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

第2卷第4期 2007年12月

教育探究 EDUCATIONAL STUDY

Vol.2, No.4Dec.,2007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

郑 琼

[摘 要] 长期以来,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着分离平行缺乏联系的现象。通过开展“幼儿园游戏活

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实践研究,我们明确了教学生成游戏主题—→游戏中表征或再现教学—→游戏中的问题回到教学解决—→再回到游戏这一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路径,认识到游戏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 键 词] 游戏; 教学活动;整合;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郑琼,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园长,福州市蓓蕾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001)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始终没有把游戏的重要性有效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还很普遍,使得游戏与教学之间分离平行缺乏联系,许多幼儿园班级的两位教师一个承担各领域的学科教学活动,一个承担游戏活动,备课过程缺乏沟通,致使幼儿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知识不能在游戏中渗透与运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通过教学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升,在游戏与教学之间无法架起有效的相通桥梁。那么,怎样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自主、自愿、自由的游戏活动中,促进健康、智能、品德、社会性、美感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如何认识与处理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使游戏与教学的整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着力探讨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以发挥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效应,真正有效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在研究中探

-54- 《教育探究》2007年第2卷第4期

讨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策略,以促使教师建构新的游戏观和教学观,提升教师观察幼儿游戏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幼儿的学习。

二、研究的方法步骤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教师搭建学研平台,使教师明确研究的目的与价值。同时在实验班重点研讨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

第二阶段:继续研讨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重点研讨游戏与教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策略。

第三阶段:重点研讨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帮助教师去观察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幼儿能怎么样?解读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何时学习,学什么,怎么学?教师该做些什么,何时介入,怎么介入,如何激发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

游戏与教学究竟如何整合?近两年的研究告诉我们:游戏与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生硬地把游戏装在区域、主题、领域等教学里,或把区域、领域、主题等教学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搬到游戏中。而应捕捉过程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二者间的有机融合,实践研究中我们逐步明确了二者间整合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路径:主题活动中的教学生成游戏主题—→游戏中表征或再现教学—→游戏中的问题回到教学解决—→再回到游戏,推进游戏深入开展,提高游戏水平。

1.从主题活动生成游戏主题

研讨中我们发现,整合后的游戏内容已经不再是教师预设强加的,而是由幼儿的兴趣自然引发的。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主题活动的产生和延续。因此由主题活动产生的游戏主题特别丰富,体现班级特色,避免了雷同。如由“废品”主题而引发的“废品加工厂”的游戏;由“神舟六号”的主题活动所产生的角色游戏“酒泉航天城”;由“飞机”的主题活动所产生的角色游戏“飞机场”;由主题活动“走进小学”所产生的角色游戏“苗苗小学”;由主题活动“多彩的服装”所产生的角色游戏“时装表演”和“服装加工厂”;由主题活动“大马路” 所产生的结构游戏“津泰十字路口”等九个案例,都具有本班游戏的特点。

但是,不是所有的主题活动的内容都能够反映到角色游戏中。比如:主题“神舟六号”中“神舟六号”“发射”和“回收”这一活动,如果将其放入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表现“神舟六号”上天的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难度太大了,而且表演神六上天的内容过多,幼儿在游戏中如何体现?这无疑是不适合放入游戏中的。因此,教师应对主题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挖掘出适合在角色游戏中开展的活动,增加游戏的乐趣和价值,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

2.游戏中表征或再现教学的相关内容 游戏是一种很好的表征形式,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流露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如,在“酒泉航天城”游戏中,有的幼儿所担任的“训练基地”的“教练员”,是他们通过观看有关“教练员训练”的vcd 片而创设的角色;又如在“苗苗小学”中扮演“小学老师”给“小学生上课”等游戏内容,是孩子们通过参观小学生上课所引发的,是对小学课堂情境的再现。

