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衙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南阳府衙楹联综述|内乡县衙博物馆

彰显衙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南阳府衙楹联综述

[来源:原创] [作者:李陈广] [日期:2011-07-26]

-->

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五代十国时期,明清两代尤为兴盛。明代,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楹联。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各级衙门悬挂对联也成了普遍现象。入清以后,对联有了令人称奇的急遽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媲美的格律文体的主流,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中国文学史话?清代卷》称:“清代楹联的兴盛实在是古老文学传统末尾之处最灿烂的荣光。”

清代故宫、颐和园等皇帝办公生活之地处处可见楹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级衙门自然随风附和,似乎没有楹联就不叫衙门了。官衙建筑无处不在封建礼制的规范之下,它的建筑雕刻彩绘等都必须按照朝廷规定来进行,少有创新和大的变化。官衙建筑更多地体现了地方官署的“普遍性”,地方官的喜爱兴趣也只能体现在堂名斋名的改变和楹联上,可以说明清时期的衙门建筑主要靠匾额楹联来进行装饰

南阳府衙始建于元代,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府衙楹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折射封建王权文化的一面“镜子”,彰显了衙署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凝结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其中一些作品对今日反腐倡廉、勤政敬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府衙楹联密切结合建筑功能,彰显了衙署文化的特点。

1、府衙的堂联。

衙门建筑是皇宫的缩影,体现了皇权无处不在。府衙的布局形式体现了封建政治伦理和等级制度。府衙的总体布局贯穿了合“中”的观念,知府作为正印官,其处理政务的大堂、二堂和居家的内宅三堂均建于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古代有天子 “三朝”之制,“三朝”即达朝(也称外朝)、常朝(也称治朝)、日朝(也称燕朝),分别处理不同事物。南阳府衙的三大堂反映了古代“三朝”之制的深远影响。府衙对联的选择也结合了衙门建筑的布局和主题功能。

府衙大堂是知府开读诏旨、举行重大仪式、公开审理决讼案件的地方。《大清律例》规定:“公堂,乃系民人瞻仰之所,如奴仆、皂隶等入正门、驰当道、坐公座者,杖七十,徒一年半。吏员承差人等,加一等。”大堂平时闲置不用,非公莫入,是知府权威的象征。南阳大堂也称“公廉堂”,“公廉”是古代官员的行为准则之一。古人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但为官者要做到“公廉”二字的确不易。曾在南阳当过父母官的金朝诗人元好问赋诗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大堂对联集中反映了“公廉”的道德含义,体现了大堂作为公开审案场所的象征意义: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已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说:为官执政者首先要戒除贪心,对财钱的贪是贪,对虚名的过分追求也是贪,不能只为追求美好的名声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下联说:节俭是养廉的重要途径,节俭要从我做起,不能只要求别人而自己却做不到;为官者要以身作则,宽容待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知行合一,品性端方。

我与民为主实与民为仆,任差使亦任呼来,轻煖肥甘借尔衣我食我,我过不妨告我,我贪不妨参我,慎勿畏我谤我,是背我而不能知我;

人因显做官亦因显作孽,有阴阳必有报应,喜忧怒乐都福人伤人,人前惯会骄人人后惯会谄人,焉非羞人悭人以大人而做小人?

上联说,我名义上是老百姓的主人实际上应该是老百姓的仆人,应该听任百姓的差遣呼唤才对;我的衣食住行都承蒙百姓的供养,因此我有过错时不妨告诉我,我有贪酷行为时不妨去参我,一定不要害怕我或者在背后诽谤我,如果这样的话真的是违背了我的本意不能算了解我。

下联说,做官很显要,也正因为显要而易于作孽,有阴阳必有报应;为官之人的喜怒哀乐都能给人带来福乐,也可使人受到伤害,人前骄横,人后谄媚,这是让人感到羞愧的行为,是以大人的身份而做小人之事。

刑赏本无私是是非非敢信不违民志;

毁誉何足计明明白白但求无愧我心。

上联说,赏罚无私,对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是非分明,才敢说没有违背老百姓的民意。下联说,为官一任难免受到诋毁和赞誉,但这些都不足为计,为人为官要明明白白坦荡无私,只求无愧自己的良心就行。

府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案头三尺法烈日严霜。

上联说知府对百姓要像春风细雨一样,亲善温和;下联说法律严肃,断案时像烈日严霜一样不循私情严肃认真。

大堂部分对联也反映了封建时代倡导“无讼”、“息讼”的儒家思想。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事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事,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作孽难欺天。

上联警示劝诫百姓,不要寻仇不要负气,更不要听人教唆来这里打官司,进到衙门里费心费事费钱就算最终打赢了官司也会使自己身心疲累。下联告诫为官者,处理政务审断案件一定要斟酌情理考虑具体情况,做官者如果不清不勤不慎很容易造孽,造孽之人可欺人但难欺天,终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儒家强调“修齐治平”、“德主刑辅”。统治者把“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作为治平社会的重要特征,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感叹要是没有官司该多好呀!自古以来,渴求无讼、息讼、以讼为耻的价值观念盛行,到清代各地讼事之多少被做为评判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而兴讼者则被贬斥为“刁健之徒”。此联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原情定理”、“情法允谐”观念。古人强调“天理国法人情”,要求在司法审判中依情理断案。

