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月光曲.

《月光曲》导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运用“谱写、清幽、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3、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4、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兄妹互相体贴,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贝多芬及《月光奏鸣曲》导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和创作乐曲为生。后来因为创作上的成就而成为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 英雄》 《 命运》 等.《月光曲》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一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 自主学习

1、我会读生字 蜡、茵、陌、盲、键、粼、霎、录。

2、我会读 幽静 陶醉 苏醒 蜡烛 琴键 谱写 陌生 清秀

纯属 恬静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5、请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6、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学习生字。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2、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2-7),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8-结束)

合作探究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 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遗憾。

(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

(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

(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

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

(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

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熟练,本文指弹琴的技术熟练,功夫过硬。)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激动。

练读盲姑娘的话。注意两个“!”。

(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 这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判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 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 (10)、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课堂检测:

1、多音字组词 传 散 奔

2、组词

谱( ) 旅( ) 券( ) 普( ) 旋( ) 卷( )

芬( ) 盲( )

粉( ) 育( )

汹( ) 涌( )

凶( ) 通( )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月光曲是曲子。

/太贵 谱写 幽静 纯熟

听\太穷 谱

谱成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纯( 吨( 陶( 淘( ) ) ) )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2、贝多芬为什么还弹了第二首曲? (我们知到贝多芬因同情盲姑娘的不幸,为她弹一曲,后来知道盲姑娘不仅喜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他为在茅屋里能遇到知音而激动,所以一曲弹完又弹一曲。)

附板书:

听琴 弹一首 “多纯熟啊!

弹琴 再弹一首 记曲

合作探究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们来欣赏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部分。

2、出示[语段阅读1] “一阵风……按起琴键。”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 [电子幻灯片]“一阵风……格外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

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僻静,光线暗。) 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僻静;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

(2)、“格外”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

(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

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

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

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板书:激情

5、(结束音乐)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 (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

(1)指名答。

(2)出示[语段阅读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涌过来……”

(3)齐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茅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幅画面:

出示图1。

这个画面,课文里是怎样描述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撒遍银光。”)

谁能上来指一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在哪儿?(海平线上)

师: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平静的,音乐一定是舒缓的。大家想象一下,贝多芬这时是怎样弹琴的?(节奏很慢,声音很轻的。)

练读。板书:慢 轻

出示图2。

皮鞋匠继续听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描述:“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微云”是“少云”吗?从整个句子看“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想,“微”是什么意思?(薄)

师:这时的旋律还是很平静的,很柔和的。

练读。板书:平静 柔和

出示图3。

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来描述。(“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这个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雪亮……)

师:这儿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师:刚才的宁静被破坏 。这时的旋律是急骤、奔放的。

练读。板书:急骤 奔放

(5)我们把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这部分联想,分这三个意境,哪个意境表现的音乐高昂激烈?(第三个)

(6)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试背)

(7)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啊!

(8)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 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由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的琴声而产生的。)

8、[电子幻灯片——事物联想]“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听到这首曲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恬静——安静、宁静。表示心里很舒适,很安逸的。)

9、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仿佛也看到了”也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

10、(配乐)下面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要用高昂的语调。(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11、师: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书上哪个词语可以知道?(陶醉)穷兄妹俩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悄悄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他看到兄妹俩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激动万分,急切地要把即兴创作的这首曲子记录下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板书:飞奔

12、结果:他花一夜的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

课堂检测

1、用直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课件出示)

2、小练习:

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 l、实在的事物:1鞋匠听到琴声;2鞋匠看到妹妹的表情。

2、联想:皮鞋匠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皮鞋匠看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1)从事物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好像、仿佛)

(2)小结:读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写文章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3、小练笔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写一段话。

要求:

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请你在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反思台

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只是作为教师的我,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

《月光曲》导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运用“谱写、清幽、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3、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4、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兄妹互相体贴,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贝多芬及《月光奏鸣曲》导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和创作乐曲为生。后来因为创作上的成就而成为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 英雄》 《 命运》 等.《月光曲》是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一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 自主学习

1、我会读生字 蜡、茵、陌、盲、键、粼、霎、录。

2、我会读 幽静 陶醉 苏醒 蜡烛 琴键 谱写 陌生 清秀

纯属 恬静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5、请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6、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学习生字。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2、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2-7),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8-结束)

合作探究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 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遗憾。

(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

(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

(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

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

(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

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熟练,本文指弹琴的技术熟练,功夫过硬。)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激动。

练读盲姑娘的话。注意两个“!”。

(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 这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判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 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 (10)、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课堂检测:

1、多音字组词 传 散 奔

2、组词

谱( ) 旅( ) 券( ) 普( ) 旋( ) 卷( )

芬( ) 盲( )

粉( ) 育( )

汹( ) 涌( )

凶( ) 通( )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月光曲是曲子。

/太贵 谱写 幽静 纯熟

听\太穷 谱

谱成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纯( 吨( 陶( 淘( ) ) ) )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2、贝多芬为什么还弹了第二首曲? (我们知到贝多芬因同情盲姑娘的不幸,为她弹一曲,后来知道盲姑娘不仅喜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他为在茅屋里能遇到知音而激动,所以一曲弹完又弹一曲。)

附板书:

听琴 弹一首 “多纯熟啊!

