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

——近代物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学会差热分析仪的操作,并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时,会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反映了物质系统的焓发生了变化。在升温或降温时发生的相变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一般来说由固相转变为液相或气相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而其相反的相变过程则为放热过程。在各种化学变化中,失水、还原、分解等反应一般为吸热过程,而水化、氧化和化合等反应则为放热过程。差热分析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温差和相应的特征温度进行分析,可以鉴别物质或研究有关的转化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由差热图谱的特征还可以用以鉴别样品的种类,计算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

在差热分析中,为反映微小的温差变化,用的是温差热电偶。在作差热鉴定时,是将与参比物等量、等粒级的粉末状样品,分放在两个坩埚内,坩埚的底部各与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接触,与两坩埚的等距离等高处,装有测量加热炉温度的测温热电偶,它们的各自两端都分别接人记录仪的回路中在等速升温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线性关系,即升温的速度变化比较稳定,便于准确地确定样品反应变化时的温度。样品在某一升温区没有任何变化,即也不吸热、也不放热 ,在温差热电

偶的两个焊接点上不产生温差,在差热记录图谱上是一条直线,已叫基线 。如果在某一温度区间样品产生热效应,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就产生了温差,从而在温差热电偶两端就产生热电势差,经过信号放大进入记录仪中推动记录装置偏离基线而移动,反应完了又回到基线。吸热和放热效应所产生的热电势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反映在差热曲线图谱上分别在基线的两侧,这个热电势的大小,除了正比于样品的数量外,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与试样一起放入一个加热系统中,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如以Al2O3为参比物,它在整个试验温度内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因而不产生任何热效应。将参比物和试样分别放在坩埚中然后放入电炉中加热升温。在升温过程中试样如没有热效应,则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T为零;而试样在某温度下有放热(吸热)效应时,试样温度上升速度加快(减慢),就产生温度差T,把T转变成电信号放大后记录下来,可得差热曲线图。

在试样和参比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和质量等相同的理想情况,试样的参比物的温度及它们之间的温度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1所示。图中参比物的温度始终和程序温度已知,试样温度则随吸热和放热过程的发生而偏离程序温度。当T为零时,图中参比物与试样温度一直,两温度线重合,

T曲线则为一条水平基线。

图2.1 典型的差热图

差热图谱中峰的数目表示在测定温度范围内,待测样品发生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发生转

化的温度范围;峰的方向指示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峰的面积反映热效应大小(在相同测定条件下)。峰高、峰宽及对称性除与测定条件有关外,往往还与样品变化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有关。这样从差热图谱中峰的方向和面积可测得变化过程的热效应。 差热峰的面积与过程的热效应成正比,即

ATdt

t1

t2

maH

KmaHKQp gs

式中m为样品质量;b,d分别为峰的起始、终止时刻;T为时间内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

t2

t1

Tdt代表峰面积;K为常数。

三.实验仪器

试剂:CuSO45H2O,标准物Sn,参比物Al2O3 仪器:差热分析仪一台;计算机一台

图3.1 差热分析仪器示意图

四.实验内容

1.将待测样品放入一只坩埚中,在另一只坩埚中放入重量基本相等的参比物Al2O3。然后将其分别放在样品托的两个托盘上,盖好保温盖。

o

2.启动热分析软件,依次设定所需参数。升温速率设置为15C/min开始升温。

3.记录升温曲线和差热曲线,直至温度升至发生要求的相变且基线变平后,停止记录。

o

4.打开炉盖,取出坩埚,待炉温降至50C以下时,换上另一样品Sn,按上述步骤操作。

5.处理得到的实验数据。

五.数据处理

1.CuSO45H2O样品差热分析

(1)根据CuSO45H2O样品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图像:

图5.1.1 CuSO45H2O样品的差热曲线

图5.1.2 CuSO45H2O样品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图中t/s表示加热时间,T/C表示样品温度,T/C表示样品与参照物的温度差

o

o

(2)切线的零点与热力学平衡温度

热力学平衡温度可以近似看做是各个峰前缘斜率最大处的切线与基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在该实验结果下基线可以看做是直线T0。三个峰前斜率最大处切线的拟合结果为:

图5.1.3 CuSO45H2O差热曲线斜率最大处切线拟合结果

三条切线的方程分别为

T10.6909t1206.18T21.2286t2481.33 T30.6905t3457.48

o

其中T的单位为C,t的单位为s,三条切线与基线T0的交点,即切线的零点分别为

t01298s,t02392s,t03662s

从图5.1.2中可以得到对应的样品温度为

T0192oC,T02124oC,T03261oC

根据实验事实,五水硫酸铜加热至102C先失去2个水分子,到113C又失去2个水分子,加

o

o

热到258C再失去一个水分子,上述计算温度与该实验温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

o

19.80%,29.73%, 31.16%

故可以近似认为五水硫酸铜在这些温度(即热力学平衡温度)发生脱水。

(3)差热曲线峰的面积与样品的热学性质

计算三个峰与横轴包围的面积S(单位为Cs)需要求积分

o

t2

t1

Tdt,其中t1,t2为差热峰区域的

起止点横坐标,由于测量的数据点足够多,可以把积分近似到求和,即

Sti1tiTiTi

in1

in1

n2n2

其中利用了时间间隔ti1ti1,n1,n2为差热峰区域起止点的下标。

虽然第一与第二峰相互重叠,但是每个峰都具有良好的左右对称性,所以我们算出半峰面积再乘以2,作为第一第二峰的面积。

带入实验数据可得三个峰的面积分别为

S14594oCs,S29794oCs,S33529oCs

如果知道系统的K值以及样品的质量,就可根据斯贝尔公式计算热效应和焓变。 曲线下面积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

图5.1.4 CuSO45H2O差热曲线下面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三个峰处的面积即图中斜率最大的三个点处对应纵坐标值。

2.Sn样品差热分析

(1)根据Sn样品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图像:

图5.2.1 Sn样品的差热曲线

图5.2.2 Sn样品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图中t/s表示加热时间,T/C表示样品温度,T/C表示样品与参照物的温度差

o

o

(2)切线的零点与热力学平衡温度

热力学平衡温度可以近似看做是峰前缘斜率最大处的切线与基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在该实验结果下基线可以近似看做直线T4。峰前斜率最大处切线的拟合结果为:

图5.2.3 Sn差热曲线斜率最大处切线拟合结果

切线的方程为

T1.0476t416.27

o

其中T的单位为C,t的单位为s,切线与基线T4(图中的虚线)的交点,即切线的零点为

t0445s ,从图5.2.2中可以得到对应的样品温度为T0193oC

根据实验事实可知锡的熔点为231.9C,因此可以断定锡在实验中发生了固液相变。

o

(3)差热曲线峰的面积与样品的热学性质

计算峰与横轴包围的面积S(单位为Cs)需要求积分

o

t2

t1

Tdt,其中t1,t2为差热峰区域的起止

点横坐标,由于测量的数据点足够多,可以把积分近似到求和,即

Sti1tiTiTi

in1

in1

n2n2

其中利用了时间间隔ti1ti1,n1,n2为差热峰区域起止点的下标。 带入实验数据可得差热峰面积为

S5322oCs

如果知道系统的K值以及样品的质量,就可根据斯贝尔公式计算热效应和焓变。 曲线下面积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图5.2.4 Sn差热曲线下面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六.误差分析

该实验通过测量样品和参照物的温差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样品的热学性质。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参比物和样品的热性质、质量、密度等并不完全相同导致基线发生漂移。参比物的导热系数受比热容、密度、温度和装填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均能引起差热曲线基线的偏移。因此,即使装填时对样品进行小心振动使样品尽量装填紧密,还是不能避免误差的产生。

(2)试样的用量偏大会导致相邻的两个峰发生重叠,在进行近似处理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系统误差,因此实验时可减少试样用量,是差热曲线更准确更便于分析处理。

(3)升温速率的影响。升温过快会导致峰变尖锐,图像各点的离散程度变大,不利于数据的处理,且升温过快会使实验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变大,容易导致加热器内温度的不均匀。

(4)在拟合过程中,如果把峰值附近的数据点分别拟合,并且对得到的函数进行积分,很容易能得到峰下包围的面积,但是由于第一与第二个峰相互重叠,但是这样算下来的误差比较大,所以采用计算半峰面积再乘以2的方法。这种办法要求差热峰有良好的左右对称性,但从实验数据上来看,差热峰的对称性并不是很好,所以这样处理还是有一定的误差。

(5)热力学平衡温度来源于峰前斜率最大处切线与基线的交点,故基线的选择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七.思考题

1.差热分析为什么要用参考物?对它有什么要求?