府衙二堂称“思补堂”,“思补”语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句。意思是为官者受到上级的奖赏或重视时要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被上级贬斥批评不受重用时要认真深思熟虑,助其不足。二堂是知府处理普通事件的地方,是日常办公所在。二堂对联强调知府的职责:

念厥职非轻休戚与诸邑相关,曰慎曰清曰勤敏。

求斯心可问是非惟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上联说知府官职不轻责任重大,知府的喜怒哀乐都和属地百姓密切关联,一定要谨慎、清廉、勤敏。下联说为官一任要问心无愧,凡事要充分考虑同僚属下的意见,处理政务要做到宽猛相济,不因循守旧。

府衙三堂称“燕思堂”,是知府安居静思之堂,这里也有知府的书房,知府家眷子女也在三堂院内生活。三堂楹联则反映了官员内宅生活的特点。

勤补拙俭养廉更无暇馈问迎送,往来宾朋需谅我;

让化争诚去伪敬以告父兄耆老,教诲子弟各成人。

上联自警,说要以勤补拙以俭养廉,自己没有空暇来送往迎来,宾朋们请给予谅解。下联警人,以谦让来化解争执,以诚信来取代诈伪,请各位父老乡亲们教诲子弟们成人成材。

蕴智成囊含明作镜;

凭春洒翰席月抽琴。

上联说要博采众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才能明察秋毫,明断是非。下联说加强自己修养才能像古人那样春天里洒翰挥笔,在月光下弹琴明志,从容执政,为官洒脱,举重若轻。此联作者为清代状元洪钧(清同治七年戍辰科),与南阳知府濮文暹有同乡之谊,都是江浙人。故书赠予此联与濮共勉。

三堂西配房书斋联:

治事当有序

读书会其通

上联说处理政务应该有条有理。下联说读书贵在融会贯通。

三堂东配房联:

喜园中鸟语花香十分煦娱

想郊外稚驯麦秀一样融合

上联说府衙内宅花园鸟语花香,温暖而快乐;下联联想到城外六畜兴旺庄稼茁壮,心中非常高兴。

2、府衙门联

府衙前朝后寝,重门复道。衙门之内置有大门、仪门、寅恭门、内宅门,这些门户分割空间,划分功能,给人以建筑空间的序列感和等级森严的权威感。楹联结合了门户的功能。

大门檐柱联: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鹃啼鹊噪恐有冤民。

此联从门前墙外的草绿鸟啼,怦然想起刑官在判理民案过程中,恐有疏失,难免会发生冤案,为此应该深自警惕,慎加审察。联语即景生情,体现作者的仁政爱民之心。上联以“阶前草绿苔青”为喻,希望到府衙告状打官事的人极少致使阶前长满绿草,遍布青苔,并以自然植物的生机活力为喻,称百姓的生活安定稳妥。下联以“墙外鹃啼鹊噪”为喻,提醒告诫自己办案要认真谨慎,万不可制造冤假错案,否则“冤魂”定让你心神不定。

进门先拜清风二字,

出衙再留正气一身。

“清风”指“两袖清风”,喻为官要清廉。“正气”即“浩然正气”。此联悬挂门前,警励出入的官员为官者要清廉,更要品正,为人要正直不阿。

仪门联: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此联大意是:只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得像墙壁一样牢稳实在,大家相安无事,没有争吵,没有诉讼事件,那么知府衙门即便是冷落得如冰窟一样,又有何妨呢?短短十二字,表现了作者安民爱民的情怀。

民情虽有顺逆从修齐治平可造盛世,

官品无论高下能公正廉明才是青天。

上联说各地民情不同,百姓有顺有逆,但只要执政者遵循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就可开创国富民安的盛世局面;下联说无论官品高低只要能够做到公正廉明,他就会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

至此地当知国法

入我门莫昧良心

此联告诫百姓要知法守法,为人做事要诚实忠厚,不昧良心。

寅恭门的 “寅恭”二字语出《尚书》“同寅协恭”句,指同僚之间要相互协作,互相尊重。寅恭门位于大堂之后,此门之内是官员、幕友、长随日常办公的地方。公文传递也以此门为交接的枢纽。

寅恭门挂联两幅:

恭敬樽节退让以明礼;

孝友睦姻任恤谓之和。

上联告诫僚属为人处事要恭敬、节俭、谦让,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下联说要按照儒家的六种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睦邻和善,姻亲互敬,信任朋友,体恤孤寡,这样社会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

重门洞开要事事勿负寸心方称良吏;

