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感器的概念

一、传感器的概念

1、传感器:把特定的被测信息(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 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这里“可用信号”是指便于处理、传输的信号。当今电信号最易于处理和便于传输,因此,可以把传感器狭义地定义为:

传感器(狭义定义):能将外界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当人类进入光子时代,光信息成为更便于快速、高效地处理与传输的可用信号时,传感器的概念也可以变为:能把外界信息转换成光信号输出的器件。

2、传感器技术:是涉及传感(检测)原理、传感器设计、传感器开发和应用 的综合技术。

传感技术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是传感器技术、敏感功能材料科学、细微加工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学科——传感器工程学。

3、传感(检测)原理:是指传感器工作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并 受相应的定律和法则所支配。如:物理基础的基本定律包括:守恒定律(能量、动量、电荷等),场的定律(包括动力场运动定律、电磁场的感应定律等,其作用与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分布有关。),物质定律(如虎克定律、欧姆定律、半导体材料的各种效应等,表示本身内在性质的定律),统计法则(它把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联系起来的物理法则,它们常与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有关)。

敏感材料:是传感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此外,传感器的加工技术也是传感技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微细加工技术、光学刻划技术、光学镀磨技术、扩散及各向异性腐蚀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的引入,使传感器的加工上了一个大台阶。

二、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组成。

图0-1传感器的组成

其中,能把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的转换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敏感元件是传感器预先将被测非电量变换为另一种易于变换成电量的非电量,然后再变换为电量,如弹性元件。因此,并非所有传感器都包含这两部分,对于物性型传感器,一般就只有转换元件;而结构型传感器就包括敏感和转换元件两部分。

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量变成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经常采用电桥电路、高阻抗输入电路、脉冲

调宽电路、振荡电路等特殊电路。

三、传感器的分类

按基本效应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

按构成原理分:结构型、物性型。

按测量原理分: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热电式等。

按能量关系分:能量转换型(自源型)、能量控制型(外源型)。

按输入量分:位移、温度、压力、流量、加速度等。

按输出量分:模拟式、数字式。

传感器,作为测量与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必须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经济实现信息转换的基本要求:

1、足够的容量――工作范围或量程足够大、有一定的过载能力。

2、与测量或控制系统匹配性好,转换灵敏度高。

3、精度适当,且稳定性高。

4、反应速度快、工作可靠性好。

5、适用性和适应性强。对被测对象的状态影响小,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使用安全。

6、使用经济,成本低,寿命长,且易于使用、维修和校准。

四、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开发新型传感器

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并以此研制出具有新原理的新型物性型传感器件,物性型传感器亦称固态传感器,它包括半导体、电解质和强磁性体三类。其中利用量子力学诸效应研制的高灵敏阈传感器,用来检测微弱信号,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例如,利用核磁共振吸收效应的磁敏传感器,可将检测限扩展到地磁强度的10的7次方,利用约瑟夫逊效应的热噪声温度传感器,可测量10的负6次方的超低温;以及由于光子滞后效应的利用,出现了响应速度极快的红外传感器。目前最先进的固态传感器,在一块芯片上可同时集成差压、静压、温度三个传感器,使差压传感器具有温度和压力补偿功能。

2、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所谓集成化,就是将敏感元件、信息处理或转换单元以及电源等部分利用半导体技术将其制做在同一芯片上;多功能化则意味着传感器具有多种参数的检测功能,如半导体温湿敏传感器、多功能气体传感器等。借助于半导体的蒸镀技术、扩散技术、光刻技术、精密加工及组装技术等,使得传感器的这种发展趋势得以实现。

3、传感器的智能化

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相结合就形成了智能传感器,它兼有检测和信息处理功能,同时还具有记忆、存储、解析、统计处理及自诊断、自校准、自适应等功能和远距离通讯。将传感器和计算机的这些功能集成于同一芯片,就形成智能传感器。

4、研究生物传感器和开发仿生传感器

大自然是生物传感器的优秀设计师。如狗的嗅觉(灵敏阈是人的一百万倍)、鸟的视觉(视力是人的8~50倍)、蝙蝠、飞蛾、海豚的听觉(主动型生物雷达—

—超声波传感器)、蛇的接近觉(分辨力达0.001度的红外测温传感器)等。所以,这也是传感器的一个发展方向。

5、传感器的图像化

现代的传感器已不再仅限于对于一点的测量,而开始研究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空间的测量问题。现已研制成功的二维图像传感器,有MOS型、CCD型、CID型全固体式摄像器件等。

一、传感器的概念

1、传感器:把特定的被测信息(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 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这里“可用信号”是指便于处理、传输的信号。当今电信号最易于处理和便于传输,因此,可以把传感器狭义地定义为:

传感器(狭义定义):能将外界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当人类进入光子时代,光信息成为更便于快速、高效地处理与传输的可用信号时,传感器的概念也可以变为:能把外界信息转换成光信号输出的器件。

2、传感器技术:是涉及传感(检测)原理、传感器设计、传感器开发和应用 的综合技术。

传感技术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是传感器技术、敏感功能材料科学、细微加工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学科——传感器工程学。

3、传感(检测)原理:是指传感器工作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并 受相应的定律和法则所支配。如:物理基础的基本定律包括:守恒定律(能量、动量、电荷等),场的定律(包括动力场运动定律、电磁场的感应定律等,其作用与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分布有关。),物质定律(如虎克定律、欧姆定律、半导体材料的各种效应等,表示本身内在性质的定律),统计法则(它把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联系起来的物理法则,它们常与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有关)。

敏感材料:是传感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此外,传感器的加工技术也是传感技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微细加工技术、光学刻划技术、光学镀磨技术、扩散及各向异性腐蚀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的引入,使传感器的加工上了一个大台阶。