T0,答: 实验中需要参照物作为一个基准。参考物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

以此作为样品吸放热的基准。

2.本实验中为什么参考物都置于样品支持器中?

答:是为了保证参考物和样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相同,以使测得的曲线更准确。

3.如何辩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加热过程中,即使样品没有发生变化,差热曲线仍然会出现较大的漂移?

答:当T0时,是一条水平线;当样品放热,出现峰曲线;当吸热时,则出现方向相反的峰曲线。因为差热分析是一种动态技术,同时又是涉及到热量传递的测量,故影响因素较多。而样品粒度大小、导热系数、热容、样品量与装填的紧密度都是影响差热曲线的主要因素,所以即使样品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曲线变化。

4.反应前后差热曲线的基线往往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为什么?

答:因为在实际测量中,样品与参比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粒度、装填情况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差热曲线的基线往往不与时间轴平行。

5.为使本实验重复性好,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用外推法确定特征温度:峰的起始温度通常是指外推起始温度,即以基线延长线与峰的前沿最大斜率点切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

差热分析

——近代物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学会差热分析仪的操作,并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时,会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反映了物质系统的焓发生了变化。在升温或降温时发生的相变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一般来说由固相转变为液相或气相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而其相反的相变过程则为放热过程。在各种化学变化中,失水、还原、分解等反应一般为吸热过程,而水化、氧化和化合等反应则为放热过程。差热分析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温差和相应的特征温度进行分析,可以鉴别物质或研究有关的转化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由差热图谱的特征还可以用以鉴别样品的种类,计算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

在差热分析中,为反映微小的温差变化,用的是温差热电偶。在作差热鉴定时,是将与参比物等量、等粒级的粉末状样品,分放在两个坩埚内,坩埚的底部各与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接触,与两坩埚的等距离等高处,装有测量加热炉温度的测温热电偶,它们的各自两端都分别接人记录仪的回路中在等速升温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线性关系,即升温的速度变化比较稳定,便于准确地确定样品反应变化时的温度。样品在某一升温区没有任何变化,即也不吸热、也不放热 ,在温差热电

偶的两个焊接点上不产生温差,在差热记录图谱上是一条直线,已叫基线 。如果在某一温度区间样品产生热效应,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就产生了温差,从而在温差热电偶两端就产生热电势差,经过信号放大进入记录仪中推动记录装置偏离基线而移动,反应完了又回到基线。吸热和放热效应所产生的热电势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反映在差热曲线图谱上分别在基线的两侧,这个热电势的大小,除了正比于样品的数量外,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与试样一起放入一个加热系统中,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如以Al2O3为参比物,它在整个试验温度内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因而不产生任何热效应。将参比物和试样分别放在坩埚中然后放入电炉中加热升温。在升温过程中试样如没有热效应,则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T为零;而试样在某温度下有放热(吸热)效应时,试样温度上升速度加快(减慢),就产生温度差T,把T转变成电信号放大后记录下来,可得差热曲线图。

在试样和参比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和质量等相同的理想情况,试样的参比物的温度及它们之间的温度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1所示。图中参比物的温度始终和程序温度已知,试样温度则随吸热和放热过程的发生而偏离程序温度。当T为零时,图中参比物与试样温度一直,两温度线重合,

T曲线则为一条水平基线。

图2.1 典型的差热图

差热图谱中峰的数目表示在测定温度范围内,待测样品发生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发生转

化的温度范围;峰的方向指示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峰的面积反映热效应大小(在相同测定条件下)。峰高、峰宽及对称性除与测定条件有关外,往往还与样品变化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有关。这样从差热图谱中峰的方向和面积可测得变化过程的热效应。 差热峰的面积与过程的热效应成正比,即

