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并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由研究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3. 情态 ...查看


  • 高中数学课本目录
  •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