弹琴 再弹一首 记曲

合作探究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们来欣赏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部分。

2、出示[语段阅读1] “一阵风……按起琴键。”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 [电子幻灯片]“一阵风……格外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

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僻静,光线暗。) 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僻静;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

(2)、“格外”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

(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

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

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

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板书:激情

5、(结束音乐)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 (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

(1)指名答。

(2)出示[语段阅读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涌过来……”

(3)齐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茅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幅画面:

出示图1。

这个画面,课文里是怎样描述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撒遍银光。”)

谁能上来指一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在哪儿?(海平线上)

师: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平静的,音乐一定是舒缓的。大家想象一下,贝多芬这时是怎样弹琴的?(节奏很慢,声音很轻的。)

练读。板书:慢 轻

出示图2。

皮鞋匠继续听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描述:“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微云”是“少云”吗?从整个句子看“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想,“微”是什么意思?(薄)

师:这时的旋律还是很平静的,很柔和的。

练读。板书:平静 柔和

出示图3。

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来描述。(“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这个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雪亮……)

师:这儿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师:刚才的宁静被破坏 。这时的旋律是急骤、奔放的。

练读。板书:急骤 奔放

(5)我们把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这部分联想,分这三个意境,哪个意境表现的音乐高昂激烈?(第三个)

(6)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试背)

(7)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啊!

(8)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 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由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的琴声而产生的。)

8、[电子幻灯片——事物联想]“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听到这首曲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恬静——安静、宁静。表示心里很舒适,很安逸的。)

9、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仿佛也看到了”也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

10、(配乐)下面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要用高昂的语调。(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11、师: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书上哪个词语可以知道?(陶醉)穷兄妹俩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悄悄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他看到兄妹俩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激动万分,急切地要把即兴创作的这首曲子记录下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板书:飞奔

12、结果:他花一夜的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

课堂检测

1、用直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课件出示)

2、小练习:

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 l、实在的事物:1鞋匠听到琴声;2鞋匠看到妹妹的表情。

2、联想:皮鞋匠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皮鞋匠看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1)从事物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好像、仿佛)

(2)小结:读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写文章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3、小练笔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写一段话。

要求:

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请你在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反思台

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只是作为教师的我,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


相关文章

  • 描写月光的一段话
  • 描写月光的一段话 1.月光像一曲扣人心弦的旋律,是诗人心中永恒的绝唱.月光像一壶甘冽的清酒,酿的时间越久,越发溢出醉人的沉香.月光像一位知己,倾听你心的絮语,给你最真诚的劝告. 2.月光在世界上是最美的,苹果树在村子里是最美的,月光照在苹果 ...查看


  • 山茱萸:野岭上的月光树
  • 山茱萸:野岭上的月光树 人们说,秋天那个最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它在乡村的屋瓦上沙少作响,深情地淌一夜檐滴,推开宽大的木门或者狭窄的木窗. 多长了个心眼的人,会在雍家坡的山腰里搁置几十个敞口土陶器皿,收养荒野的月光潮. 密密麻麻的平淡日子, ...查看


  • 月光幻想曲阅读答案
  • 月光幻想曲 耿林莽 月光美是画不出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的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象,终难有 ...查看


  • 描写月亮的好段:月光如画
  • 1.静静的夜,淡淡的月光,几竿青绿的竹子,被小小的窗子剪成了一幅画,所勾勒的就是定格的美.我在月光的美丽画卷中荡漾着,享受着. 2.月光悄然弥散,夜,在风的指尖上跳舞.往事值得回忆:在这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里,我在窗边深深叹息.去体验那一份不 ...查看


  •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曲1教案鲁教版
  • 月光曲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 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 ...查看


  • 描写月亮的好段:月光悄然弥散
  • 1.静静的夜,淡淡的月光,几竿青绿的竹子,被小小的窗子剪成了一幅画,所勾勒的就是定格的美.我在月光的美丽画卷中荡漾着,享受着. 2.月光悄然弥散,夜,在风的指尖上跳舞.往事值得回忆:在这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夜里,我在窗边深深叹息.去体验那一份不 ...查看


  • [月亮的作文]月光与树影
  • 夜深了,月亮出来了,几个小星星在月亮周围玩耍.月光照在大地上,大地显得分外幽静;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面波光粼粼;月光照在树林里,树林里充满了诗一般的美丽. 人们都赞美月光,歌颂月光.月光感觉自己是众人仰视的对象,就像神仙一样,它觉得自己太伟大 ...查看


  • 描写月亮的好段:幽静的月光
  • 1.月光,柔柔的,柔柔的,像刚刚洗涤后的绸缎,像婴儿涓涓的皮肤.此时,高楼泻下的清辉,小窗中溜出的橘黄色的灯光种种,与这素雅的月光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作品,难怪连大诗人李白也要"举杯邀明月"了,那一轮清澈的明月,平伏了伤痛, ...查看


  • 月光下的童年
  • 阅读 月光下的童年 求答案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9-6-6 11:42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 ...查看


  • 论欣赏贝多芬与德彪西笔下的钢琴曲
  • 论欣赏贝多芬与德彪西笔下的钢琴曲<月光> 世界古典音乐中有两首<月光>流芳千古,一首是古典派大师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作品27号之2<月光>,另一首则是印象派大师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