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中趋好方面和现在仍然存在的典型的质量安全事件,剖析出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5个原因,即监管缺失、农业投入品管理不严、体系不健全、生产者和经营者素质问题、消费者的消费氛围不佳。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44-02 Thoughts About Quality Saf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I De-qin (Agricultur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School,Agricultural Bureau of Yunxian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Yunxian Yunnan 675803) Abstract As a proverb says ″Food is prior for people,and safety goes first on food″.The quality saf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lway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cern on livelihood issue of Chinese government.This article analyzed 5 reasons about defect on quality saf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good-tendency and the typical still-existing quality safe incidents of dome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which were deficiency in supervising,non-rigorousness on agricultural input regulating,non-soundness of system,low quality of participants,bad atmosphere of consumption.Furthermore,the article come up with countermeasures that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safe right based on these 5 reason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safe;problems;reason;countermeasure 我国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成果惠及人民,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广大民众从改革初期的物资短缺、农产品品种单一、大多数人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到现在的物资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从温饱逐步向小康过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关注健康,对食品、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日常生活所消费的各类农产品都是安全并且有利健康的。 从广义上讲,凡是以动植物为生产对象所产出的产品都可称为农产品,植物类的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花卉、茶叶、药村、林木产品等;动物类的有水产品、畜产品、奶制品、肉蛋及其副产品;此外,还有微生物发酵产品,如醋、酒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最通俗的是指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科学定义是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组合,质量是指农产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即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性能,如营养成分、色、香、味和口感、加工特性以及包装标识;安全是指农产品的危害因素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有害生物污染等对动植物以及环境存在危害与潜在危害的因素[1]。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趋好 由于国际国内不断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总体水平高。2015年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农业部抽检了31个省(区、市)、152个大中城市、4大类食用农产品,96个品种、20 948个样品,检测指标94项,总体合格率为96.2%,其中蔬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5.2%、96.4%、99.4%、94.8%,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趋好。二是发展态势平稳。蔬菜合格率稳步上升,畜产品、水产品主要检测指标合格率已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三是农产品出口量渐增。四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2016年1―9月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云县三大农贸市场和部分蔬菜基地进行抽样检测,其结果如下:共检测样品4 406个,合格4 397个,合格率为99.79%。其中蔬菜类检测3 142个样品,合格率98.4%;水果类检测193个样品,合格率100%;肉类检测1 013个样品,合格率100%;粮食类检测54个样品,合格率100%;奶制品检测4个样品,合格率100%。 1.2 偶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尽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上述检测数据可见,并非所有农产品都是安全的,仍有部分农产品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现略举几例:①海南毒豇豆事件。2010年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残超标。②青岛毒韭菜事件。2010年4月2―9日,华中、抚顺路、城阳三大蔬菜批发市场共检出农残(有机磷)超标韭菜1 930 kg,造成9人中毒。③毒豆芽事件。2014年12月7日,江�T蓬江警方通报捣毁5个制售“毒豆芽”窝点,缴获“毒豆芽”70 t,刑拘15名嫌疑人。④云县野生菌中毒事件。2015年、2016年云县农村均出现农户食用野生菌而发生中毒的情况。 2 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产地环境监管缺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少不了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而如今我国的监管制度仍不健全,表现为农产品生产的环境从土壤、水源到大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从政府层面来说,有的方面没有好的制度控制,而有的方面有制度但也难严格执行甚至无力执行,因基层的技术和设备都很难对生产环境进行有效监测,更谈不上控制,社会监督也乏力,大众对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土壤环境的行为不是漠然就是无奈。这就是环境和土壤污染下生产出问题农产品的根源[2]。 2.2 农业投入品管理不严 不论是县级工商部门还是农业部门,在禁限用农药、兽药、抗生素、激素、生长素、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上仍不能完全到位,对仍继续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农产品生产者无力彻底追究其责任。 2.3 体系不健全,难以从源头上追究问题农产品的责任人 从土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的监管严重缺失,时常无法断定农产品质量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也无法确定质量问题责任人[3]。一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在欠发达地方仍难有效执行,这些地方农产品入市基本没有门槛。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还无法在生产流程中全程推行。生产中大多数种植户和养殖户的行为仍然存在盲目性,将消费者的健康和食用安全置身事外。此外,农产品离开生产者后进入运输、仓贮、加工、销售环节,监督和管理更难掌控。三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完善。