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跌宕起伏。或在云霄,春风得意;或在谷底,狼狈不可名状。倘在饥肠辘辘性命攸关时,乍听一声“嗟,来食”,君作何计?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古今皆知,困窘至于饿死仍不改初衷;而现代价值观熏陶下的我们,谁甘愿以性命换一个慷慨的“拂袖而去”?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陶渊明挂冠而去;屈原抱石自沉……众人倾慕这些高贵行径――为人处世,坚贞自守,不看风向,不屑投机,有傲骨,亦淡泊,寒士操守,风骨铮然,满足了人们对于狷介人格的追慕与想象。 但,一个音调切换,“孤直”即成“固执”,相差仿佛。人之少年总是露才扬已、高视阔步的姿态,不屑迁就,不知妥协,血虽热,脑子更甚,从此不乏荒唐而自以为能者,徒增笑料。及长,方知自身肤浅,方知世上诸多羊肠小道,再不容你大步流星目不斜视。而此时,已然尘满面,鬓如霜。然,磕碰太多,渐知“韬光养晦”的要道,又易转而低眉顺目、圆滑处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句自我安慰,下至市井,上至大夫,老少咸宜。用得泛滥了,便滋养出大片大片的精神溃疡――目标遥不可及,退而求其次,次之又次,不妨小事化了。 比之玉石俱焚或油滑世故,迂回周旋则充满了更多机智的艺术。勾践卧薪尝胆,忍得一时之辱,方能东山再起;张良甘心为人拾鞋,以之打动孤傲的老者,得传奇书;韩信受胯下之辱,他日扬眉吐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高妙恰在其智可及,愚不可及。因材施之,顺势而为,顺境中,锋芒毕露,乱世时,平淡朴实,屈伸自如。 人生的周全往往是在进退揖让之间得以实现。理想高且远,人不觉就飘飘然自我膨胀,只顾着指摘现实,却疏忽了调适自身。换一个角度,低头审视自身处境,能屈能伸,这非但无损理想的圆满,且是一个切磋琢磨的万练之道,因变通才知另一境地的广阔。心中自有信仰支撑,才可以不顾举世不解,俯仰自得。徘徊驻足于一个迂腐标准,不愿“低就”,正是因色厉内荏,怯于考验自己的意念。智者乐水,曲折婉转,风骨和柔肠化而为一。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志向如一,初衷不改,对形于外的障碍妥协,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不至于折身违心而行。这是生活中真的勇者。 点评: 作者从开篇至结尾,并没有按照标题所示直抒胸臆,大发感慨,而是采用曲径通幽的艺术技巧使文章起伏多变,婉转生姿。所谓“曲径通幽”,是说写文章应当像“黄河九曲”,曲折转弯,腾挪跌宕,而避免直露与平板。本文中,作者对古代文人雅士为人处世的生命形态信手拈来,但并非典故的展览,而是以寓意深刻的实例进行对比,感怀利弊,分析得失。伯夷、叔奇、陶渊明、屈原等等,行径高贵,自然为世人仰慕;但若年少气盛,不知妥协,或低眉顺目,都将偏离士大夫的至高境界,实不可取。作者在例举两种极端之后提出迂回周旋的机智艺术,勾践、张良、韩信的传奇故事足以使作者看好的机智艺术获得更多使读者接受的理由。也因为如此,作者才能理直气壮地提出顺境与乱世的处世之道。但以上分析和处世之道的提出还存在着普遍与一般的矛盾,也就是说文章的分析还处于曲径,尚未通幽。因此后半部分作者从人性的复杂化、社会的复杂化出发站在更高的层次阐述人生如何实现周全。前文的铺垫渐次深入,并获得明朗化,并使作者在结尾处如异峰突起般亮出生活中真正勇者的标杆。至此,文章曲径通幽,渐入佳境,柳暗花明。 责任编辑/心 欣
人之一生,跌宕起伏。或在云霄,春风得意;或在谷底,狼狈不可名状。倘在饥肠辘辘性命攸关时,乍听一声“嗟,来食”,君作何计?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古今皆知,困窘至于饿死仍不改初衷;而现代价值观熏陶下的我们,谁甘愿以性命换一个慷慨的“拂袖而去”?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陶渊明挂冠而去;屈原抱石自沉……众人倾慕这些高贵行径――为人处世,坚贞自守,不看风向,不屑投机,有傲骨,亦淡泊,寒士操守,风骨铮然,满足了人们对于狷介人格的追慕与想象。 但,一个音调切换,“孤直”即成“固执”,相差仿佛。人之少年总是露才扬已、高视阔步的姿态,不屑迁就,不知妥协,血虽热,脑子更甚,从此不乏荒唐而自以为能者,徒增笑料。及长,方知自身肤浅,方知世上诸多羊肠小道,再不容你大步流星目不斜视。而此时,已然尘满面,鬓如霜。然,磕碰太多,渐知“韬光养晦”的要道,又易转而低眉顺目、圆滑处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句自我安慰,下至市井,上至大夫,老少咸宜。用得泛滥了,便滋养出大片大片的精神溃疡――目标遥不可及,退而求其次,次之又次,不妨小事化了。 比之玉石俱焚或油滑世故,迂回周旋则充满了更多机智的艺术。勾践卧薪尝胆,忍得一时之辱,方能东山再起;张良甘心为人拾鞋,以之打动孤傲的老者,得传奇书;韩信受胯下之辱,他日扬眉吐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高妙恰在其智可及,愚不可及。因材施之,顺势而为,顺境中,锋芒毕露,乱世时,平淡朴实,屈伸自如。 人生的周全往往是在进退揖让之间得以实现。理想高且远,人不觉就飘飘然自我膨胀,只顾着指摘现实,却疏忽了调适自身。换一个角度,低头审视自身处境,能屈能伸,这非但无损理想的圆满,且是一个切磋琢磨的万练之道,因变通才知另一境地的广阔。心中自有信仰支撑,才可以不顾举世不解,俯仰自得。徘徊驻足于一个迂腐标准,不愿“低就”,正是因色厉内荏,怯于考验自己的意念。智者乐水,曲折婉转,风骨和柔肠化而为一。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志向如一,初衷不改,对形于外的障碍妥协,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不至于折身违心而行。这是生活中真的勇者。 点评: 作者从开篇至结尾,并没有按照标题所示直抒胸臆,大发感慨,而是采用曲径通幽的艺术技巧使文章起伏多变,婉转生姿。所谓“曲径通幽”,是说写文章应当像“黄河九曲”,曲折转弯,腾挪跌宕,而避免直露与平板。本文中,作者对古代文人雅士为人处世的生命形态信手拈来,但并非典故的展览,而是以寓意深刻的实例进行对比,感怀利弊,分析得失。伯夷、叔奇、陶渊明、屈原等等,行径高贵,自然为世人仰慕;但若年少气盛,不知妥协,或低眉顺目,都将偏离士大夫的至高境界,实不可取。作者在例举两种极端之后提出迂回周旋的机智艺术,勾践、张良、韩信的传奇故事足以使作者看好的机智艺术获得更多使读者接受的理由。也因为如此,作者才能理直气壮地提出顺境与乱世的处世之道。但以上分析和处世之道的提出还存在着普遍与一般的矛盾,也就是说文章的分析还处于曲径,尚未通幽。因此后半部分作者从人性的复杂化、社会的复杂化出发站在更高的层次阐述人生如何实现周全。前文的铺垫渐次深入,并获得明朗化,并使作者在结尾处如异峰突起般亮出生活中真正勇者的标杆。至此,文章曲径通幽,渐入佳境,柳暗花明。 责任编辑/心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