高山仰止莫矜矜不持一石便算清名。

上联说,衙门事务繁琐每件事情尽心努力去做,才称得上称职的官吏。下联说高标准要求自己,仰慕道德高尚之人,不要觉得自己不贪不占已经非常清廉了。

内宅门分割了知府办公之场所和日常生活的内宅,是知府“前朝后寝”的分界线。

内宅门联: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上联说,为官清廉,不要百姓半文钱虽非易事,但也要努力去做。下联说,知府拿了朝廷的俸禄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清年初年对各级官员高标准严要求,但部分官员不求有功,只求无过,造成无所事事的不良氛围。清代笔记小说上曾记载一位平庸知府的故事:某知府梦游地狱受到阎王爷的审判,阎王爷要把他下到十八层地狱。知府高喊冤枉,说:“我是一个清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阎王说:“清官就算好官吗?如果这样的话,搞个木头桩子坐到大堂上岂不更好?木头还不吃不喝呢!朝廷设官为治,是让你去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不是让你去当木偶的。”此联还有一层深意就是告诫为官者不能只追求“清廉”的名声,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建功业,对联的立意是在“造功”二字。

府衙其他楹联也结合了建筑功能。

衙役房联:

罔违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上联说,不可违背公道,不可骚扰百姓,真正地做到持事公平,心里才会不感到惭愧。下联说,不容私情,不受贿赂,如胆敢来招摇撞骗,必受法律严惩。联语带有告示性质,既告诫衙役也向老百姓表白不扰百姓、公平执法的态度。

夫子(师爷)院联:

劳形于详验关咨移檄牒;

寓目在钦蒙奉准据为承。

此联为师爷汤滋圃在南阳府游幕时戏作的公牍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曾作著录。此联反映师爷的日常工作和衙门公牍文书的部分内容。清代公文繁杂,有既定格式和用词。钦,钦定的意思;蒙,承蒙的意思;奉,即“捧”;淮,依据的意思;“据”,根据。公文中引叙来文要先交代来文衙门,在来文衙门之上要冠一特定的词汇,上级来文用“蒙”、“奉”,平级来文已用“淮”,下级来文用“据”。清代公文中,在引用上级批语之前,常常要用“蒙某某批”,“据某衙门详”等字样。清代平行文书有法定文种,如咨、移、关、牒;上行文有申、呈、详、验等种类。幕友虽有束修待遇,但毕竟不入官场正流,是幕后人物。汤氏对联中的“劳形于”、“寓目在”等词的字里行间中多少透露出师爷们为人作嫁衣、无可奈何的叹息声。

宾兴馆位于府衙东线建筑之后,建于咸丰五年(1855年)。“宾兴”语出《周礼》,为举荐人才之意,这是古代社会的主要礼仪。《周礼?地官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以六德、六行和六艺做为举荐人才的标准,对以后的科举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宾兴之礼演变为繁缛的礼仪,也是各级官员必须举办的官场礼仪。

宾兴馆联:

勉力为之正人心厚风俗实唯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

文治:谓以文教施政治民。《礼?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训迪:教诲开导。《书?周官》: “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上联说:端正人心,淳厚地方风俗,这是朝廷教化百姓的根本,因此一定要努力去做。下联说,认真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勤加教诲开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文教施政的目的。

二、府衙楹联结合了南阳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南阳自古为冲要通衢之地。公元前二七二年秦昭王于此处置南阳郡,其后或设郡、或置府、或称地区。历来政要任守,名宦辈出。府衙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和标志,也是南阳历史文化的大容器。府衙的部分楹联也反映了南阳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杰地灵的地域文化特点。

二堂后金柱联:

召父劝农杜母兴工,南阳自古多循吏;

弹琴悬镜爱莲对月,赤子从来盼好官。

召父召母指汉代南阳著名太守召信臣和杜诗。

上联说,南阳历史上曾出过许多象召父杜母这样的优秀的“父母官”。下联说老百姓也祈盼更多的清廉循吏来执政。《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劝民农桑, “好为民兴利”。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为政勤勉有计谋,因此南阳郡“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杜诗任南阳郡太守,他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全郡百姓粮丰衣足。杜诗还发明水排,提高冶铁效率。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此后“父母官”便成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广传后世。

南阳百姓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两位太守,曾在南阳城内修建了“二太守祠”,俗称“父母祠”。后来,又在南阳知府门前修了两道牌坊,东边是“召父坊”,西边是“杜母坊”。

寅恭门屏门联:

齐民但示蒲鞭辱,

报国应同竹节坚。

蒲鞭指蒲鞭示辱的历史典故。东汉南阳太守刘宽仁爱施政,属下或吏民有错仅仅以草鞭子象征性戒罚。后世以之为宽仁施政的典范,以“蒲鞭示辱”来形容官吏治政宽厚爱民,以感化服人。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到江浙,他在《巡省江浙见闾阎稍有起色示诸臣省刑爱民》诗中说:

齐民但示蒲鞭辱,

报国应同竹节坚。

莫恃才名轻庶物,

冥冥之中有青天。

告诫官吏省刑爱民,不要任情逞威,要以汉代南阳太守刘宽为榜样,省刑爱民,牧民只要轻拂“蒲鞭”就可以了。

内宅门前檐柱联:

