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论文 产业经济论文

产业集群论文产业经济论文

产业集群中的信任机制探析

摘要: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产业集群内部,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就成为集群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信任对于产业集群有着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促进创新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的活动中,存在着值得人们关注的信任缺失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提升产业集群信任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信任机制;对策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集聚,并且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关联企业或机构之间存在大量的专业分工和协作,互补竞合,共生共荣,构成了一个网络关系综合体。而驱动这个综合体存续的主要因素,不仅有经济的,还包括信任关系在内的一些社会和文化因素。美国新经济社会学代表人物哈里森·怀特( HarrisonWhite,1992)甚至认为,“信任最大化”和结构如企业间联系的网络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1]。的确,从实践来看,一些成功的集群也是靠内部成员间的信任,培育出持续竞争优势。各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各劳动者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共同铸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企业之间的高度协作和信任促成了各个集群的竞争活力。也就

是说,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产业集群内部,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就成为集群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信任的分类及其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产业集群研究中非市场交互作用因素主要包括信任机制和非贸易依存关系如何促进企业集群化越来越为广大理论研究者所重视。研究的核心主要是强调存在信任机制而且地理位置上的彼此靠近的企业比那些没有信任机制的企业更加能获得发展的先机。在社会科学中,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即个人或团体彼此相信并甘于托付的一种内心承诺。一般来说,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可以分为三种:(1)能力型信任(Competence trust),即指生意伙伴之间都有足够的信心来完成各自承担的责任。比方说,在准时生产系统中(Just in time),高水平的能力信用机制的存在将大大降低产品检验成本,从而提高了供货效率。(2)契约型信任(Contractual trust),即通过契约关系而衍生的信用。它可以通过口头协议的形式产生,也可以通过详细完善的书面形式形成。总的来说,企业更加倾向书面形式来确定彼此间的信任。(3)友善型信任(Goodwill trust),即指信任的建立不是依靠一时冲动而临时达成协议,而是生意伙伴之间依靠成熟和良好的期望而建立。它是企业间不追求繁缛的条文约定和特定的发展目标为基础,而是注重主观能动的发挥彼此优势而避免机会主义错误。

在上述不同类型的信任机制中,对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来说具有人际关系迹象的友善信任机制比其他形式的信任机制更加能促进企

业和集群的成长。这是因为,与地缘、亲缘相联系的人文纽带可以加强供应商—客户的承诺和信任,从而使中间产品的交易能够非常顺畅的完成。在友善信任机制的框架下,生意伙伴之间有义务相互协助,彼此分享信息,避免自我意识无限扩大化。其结果,必将大大的促使生意表现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比方说,它可以解决供应商刻意保留所知道的生产工艺的弊端,转而无私的提供给购买商或者协助购买商开展生产活动。这种信用机制不但保证了长远利益,而且大大的兼顾了眼前利益。

那么,信任机制对产业集群发展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无论是在形成初期、成长期还是发展期,供应链和产业集群都需要信任。概括起来,信任机制在产业集群成长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四点:

1.有利于降低集群企业的合作成本。基于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建立起来的以合作和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可以减少集群企业之间合作中出现的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同时,集群内企业间的信任关系,还可以使有关市场、技术等信息在集群内迅速传播,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搜寻成本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中不少企业的业务或合作机会都是由亲情、朋友、同乡等“圈内人”提供的。例如,在嵊州领带供应链及产业集群各企业间相互信任合作,通过共同订单分包完成业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的例子相当普遍;他们为在共同的区域促进营销,几乎每年举办以“中国领带”为主题的越乡文化节会活

动;领带行业协会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商业和产品生产的策划,帮助搜寻合作伙伴等等;政府对于企业出国参加“博览会”,宣传嵊州领带产业形象的行为,也给予积极支持,构成了稳定的静态信任合作关系;集群企业间通过共同开发新市场,共同承担新技术和新工艺改进的合作;特别是几家有实力的大企业正在谋划成立一个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争取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这是通过信任合作表现出的较强的动态创新效率。这样,通过集群企业间相互信任的共同合作,使供应链及产业集群在生产、营销、产品技术推广、融资等各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