3.将游戏中的问题放到教学中解决 以往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和困难,只是在游戏讲评或游戏导入时讲讲,因此幼儿的游戏水平难以提高。在游戏与教学整合活动的研讨中,我们抓住游戏中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如中班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玩“废品加工厂”的游戏,教师分析影响幼儿游戏顺利进行的原因:一是幼儿制作技能经验的不足;二是幼儿缺乏交往经验;三是所加工的物品不牢固。游戏后教师在做做玩玩、区域活动以及亲子活动中及时授予幼儿相关的经验,告诉他们如何选材、如何衔接粘合;如何积累制作经验、提高制作技能;并将商店如何送货、工厂的叔叔阿姨怎么上下班、发工资等相关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解决游戏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推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我们认为:从主题活动中生成的相关的游戏主题,能体现本班孩子的兴趣与需要,能使游戏主题更丰富,游戏过程更生动、鲜活,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得更好,同时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又经过教学中的教学、训练获得解决的经验与办法,从而推进游戏的深入开展,有效地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整合。

(二)关于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策略

以往,幼儿游戏主题千篇一律、内容贫乏、游戏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经验、能力不够。游戏与教学整合就是教师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形式、

《教育探究》2007年第2卷第4期 -55-

活动内容的相互融合、交互作用为促进幼儿经验提升和能力增长服务,为提高游戏水平、丰富游戏内容、推进游戏深入开展服务。

1.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的内容 幼儿游戏中经常因为经验、技能、能力的缺失而影响游戏的水平,影响游戏的深入推进。我们通过小班角色游戏“糖果屋”、大班角色游戏《服装加工厂》、中班结构游戏《津泰十字路口》等案例研讨,深刻认识到: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及时地回忆分析幼儿游戏中的缺失情况,及时调整课程,为幼儿提供学习、积累、弥补游戏中的经验、技能、能力不足的平台,适宜地支持幼儿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高、能力的增长,隐性地为幼儿下次游戏做铺垫,从而解决幼儿游戏中经验、技能、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支持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推进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

2.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的路径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路径有两条:游戏中的支持和游戏外的支持,游戏中的支持可以是游戏进行中的语言提醒或材料支持和游戏结束时的评价,游戏外的支持是游戏后另外安排时间进行教学,弥补遗漏的知识或缺失的经验,并进行材料的调整。教师必须准确地观察幼儿游戏中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原因的症结所在,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支持路径,从而有效支持推进幼儿游戏的有效发展,使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开心地学习。

通过研究,我们围绕幼儿游戏中经验、技能、能力的缺失情况,通过介绍、参观主题活动中收集的材料,以及谈话增长知识、弥补能力的缺失,在领域活动中的知识传授和区域活动中的技能训练等各种教学活动,灵活采用了游戏中的支持和游戏外的支持,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社会经验和技能,支持了幼儿游戏能力的增长,提升了幼儿游戏的水平,推进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成为幼儿游戏的源泉。

-56- 《教育探究》2007年第2卷第4期

(三)关于游戏与教学整合中幼儿与教师的发展 1.幼儿的发展

(1)幼儿游戏中主动性、积极性在不断增强 通过游戏与教学整合活动的研讨,幼儿能从主题活动中自主生成游戏主题,游戏中又能自觉运用教学中的经验,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教师提供相适应的教学平台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再回到游戏中,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幼儿游戏的经验不断丰富,游戏的能力不断增强,并且能主动与环境、材料互动,主动与同伴交流、合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不断提升。自然就摆脱了以往许多游戏中幼儿的胆怯、从众现象,变得更有主见、更有独立性、更富有创意。

(2)幼儿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

在诸多案例研讨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独立地提出主题、选择伙伴、发展情节,对游戏中的问题会尝试运用轮流、猜拳等相互协商的方式解决,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并创造性地运用游戏材料开展游戏。