不食民一饭不爱民一钱乃汉羊续为太守;

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是宋范公作秀才。

羊续(141-189年),字兴祖,东汉灵帝时任南阳太守。羊续以清廉太守而名。任上力禁奢靡,杜绝贿赂,常常破衣薄食,轻车简从。府丞曾向他献鲜鱼,他挂之庭中,府丞后来又给他献鱼,羊续就拿出挂在庭中的生鱼给他看,以绝其献鱼之念。“羊续悬鱼”成为古代拒贿清廉的象征。

范公指宋代邓州知州范仲淹,范仲淹任邓州知州(范公自称南阳太守)作《岳阳楼记》,文中“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范仲淹成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典范。此联上联告诫为官者要像 “悬鱼太守”羊续那样清廉品正,下联提示那些科举进身的秀才、举子、进士们以范仲淹为榜样,忧国忧民,为朝廷效力。后人在南阳府署内宅门建悬鱼壁,悬挂木刻鲤鱼以纪念羊续为官清廉。

二堂东厢房联:

治平常欲师诸葛;

办案还需效释之。

南阳是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自明代以来知府到武侯祠祭拜诸葛已成官方定例,诸葛亮一生谨慎、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文武官员学习的楷模。

释之指汉代张释之,中国西汉法律学家、法官。南阳堵阳(今南阳方城)人。汉文帝时历任谒者仆射、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升任廷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信于民也”。他的言行在皇帝专制、言出法随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他以法治国的精神在我国历代一直受到称颂。

府衙选定的这些楹联或者结合著名的历史典故,或者结合南阳的历史名人,既有衙门特点又有南阳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受到游客观众的好评。

府衙楹联是府衙复原陈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容的选定基于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府衙旧联必用,所谓府衙旧联指见于文献记载的府衙对联,如见录于清梁章钜《楹联丛话》的府衙公牍联,如知府任恺的自警联(当盛怒时忍耐须臾俟心气平和省却无边烦恼;处极难事沉思片刻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知府刘拱宸的劝民息讼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洪钧题赠知府濮文暹联(蕴智成囊含明作镜;凭春酒翰席月抽琴)等。二是其他衙署旧联适当选用,封建时代衙门楹联的移用是常见的,可以适当选用。三是新创作对联要慎用,新创楹联有的尽管对仗工整、用词恰当,但毕竟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古人、看衙门,与封建时代官员的心态心境有一定的差别。四是其他衙门景点已用对联尽量不用。目前国内修复衙门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一股“衙门热”。部分衙门修复陈列中出现了模仿、因袭。甚至出现了同一幅对联张挂于不同衙署的情况。这种雷同势必对衙门景观的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南阳府衙的楹联从类别内容上说,概可分为警人世、昭襟怀、寓抱负等类。这些楹联契合于官署建筑与环境,其书体,行、草、隶、篆俱全,或恣肆潇洒,或苍劲古朴,或清秀俊雅,集各种书法风格于一体;其雕镂,不论阴刻、阳镌,皆刀法洗练,点画有致,彰显和凸现出书品的神韵风采,拓展了衙门建筑的文化艺术内涵,增润了装饰艺术的无限魅力。应该看到,古代衙门楹联是楹联文化和皇权文化的组合。封建皇权文化虽有值得批判的负面性,然而这种文化的根源仍是深深植根于儒家文化丰厚的土壤中。儒家提倡的“修齐治平”学说和忠孝仁义的积极用世思想,在府衙楹联中有充分的体现。而今封建政权早已发生了质的更迭,但在公廉、和谐、以人为本等方面,古今仍然有着相通之处。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府衙楹联倡导的民本和公廉思想仍然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些楹联构筑了一条察古识今,认识古代政治、了解封建官吏制度的通道,也为南阳府衙这样的历史文化景观增添了文化亮色。

彰显衙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南阳府衙楹联综述

[来源:原创] [作者:李陈广] [日期:2011-07-26]

-->

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五代十国时期,明清两代尤为兴盛。明代,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楹联。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各级衙门悬挂对联也成了普遍现象。入清以后,对联有了令人称奇的急遽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媲美的格律文体的主流,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中国文学史话?清代卷》称:“清代楹联的兴盛实在是古老文学传统末尾之处最灿烂的荣光。”

清代故宫、颐和园等皇帝办公生活之地处处可见楹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级衙门自然随风附和,似乎没有楹联就不叫衙门了。官衙建筑无处不在封建礼制的规范之下,它的建筑雕刻彩绘等都必须按照朝廷规定来进行,少有创新和大的变化。官衙建筑更多地体现了地方官署的“普遍性”,地方官的喜爱兴趣也只能体现在堂名斋名的改变和楹联上,可以说明清时期的衙门建筑主要靠匾额楹联来进行装饰

南阳府衙始建于元代,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府衙楹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折射封建王权文化的一面“镜子”,彰显了衙署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凝结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其中一些作品对今日反腐倡廉、勤政敬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府衙楹联密切结合建筑功能,彰显了衙署文化的特点。