县级以下农业部门检测设备、技术和人力与农残检测要求不相适应,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只能检测少量的指标,如农残检测中蔬菜类、水果类、粮食类都只能检测有机磷残留这一项,而对于其他项目如各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杀菌剂、兽药、抗生素、激素、有害微生物等还无法检测,乡镇一级只有极少数乡镇能开展简单的检测[4]。四是认证体系还不够规范。不论是生产基地认证还是农产品质量水平认证都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中,对诸如有谁严格地对基地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又有谁能确定哪些基地有什么指标合格,有什么指标不合格需要改良或改善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县级目前认定了很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但对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诸多指标真正达到的又有多少缺乏了解。五是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还未能在基层真正实施。 2.4 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不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不论个人还是企业,农产品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都相对较低,突出表现为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低。据2016年上半年云�h调查统计,78户养殖大户中小学文化的占20.5%;初中的占60.3%;高中(中专)的占11.5%;大专的占6.4%,本科的占1.3%。这些养殖大户在云县算是农民中的精英,可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只占19.2%,80%以上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据对20个村65岁以下1 127个普通农民的调查统计,小学文化的占40.1%;初中文化的占57%;高中及以上的占2.9%。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导致综合素质低下,甚至道德滑坡,他们的生产方式以传统的散户生产为主,虽然涌现出少量的种养殖大户,但因素质普遍低,既不注重农产品安全生产,又没有道德底线,致使生产中滥用国家禁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现象严重。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在销售期间滥用各种违禁的生长素、激素、保鲜剂等,导致农产品在销售环节受到污染甚至受到二次污染。 2.5 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观点不强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得不够,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也不是很熟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没有质量标识,且来源不清,人们根本无法判断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消费者怀着从众心理,靠碰运气来购买和消费。如今市场上自然条件下生产的畜产品、蔬菜、瓜果越来越少,大多都来自设施生产,而设施生产的产品各种农业投入品用量较大,对于产品质量安全却无法保障,民众在购买时也没有过多选择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5-6]。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建立建全涵盖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让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 3.2 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职能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二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凡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应有“三品”认证书和专用标志,对于来自非认证基地,也无证书的,要进行现场检测,合格者方可进入市场。三是加强农产品生产者的管理。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依法依规进行生产和经营,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的一切农业投入品。四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就是农产品质量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产地周边污染源的监督,严禁向农产品生产地排放废气、废水、废物。要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机制。五是加大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力度。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关。一方面,强化各部门综合执法;另一方面,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 3.3 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中心,向乡、镇延伸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县、乡要根据各自所承担的检测任务,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3.4 加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体系建设 通过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3.5 利用农技推广网络,推行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目前,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已从过去的县乡延伸到村级,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技推广网络,推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如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及水产、畜禽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等。 3.6 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程度。具有良好素质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是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从2012年开始,中央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2015年开始云县紧跟全国新型农民培育步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旨在尽快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高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4 参考文献 [1] 2015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现状分析[EB/OL].(2015-06-15)[2016-11-02].http://www.chinabgao.com/freereport/67048.html. [2] 云县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简报[R/OL].[2016-11-02].http://www.ynagri.gov.cn/uploadfile-Templdocment/[**************]53.doc. [3] 徐玉红,王群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41. [4] 黄越敏,刘晖.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1. [5] 陈中建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32. [6] 坚持绿色引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EB/OL].(2016-01-20)[2016-11-02].http://www.farmer.com/cn/jjpd/ncpzlaq/201601/t2016 0120_1173741.htm.