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齐桓.晋文之事.

06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迹,你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事迹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如果您一定要我说,那么还是说说实行王道的事吧,怎么样?”

1.      齐宣王:名辟疆,威王之子。

2.      齐桓(huán):齐桓公。

3.      晋文:晋文公。

4.      道:说、讲。

5.      传:流传。

6.      焉:之,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迹。

7.      未之闻:即未闻之。

8.      无以,则王乎:犹言“不得已”。以:通“已”。“则”可译为“那么”。王:王道。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那么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使百姓生活安定吗?”

孟子说:“可以。”

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9.      何如:如何,怎么样。

10.   保:安抚、保护。

11.   莫之能御:即“莫能御之”。御:挡住、制止。

12.   由:从。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亡。’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有这件事。”

13.   之:代词,这种情形。胡龁(hé):宣王近臣名。

14.   衅(xìn):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牲畜的血涂在新制的器物上。

15.   觳觫(húsù):恐惧发抖貌。若:如,好像。就:前往。

16.   然则废衅钟与: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废:废弃。与:通“ 欤(yú)”,语气词, 表疑问 。

17.   易:替换。

18.   识:知道。

19.   诸:“之乎”的合音。

※王不忍牛颤栗,以羊易之,难道不知羊也会感受到颤栗吗?在古代,牛和羊的价值是有所不同的,牛可以帮助人民种植耕地,生产谷物,而羊只是牲口,所以以羊易之,在古代是一种合理、仁慈的表现。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呢?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1.      是:这样、这种。

2.      王:称王于天下。

3.      爱:吝啬,舍不得。

4.      固:本来。

5.      诚:确实。

6.      褊(biǎn):狭小。

7.      即:就是。

※王之于心不忍,在孟子心中,其心足以为王矣。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呢?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8.      无异:不要感到奇怪。

9.      彼恶(wū那)知之:他们哪能了解你的想法。

10.   隐:痛惜。

11.   择:区别。

12.   是:这样。

13.   诚:究竟。

14.   宜:理所当然。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5.   无伤:不要紧。

16.   仁术:为仁之道。

17.   庖(páo)厨:厨房。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的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是根据我的心来办这件事情的,回过头来探索做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可是国内的老百姓却不了解我真正的用意。先生您说的这些话,在我的内心里产生了共鸣!这种心里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为什么呢?”

18.   王说 :说:通“悦”,高兴。

19.   忖度(cǔn duó):揣测(chuǎi cè)。

20.   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孟子。

21.   戚戚:内心里产生了共鸣。

22.   合:符合。

※与人相处,要能够了解他人的暗示,与他人产生互动,彼此交流。应该先了解为何执行这项计划后,再执行。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孟子说:“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木柴。’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宣王说:“不相信。”

1.      复:陈述、报告。

2.      百钧:三千斤。

3.      明:视力。

4.      察:看清楚。

5.      秋毫:鸟兽秋天生的细毛。秋毫之末喻极微小的东西。

6.      舆(yú)薪:一车子的木材。

7.      许:相信、认可。

※孟子善用夸饰法,将两种事物的极端作比喻。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紧接着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恩德,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为,而不是不能为。”

8.      功:功德。

9.      独何与:这是为什么呢?

10.   见保:被爱护。

11.   不王:不能实行王道。

※王不忍看一头牛被杀害,为何忍心看着自己的百姓挨饿受冻。这不是王做不到,而是王不肯。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宣王说:“不去做与不能做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跨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yī),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跨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是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

12.   为:做。

13.   形:具体表现。

14.   何以异:以何异。

15.   挟:夹者。

16.   超:跨过。

17.   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行善,不是自己办不到,而是不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何掌控时间,忍受外界的诱惑,专心致志的朝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向前迈进,这不是办不到,而是自己是否有毅力与决心。许多的闲暇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殊不知时间是不等人的,就如同滔滔江水向东流淌,一去不复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尊敬自己家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转动物品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国家。’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国家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18.   及:推及。

19.   幼:爱护、关照。

20.   幼:小孩。

21.   运:运转。

22.   刑于寡妻: 刑:通‘型’,作榜样。寡妻:自己的妻子。

23.   御:治理。

24.   举:拿起。

25.   推恩:推广恩德。

26.   四海:天下。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良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良政来取得信任。大王,请您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们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吗?”

27.   大过人:大大超过别人。

28.   他:别的。

29.   权:衡量。

30.   度:量长短。

31.   兴:发动。

32.   危:使…危险。

33.   构(ɡòu)怨:结怨。

34.   快:痛快。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身边的宠臣不够多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的是为了这些吗?”