1、府衙的堂联。

衙门建筑是皇宫的缩影,体现了皇权无处不在。府衙的布局形式体现了封建政治伦理和等级制度。府衙的总体布局贯穿了合“中”的观念,知府作为正印官,其处理政务的大堂、二堂和居家的内宅三堂均建于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古代有天子 “三朝”之制,“三朝”即达朝(也称外朝)、常朝(也称治朝)、日朝(也称燕朝),分别处理不同事物。南阳府衙的三大堂反映了古代“三朝”之制的深远影响。府衙对联的选择也结合了衙门建筑的布局和主题功能。

府衙大堂是知府开读诏旨、举行重大仪式、公开审理决讼案件的地方。《大清律例》规定:“公堂,乃系民人瞻仰之所,如奴仆、皂隶等入正门、驰当道、坐公座者,杖七十,徒一年半。吏员承差人等,加一等。”大堂平时闲置不用,非公莫入,是知府权威的象征。南阳大堂也称“公廉堂”,“公廉”是古代官员的行为准则之一。古人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但为官者要做到“公廉”二字的确不易。曾在南阳当过父母官的金朝诗人元好问赋诗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大堂对联集中反映了“公廉”的道德含义,体现了大堂作为公开审案场所的象征意义: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已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说:为官执政者首先要戒除贪心,对财钱的贪是贪,对虚名的过分追求也是贪,不能只为追求美好的名声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下联说:节俭是养廉的重要途径,节俭要从我做起,不能只要求别人而自己却做不到;为官者要以身作则,宽容待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知行合一,品性端方。

我与民为主实与民为仆,任差使亦任呼来,轻煖肥甘借尔衣我食我,我过不妨告我,我贪不妨参我,慎勿畏我谤我,是背我而不能知我;

人因显做官亦因显作孽,有阴阳必有报应,喜忧怒乐都福人伤人,人前惯会骄人人后惯会谄人,焉非羞人悭人以大人而做小人?

上联说,我名义上是老百姓的主人实际上应该是老百姓的仆人,应该听任百姓的差遣呼唤才对;我的衣食住行都承蒙百姓的供养,因此我有过错时不妨告诉我,我有贪酷行为时不妨去参我,一定不要害怕我或者在背后诽谤我,如果这样的话真的是违背了我的本意不能算了解我。

下联说,做官很显要,也正因为显要而易于作孽,有阴阳必有报应;为官之人的喜怒哀乐都能给人带来福乐,也可使人受到伤害,人前骄横,人后谄媚,这是让人感到羞愧的行为,是以大人的身份而做小人之事。

刑赏本无私是是非非敢信不违民志;

毁誉何足计明明白白但求无愧我心。

上联说,赏罚无私,对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是非分明,才敢说没有违背老百姓的民意。下联说,为官一任难免受到诋毁和赞誉,但这些都不足为计,为人为官要明明白白坦荡无私,只求无愧自己的良心就行。

府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案头三尺法烈日严霜。

上联说知府对百姓要像春风细雨一样,亲善温和;下联说法律严肃,断案时像烈日严霜一样不循私情严肃认真。

大堂部分对联也反映了封建时代倡导“无讼”、“息讼”的儒家思想。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事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事,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作孽难欺天。

上联警示劝诫百姓,不要寻仇不要负气,更不要听人教唆来这里打官司,进到衙门里费心费事费钱就算最终打赢了官司也会使自己身心疲累。下联告诫为官者,处理政务审断案件一定要斟酌情理考虑具体情况,做官者如果不清不勤不慎很容易造孽,造孽之人可欺人但难欺天,终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儒家强调“修齐治平”、“德主刑辅”。统治者把“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作为治平社会的重要特征,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感叹要是没有官司该多好呀!自古以来,渴求无讼、息讼、以讼为耻的价值观念盛行,到清代各地讼事之多少被做为评判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而兴讼者则被贬斥为“刁健之徒”。此联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原情定理”、“情法允谐”观念。古人强调“天理国法人情”,要求在司法审判中依情理断案。

府衙二堂称“思补堂”,“思补”语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句。意思是为官者受到上级的奖赏或重视时要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被上级贬斥批评不受重用时要认真深思熟虑,助其不足。二堂是知府处理普通事件的地方,是日常办公所在。二堂对联强调知府的职责:

念厥职非轻休戚与诸邑相关,曰慎曰清曰勤敏。

求斯心可问是非惟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上联说知府官职不轻责任重大,知府的喜怒哀乐都和属地百姓密切关联,一定要谨慎、清廉、勤敏。下联说为官一任要问心无愧,凡事要充分考虑同僚属下的意见,处理政务要做到宽猛相济,不因循守旧。

府衙三堂称“燕思堂”,是知府安居静思之堂,这里也有知府的书房,知府家眷子女也在三堂院内生活。三堂楹联则反映了官员内宅生活的特点。

勤补拙俭养廉更无暇馈问迎送,往来宾朋需谅我;