ATdt

t1

t2

maH

KmaHKQp gs

式中m为样品质量;b,d分别为峰的起始、终止时刻;T为时间内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

t2

t1

Tdt代表峰面积;K为常数。

三.实验仪器

试剂:CuSO45H2O,标准物Sn,参比物Al2O3 仪器:差热分析仪一台;计算机一台

图3.1 差热分析仪器示意图

四.实验内容

1.将待测样品放入一只坩埚中,在另一只坩埚中放入重量基本相等的参比物Al2O3。然后将其分别放在样品托的两个托盘上,盖好保温盖。

o

2.启动热分析软件,依次设定所需参数。升温速率设置为15C/min开始升温。

3.记录升温曲线和差热曲线,直至温度升至发生要求的相变且基线变平后,停止记录。

o

4.打开炉盖,取出坩埚,待炉温降至50C以下时,换上另一样品Sn,按上述步骤操作。

5.处理得到的实验数据。

五.数据处理

1.CuSO45H2O样品差热分析

(1)根据CuSO45H2O样品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图像:

图5.1.1 CuSO45H2O样品的差热曲线

图5.1.2 CuSO45H2O样品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图中t/s表示加热时间,T/C表示样品温度,T/C表示样品与参照物的温度差

o

o

(2)切线的零点与热力学平衡温度

热力学平衡温度可以近似看做是各个峰前缘斜率最大处的切线与基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在该实验结果下基线可以看做是直线T0。三个峰前斜率最大处切线的拟合结果为:

图5.1.3 CuSO45H2O差热曲线斜率最大处切线拟合结果

三条切线的方程分别为

T10.6909t1206.18T21.2286t2481.33 T30.6905t3457.48

o

其中T的单位为C,t的单位为s,三条切线与基线T0的交点,即切线的零点分别为

t01298s,t02392s,t03662s

从图5.1.2中可以得到对应的样品温度为

T0192oC,T02124oC,T03261oC

根据实验事实,五水硫酸铜加热至102C先失去2个水分子,到113C又失去2个水分子,加

o

o

热到258C再失去一个水分子,上述计算温度与该实验温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

o

19.80%,29.73%, 31.16%

故可以近似认为五水硫酸铜在这些温度(即热力学平衡温度)发生脱水。

(3)差热曲线峰的面积与样品的热学性质

计算三个峰与横轴包围的面积S(单位为Cs)需要求积分

o

t2

t1

Tdt,其中t1,t2为差热峰区域的

起止点横坐标,由于测量的数据点足够多,可以把积分近似到求和,即

Sti1tiTiTi

in1

in1

n2n2

其中利用了时间间隔ti1ti1,n1,n2为差热峰区域起止点的下标。

虽然第一与第二峰相互重叠,但是每个峰都具有良好的左右对称性,所以我们算出半峰面积再乘以2,作为第一第二峰的面积。

带入实验数据可得三个峰的面积分别为

S14594oCs,S29794oCs,S33529oCs

如果知道系统的K值以及样品的质量,就可根据斯贝尔公式计算热效应和焓变。 曲线下面积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

图5.1.4 CuSO45H2O差热曲线下面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三个峰处的面积即图中斜率最大的三个点处对应纵坐标值。

2.Sn样品差热分析

(1)根据Sn样品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图像:

图5.2.1 Sn样品的差热曲线

图5.2.2 Sn样品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图中t/s表示加热时间,T/C表示样品温度,T/C表示样品与参照物的温度差

o

o

(2)切线的零点与热力学平衡温度

热力学平衡温度可以近似看做是峰前缘斜率最大处的切线与基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在该实验结果下基线可以近似看做直线T4。峰前斜率最大处切线的拟合结果为:

图5.2.3 Sn差热曲线斜率最大处切线拟合结果

切线的方程为

T1.0476t416.27

o

其中T的单位为C,t的单位为s,切线与基线T4(图中的虚线)的交点,即切线的零点为

t0445s ,从图5.2.2中可以得到对应的样品温度为T0193oC

根据实验事实可知锡的熔点为231.9C,因此可以断定锡在实验中发生了固液相变。

o

(3)差热曲线峰的面积与样品的热学性质

计算峰与横轴包围的面积S(单位为Cs)需要求积分

o

t2

t1

Tdt,其中t1,t2为差热峰区域的起止

点横坐标,由于测量的数据点足够多,可以把积分近似到求和,即

Sti1tiTiTi

in1

in1

n2n2

其中利用了时间间隔ti1ti1,n1,n2为差热峰区域起止点的下标。 带入实验数据可得差热峰面积为

S5322oCs

如果知道系统的K值以及样品的质量,就可根据斯贝尔公式计算热效应和焓变。 曲线下面积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图5.2.4 Sn差热曲线下面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六.误差分析