二、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组成。

图0-1传感器的组成

其中,能把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的转换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敏感元件是传感器预先将被测非电量变换为另一种易于变换成电量的非电量,然后再变换为电量,如弹性元件。因此,并非所有传感器都包含这两部分,对于物性型传感器,一般就只有转换元件;而结构型传感器就包括敏感和转换元件两部分。

测量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量变成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经常采用电桥电路、高阻抗输入电路、脉冲

调宽电路、振荡电路等特殊电路。

三、传感器的分类

按基本效应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

按构成原理分:结构型、物性型。

按测量原理分: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热电式等。

按能量关系分:能量转换型(自源型)、能量控制型(外源型)。

按输入量分:位移、温度、压力、流量、加速度等。

按输出量分:模拟式、数字式。

传感器,作为测量与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必须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经济实现信息转换的基本要求:

1、足够的容量――工作范围或量程足够大、有一定的过载能力。

2、与测量或控制系统匹配性好,转换灵敏度高。

3、精度适当,且稳定性高。

4、反应速度快、工作可靠性好。

5、适用性和适应性强。对被测对象的状态影响小,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使用安全。

6、使用经济,成本低,寿命长,且易于使用、维修和校准。

四、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开发新型传感器

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并以此研制出具有新原理的新型物性型传感器件,物性型传感器亦称固态传感器,它包括半导体、电解质和强磁性体三类。其中利用量子力学诸效应研制的高灵敏阈传感器,用来检测微弱信号,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例如,利用核磁共振吸收效应的磁敏传感器,可将检测限扩展到地磁强度的10的7次方,利用约瑟夫逊效应的热噪声温度传感器,可测量10的负6次方的超低温;以及由于光子滞后效应的利用,出现了响应速度极快的红外传感器。目前最先进的固态传感器,在一块芯片上可同时集成差压、静压、温度三个传感器,使差压传感器具有温度和压力补偿功能。

2、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所谓集成化,就是将敏感元件、信息处理或转换单元以及电源等部分利用半导体技术将其制做在同一芯片上;多功能化则意味着传感器具有多种参数的检测功能,如半导体温湿敏传感器、多功能气体传感器等。借助于半导体的蒸镀技术、扩散技术、光刻技术、精密加工及组装技术等,使得传感器的这种发展趋势得以实现。

3、传感器的智能化

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相结合就形成了智能传感器,它兼有检测和信息处理功能,同时还具有记忆、存储、解析、统计处理及自诊断、自校准、自适应等功能和远距离通讯。将传感器和计算机的这些功能集成于同一芯片,就形成智能传感器。

4、研究生物传感器和开发仿生传感器

大自然是生物传感器的优秀设计师。如狗的嗅觉(灵敏阈是人的一百万倍)、鸟的视觉(视力是人的8~50倍)、蝙蝠、飞蛾、海豚的听觉(主动型生物雷达—

—超声波传感器)、蛇的接近觉(分辨力达0.001度的红外测温传感器)等。所以,这也是传感器的一个发展方向。

5、传感器的图像化

现代的传感器已不再仅限于对于一点的测量,而开始研究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空间的测量问题。现已研制成功的二维图像传感器,有MOS型、CCD型、CID型全固体式摄像器件等。


相关文章

  • [决胜电磁波]"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潜在的作战概念
  • 第二章 "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潜在的作战概念 为在第三阶段的电磁频谱战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美国国防部需要制定新的作战概念,利用低功率对抗措施来对付敌方有源和无源传感器.低截获概率/低探测概率传感器与通信系统,从而降低美 ...查看


  • 雷达-电子战-通信一体化概论
  • 雷达-电子战-通信一体化概论> 开放分类:书籍通信 编辑词条分享   1 内容简介 2 图书目录 图书封面 <雷达-电子战-通信一体化概论>是近代多传感器系统变革的新技术和新体制的集中体现,代表未来作战平台多传感器系统 ...查看


  • 围绕传感器应用的误差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 摘要: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仪器设计和工程测试等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针对以传感器设计应用和动态测试技术为特色的专业培养体系,提出建立围绕传感器应用的误差理论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传感器标定和传感器测量数据处理等 ...查看


  • 传感器精度的概念
  • 传感器的技术不断发展,从航天工业到日常生活中都普遍使用,可以在现代化智能项目里,都离不开这五花八门的传感器.下面就让艾驰商城小编对传感器精度的概念来一一为大家做介绍吧. 不同的场合对这两个指标的要求的不一样.对于数字化温度传感器,一般精度指 ...查看


  • 通信技术新专题论文
  • 通信技术新专题论文 学号1404080423 班级电信0804 姓名王杰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查看


  •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讲课)
  •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和信息安全 一.物联网发展概述 二.物联网基本概念 三.物联网核心技术 四.物联网信息安全 五.物联网几点讨论 六.物联网发展展望 一.物联网发展概述 一般认为,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查看


  • 无线电传感器与物联网0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 1 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 Ad-hoc 网络[1],可应用于布线和电源供给困难的区域.人员不能到达的区域(如受到污染.环境不能被破坏或敌对区域)和一些临时场合(如发生自然灾害时,固定通信网 ...查看


  • 计算机的概念
  • 计算机的概念 嵩天 北京理工大学 理解"计算机" Computer 原指专门负责计算的人,后来演变成特指计算设备,译为"计算机" 理解"计算机" 计算设备,不都是计算机 理解&qu ...查看


  • 中国网联网现状
  • 物联网研究报告连载(一)-物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2009年起,智慧地球.物联网.RFID.传感网等几个概念在中国谈得非常火热,很多企事业单位也都纷纷自称是物联网企业,但要说起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可能只有少数人能说上一些,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