2.有利于规避集群企业的经营风险。集群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成员企业之间的失信行为,导致合作难以持续。前者是不可控的,后者则是可控的。企业为了规避失信风险,往往是更换合作伙伴。但是,选择新的合作伙伴意味着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行为风险、合同风险与脱离地区的成本风险,影响整个供应链及产业集群的运作效果。如果合作伙伴之间是相互信任的,对彼此的合作都比较满意,它们之间就会建立长期的频繁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链及产业集群重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的风险。因此,处于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由于脱离产业环境的社会信誉成本和迁移机会成本高,不会轻易违背合同脱离集群,以免导致由于重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带来诸多行为风险与合同风险。

3.有利于增强集群企业的应变能力。首先,信任意味着企业之间

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比如按时交货、按时付款、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一贯质量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缩短谈判和磋商过程,从而减少由此引起的时间耗费。其次,信任还意味着超越合同之上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将减少企业在应付突发事件中的相互推诿,随之减少企业在处理未预见的偶然事件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最后,信任还意味着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当有所出入时愿意忽略偶然的缺陷,使企业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扭转局面。总之,集群企业之间在高度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协同关系,可以使供应链及产业集群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

4.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在充满信任的环境中,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反馈进一步加快,增强了隐含经验类知识和编码化知识的流通。由于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的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网络之中,随着地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交易双方达成合同与履行合同的速度加快。就是说,良好的信任度促进企业提高生产与服务的柔性以及在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时增强双方的责任感,努力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随着信任的加深,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发展到一个临界质量水平后,就会随时间的推进形成循环性正反馈积累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总之,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有助于减少集群组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防止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也有助于

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比如按时交货、按时付款、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一贯质量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缩短谈判和磋商过程,从而减少由此引起的时间耗费。其次,信任还意味着超越合同之上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将减少企业在应付突发事件中的相互推诿,随之减少企业在处理未预见的偶然事件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最后,信任还意味着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当有所出入时愿意忽略偶然的缺陷,使企业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扭转局面。总之,集群企业之间在高度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协同关系,可以使供应链及产业集群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

4.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在充满信任的环境中,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反馈进一步加快,增强了隐含经验类知识和编码化知识的流通。由于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的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网络之中,随着地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交易双方达成合同与履行合同的速度加快。就是说,良好的信任度促进企业提高生产与服务的柔性以及在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时增强双方的责任感,努力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随着信任的加深,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发展到一个临界质量水平后,就会随时间的推进形成循环性正反馈积累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总之,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有助于减少集群组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防止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也有助于

维护集群的分工和生产体系,形成产业集群高效、灵活的交易模式,促进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和集体学习,最终使产业集群具有其他产业组织难以匹敌的竞争优势。

二、产业集群信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信任机制,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对当事人的信任,另一部分是对维持信任机制的信任。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信任都是不完全的。但是,在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的活动中,存在着值得人们关注的信任缺失问题。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亿份左右,而合同履约率却只有50%;中国企业每年由于失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 855亿元,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 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5亿元。每年因为公司高层相互不信任而散伙、破产而造成的损失,由于企业间相互不信任丧失了许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机会而造成的巨大损失。概括起来,主要问题有:

1.狭窄而稚嫩的熟人“信任半径”。在集群形成的初期,集群内大多数企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这无疑是一个以信任为根基的“熟人社会”,因为是熟人,所以彼此之间就很容易有了信任的可能。一些有家族关系、朋友关系、邻居关系、同学关系的要么成为合伙人,要么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相互提供信息,相互之间协作关系比较密切。所以,企业间的信任多是基于对个人信息的了解,血缘、地缘、业缘成为企业间信任的基础。这种“信任半径(”Radius of Trust),