(3)幼儿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在“服装加工厂”、“飞机场”、“苗苗小学” “昆虫的故事”等游戏研讨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节、角色扮演、替代物的使用中通过想象,用自己的动作、语言、玩具、材料重现日常生活中,游戏中幼儿之间自由地交流、交往,不断生成游戏新主题。游戏中的伙伴怎么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怎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怎么统一游戏中的分歧等社会性交往方面的能力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有效发展。

2.教师的成长

(1)教师对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更加清晰 在研讨实践中教师们越来越明晰了:主题活动中生成游戏主题——游戏中表征或再现教学经验——遇到问题回到教学中解决——又生成新的游

戏主题这一推进游戏深入开展的模式。它体现了游戏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让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发学习的场所,打破了以往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分割的界线,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2)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教师支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增强了,克服了以往环境创设中,教师包办一切的现象,认识到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如:在幼儿参与下创设的游戏环境更能激发幼儿主动游戏的愿望,更能促使幼儿积极地关心游戏周围的事物,更能激发幼儿对游戏环境的亲切感和钟爱感,格外地珍惜和爱护,真正使幼儿体验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

教师要有了解孩子,多渠道唤起孩子兴趣和经验的能力。特别对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但又为他们所兴趣的像“飞机”和“神六”这样的主题而引发的“飞机场”和“酒泉航天城”的游戏,教师的引导就会从唤醒孩子从间接经验入手,通过看光碟、收集照片等直观的方式获得丰富的相关知识经验与信息,并帮助幼儿实现“坐飞机”、当“宇航员”的憧憬,也为顺利开展“飞机场”和“酒泉航天城”游戏储备经验,满足了幼儿游戏的热情和兴趣。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为了提升教师观察幼儿游戏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水平,我们组织学习了朱家雄教授的《从展示到纪录》、《教育意义的生成是“纪录”的核心》、《做“纪录”是一个选择的过程》等文章,在边学习、边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认为在幼儿游戏中通过做“纪录”提供的系统信息能帮助教师重新听、重新看、重新理解儿童,更好地去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问题;更好地了解不同性格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方式;更好地捕捉孩子们有价值的兴趣点和求知欲;更有效地支持孩子们的游戏。同时能使教师冷

静地反思并改进自己在“游戏和教学整合”过程中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建构新的游戏观、教学观和整合观。因此,“纪录”成为我园“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工具,通过运用“纪录”这一工具,教师和专家间进行多角度的对话,在分析反思后提出新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逐渐地获得观察和纪录的能力,推动教师观察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

(四)关于游戏与教学活动整合的新认识 1.对游戏的开展有了全新的思路

改变了以往传统模式下一般由教师预设游戏内容,然后引导孩子怎么玩,幼儿缺乏主体性的状况;改变了游戏目的不明确、内容比较空泛的弊病,游戏的内容从教学中来,又为教学服务。

从关注幼儿的经验、体验出发,与幼儿讨论互动、顺应幼儿的想法和需要来生成、发展游戏新主题,进一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丰富增进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使幼儿游戏的过程真正成为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在整合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促进了游戏水平的提升。

2.对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目的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研究使我们更理智地明晰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目的,它是为了使课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基于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而提出的;更为重要的是“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责任编辑 程 英]

《教育探究》2007年第2卷第4期 -57-

第2卷第4期 2007年12月

教育探究 EDUCATIONAL STUDY

Vol.2, No.4Dec.,2007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

郑 琼

[摘 要] 长期以来,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着分离平行缺乏联系的现象。通过开展“幼儿园游戏活

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实践研究,我们明确了教学生成游戏主题—→游戏中表征或再现教学—→游戏中的问题回到教学解决—→再回到游戏这一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路径,认识到游戏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 键 词] 游戏; 教学活动;整合;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郑琼,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园长,福州市蓓蕾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001)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始终没有把游戏的重要性有效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还很普遍,使得游戏与教学之间分离平行缺乏联系,许多幼儿园班级的两位教师一个承担各领域的学科教学活动,一个承担游戏活动,备课过程缺乏沟通,致使幼儿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知识不能在游戏中渗透与运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通过教学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升,在游戏与教学之间无法架起有效的相通桥梁。那么,怎样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自主、自愿、自由的游戏活动中,促进健康、智能、品德、社会性、美感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如何认识与处理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使游戏与教学的整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着力探讨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以发挥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效应,真正有效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在研究中探