该实验通过测量样品和参照物的温差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样品的热学性质。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参比物和样品的热性质、质量、密度等并不完全相同导致基线发生漂移。参比物的导热系数受比热容、密度、温度和装填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均能引起差热曲线基线的偏移。因此,即使装填时对样品进行小心振动使样品尽量装填紧密,还是不能避免误差的产生。

(2)试样的用量偏大会导致相邻的两个峰发生重叠,在进行近似处理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系统误差,因此实验时可减少试样用量,是差热曲线更准确更便于分析处理。

(3)升温速率的影响。升温过快会导致峰变尖锐,图像各点的离散程度变大,不利于数据的处理,且升温过快会使实验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变大,容易导致加热器内温度的不均匀。

(4)在拟合过程中,如果把峰值附近的数据点分别拟合,并且对得到的函数进行积分,很容易能得到峰下包围的面积,但是由于第一与第二个峰相互重叠,但是这样算下来的误差比较大,所以采用计算半峰面积再乘以2的方法。这种办法要求差热峰有良好的左右对称性,但从实验数据上来看,差热峰的对称性并不是很好,所以这样处理还是有一定的误差。

(5)热力学平衡温度来源于峰前斜率最大处切线与基线的交点,故基线的选择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七.思考题

1.差热分析为什么要用参考物?对它有什么要求?

T0,答: 实验中需要参照物作为一个基准。参考物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

以此作为样品吸放热的基准。

2.本实验中为什么参考物都置于样品支持器中?

答:是为了保证参考物和样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相同,以使测得的曲线更准确。

3.如何辩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加热过程中,即使样品没有发生变化,差热曲线仍然会出现较大的漂移?

答:当T0时,是一条水平线;当样品放热,出现峰曲线;当吸热时,则出现方向相反的峰曲线。因为差热分析是一种动态技术,同时又是涉及到热量传递的测量,故影响因素较多。而样品粒度大小、导热系数、热容、样品量与装填的紧密度都是影响差热曲线的主要因素,所以即使样品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曲线变化。

4.反应前后差热曲线的基线往往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为什么?

答:因为在实际测量中,样品与参比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粒度、装填情况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差热曲线的基线往往不与时间轴平行。

5.为使本实验重复性好,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用外推法确定特征温度:峰的起始温度通常是指外推起始温度,即以基线延长线与峰的前沿最大斜率点切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


相关文章

  • 2011年高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总结报告
  • 2011年高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总结报告 ( 高校评审组 2011.11) 为加强高校计量认证实验室能力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强化高校实验室出具证明性数据的可靠性和规范性,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有关规定,于2011年5 ...查看


  • 机能学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
  • ・408・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4月,12(4) 机能学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 芜湖 241002)朱海龙, 张根葆 (皖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摘要: 机能学实验报告是培养医学生科研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并在此基 ...查看


  •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完整版[1]-好[1]
  •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 标题:物理实验的感悟与体会 摘要:在本学期的实验课中,我感悟和体会很多,让我学到许多平时学习不到的大学.虽然在很多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只是在复现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原理与效果,但因为物理实验有着诸多不同的因素,要求我们必须端 ...查看


  •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 ...查看


  • 内蒙古工业大学黑盒测试实验报告
  •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软件测试 实验名称 黑盒测试 实验类型: 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实验室名称: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 班级: 软件13-1 学号:2013202050xx 姓名: 某某某 组别: ...查看


  •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
  • 第30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3月 Vol.30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8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 史智平 (宝鸡文理学院 物理系,陕西 宝 ...查看


  • 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3
  •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李开卷 学 号:6100312199 专业班级:电力系统124班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12.19 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计算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 ...查看


  • 小型超市销售管理系统
  • 小型超市销售管理系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学生姓名:曹志明 冯建明 冯伟 胡华 赖玉峰 专业班级: 信息管理041班 组 长:曹志明(6104104002) 小组成员:冯建明(6104104027) 冯 伟(61 ...查看


  •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 题目 实验10.7 差热分析 姓名 朱瑛莺 2014年6月6日 学号 111120230 摘要 本实验报告阐述了差热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以三氧化二铝(Al2O3)作为参照物,分别测量了五水合硫酸铜 ...查看


  •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本科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分析技术系列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政务可视化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相关分析 三.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