即人们乐意把自己的信任扩展到的范围大小,自然是狭窄而稚嫩的。企业之间在生产、销售和采购环节上的相互联系就是建立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之上。

但是,这种基于“人情圈”扩散而形成的信任是比较狭窄而稚嫩的。个别企业或(个人)的败德行为很容易破坏整个企业集群由信任建立起来的运行秩序。比如随着集群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欺诈行为,如果政府监管不严,市场体制不完善,这种败德行为就会迅速蔓延,这使得基于个人的企业间信任受到很大冲击。为此,必须以各类制度来保障集群内企业间之间保持相互信任,规范企业在交易中的各种行为,从而整个集群处于高效率的状态。目前,产业集群内这种基于制度的信任还很不完善,比较容易发生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信任链”断裂现象。

2.脆弱而短拙的专业合作网络。目前,产业集群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初级加工方式为主,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链的延长,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不够发达,在生产上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交流,不能很好地建立技术与营销网络。在这些企业之间,非但没有规范化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以及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反而在市场竞争中,互相诋毁,相互拆台,导致信息、技术、知识的流动严重不畅,造成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居高不下,影响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3.涣散而失范的中介服务组织。许多产业集群内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如行业协会功能发育不完善,行政色彩浓厚,只管收取会费,服务不到位等;信用评估机构严重缺乏,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拥有大量企业信用信息的机构不足。部分中介组织执业道德较差,比如,向客户单位有关人员支付回扣;曲意逢迎客户单位,提供虚假认证,损害投资者利益;竞相压价,诋毁竞争对手等。还有,一些企业咨询意识缺乏,对外部资源介入企业管理心存抵触,使中介组织的服务空间受限。所有这些,对产业集群内部信任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4.淡漠而异化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市场经济图景下,过度的效益驱动被广泛渗入到社会文化领域。很多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念,加上诚信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产业集群内缺乏诚信文化氛围,从而使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信任度日趋滑坡,原有的信任变得淡漠而异化,甚至尔虞我诈,导致失信恶性泛滥。另外,一些产业集群内缺乏包容开放的社会人文氛围,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造成了敌意的心态,更减少了合作。特别是某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歧视和限制外来企业和人口,阻碍了信息、资源的自由有效的流动和配置。

三、提升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对策

1.加强政府诚信的建设。政府诚信是整个集群信任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建立集群信任机制,就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诚信的建设。比如,

限制政府的权力,转变政府的职能,建立有限而有效的政府,从而压缩政府的失信空间;推行高效行政与回应行政,增加信用能力;实行政府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公众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知情权,从而改进信任关系;强化权力监督约束,追究失信官员的行政责任。

2.建立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企业征信模式。企业征信制度,是指由专业化的信用管理或服务企业(公司)对全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并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社会开放征信资料和数据、提供信用报告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征信制度,建立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企业征信模式,在集群内通过依法征集、披露和使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从而促使整个集群内的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

3.加强集群内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根据征信模式建立的征信公司,可以把集群内企业和个人的有关信用、商业信誉及道德品质等综合信息聚集起来,形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以备查询。加快构建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的开放型数据库,开展技术转让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培训服务等。进一步健全为资金流动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劳动力流动服务的人才交流中心,为加强同业人员交流合作而成立的行业协会、俱乐部以及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完善财务管理、执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在机制,拟采取信用等级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4.健全有关信用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发挥其在建立健康的信任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只有法制化的程度提高了,信任机制才能得以建立。虽然中国已有“合同法”、“公司法”等经济法规,但尚缺乏系统性的信用法律体系,还应更加完备和具体到关于保障信用关系的相应规则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构建以《信用基本法》为龙头、由多部配套和相邻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的信用法律体系。

5.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集群文化。产业集群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以诚实和信赖为精髓的产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间正式与非正式交流的正常运行,避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减少经济摩擦。塑造区域诚信文化,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运用舆论的力量对企业进行诚信教育,大力宣传、引导集群诚信文化的形成。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联合,对集群内企业进行公正、客观的信誉评级,向集群内外公布,对信誉良好的企业大力推介,对信誉差的企业则给予警示。

参考文献:

[1][美]哈里森·怀特.机会链:组织中流动的系统模型[M].张文宏,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1995:5.