1.      是:这样做。

2.      所大欲:最想要得到的东西。

3.      为(wèi):介词,因为。

4.      肥甘:肥美甘甜的食物。

5.      轻暖:又轻又暖的衣服。

6.      采色:各种色彩。

7.      声音:音乐。

8.      便嬖(piánbì):能说会道,善于迎合的宠臣。

9.      供给(gōng jǐ):指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资、财产、资料等给需要的人使用。为(wèi):为了。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您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10.   已:同 “矣”。

11.   辟(pì):开辟。朝(cháo):使…朝见。

12.   莅(lì):统治、管理。

13.   中国:中原。

14.   抚:安抚、安定。

15.   四夷:对当时四方外族的蔑称。

16.   若:你。

17.   缘:攀爬。

18.   木:树。

19.   甚:严重。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做,结果必然有灾祸。”

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宣王说:“楚国会胜。”

20.   殆(dài)有甚焉:可能更严重。为(wéi):做法。

21.   邹(zōu):当时的小国。

22.   楚:当时的大国。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就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就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一千多里的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汇集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1.      固:当然、本来。

2.      寡:少。

3.      海内:天下。

4.      方:方圆纵横,指面积。

5.      集:汇集。

6.      盖:通 “盍(hé)”,‘何不’的合义。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想把货物存放到大王您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7.      本:根本,指王道。

8.      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施行仁政。

9.      商贾(gǔ):商人的统称。

10.   藏:储存货物。

11.   行旅:外出旅行的人。

12.   涂:同 “途”,道路。

13.   疾:憎恨。

14.   赴愬(sù):前来申诉。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进升到这个层次。希望先生您辅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15.   惛(hūn):糊涂。

16.   辅:辅助、帮助。

17.   明:明确地,指把王道之政讲清楚。教(jiào):指导。

18.   敏:聪慧、通达。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yǐ)。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1.      恒产:固定的产业。

2.      恒心:不变的善心。

3.      放:放荡。

4.      放辟邪侈(fàng pì xié chǐ):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5.      及:等到。

6.      刑:加上刑法。

7.      罔(wǎng):使人陷入圈套,陷害。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所以英明的君主制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8.      仰:对上。

9.      俯:向下。

10.   畜:养活。

11.   乐岁:丰年、好年成。

12.   凶年:荒年、坏年成。

13.   驱:驱使、督促。

14.   善:善道。

15.   轻:容易。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够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无法获得温饱,坏年景不免于饿死。这样一来恐怕连救自己的命都来不及,哪有空闲时间去讲求礼仪呢?

16.   惟:只。

17.   赡(shàn):足够。

18.   暇(xiá):闲暇、空闲。

19.   治:研习、讲求。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20.   之:即王道。

21.   盖(hé):何不。

22.   树:种植。

23.   衣:穿。帛(bó):丝织品的总称。

24.   豚(tún):小猪。彘(zhì):猪。

25.   畜(chù):禽兽,(xù):养禽兽。

26.   时: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最佳时机。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质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27.   谨:严、重视。

28.   庠序(xiáng xù):学校。

29.   申:重申。

30.   颁白:头发花白。

31.   负:背东西。

32.   戴:头顶东西。

33.   未之有:即未有之。

06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迹,你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事迹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如果您一定要我说,那么还是说说实行王道的事吧,怎么样?”

1.      齐宣王:名辟疆,威王之子。

2.      齐桓(huán):齐桓公。

3.      晋文:晋文公。

4.      道:说、讲。

5.      传:流传。

6.      焉:之,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迹。

7.      未之闻:即未闻之。

8.      无以,则王乎:犹言“不得已”。以:通“已”。“则”可译为“那么”。王:王道。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那么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使百姓生活安定吗?”

孟子说:“可以。”

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9.      何如:如何,怎么样。

10.   保:安抚、保护。

11.   莫之能御:即“莫能御之”。御:挡住、制止。

12.   由:从。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亡。’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有这件事。”

13.   之:代词,这种情形。胡龁(hé):宣王近臣名。

14.   衅(xìn):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牲畜的血涂在新制的器物上。

15.   觳觫(húsù):恐惧发抖貌。若:如,好像。就:前往。

16.   然则废衅钟与: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废:废弃。与:通“ 欤(yú)”,语气词, 表疑问 。

17.   易:替换。

18.   识:知道。

19.   诸:“之乎”的合音。

※王不忍牛颤栗,以羊易之,难道不知羊也会感受到颤栗吗?在古代,牛和羊的价值是有所不同的,牛可以帮助人民种植耕地,生产谷物,而羊只是牲口,所以以羊易之,在古代是一种合理、仁慈的表现。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呢?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1.      是:这样、这种。