让化争诚去伪敬以告父兄耆老,教诲子弟各成人。

上联自警,说要以勤补拙以俭养廉,自己没有空暇来送往迎来,宾朋们请给予谅解。下联警人,以谦让来化解争执,以诚信来取代诈伪,请各位父老乡亲们教诲子弟们成人成材。

蕴智成囊含明作镜;

凭春洒翰席月抽琴。

上联说要博采众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才能明察秋毫,明断是非。下联说加强自己修养才能像古人那样春天里洒翰挥笔,在月光下弹琴明志,从容执政,为官洒脱,举重若轻。此联作者为清代状元洪钧(清同治七年戍辰科),与南阳知府濮文暹有同乡之谊,都是江浙人。故书赠予此联与濮共勉。

三堂西配房书斋联:

治事当有序

读书会其通

上联说处理政务应该有条有理。下联说读书贵在融会贯通。

三堂东配房联:

喜园中鸟语花香十分煦娱

想郊外稚驯麦秀一样融合

上联说府衙内宅花园鸟语花香,温暖而快乐;下联联想到城外六畜兴旺庄稼茁壮,心中非常高兴。

2、府衙门联

府衙前朝后寝,重门复道。衙门之内置有大门、仪门、寅恭门、内宅门,这些门户分割空间,划分功能,给人以建筑空间的序列感和等级森严的权威感。楹联结合了门户的功能。

大门檐柱联: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鹃啼鹊噪恐有冤民。

此联从门前墙外的草绿鸟啼,怦然想起刑官在判理民案过程中,恐有疏失,难免会发生冤案,为此应该深自警惕,慎加审察。联语即景生情,体现作者的仁政爱民之心。上联以“阶前草绿苔青”为喻,希望到府衙告状打官事的人极少致使阶前长满绿草,遍布青苔,并以自然植物的生机活力为喻,称百姓的生活安定稳妥。下联以“墙外鹃啼鹊噪”为喻,提醒告诫自己办案要认真谨慎,万不可制造冤假错案,否则“冤魂”定让你心神不定。

进门先拜清风二字,

出衙再留正气一身。

“清风”指“两袖清风”,喻为官要清廉。“正气”即“浩然正气”。此联悬挂门前,警励出入的官员为官者要清廉,更要品正,为人要正直不阿。

仪门联: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此联大意是:只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得像墙壁一样牢稳实在,大家相安无事,没有争吵,没有诉讼事件,那么知府衙门即便是冷落得如冰窟一样,又有何妨呢?短短十二字,表现了作者安民爱民的情怀。

民情虽有顺逆从修齐治平可造盛世,

官品无论高下能公正廉明才是青天。

上联说各地民情不同,百姓有顺有逆,但只要执政者遵循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就可开创国富民安的盛世局面;下联说无论官品高低只要能够做到公正廉明,他就会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

至此地当知国法

入我门莫昧良心

此联告诫百姓要知法守法,为人做事要诚实忠厚,不昧良心。

寅恭门的 “寅恭”二字语出《尚书》“同寅协恭”句,指同僚之间要相互协作,互相尊重。寅恭门位于大堂之后,此门之内是官员、幕友、长随日常办公的地方。公文传递也以此门为交接的枢纽。

寅恭门挂联两幅:

恭敬樽节退让以明礼;

孝友睦姻任恤谓之和。

上联告诫僚属为人处事要恭敬、节俭、谦让,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下联说要按照儒家的六种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睦邻和善,姻亲互敬,信任朋友,体恤孤寡,这样社会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

重门洞开要事事勿负寸心方称良吏;

高山仰止莫矜矜不持一石便算清名。

上联说,衙门事务繁琐每件事情尽心努力去做,才称得上称职的官吏。下联说高标准要求自己,仰慕道德高尚之人,不要觉得自己不贪不占已经非常清廉了。

内宅门分割了知府办公之场所和日常生活的内宅,是知府“前朝后寝”的分界线。

内宅门联: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上联说,为官清廉,不要百姓半文钱虽非易事,但也要努力去做。下联说,知府拿了朝廷的俸禄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清年初年对各级官员高标准严要求,但部分官员不求有功,只求无过,造成无所事事的不良氛围。清代笔记小说上曾记载一位平庸知府的故事:某知府梦游地狱受到阎王爷的审判,阎王爷要把他下到十八层地狱。知府高喊冤枉,说:“我是一个清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阎王说:“清官就算好官吗?如果这样的话,搞个木头桩子坐到大堂上岂不更好?木头还不吃不喝呢!朝廷设官为治,是让你去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不是让你去当木偶的。”此联还有一层深意就是告诫为官者不能只追求“清廉”的名声,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建功业,对联的立意是在“造功”二字。

府衙其他楹联也结合了建筑功能。

衙役房联:

罔违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上联说,不可违背公道,不可骚扰百姓,真正地做到持事公平,心里才会不感到惭愧。下联说,不容私情,不受贿赂,如胆敢来招摇撞骗,必受法律严惩。联语带有告示性质,既告诫衙役也向老百姓表白不扰百姓、公平执法的态度。

夫子(师爷)院联:

劳形于详验关咨移檄牒;

寓目在钦蒙奉准据为承。

此联为师爷汤滋圃在南阳府游幕时戏作的公牍联。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曾作著录。此联反映师爷的日常工作和衙门公牍文书的部分内容。清代公文繁杂,有既定格式和用词。钦,钦定的意思;蒙,承蒙的意思;奉,即“捧”;淮,依据的意思;“据”,根据。公文中引叙来文要先交代来文衙门,在来文衙门之上要冠一特定的词汇,上级来文用“蒙”、“奉”,平级来文已用“淮”,下级来文用“据”。清代公文中,在引用上级批语之前,常常要用“蒙某某批”,“据某衙门详”等字样。清代平行文书有法定文种,如咨、移、关、牒;上行文有申、呈、详、验等种类。幕友虽有束修待遇,但毕竟不入官场正流,是幕后人物。汤氏对联中的“劳形于”、“寓目在”等词的字里行间中多少透露出师爷们为人作嫁衣、无可奈何的叹息声。

宾兴馆位于府衙东线建筑之后,建于咸丰五年(1855年)。“宾兴”语出《周礼》,为举荐人才之意,这是古代社会的主要礼仪。《周礼?地官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以六德、六行和六艺做为举荐人才的标准,对以后的科举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宾兴之礼演变为繁缛的礼仪,也是各级官员必须举办的官场礼仪。

宾兴馆联:

勉力为之正人心厚风俗实唯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

文治:谓以文教施政治民。《礼?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训迪:教诲开导。《书?周官》: “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上联说:端正人心,淳厚地方风俗,这是朝廷教化百姓的根本,因此一定要努力去做。下联说,认真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勤加教诲开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文教施政的目的。

二、府衙楹联结合了南阳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南阳自古为冲要通衢之地。公元前二七二年秦昭王于此处置南阳郡,其后或设郡、或置府、或称地区。历来政要任守,名宦辈出。府衙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和标志,也是南阳历史文化的大容器。府衙的部分楹联也反映了南阳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杰地灵的地域文化特点。

二堂后金柱联:

召父劝农杜母兴工,南阳自古多循吏;

弹琴悬镜爱莲对月,赤子从来盼好官。

召父召母指汉代南阳著名太守召信臣和杜诗。

上联说,南阳历史上曾出过许多象召父杜母这样的优秀的“父母官”。下联说老百姓也祈盼更多的清廉循吏来执政。《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劝民农桑, “好为民兴利”。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为政勤勉有计谋,因此南阳郡“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杜诗任南阳郡太守,他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全郡百姓粮丰衣足。杜诗还发明水排,提高冶铁效率。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此后“父母官”便成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广传后世。

南阳百姓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两位太守,曾在南阳城内修建了“二太守祠”,俗称“父母祠”。后来,又在南阳知府门前修了两道牌坊,东边是“召父坊”,西边是“杜母坊”。

寅恭门屏门联:

齐民但示蒲鞭辱,

报国应同竹节坚。

蒲鞭指蒲鞭示辱的历史典故。东汉南阳太守刘宽仁爱施政,属下或吏民有错仅仅以草鞭子象征性戒罚。后世以之为宽仁施政的典范,以“蒲鞭示辱”来形容官吏治政宽厚爱民,以感化服人。

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到江浙,他在《巡省江浙见闾阎稍有起色示诸臣省刑爱民》诗中说:

齐民但示蒲鞭辱,

报国应同竹节坚。

莫恃才名轻庶物,

冥冥之中有青天。

告诫官吏省刑爱民,不要任情逞威,要以汉代南阳太守刘宽为榜样,省刑爱民,牧民只要轻拂“蒲鞭”就可以了。

内宅门前檐柱联:

不食民一饭不爱民一钱乃汉羊续为太守;

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是宋范公作秀才。

羊续(141-189年),字兴祖,东汉灵帝时任南阳太守。羊续以清廉太守而名。任上力禁奢靡,杜绝贿赂,常常破衣薄食,轻车简从。府丞曾向他献鲜鱼,他挂之庭中,府丞后来又给他献鱼,羊续就拿出挂在庭中的生鱼给他看,以绝其献鱼之念。“羊续悬鱼”成为古代拒贿清廉的象征。

范公指宋代邓州知州范仲淹,范仲淹任邓州知州(范公自称南阳太守)作《岳阳楼记》,文中“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范仲淹成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典范。此联上联告诫为官者要像 “悬鱼太守”羊续那样清廉品正,下联提示那些科举进身的秀才、举子、进士们以范仲淹为榜样,忧国忧民,为朝廷效力。后人在南阳府署内宅门建悬鱼壁,悬挂木刻鲤鱼以纪念羊续为官清廉。

二堂东厢房联:

治平常欲师诸葛;

办案还需效释之。

南阳是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自明代以来知府到武侯祠祭拜诸葛已成官方定例,诸葛亮一生谨慎、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文武官员学习的楷模。