[2][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王辑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春晓,和丕禅.信任、契约与规制:集群企业间信任机制动态变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2).

[5]许淑君,马士华.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6).

[6]任兴洲.从中国征信发展历程看未来模式选择[J].广东经济,2005,(5).

[7]康世瀛.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形成发展的基础推动力——信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8]曹休宁,刘友金.非正式制度时下的集群企业信誉机制[J].财经研究,2006,(11).

[9]陈通,田红坡.集群企业信任机制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2,

(11).

[10]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1]冯德连,张兴云,葛文静.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信任机制

[J].经济问题,2003,(11).

产业集群论文产业经济论文

产业集群中的信任机制探析

摘要: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产业集群内部,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就成为集群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信任对于产业集群有着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促进创新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的活动中,存在着值得人们关注的信任缺失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提升产业集群信任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信任机制;对策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集聚,并且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关联企业或机构之间存在大量的专业分工和协作,互补竞合,共生共荣,构成了一个网络关系综合体。而驱动这个综合体存续的主要因素,不仅有经济的,还包括信任关系在内的一些社会和文化因素。美国新经济社会学代表人物哈里森·怀特( HarrisonWhite,1992)甚至认为,“信任最大化”和结构如企业间联系的网络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1]。的确,从实践来看,一些成功的集群也是靠内部成员间的信任,培育出持续竞争优势。各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集群内,各企业之间、各劳动者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共同铸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企业之间的高度协作和信任促成了各个集群的竞争活力。也就

是说,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产业集群内部,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就成为集群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信任的分类及其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产业集群研究中非市场交互作用因素主要包括信任机制和非贸易依存关系如何促进企业集群化越来越为广大理论研究者所重视。研究的核心主要是强调存在信任机制而且地理位置上的彼此靠近的企业比那些没有信任机制的企业更加能获得发展的先机。在社会科学中,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即个人或团体彼此相信并甘于托付的一种内心承诺。一般来说,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可以分为三种:(1)能力型信任(Competence trust),即指生意伙伴之间都有足够的信心来完成各自承担的责任。比方说,在准时生产系统中(Just in time),高水平的能力信用机制的存在将大大降低产品检验成本,从而提高了供货效率。(2)契约型信任(Contractual trust),即通过契约关系而衍生的信用。它可以通过口头协议的形式产生,也可以通过详细完善的书面形式形成。总的来说,企业更加倾向书面形式来确定彼此间的信任。(3)友善型信任(Goodwill trust),即指信任的建立不是依靠一时冲动而临时达成协议,而是生意伙伴之间依靠成熟和良好的期望而建立。它是企业间不追求繁缛的条文约定和特定的发展目标为基础,而是注重主观能动的发挥彼此优势而避免机会主义错误。

在上述不同类型的信任机制中,对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来说具有人际关系迹象的友善信任机制比其他形式的信任机制更加能促进企

业和集群的成长。这是因为,与地缘、亲缘相联系的人文纽带可以加强供应商—客户的承诺和信任,从而使中间产品的交易能够非常顺畅的完成。在友善信任机制的框架下,生意伙伴之间有义务相互协助,彼此分享信息,避免自我意识无限扩大化。其结果,必将大大的促使生意表现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比方说,它可以解决供应商刻意保留所知道的生产工艺的弊端,转而无私的提供给购买商或者协助购买商开展生产活动。这种信用机制不但保证了长远利益,而且大大的兼顾了眼前利益。