2.      王:称王于天下。

3.      爱:吝啬,舍不得。

4.      固:本来。

5.      诚:确实。

6.      褊(biǎn):狭小。

7.      即:就是。

※王之于心不忍,在孟子心中,其心足以为王矣。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呢?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8.      无异:不要感到奇怪。

9.      彼恶(wū那)知之:他们哪能了解你的想法。

10.   隐:痛惜。

11.   择:区别。

12.   是:这样。

13.   诚:究竟。

14.   宜:理所当然。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5.   无伤:不要紧。

16.   仁术:为仁之道。

17.   庖(páo)厨:厨房。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的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是根据我的心来办这件事情的,回过头来探索做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可是国内的老百姓却不了解我真正的用意。先生您说的这些话,在我的内心里产生了共鸣!这种心里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为什么呢?”

18.   王说 :说:通“悦”,高兴。

19.   忖度(cǔn duó):揣测(chuǎi cè)。

20.   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孟子。

21.   戚戚:内心里产生了共鸣。

22.   合:符合。

※与人相处,要能够了解他人的暗示,与他人产生互动,彼此交流。应该先了解为何执行这项计划后,再执行。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孟子说:“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木柴。’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宣王说:“不相信。”

1.      复:陈述、报告。

2.      百钧:三千斤。

3.      明:视力。

4.      察:看清楚。

5.      秋毫:鸟兽秋天生的细毛。秋毫之末喻极微小的东西。

6.      舆(yú)薪:一车子的木材。

7.      许:相信、认可。

※孟子善用夸饰法,将两种事物的极端作比喻。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紧接着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恩德,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为,而不是不能为。”

8.      功:功德。

9.      独何与:这是为什么呢?

10.   见保:被爱护。

11.   不王:不能实行王道。

※王不忍看一头牛被杀害,为何忍心看着自己的百姓挨饿受冻。这不是王做不到,而是王不肯。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宣王说:“不去做与不能做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跨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yī),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跨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是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

12.   为:做。

13.   形:具体表现。

14.   何以异:以何异。

15.   挟:夹者。

16.   超:跨过。

17.   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行善,不是自己办不到,而是不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何掌控时间,忍受外界的诱惑,专心致志的朝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向前迈进,这不是办不到,而是自己是否有毅力与决心。许多的闲暇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殊不知时间是不等人的,就如同滔滔江水向东流淌,一去不复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尊敬自己家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转动物品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国家。’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国家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18.   及:推及。

19.   幼:爱护、关照。

20.   幼:小孩。

21.   运:运转。

22.   刑于寡妻: 刑:通‘型’,作榜样。寡妻:自己的妻子。

23.   御:治理。

24.   举:拿起。

25.   推恩:推广恩德。

26.   四海:天下。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良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良政来取得信任。大王,请您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们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吗?”

27.   大过人:大大超过别人。

28.   他:别的。

29.   权:衡量。

30.   度:量长短。

31.   兴:发动。

32.   危:使…危险。

33.   构(ɡòu)怨:结怨。

34.   快:痛快。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身边的宠臣不够多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的是为了这些吗?”

1.      是:这样做。

2.      所大欲:最想要得到的东西。

3.      为(wèi):介词,因为。

4.      肥甘:肥美甘甜的食物。

5.      轻暖:又轻又暖的衣服。

6.      采色:各种色彩。

7.      声音:音乐。

8.      便嬖(piánbì):能说会道,善于迎合的宠臣。

9.      供给(gōng jǐ):指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资、财产、资料等给需要的人使用。为(wèi):为了。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您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10.   已:同 “矣”。

11.   辟(pì):开辟。朝(cháo):使…朝见。

12.   莅(lì):统治、管理。

13.   中国:中原。

14.   抚:安抚、安定。

15.   四夷:对当时四方外族的蔑称。

16.   若:你。

17.   缘:攀爬。

18.   木:树。

19.   甚:严重。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做,结果必然有灾祸。”

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宣王说:“楚国会胜。”

20.   殆(dài)有甚焉:可能更严重。为(wéi):做法。

21.   邹(zōu):当时的小国。

22.   楚:当时的大国。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就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就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一千多里的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汇集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1.      固:当然、本来。

2.      寡:少。

3.      海内:天下。

4.      方:方圆纵横,指面积。

5.      集:汇集。

6.      盖:通 “盍(hé)”,‘何不’的合义。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想把货物存放到大王您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7.      本:根本,指王道。

8.      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施行仁政。

9.      商贾(gǔ):商人的统称。

10.   藏:储存货物。

11.   行旅:外出旅行的人。

12.   涂:同 “途”,道路。

13.   疾:憎恨。

14.   赴愬(sù):前来申诉。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进升到这个层次。希望先生您辅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15.   惛(hūn):糊涂。