释之指汉代张释之,中国西汉法律学家、法官。南阳堵阳(今南阳方城)人。汉文帝时历任谒者仆射、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升任廷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信于民也”。他的言行在皇帝专制、言出法随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他以法治国的精神在我国历代一直受到称颂。

府衙选定的这些楹联或者结合著名的历史典故,或者结合南阳的历史名人,既有衙门特点又有南阳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受到游客观众的好评。

府衙楹联是府衙复原陈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内容的选定基于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府衙旧联必用,所谓府衙旧联指见于文献记载的府衙对联,如见录于清梁章钜《楹联丛话》的府衙公牍联,如知府任恺的自警联(当盛怒时忍耐须臾俟心气平和省却无边烦恼;处极难事沉思片刻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知府刘拱宸的劝民息讼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洪钧题赠知府濮文暹联(蕴智成囊含明作镜;凭春酒翰席月抽琴)等。二是其他衙署旧联适当选用,封建时代衙门楹联的移用是常见的,可以适当选用。三是新创作对联要慎用,新创楹联有的尽管对仗工整、用词恰当,但毕竟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古人、看衙门,与封建时代官员的心态心境有一定的差别。四是其他衙门景点已用对联尽量不用。目前国内修复衙门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一股“衙门热”。部分衙门修复陈列中出现了模仿、因袭。甚至出现了同一幅对联张挂于不同衙署的情况。这种雷同势必对衙门景观的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南阳府衙的楹联从类别内容上说,概可分为警人世、昭襟怀、寓抱负等类。这些楹联契合于官署建筑与环境,其书体,行、草、隶、篆俱全,或恣肆潇洒,或苍劲古朴,或清秀俊雅,集各种书法风格于一体;其雕镂,不论阴刻、阳镌,皆刀法洗练,点画有致,彰显和凸现出书品的神韵风采,拓展了衙门建筑的文化艺术内涵,增润了装饰艺术的无限魅力。应该看到,古代衙门楹联是楹联文化和皇权文化的组合。封建皇权文化虽有值得批判的负面性,然而这种文化的根源仍是深深植根于儒家文化丰厚的土壤中。儒家提倡的“修齐治平”学说和忠孝仁义的积极用世思想,在府衙楹联中有充分的体现。而今封建政权早已发生了质的更迭,但在公廉、和谐、以人为本等方面,古今仍然有着相通之处。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府衙楹联倡导的民本和公廉思想仍然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些楹联构筑了一条察古识今,认识古代政治、了解封建官吏制度的通道,也为南阳府衙这样的历史文化景观增添了文化亮色。


相关文章

  • 南阳府衙.内乡县衙九大名联赏析
  • 代表匾联: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内乡县衙三省堂 匾联意译: 为官者吃的穿的,全是老百姓供给的,老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当官的不能倚仗权势欺压百姓,要 ...查看


  • 河南现场导游考试景点讲解导游词:内乡县衙
  • 内乡县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内乡县衙开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几经兵火,屡毁屡建.遗留建筑所剩无几,现在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由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章炳涛于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主持营建,占地 ...查看


  • 2010河南导游证考试八大景点导游词
  • 少林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是在驶往少林寺的途中,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少林寺的概况. 想必大家都看过<少林寺>这部影片吧?片中少林弟子精湛的武艺及少林寺庙古朴的风味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从这部 ...查看


  • 家乡文化调查之走进叶县县衙
  • 家乡文化调查之走进叶县县衙 叶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原始人类活动遗址10多处.早在商代属应候国,春秋时为许国国都.叶邑镇是楚国北方重镇,为楚国四大城池之一,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叶公沈诸梁的封地,为世界叶氏华人的发祥地.历代名人接舆.荷 ...查看


  • [转载]内乡县衙的对联 真好
  • 内乡县衙的对联 真好 内乡县衙对联(新用)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及中华民国,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县衙对联到现在更有益义,看看古人比比咱,深思吧!忏悔吧!查查龙头村干部把农民的地卖给商人开发种什么树苗, ...查看


  • 河南南阳卧龙岗的武侯祠正门上
  • 河南南阳卧龙岗的武侯祠正门上.联云: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卧龙岗的武侯祠草庐的大门上悬挂着的: 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 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庚梁父可有遗音. 诸葛武候的祠堂里有一副对联: 取二川,排 ...查看


  • 在乡镇重点工作观摩总结会上的讲话
  • 在乡镇重点工作观摩总结会上的讲话 (2011年8月3日) 全 新 明 同志们: 时间已进入8月份.6月28日,市委李文慧书记亲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提出了"内乡现象".7月21日,南阳日报刊发了市委政研室撰写的调研文章&l ...查看


  • 面试导游词
  • 黄帝故里沿途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河南.我是咱们此次河南之旅的导游A 导, 大家叫我小A 就好了.我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服务!当然,为大家服务的不只有我一个,还有咱们的司机B 师傅.B 师傅可是有多年的安全行车驾驶经验了, ...查看


  • 河南主要景点.红色景点
  • 世界文化遗产3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洛阳(1张) 国家5A 级旅游景区9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神农山.白云山.尧山-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