那么,信任机制对产业集群发展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分析表明,产业集群无论是在形成初期、成长期还是发展期,供应链和产业集群都需要信任。概括起来,信任机制在产业集群成长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四点:

1.有利于降低集群企业的合作成本。基于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建立起来的以合作和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可以减少集群企业之间合作中出现的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同时,集群内企业间的信任关系,还可以使有关市场、技术等信息在集群内迅速传播,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搜寻成本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中不少企业的业务或合作机会都是由亲情、朋友、同乡等“圈内人”提供的。例如,在嵊州领带供应链及产业集群各企业间相互信任合作,通过共同订单分包完成业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的例子相当普遍;他们为在共同的区域促进营销,几乎每年举办以“中国领带”为主题的越乡文化节会活

动;领带行业协会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商业和产品生产的策划,帮助搜寻合作伙伴等等;政府对于企业出国参加“博览会”,宣传嵊州领带产业形象的行为,也给予积极支持,构成了稳定的静态信任合作关系;集群企业间通过共同开发新市场,共同承担新技术和新工艺改进的合作;特别是几家有实力的大企业正在谋划成立一个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争取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这是通过信任合作表现出的较强的动态创新效率。这样,通过集群企业间相互信任的共同合作,使供应链及产业集群在生产、营销、产品技术推广、融资等各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

2.有利于规避集群企业的经营风险。集群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成员企业之间的失信行为,导致合作难以持续。前者是不可控的,后者则是可控的。企业为了规避失信风险,往往是更换合作伙伴。但是,选择新的合作伙伴意味着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行为风险、合同风险与脱离地区的成本风险,影响整个供应链及产业集群的运作效果。如果合作伙伴之间是相互信任的,对彼此的合作都比较满意,它们之间就会建立长期的频繁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链及产业集群重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的风险。因此,处于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由于脱离产业环境的社会信誉成本和迁移机会成本高,不会轻易违背合同脱离集群,以免导致由于重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带来诸多行为风险与合同风险。

3.有利于增强集群企业的应变能力。首先,信任意味着企业之间

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比如按时交货、按时付款、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一贯质量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缩短谈判和磋商过程,从而减少由此引起的时间耗费。其次,信任还意味着超越合同之上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将减少企业在应付突发事件中的相互推诿,随之减少企业在处理未预见的偶然事件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最后,信任还意味着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当有所出入时愿意忽略偶然的缺陷,使企业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扭转局面。总之,集群企业之间在高度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协同关系,可以使供应链及产业集群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

4.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在充满信任的环境中,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反馈进一步加快,增强了隐含经验类知识和编码化知识的流通。由于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的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网络之中,随着地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交易双方达成合同与履行合同的速度加快。就是说,良好的信任度促进企业提高生产与服务的柔性以及在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时增强双方的责任感,努力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随着信任的加深,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发展到一个临界质量水平后,就会随时间的推进形成循环性正反馈积累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总之,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有助于减少集群组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防止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也有助于

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比如按时交货、按时付款、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一贯质量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缩短谈判和磋商过程,从而减少由此引起的时间耗费。其次,信任还意味着超越合同之上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将减少企业在应付突发事件中的相互推诿,随之减少企业在处理未预见的偶然事件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最后,信任还意味着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当有所出入时愿意忽略偶然的缺陷,使企业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扭转局面。总之,集群企业之间在高度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协同关系,可以使供应链及产业集群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

4.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在充满信任的环境中,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反馈进一步加快,增强了隐含经验类知识和编码化知识的流通。由于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的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网络之中,随着地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交易双方达成合同与履行合同的速度加快。就是说,良好的信任度促进企业提高生产与服务的柔性以及在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时增强双方的责任感,努力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随着信任的加深,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发展到一个临界质量水平后,就会随时间的推进形成循环性正反馈积累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总之,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有助于减少集群组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防止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也有助于