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中趋好方面和现在仍然存在的典型的质量安全事件,剖析出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5个原因,即监管缺失、农业投入品管理不严、体系不健全、生产者和经营者素质问题、消费者的消费氛围不佳。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44-02 Thoughts About Quality Saf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I De-qin (Agricultur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School,Agricultural Bureau of Yunxian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Yunxian Yunnan 675803) Abstract As a proverb says ″Food is prior for people,and safety goes first on food″.The quality saf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lway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cern on livelihood issue of Chinese government.This article analyzed 5 reasons about defect on quality saf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good-tendency and the typical still-existing quality safe incidents of dome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which were deficiency in supervising,non-rigorousness on agricultural input regulating,non-soundness of system,low quality of participants,bad atmosphere of consumption.Furthermore,the article come up with countermeasures that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safe right based on these 5 reason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safe;problems;reason;countermeasure 我国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成果惠及人民,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广大民众从改革初期的物资短缺、农产品品种单一、大多数人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到现在的物资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从温饱逐步向小康过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关注健康,对食品、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日常生活所消费的各类农产品都是安全并且有利健康的。 从广义上讲,凡是以动植物为生产对象所产出的产品都可称为农产品,植物类的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花卉、茶叶、药村、林木产品等;动物类的有水产品、畜产品、奶制品、肉蛋及其副产品;此外,还有微生物发酵产品,如醋、酒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最通俗的是指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科学定义是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组合,质量是指农产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即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性能,如营养成分、色、香、味和口感、加工特性以及包装标识;安全是指农产品的危害因素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有害生物污染等对动植物以及环境存在危害与潜在危害的因素[1]。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趋好 由于国际国内不断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总体水平高。2015年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农业部抽检了31个省(区、市)、152个大中城市、4大类食用农产品,96个品种、20 948个样品,检测指标94项,总体合格率为96.2%,其中蔬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5.2%、96.4%、99.4%、94.8%,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趋好。二是发展态势平稳。蔬菜合格率稳步上升,畜产品、水产品主要检测指标合格率已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三是农产品出口量渐增。四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2016年1―9月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云县三大农贸市场和部分蔬菜基地进行抽样检测,其结果如下:共检测样品4 406个,合格4 397个,合格率为99.79%。其中蔬菜类检测3 142个样品,合格率98.4%;水果类检测193个样品,合格率100%;肉类检测1 013个样品,合格率100%;粮食类检测54个样品,合格率100%;奶制品检测4个样品,合格率100%。 1.2 偶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尽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上述检测数据可见,并非所有农产品都是安全的,仍有部分农产品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现略举几例:①海南毒豇豆事件。2010年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残超标。②青岛毒韭菜事件。2010年4月2―9日,华中、抚顺路、城阳三大蔬菜批发市场共检出农残(有机磷)超标韭菜1 930 kg,造成9人中毒。③毒豆芽事件。2014年12月7日,江�T蓬江警方通报捣毁5个制售“毒豆芽”窝点,缴获“毒豆芽”70 t,刑拘15名嫌疑人。④云县野生菌中毒事件。2015年、2016年云县农村均出现农户食用野生菌而发生中毒的情况。 2 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产地环境监管缺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少不了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而如今我国的监管制度仍不健全,表现为农产品生产的环境从土壤、水源到大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从政府层面来说,有的方面没有好的制度控制,而有的方面有制度但也难严格执行甚至无力执行,因基层的技术和设备都很难对生产环境进行有效监测,更谈不上控制,社会监督也乏力,大众对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土壤环境的行为不是漠然就是无奈。这就是环境和土壤污染下生产出问题农产品的根源[2]。 2.2 农业投入品管理不严 不论是县级工商部门还是农业部门,在禁限用农药、兽药、抗生素、激素、生长素、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上仍不能完全到位,对仍继续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农产品生产者无力彻底追究其责任。 2.3 体系不健全,难以从源头上追究问题农产品的责任人 从土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的监管严重缺失,时常无法断定农产品质量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也无法确定质量问题责任人[3]。一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在欠发达地方仍难有效执行,这些地方农产品入市基本没有门槛。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还无法在生产流程中全程推行。生产中大多数种植户和养殖户的行为仍然存在盲目性,将消费者的健康和食用安全置身事外。此外,农产品离开生产者后进入运输、仓贮、加工、销售环节,监督和管理更难掌控。三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完善。