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福田中心小学 袁运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流程分析、课堂评价这六个方面来阐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的基础上,引入的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它包括比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好比可以进一步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和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三、教法分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知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退回“生活”,由浅入深地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再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比的意义,及尝试应用引导学生进到“数学”。最后则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数学有效结合起来。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观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法。首先通过系列情境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找出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通过观察、讨论以及自学课本内容后总结出比的意义及相关的知识要点,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生活中比的问题层层递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并

巩固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这几种学法让学生能用数学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亲历探索过程。尤其是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比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体现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感知比的方法

首先出示情境1。

给同学们来一场“选美”比赛。不过这次“选美”比赛的对象有点特别。(教师出示规格分别是A:6×4、B:2×3、C:8×3、D:8×12、E:2×12五张淘气的照片,全班投票选出最美的几张照片,结果大多数学生都选A:6×4、B:2×3、D:8×12为最美的照片。

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这3张照片最美,而其他两张不好看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是否跟数学有关联呢?”可贵的数学意识由此而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亲身的“选美”体验和经历,就不会有源自内心的思索和自问?就不会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审美的进行联系审视。

接着把这5张照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分组完成表1

通过表1请学生解答了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从而发现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并使学生体会同类量比的意义。

接着出示情境2。

情境2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教学时,我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说一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最后出示情境3。

情境3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这里也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怎样才能比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让学生说一说求单价的方法。

情境2和情境3,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总价和它相对应的数量之间存在固定的倍数关系,使学生体会不同类量比的意义。

利用分块式呈现信息材料,一是渗透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创设不同背景下的数学问题情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逐步体验感悟出:单纯从绝对量的多少(比差)来比较是不够的,还要用相对量(比商)来比较。

(二)探究比的意义,揭示学习的主题

在以上3个情境的基础上,接着揭示课题,引出“比”的概念。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学书本第50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如何求比值,然后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汇报比的概念的时候,我则着重引导学生寻找概念的重点词、重点意义和条件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比的概念中,关键字就是“相除”。

接着组织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鼓励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先是由个别学生说,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求比值的方法就是用前项除以后项。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的成员陶文中教授给我们指出:学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要做到三清——想清、写清和说清。“想清、写清”,绝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而“说清”却往往被忽略。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于是,在我这节课中,我非常重视学生是否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3个情境中有关数量的比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与时间。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生想清和说清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形成扎实的转化,发展能力,同时体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组:巩固性练习

1、读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1)3 :12 (2)5/8 (3)6 :2/3 (4)1/5 :1/6

通过各种类型的比,使学生知道比的前项、后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的,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以及让学生仔细观察比与比值的区别,明确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它是一个式子,而比值是一个数,这是很多学生往后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难点。

2、找比。

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通过这一题让学生弄清楚,究竟是谁与谁相比。

第二组:综合性练习

判断。

1、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2、5÷4又可以说成5比4,又可以写成5/4。

通过这两道题,使学生明白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

3、体育比赛中的“4﹕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回答。)

这一环节再次引起了学生思考的小高潮。在同学们的激烈的辩论之后有的同学指出: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还有的同学指出:从4﹕0这个比出发,根据求比值的方法,4﹕0=4÷0=?这个问题,根据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和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得知比的后项不能

是0,所以这个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比。

第三组:发展性练习

1、从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告诉同学们:(前不久,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侦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这时柯南来了,他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们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你能算出这个疑犯的身高吗?这个故事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想和猜测,这可能与人的身高与脚印长(即脚长)之间的关系有关,于是紧接着鼓动他们展开研究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从自己身上进行研究,量一量,算一算,并提示学生将发现的关系用刚学到的比的知识来表示。这样教师就不用多费一句口舌,他们饱涨的热情和关注使得他们立刻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

汇报交流中:教师随机板书几位学生身高与脚长的比及比值,当写到第5个时,下面就有学生喊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身高与脚长的比值都接近整数7!”

又有学生说:柯南就是用罪犯的脚印长度乘7来推算出疑犯的身高的。

刚刚学到的知识能马上学以致用,自己也当一回“小柯南”,这带给了学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比的重要性以及比的广泛存在和应用。

接着,教师随即分别出示维纳斯女神雕像图片、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的图片、我国的国旗图片及摔碎的古玩花瓶图片,从而引出美学中的比、国旗中的比及考古学中比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奇的体验,一种清新的熏陶。此

时教师适时接上:其实,生活中有趣的比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集搜集。从而将学生由课内引到课外。

(四)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六、说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福田中心小学 袁运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流程分析、课堂评价这六个方面来阐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的基础上,引入的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它包括比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好比可以进一步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和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三、教法分析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知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退回“生活”,由浅入深地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再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比的意义,及尝试应用引导学生进到“数学”。最后则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数学有效结合起来。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观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法。首先通过系列情境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找出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通过观察、讨论以及自学课本内容后总结出比的意义及相关的知识要点,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生活中比的问题层层递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并

巩固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这几种学法让学生能用数学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亲历探索过程。尤其是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比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体现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感知比的方法

首先出示情境1。

给同学们来一场“选美”比赛。不过这次“选美”比赛的对象有点特别。(教师出示规格分别是A:6×4、B:2×3、C:8×3、D:8×12、E:2×12五张淘气的照片,全班投票选出最美的几张照片,结果大多数学生都选A:6×4、B:2×3、D:8×12为最美的照片。