16.   辅:辅助、帮助。

17.   明:明确地,指把王道之政讲清楚。教(jiào):指导。

18.   敏:聪慧、通达。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yǐ)。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1.      恒产:固定的产业。

2.      恒心:不变的善心。

3.      放:放荡。

4.      放辟邪侈(fàng pì xié chǐ):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5.      及:等到。

6.      刑:加上刑法。

7.      罔(wǎng):使人陷入圈套,陷害。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所以英明的君主制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8.      仰:对上。

9.      俯:向下。

10.   畜:养活。

11.   乐岁:丰年、好年成。

12.   凶年:荒年、坏年成。

13.   驱:驱使、督促。

14.   善:善道。

15.   轻:容易。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够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无法获得温饱,坏年景不免于饿死。这样一来恐怕连救自己的命都来不及,哪有空闲时间去讲求礼仪呢?

16.   惟:只。

17.   赡(shàn):足够。

18.   暇(xiá):闲暇、空闲。

19.   治:研习、讲求。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20.   之:即王道。

21.   盖(hé):何不。

22.   树:种植。

23.   衣:穿。帛(bó):丝织品的总称。

24.   豚(tún):小猪。彘(zhì):猪。

25.   畜(chù):禽兽,(xù):养禽兽。

26.   时: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最佳时机。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质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27.   谨:严、重视。

28.   庠序(xiáng xù):学校。

29.   申:重申。

30.   颁白:头发花白。

31.   负:背东西。

32.   戴:头顶东西。

33.   未之有:即未有之。


相关文章

  • 宿舍寝室(打印)必备--宿舍财务账目明细表
  • 宿舍财务账目明细表 ※----------年----------月----------日,因---------------------------------之事,支出----------元,余额----------元, ※-------- ...查看


  • 眼皮跳占卜
  • 凌晨半夜,睡着睡着忽然眼皮跳,是不是,鬼弄眼呢?别担心,是左眼跳有忧心:右眼跳有人思,有人在担心你或想念你,睡不着觉,这也许是心灵感应吧,眼皮跳占卜有时候就是那么神奇. 眼皮跳占卜算命法 子时:11.00pm-01.00am 耳鸣:左鸣口舌 ...查看


  • 走出议论文写作的困境
  • 作者:刘吉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 2012年05期 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教学和高考复习的重头戏,但收效甚微.近几年屡屡出现关系型议论文考题,更是让高三学子面露难色,头绪混乱,陷入思维的僵局.笔者在2011年福建省质检"有益与 ...查看


  • 深怀爱民之心
  •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这是江泽民同志任国家主席时在河北考察部队时指出的.虽然是对地方领导干部讲的,但对密切新时期官兵关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系江主席关于尊干爱兵等一系列重要指 ...查看


  • 奇门遁甲中常用符号预测类象[八神]
  • 奇门遁甲中常用符号预测类象[八神] 一.八神 1.值符:位居中央,为诸神之元首,九星之领袖,因名值符.其神所到之处,百恶消散,诸凶寂灭.为至吉之神.盖天始于甲,地始于子,固谓万汇之尊者,举甲子而六甲在其中矣.故名之曰值符,值符代表长者.贵人 ...查看


  • 六爻八卦中的六亲类象
  • 六爻八卦中的六亲类象 易经64卦中,每一卦都由六爻组成.初爻加二三爻成一个"卦",称为"内卦",也称为"下卦":四五爻加六爻成另一个"卦",称为"外卦 ...查看


  • 徐宝璜:[新闻之定义]
  •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陆定一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解释它,而不作任何曲解或增减.通俗一点说: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老老实实主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主义,就是科学的主义.除了无产阶级以外,别的阶级,因为他们自己的狭隘利益,对于事物 ...查看


  • 做"无用"之事,做"有用"之人
  • 班级:高二六班 姓名:卢恩惠 指导教师:孙娜 做"无用"之事,做"有用"之人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城市化的飞快发展,我们正踏入一个凡事讲求效率的年代.正如材料中所说的:书店中最畅销的往往是一些可直接助人达 ...查看


  • 如何做好"分外之事"
  • --人生没有"分内""分外"之分 小赵是一名技术工程师,主管太阳微厨的研发改善工作,做得挺不错:前一段时间让她负责未来屋整体项目,期间她不仅要做好技术工作,还需熟悉相关的管理.预算.采购等环节,结果技 ...查看


  • 高考阅卷现场
  • 高考作文如何取得高分?大家都很关注,社会上各种传闻更是不胫而走,使得同学们很迷茫.在有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作文得一类卷的分数是传说中的故事,可望不可即:得二类卷分似乎也有点悬:大多都是三类卷的命,一不小心会滑入四类或五类的泥潭.总之,讲到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