县级以下农业部门检测设备、技术和人力与农残检测要求不相适应,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只能检测少量的指标,如农残检测中蔬菜类、水果类、粮食类都只能检测有机磷残留这一项,而对于其他项目如各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杀菌剂、兽药、抗生素、激素、有害微生物等还无法检测,乡镇一级只有极少数乡镇能开展简单的检测[4]。四是认证体系还不够规范。不论是生产基地认证还是农产品质量水平认证都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中,对诸如有谁严格地对基地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又有谁能确定哪些基地有什么指标合格,有什么指标不合格需要改良或改善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县级目前认定了很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但对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诸多指标真正达到的又有多少缺乏了解。五是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还未能在基层真正实施。 2.4 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不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不论个人还是企业,农产品生产者的文化、科技素质都相对较低,突出表现为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低。据2016年上半年云�h调查统计,78户养殖大户中小学文化的占20.5%;初中的占60.3%;高中(中专)的占11.5%;大专的占6.4%,本科的占1.3%。这些养殖大户在云县算是农民中的精英,可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只占19.2%,80%以上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据对20个村65岁以下1 127个普通农民的调查统计,小学文化的占40.1%;初中文化的占57%;高中及以上的占2.9%。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导致综合素质低下,甚至道德滑坡,他们的生产方式以传统的散户生产为主,虽然涌现出少量的种养殖大户,但因素质普遍低,既不注重农产品安全生产,又没有道德底线,致使生产中滥用国家禁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现象严重。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在销售期间滥用各种违禁的生长素、激素、保鲜剂等,导致农产品在销售环节受到污染甚至受到二次污染。 2.5 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观点不强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得不够,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也不是很熟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没有质量标识,且来源不清,人们根本无法判断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消费者怀着从众心理,靠碰运气来购买和消费。如今市场上自然条件下生产的畜产品、蔬菜、瓜果越来越少,大多都来自设施生产,而设施生产的产品各种农业投入品用量较大,对于产品质量安全却无法保障,民众在购买时也没有过多选择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5-6]。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建立建全涵盖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让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 3.2 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职能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二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凡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应有“三品”认证书和专用标志,对于来自非认证基地,也无证书的,要进行现场检测,合格者方可进入市场。三是加强农产品生产者的管理。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依法依规进行生产和经营,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的一切农业投入品。四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就是农产品质量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产地周边污染源的监督,严禁向农产品生产地排放废气、废水、废物。要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机制。五是加大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力度。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关。一方面,强化各部门综合执法;另一方面,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 3.3 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中心,向乡、镇延伸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县、乡要根据各自所承担的检测任务,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3.4 加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体系建设 通过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3.5 利用农技推广网络,推行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目前,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已从过去的县乡延伸到村级,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技推广网络,推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如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及水产、畜禽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等。 3.6 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程度。具有良好素质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是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从2012年开始,中央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2015年开始云县紧跟全国新型农民培育步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旨在尽快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高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4 参考文献 [1] 2015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现状分析[EB/OL].(2015-06-15)[2016-11-02].http://www.chinabgao.com/freereport/67048.html. [2] 云县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简报[R/OL].[2016-11-02].http://www.ynagri.gov.cn/uploadfile-Templdocment/[**************]53.doc. [3] 徐玉红,王群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41. [4] 黄越敏,刘晖.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1. [5] 陈中建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32. [6] 坚持绿色引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EB/OL].(2016-01-20)[2016-11-02].http://www.farmer.com/cn/jjpd/ncpzlaq/201601/t2016 0120_1173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