维护集群的分工和生产体系,形成产业集群高效、灵活的交易模式,促进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和集体学习,最终使产业集群具有其他产业组织难以匹敌的竞争优势。

二、产业集群信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信任机制,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对当事人的信任,另一部分是对维持信任机制的信任。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信任都是不完全的。但是,在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的活动中,存在着值得人们关注的信任缺失问题。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亿份左右,而合同履约率却只有50%;中国企业每年由于失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 855亿元,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 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5亿元。每年因为公司高层相互不信任而散伙、破产而造成的损失,由于企业间相互不信任丧失了许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机会而造成的巨大损失。概括起来,主要问题有:

1.狭窄而稚嫩的熟人“信任半径”。在集群形成的初期,集群内大多数企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这无疑是一个以信任为根基的“熟人社会”,因为是熟人,所以彼此之间就很容易有了信任的可能。一些有家族关系、朋友关系、邻居关系、同学关系的要么成为合伙人,要么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相互提供信息,相互之间协作关系比较密切。所以,企业间的信任多是基于对个人信息的了解,血缘、地缘、业缘成为企业间信任的基础。这种“信任半径(”Radius of Trust),

即人们乐意把自己的信任扩展到的范围大小,自然是狭窄而稚嫩的。企业之间在生产、销售和采购环节上的相互联系就是建立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之上。

但是,这种基于“人情圈”扩散而形成的信任是比较狭窄而稚嫩的。个别企业或(个人)的败德行为很容易破坏整个企业集群由信任建立起来的运行秩序。比如随着集群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欺诈行为,如果政府监管不严,市场体制不完善,这种败德行为就会迅速蔓延,这使得基于个人的企业间信任受到很大冲击。为此,必须以各类制度来保障集群内企业间之间保持相互信任,规范企业在交易中的各种行为,从而整个集群处于高效率的状态。目前,产业集群内这种基于制度的信任还很不完善,比较容易发生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信任链”断裂现象。

2.脆弱而短拙的专业合作网络。目前,产业集群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初级加工方式为主,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链的延长,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不够发达,在生产上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交流,不能很好地建立技术与营销网络。在这些企业之间,非但没有规范化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以及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反而在市场竞争中,互相诋毁,相互拆台,导致信息、技术、知识的流动严重不畅,造成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居高不下,影响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3.涣散而失范的中介服务组织。许多产业集群内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如行业协会功能发育不完善,行政色彩浓厚,只管收取会费,服务不到位等;信用评估机构严重缺乏,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拥有大量企业信用信息的机构不足。部分中介组织执业道德较差,比如,向客户单位有关人员支付回扣;曲意逢迎客户单位,提供虚假认证,损害投资者利益;竞相压价,诋毁竞争对手等。还有,一些企业咨询意识缺乏,对外部资源介入企业管理心存抵触,使中介组织的服务空间受限。所有这些,对产业集群内部信任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4.淡漠而异化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市场经济图景下,过度的效益驱动被广泛渗入到社会文化领域。很多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念,加上诚信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产业集群内缺乏诚信文化氛围,从而使供应链及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信任度日趋滑坡,原有的信任变得淡漠而异化,甚至尔虞我诈,导致失信恶性泛滥。另外,一些产业集群内缺乏包容开放的社会人文氛围,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造成了敌意的心态,更减少了合作。特别是某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歧视和限制外来企业和人口,阻碍了信息、资源的自由有效的流动和配置。

三、提升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对策

1.加强政府诚信的建设。政府诚信是整个集群信任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建立集群信任机制,就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诚信的建设。比如,

限制政府的权力,转变政府的职能,建立有限而有效的政府,从而压缩政府的失信空间;推行高效行政与回应行政,增加信用能力;实行政府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公众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知情权,从而改进信任关系;强化权力监督约束,追究失信官员的行政责任。

2.建立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企业征信模式。企业征信制度,是指由专业化的信用管理或服务企业(公司)对全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并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社会开放征信资料和数据、提供信用报告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征信制度,建立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企业征信模式,在集群内通过依法征集、披露和使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从而促使整个集群内的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