-54- 《教育探究》2007年第2卷第4期

讨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策略,以促使教师建构新的游戏观和教学观,提升教师观察幼儿游戏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幼儿的学习。

二、研究的方法步骤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教师搭建学研平台,使教师明确研究的目的与价值。同时在实验班重点研讨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

第二阶段:继续研讨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重点研讨游戏与教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策略。

第三阶段:重点研讨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帮助教师去观察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幼儿能怎么样?解读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何时学习,学什么,怎么学?教师该做些什么,何时介入,怎么介入,如何激发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

游戏与教学究竟如何整合?近两年的研究告诉我们:游戏与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生硬地把游戏装在区域、主题、领域等教学里,或把区域、领域、主题等教学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搬到游戏中。而应捕捉过程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二者间的有机融合,实践研究中我们逐步明确了二者间整合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路径:主题活动中的教学生成游戏主题—→游戏中表征或再现教学—→游戏中的问题回到教学解决—→再回到游戏,推进游戏深入开展,提高游戏水平。

1.从主题活动生成游戏主题

研讨中我们发现,整合后的游戏内容已经不再是教师预设强加的,而是由幼儿的兴趣自然引发的。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主题活动的产生和延续。因此由主题活动产生的游戏主题特别丰富,体现班级特色,避免了雷同。如由“废品”主题而引发的“废品加工厂”的游戏;由“神舟六号”的主题活动所产生的角色游戏“酒泉航天城”;由“飞机”的主题活动所产生的角色游戏“飞机场”;由主题活动“走进小学”所产生的角色游戏“苗苗小学”;由主题活动“多彩的服装”所产生的角色游戏“时装表演”和“服装加工厂”;由主题活动“大马路” 所产生的结构游戏“津泰十字路口”等九个案例,都具有本班游戏的特点。

但是,不是所有的主题活动的内容都能够反映到角色游戏中。比如:主题“神舟六号”中“神舟六号”“发射”和“回收”这一活动,如果将其放入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表现“神舟六号”上天的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难度太大了,而且表演神六上天的内容过多,幼儿在游戏中如何体现?这无疑是不适合放入游戏中的。因此,教师应对主题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挖掘出适合在角色游戏中开展的活动,增加游戏的乐趣和价值,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

2.游戏中表征或再现教学的相关内容 游戏是一种很好的表征形式,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流露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如,在“酒泉航天城”游戏中,有的幼儿所担任的“训练基地”的“教练员”,是他们通过观看有关“教练员训练”的vcd 片而创设的角色;又如在“苗苗小学”中扮演“小学老师”给“小学生上课”等游戏内容,是孩子们通过参观小学生上课所引发的,是对小学课堂情境的再现。

3.将游戏中的问题放到教学中解决 以往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和困难,只是在游戏讲评或游戏导入时讲讲,因此幼儿的游戏水平难以提高。在游戏与教学整合活动的研讨中,我们抓住游戏中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如中班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玩“废品加工厂”的游戏,教师分析影响幼儿游戏顺利进行的原因:一是幼儿制作技能经验的不足;二是幼儿缺乏交往经验;三是所加工的物品不牢固。游戏后教师在做做玩玩、区域活动以及亲子活动中及时授予幼儿相关的经验,告诉他们如何选材、如何衔接粘合;如何积累制作经验、提高制作技能;并将商店如何送货、工厂的叔叔阿姨怎么上下班、发工资等相关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解决游戏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推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我们认为:从主题活动中生成的相关的游戏主题,能体现本班孩子的兴趣与需要,能使游戏主题更丰富,游戏过程更生动、鲜活,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得更好,同时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又经过教学中的教学、训练获得解决的经验与办法,从而推进游戏的深入开展,有效地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整合。

