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1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文章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

作手法。

②感受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2、难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

之音。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课型与课时: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重点: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难点: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一、导语:(歌曲导入)

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逢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歌中唱的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城市呢?对,北京,北京的秋天也是非常美丽的,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郁达夫的脚步走进这《故都的秋》。

二、题解 :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北京,“秋”字描写的内容。“故”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所以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题目明确而深沉,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

三、 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学生结合注释介绍,教师补充)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出版有《达夫全集》、《达夫散文集》等。

2、背景: 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到处游山玩水,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下许多游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到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四、感知文章:

1、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默读课文,梳理结构)

【明确:本文分为总起、分写、总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 第二部分:(3--12)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第三部分:(13--14)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

秋无比眷恋之情。】

2、描写了哪些秋景?你能否用几幅图画概括出这秋景来?故都的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学生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五幅图: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奇景。

特点:清、静、悲凉。

(齐读)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在这些秋景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明确:面对着故都的秋,作者表现出向往、眷念和赞美以及、孤独、忧伤之情。套用一句歌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因为作者特别的“忧伤、郁闷、落寞”,所以他要选择特别“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而这碧绿的天色、槐树的落蕊、都市的闲人正给人一种“清、静、悲凉”之感。同样这些 “清、静、悲凉”的秋景正好抒发了作者的“忧伤、郁闷、落寞”之情。所以在这里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从这些描写看,这故都的秋景已融入了郁达夫先生的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融入了他的生命。】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本文《故都的秋》进行了一个宏观的感知,了解了

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下

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品读文章。

六、作业:

熟读课文,用笔在文中划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七、板书: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物 :

秋 色:碧绿、蓝色 、灰白、 青、淡绿、 声:驯鸽的飞声、秋蝉残声

情:孤独、忧伤、落寞

八、课后反思:(课后补上)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文章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

作手法。

②感受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2、难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

之音。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课型与课时: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重点: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难点: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一、导语:(歌曲导入)

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逢衰草,几声蛐蛐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歌中唱的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城市呢?对,北京,北京的秋天也是非常美丽的,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郁达夫的脚步走进这《故都的秋》。

二、题解 :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北京,“秋”字描写的内容。“故”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所以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题目明确而深沉,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

三、 作者及时代背景

1、作者:(学生结合注释介绍,教师补充)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出版有《达夫全集》、《达夫散文集》等。

2、背景: 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到处游山玩水,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下许多游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到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四、感知文章:

1、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默读课文,梳理结构)

【明确:本文分为总起、分写、总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 第二部分:(3--12)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第三部分:(13--14)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

秋无比眷恋之情。】

2、描写了哪些秋景?你能否用几幅图画概括出这秋景来?故都的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学生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五幅图: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奇景。

特点:清、静、悲凉。

(齐读)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在这些秋景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明确:面对着故都的秋,作者表现出向往、眷念和赞美以及、孤独、忧伤之情。套用一句歌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因为作者特别的“忧伤、郁闷、落寞”,所以他要选择特别“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而这碧绿的天色、槐树的落蕊、都市的闲人正给人一种“清、静、悲凉”之感。同样这些 “清、静、悲凉”的秋景正好抒发了作者的“忧伤、郁闷、落寞”之情。所以在这里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从这些描写看,这故都的秋景已融入了郁达夫先生的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融入了他的生命。】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本文《故都的秋》进行了一个宏观的感知,了解了

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下

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品读文章。

六、作业:

熟读课文,用笔在文中划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七、板书: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物 :

秋 色:碧绿、蓝色 、灰白、 青、淡绿、 声:驯鸽的飞声、秋蝉残声

情:孤独、忧伤、落寞

八、课后反思:(课后补上)


相关文章

  •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揣摩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趣,并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2.引导学生带着美好感情朗读,通过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家内 ...查看


  • 故都的秋.说课稿doc
  • <故都的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 下午好!我是文科第5组47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都的秋>.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五部分对我的课程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选自高中语文 ...查看


  • 故都的秋优质课教案
  • 郁达夫的秋天,秋天的郁达夫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覃塘区樟木高级中学语文组 刘飞达 指导思想: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以及两 ...查看


  • 故都的秋答案
  • <故都的秋>导学案答案 二.思秋--绘秋--议秋--恋秋,这就是全文的总体思路. 三. 课文理解 1. 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答: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的秋--慢.润.淡 ...查看


  • [故都的秋]导学案
  • <故都的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学习过程: 一.整体阅读,体会情感. 1.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北平的秋天有什 ...查看


  • _故都的秋_教学实录及反思_王针桂
  • 实用案例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及反 思 王针桂 92 综合天地2009.05 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往往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所能概括的,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某种特定性和模糊性,是允许读者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的,正所谓&q ...查看


  •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1
  • 2.故都的秋·课文精讲 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思考导学] 1.文题<故都的秋>,为什么不叫<北平的秋>?如老舍的散文<想北平>.[<语文读本> ...查看


  • 文学作品的神韵
  • 1 每每品读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都会有一种参透不尽的感觉:爱,为什么悲:悲,为什么去爱,而且刻骨铭心?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郁达夫为什么悲?而我为什么强作悲伤去领略郁达夫的"悲凉"却又读不到"悲凉& ...查看


  • 读[故都的秋]有感
  • 读<故都的秋>有感 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感到感伤与哀愁.文章里那浓浓的秋味,感到一丝丝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使我陶醉. <故都的秋>是一篇散文佳作.在故事中,所谓的北国就是北方.作者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