3.加强集群内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根据征信模式建立的征信公司,可以把集群内企业和个人的有关信用、商业信誉及道德品质等综合信息聚集起来,形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以备查询。加快构建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的开放型数据库,开展技术转让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培训服务等。进一步健全为资金流动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劳动力流动服务的人才交流中心,为加强同业人员交流合作而成立的行业协会、俱乐部以及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完善财务管理、执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在机制,拟采取信用等级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4.健全有关信用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发挥其在建立健康的信任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只有法制化的程度提高了,信任机制才能得以建立。虽然中国已有“合同法”、“公司法”等经济法规,但尚缺乏系统性的信用法律体系,还应更加完备和具体到关于保障信用关系的相应规则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构建以《信用基本法》为龙头、由多部配套和相邻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的信用法律体系。

5.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集群文化。产业集群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以诚实和信赖为精髓的产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间正式与非正式交流的正常运行,避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减少经济摩擦。塑造区域诚信文化,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运用舆论的力量对企业进行诚信教育,大力宣传、引导集群诚信文化的形成。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联合,对集群内企业进行公正、客观的信誉评级,向集群内外公布,对信誉良好的企业大力推介,对信誉差的企业则给予警示。

参考文献:

[1][美]哈里森·怀特.机会链:组织中流动的系统模型[M].张文宏,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1995:5.

[2][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王辑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春晓,和丕禅.信任、契约与规制:集群企业间信任机制动态变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2).

[5]许淑君,马士华.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6).

[6]任兴洲.从中国征信发展历程看未来模式选择[J].广东经济,2005,(5).

[7]康世瀛.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形成发展的基础推动力——信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8]曹休宁,刘友金.非正式制度时下的集群企业信誉机制[J].财经研究,2006,(11).

[9]陈通,田红坡.集群企业信任机制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2,

(11).

[10]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1]冯德连,张兴云,葛文静.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信任机制

[J].经济问题,2003,(11).


相关文章

  •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广州产业集群创新路径初探
  • 20l 1年第20期 sci.nc.锄d T.熏熏莲驴譬委毫n把..Re.∞∞h 20llNo.20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 1.20.024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广州产业集群创新路径初探 张梅 ...查看


  • 本科论文模板
  • 毕业论文 学 院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班 级 统计(3)班 学 号 姓 名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 余华银 教授 [总评成绩: ]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 全球化下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以下另起一页] 目 录 1.中小企业集群的 ...查看


  • 产业集群与企业价值论文
  • 产业集群与企业价值论文 摘要:产业集群内企业面向共同的需求市场, 对于消费者而言, 区域品牌代表了产业集群所有企业的形象:然而,品牌是把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大量的相互联系的企业集聚使得区域经济内的信息能够无成本的流通,产品 ...查看


  •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口向世聪 摘要:作为一种空问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聚已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并引起了经济学.经 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广迁兴趣.本文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八手,全面系统地回顾恶鲒了不同理论渊海的产 业 ...查看


  • 城市经济学任选课论文
  • 对淄博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集群化发展的热潮,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也十分迅猛,并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已成为我的家乡--淄博市中小企业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和 ...查看


  • 2015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 ...查看


  • 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申请书非常不错
  • 原件 □投送一级学科: 二 级 学 科: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复制件 □中 国 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金 申 请 表申请人姓名 编 号邬爱其 50877 浙江大学 工商管理设站单位 流动站名称 (一级学科) 进站日期 通讯地址20 ...查看


  • 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 可以解释金融企业集群的原因或优势所在.如金融产业集群易形成专业人才市场,降 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 杨 娥1.2 博士生(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院 上海 2000252.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海 200237)中图分类号:F830 ...查看


  •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_
  •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综观西方产业集群理论,其中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最为著名的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等,本文着重梳理梳理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