(二)关于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策略

以往,幼儿游戏主题千篇一律、内容贫乏、游戏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经验、能力不够。游戏与教学整合就是教师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形式、

《教育探究》2007年第2卷第4期 -55-

活动内容的相互融合、交互作用为促进幼儿经验提升和能力增长服务,为提高游戏水平、丰富游戏内容、推进游戏深入开展服务。

1.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的内容 幼儿游戏中经常因为经验、技能、能力的缺失而影响游戏的水平,影响游戏的深入推进。我们通过小班角色游戏“糖果屋”、大班角色游戏《服装加工厂》、中班结构游戏《津泰十字路口》等案例研讨,深刻认识到: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及时地回忆分析幼儿游戏中的缺失情况,及时调整课程,为幼儿提供学习、积累、弥补游戏中的经验、技能、能力不足的平台,适宜地支持幼儿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高、能力的增长,隐性地为幼儿下次游戏做铺垫,从而解决幼儿游戏中经验、技能、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支持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推进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

2.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的路径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游戏与教学整合中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路径有两条:游戏中的支持和游戏外的支持,游戏中的支持可以是游戏进行中的语言提醒或材料支持和游戏结束时的评价,游戏外的支持是游戏后另外安排时间进行教学,弥补遗漏的知识或缺失的经验,并进行材料的调整。教师必须准确地观察幼儿游戏中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原因的症结所在,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支持路径,从而有效支持推进幼儿游戏的有效发展,使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开心地学习。

通过研究,我们围绕幼儿游戏中经验、技能、能力的缺失情况,通过介绍、参观主题活动中收集的材料,以及谈话增长知识、弥补能力的缺失,在领域活动中的知识传授和区域活动中的技能训练等各种教学活动,灵活采用了游戏中的支持和游戏外的支持,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社会经验和技能,支持了幼儿游戏能力的增长,提升了幼儿游戏的水平,推进了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成为幼儿游戏的源泉。

-56- 《教育探究》2007年第2卷第4期

(三)关于游戏与教学整合中幼儿与教师的发展 1.幼儿的发展

(1)幼儿游戏中主动性、积极性在不断增强 通过游戏与教学整合活动的研讨,幼儿能从主题活动中自主生成游戏主题,游戏中又能自觉运用教学中的经验,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教师提供相适应的教学平台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再回到游戏中,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幼儿游戏的经验不断丰富,游戏的能力不断增强,并且能主动与环境、材料互动,主动与同伴交流、合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不断提升。自然就摆脱了以往许多游戏中幼儿的胆怯、从众现象,变得更有主见、更有独立性、更富有创意。

(2)幼儿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

在诸多案例研讨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独立地提出主题、选择伙伴、发展情节,对游戏中的问题会尝试运用轮流、猜拳等相互协商的方式解决,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并创造性地运用游戏材料开展游戏。

(3)幼儿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在“服装加工厂”、“飞机场”、“苗苗小学” “昆虫的故事”等游戏研讨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节、角色扮演、替代物的使用中通过想象,用自己的动作、语言、玩具、材料重现日常生活中,游戏中幼儿之间自由地交流、交往,不断生成游戏新主题。游戏中的伙伴怎么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怎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怎么统一游戏中的分歧等社会性交往方面的能力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有效发展。

2.教师的成长

(1)教师对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模式更加清晰 在研讨实践中教师们越来越明晰了:主题活动中生成游戏主题——游戏中表征或再现教学经验——遇到问题回到教学中解决——又生成新的游

