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示范课教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四课我们主要学习唐朝的强盛,但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来看看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

二、新课讲授

第一子目: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

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学生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二子目: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学生读教材和图,找出黄巢起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影响:给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2.教师讲述:唐朝的灭亡?

灭亡标志: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唐:618年——907年)至此灭亡。 第三子目: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仔细阅读课文,回答唐朝灭亡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

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北方)=十国

2.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板书设计

统治危机

宦官专权

统治腐朽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四课我们主要学习唐朝的强盛,但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来看看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

二、新课讲授

第一子目: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

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学生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二子目: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学生读教材和图,找出黄巢起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影响:给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2.教师讲述:唐朝的灭亡?

灭亡标志: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唐:618年——907年)至此灭亡。 第三子目: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仔细阅读课文,回答唐朝灭亡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面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

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北方)=十国

2.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板书设计

统治危机

宦官专权

统治腐朽


相关文章

  •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班级 姓名 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 ...查看


  •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 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 十国& ...查看


  • [开元盛世]教案03
  • 第三课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查看


  • 第1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年,建立隋朝,定都,他即 :年隋文帝灭 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的历史 发展大趋势. 繁荣:隋文帝励精图治,使人口和耕地大幅度增加.国力强 盛,这被称为"开皇盛世". , :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 ...查看


  • 唐朝历史作业
  • <唐律疏议>: 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永徽元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修<永徽律>,翌年颁行.三年,又令长孙无忌等对<永徽律>的精神实质和律文逐条逐句进行疏证解 ...查看


  • 节度使的演变
  • 节度使的演变--解析唐.宋节度使 摘要:节度使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唐朝时开始设立为地方军政长官,宋朝时削了节度使的权,使其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元代废除.论文主要简单解析节度使在唐.宋两朝的变化.影响等,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唐: ...查看


  • 历史(初一下册1-10需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作用.措施.意义等)
  • 一.隋朝建立的历史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为巩固隋朝统一的措施: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统一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 ...查看


  • 唐朝皇帝的避难所
  • 2011年7月第27卷第4期唐都学刊TangduJournal Jul.2011Vol.27No.4 唐朝皇帝的避难所 王兰兰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陕西西安710065) 摘 要:唐代历史 ...查看


  • [安史之乱后的西域历史]
  • <安史之乱后的西域历史> 第一节 唐朝势力的衰退并退出西域 753年前后,正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全盛时期,但是此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755年(天宝十四载),唐朝国内爆发了有名的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