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这3张照片最美,而其他两张不好看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是否跟数学有关联呢?”可贵的数学意识由此而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亲身的“选美”体验和经历,就不会有源自内心的思索和自问?就不会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审美的进行联系审视。

接着把这5张照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分组完成表1

通过表1请学生解答了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从而发现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并使学生体会同类量比的意义。

接着出示情境2。

情境2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教学时,我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说一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最后出示情境3。

情境3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这里也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怎样才能比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让学生说一说求单价的方法。

情境2和情境3,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总价和它相对应的数量之间存在固定的倍数关系,使学生体会不同类量比的意义。

利用分块式呈现信息材料,一是渗透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创设不同背景下的数学问题情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逐步体验感悟出:单纯从绝对量的多少(比差)来比较是不够的,还要用相对量(比商)来比较。

(二)探究比的意义,揭示学习的主题

在以上3个情境的基础上,接着揭示课题,引出“比”的概念。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学书本第50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如何求比值,然后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汇报比的概念的时候,我则着重引导学生寻找概念的重点词、重点意义和条件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而比的概念中,关键字就是“相除”。

接着组织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鼓励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先是由个别学生说,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求比值的方法就是用前项除以后项。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的成员陶文中教授给我们指出:学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要做到三清——想清、写清和说清。“想清、写清”,绝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而“说清”却往往被忽略。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于是,在我这节课中,我非常重视学生是否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3个情境中有关数量的比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与时间。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生想清和说清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形成扎实的转化,发展能力,同时体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组:巩固性练习

1、读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1)3 :12 (2)5/8 (3)6 :2/3 (4)1/5 :1/6

通过各种类型的比,使学生知道比的前项、后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的,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以及让学生仔细观察比与比值的区别,明确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它是一个式子,而比值是一个数,这是很多学生往后比较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难点。

2、找比。

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通过这一题让学生弄清楚,究竟是谁与谁相比。

第二组:综合性练习

判断。

1、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2、5÷4又可以说成5比4,又可以写成5/4。

通过这两道题,使学生明白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

3、体育比赛中的“4﹕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回答。)

这一环节再次引起了学生思考的小高潮。在同学们的激烈的辩论之后有的同学指出: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还有的同学指出:从4﹕0这个比出发,根据求比值的方法,4﹕0=4÷0=?这个问题,根据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和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得知比的后项不能

是0,所以这个不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比。

第三组:发展性练习

1、从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告诉同学们:(前不久,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侦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这时柯南来了,他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们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你能算出这个疑犯的身高吗?这个故事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联想和猜测,这可能与人的身高与脚印长(即脚长)之间的关系有关,于是紧接着鼓动他们展开研究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从自己身上进行研究,量一量,算一算,并提示学生将发现的关系用刚学到的比的知识来表示。这样教师就不用多费一句口舌,他们饱涨的热情和关注使得他们立刻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

汇报交流中:教师随机板书几位学生身高与脚长的比及比值,当写到第5个时,下面就有学生喊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身高与脚长的比值都接近整数7!”

又有学生说:柯南就是用罪犯的脚印长度乘7来推算出疑犯的身高的。

刚刚学到的知识能马上学以致用,自己也当一回“小柯南”,这带给了学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比的重要性以及比的广泛存在和应用。

接着,教师随即分别出示维纳斯女神雕像图片、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的图片、我国的国旗图片及摔碎的古玩花瓶图片,从而引出美学中的比、国旗中的比及考古学中比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奇的体验,一种清新的熏陶。此

时教师适时接上:其实,生活中有趣的比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集搜集。从而将学生由课内引到课外。

(四)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六、说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纪录片[美丽中国乡村行]2011「全164集」
  • <美丽中国乡村行>2011「全164集」 本栏目是一档经济生活服务类的专题节目.节目以"健康生活.科学生活.文明生活"作为创作节目的理念,从乡村.小城镇居民和城市务工农民的生活现象或生活事件切入,讲述他们的生 ...查看


  • 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
  • 摘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和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它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必须分清三大道德界限,即反对和抵制个人主 ...查看


  •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内容摘要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大众 诗人和坚定的民主战士.他毕生从事教育,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为中国探索民族教育的新路.他得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 ...查看


  • 中国梦_共同生活理想的伟大实践_赵恩国
  • 总3贵州社会科学00期 第12期 014年12月GuizhouSocialSciences 2 Vol.300,No.12 December.2014  ...查看


  • 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刍议
  • [摘要]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哲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作尽量深刻的哲学思考,以期为人们寻找摆脱当前教育生活困境的教育救治之道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关键词]生活 ...查看


  •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学在线 >> 方法研究 >>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作者: 潘 斌 摘 要: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 ...查看


  • 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现状及启示
  • 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理论探讨和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运用上,缺乏从生活史视角出发对影响教师发展的日常生活和历史上各时期教师生活史的研究.今后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应扩宽研究范畴,加强教师日常生活和历史上 ...查看


  • 2016年生活服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中国生活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市场前 景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91360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 ...查看


  • 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
  • 关于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反思 -- 基于生活的视角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福建 泉州 362111) 汤文辉 摘 要 当前学校德育危机的根源在于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从本质上看,德育与生活是相统一的,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活幸福,德育的过程 ...查看


  • 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 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摘 要 地理教育应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然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传授,教学与生活脱离.随着地理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与关注.对此,本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