戏主题这一推进游戏深入开展的模式。它体现了游戏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让游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发学习的场所,打破了以往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分割的界线,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2)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教师支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增强了,克服了以往环境创设中,教师包办一切的现象,认识到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如:在幼儿参与下创设的游戏环境更能激发幼儿主动游戏的愿望,更能促使幼儿积极地关心游戏周围的事物,更能激发幼儿对游戏环境的亲切感和钟爱感,格外地珍惜和爱护,真正使幼儿体验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

教师要有了解孩子,多渠道唤起孩子兴趣和经验的能力。特别对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但又为他们所兴趣的像“飞机”和“神六”这样的主题而引发的“飞机场”和“酒泉航天城”的游戏,教师的引导就会从唤醒孩子从间接经验入手,通过看光碟、收集照片等直观的方式获得丰富的相关知识经验与信息,并帮助幼儿实现“坐飞机”、当“宇航员”的憧憬,也为顺利开展“飞机场”和“酒泉航天城”游戏储备经验,满足了幼儿游戏的热情和兴趣。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为了提升教师观察幼儿游戏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水平,我们组织学习了朱家雄教授的《从展示到纪录》、《教育意义的生成是“纪录”的核心》、《做“纪录”是一个选择的过程》等文章,在边学习、边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认为在幼儿游戏中通过做“纪录”提供的系统信息能帮助教师重新听、重新看、重新理解儿童,更好地去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问题;更好地了解不同性格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方式;更好地捕捉孩子们有价值的兴趣点和求知欲;更有效地支持孩子们的游戏。同时能使教师冷

静地反思并改进自己在“游戏和教学整合”过程中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建构新的游戏观、教学观和整合观。因此,“纪录”成为我园“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工具,通过运用“纪录”这一工具,教师和专家间进行多角度的对话,在分析反思后提出新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逐渐地获得观察和纪录的能力,推动教师观察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

(四)关于游戏与教学活动整合的新认识 1.对游戏的开展有了全新的思路

改变了以往传统模式下一般由教师预设游戏内容,然后引导孩子怎么玩,幼儿缺乏主体性的状况;改变了游戏目的不明确、内容比较空泛的弊病,游戏的内容从教学中来,又为教学服务。

从关注幼儿的经验、体验出发,与幼儿讨论互动、顺应幼儿的想法和需要来生成、发展游戏新主题,进一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丰富增进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使幼儿游戏的过程真正成为他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在整合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促进了游戏水平的提升。

2.对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目的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研究使我们更理智地明晰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目的,它是为了使课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基于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而提出的;更为重要的是“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责任编辑 程 英]

《教育探究》2007年第2卷第4期 -57-


相关文章

  • 我国幼儿园主题式教育组合课程实践模式研究
  • 作者:甄丽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09期 主题式课程在我国幼儿园已不是一种新兴的课程模式,近年来,不少幼儿园进行了主题活动.整合课程.项目学习等实践探索.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实践模式仍有研究的必 ...查看


  • 幼儿园保教研究计划
  • 一.情况分析 上学期教研组重点深入实践新教材,在主题背景下,剖析各年龄段主题活动展开轨迹,开展教师创造性的设计活动的实践研究.教师二期课改的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和提高,在实践中领悟到主题活动的环境是立体的,它是墙面.教学和游戏 ...查看


  •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活动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并立足本园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学习.研讨.以各年级组的形式,解决当前的问题,继续开展主题活动,不断的更新观念,提升课改理念,促进幼儿全面整体发展. 二.上学期教研情况分析 (一)专题教 ...查看


  • 12年教师入党申请书
  •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要在党的组织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我要认真地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取个人私利,百 ...查看


  •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1
  • 汇星现代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 ...查看


  • 幼儿探索培养目标
  • 课程目标 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查看


  • 15幼儿园课间游戏活动资料实践研究
  • 幼儿园课间游戏活动资料实践研究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 ...查看


  • 沙盘游戏的理论与实践
  • 沙盘游戏(Sandplay)是目前国际上影响深远的心理分析技术,正逐渐被学校心理教育所采用, 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 个人的内心深处.荣格自己在给"集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