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志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了吗?

胥志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了吗?

作者:xuzhiyi2012   标签:杂谈2012-12-04 18:43 星期二 晴

胥志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了吗?

苏联亡党亡国,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了,这是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问题是,苏联的改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判断改革成功与失败的依据是什么?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建立民主政体和增进人民自由,从这个目的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成功了。现在的俄罗斯已经建立了民主政体,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大幅提高。或许这种政体还有待完善,甚至可能有反复,或许改革过程中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也存在某些不妥,如后来国有资产私有化过程中的不公正,但从总体上看,现代民主体制已经建立,经济转轨大体完成,如何能说失败?

一些人之所以说失败,是把改革当成一种权力运用方法方式上的变革,而非是现代政体对传统政体的替换,即政体与社会的进步。所以一旦掌控改革者失去权力,掌握政权的共产党失去政权,就认为是一种失败。而在民主体制下,一个人获得和失去权力,一个政党获得和失去执政地位,一个党的建立和解散等,都属正常。对国家和民族来说,谈不上什么成功或失败。或许对戈尔巴乔夫本人来说,失去权力是一种失败(我把戈尔巴乔夫当作是一个有个人利益的普通人,而非是华盛顿那样视权力如粪土的人看待,而实际上他并不把个人权力看得很重要),或许对苏联共产党来说,失去政权是一种失败,但这都是基于个人和政党私利的感受和看法,与国家政体的进步相比,孰轻孰重?判断改革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基于人民利益还是个人或集团利益?现在中国说苏联改革失败的人,是站在国家政体进步的立场,还是站在个人或政党私利的立场?我并不一概的指责个人或政党私利,个人或政党有私利很正常,这种私利包括他或他们的执政地位,而是说不能用私利来判断一件与国家民族进步相关的改革大事的成功与否。苏联建立了民主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可能不是特别好,可能不成熟,但起码与过去那种专制政体相比,有明显的跨越式的进步,怎么对我们来说是“惨痛教训”?这个“我们”,是指人民吗?

戈尔巴乔夫推进政治开放,传统的政治控制渐渐失效,现在有人把这当作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指责戈尔巴乔夫处置不当能力不足,诸如舆论失控,用人不当等等。改革是什么?是一种革命,是用民主体制,民主机制来代替传统的政治控制,没有传统政治控制的失效,就不可能建立民主政体。如果我们一味强调传统政治控制,“要有领导的进行改革”,这在改革初始或一定时期,可能是对的,但民主体制的建立,终归要放弃你的这个“领导”,由人民当家作主,否则何来民主体制?所以改革可能“渐进”,却一定会有一个质的突破时点,这一时点,对传统的政体和政治控制来说,是“休克”,是“死亡”,新的民主政体则如新生儿出生来到世间,并以它的方式来建立秩序。传统政体和政治控制的“休克”与新生民主体制的出生,是改革成功的一体两面。所以,第一,苏联改革没有失败,第二,传统政治控制的失效,正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无独有偶,现在我们研究晚清改革失败的原因,也有清廷失去政治控制这一分析。其中同样包含着悖论:如果皇权一直很强大,保持着强大控制力,虚化皇权的宪政改革如何能成功?用强大的皇权来推进的改革,能是实际上的而非纸面上的宪政改革?当然,改革是革命,但不是暴力革命,我们需要的控制手段是控制暴力,而非是基于维护专制体制与政权的政治手段。戈尔巴乔夫在这点上还是做得比较好,苏联的民主转型并未产生大的暴力冲突,如何能以此指责于他?

认为苏联改革失败的人还有一个依据是:苏联由一个曾经与美国相敌的世界超级大国,败落为一个现在的二流国家。有人尖锐的指出,苏联本来就是一个二流国家。之所以能够与美国抗衡,依凭的是军事实力。但苏联是把超过国家收入一半以上的财力用于军事,才能勉强与美国只用财政收入百分之十几投入的军事相抗衡,本身就证明苏联是个二流国家,是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国家。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国家用举国体制办军事,维持大国地位和形象,可以想象,会给人民带来什么。美国就曾有学者指出,苏联经济不甚发达,为了在军事上与美国相抗衡,集中了大多的国家财力,最终会把苏联拖跨,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这样的超级大国,对苏联人民来说,不要也罢。脱离实际的大国情结,是一种莫明其妙的思维,它包含某种好大喜功和国家主义的虚荣心态。一个并不强大的国家,用举国之力在某一方面显示大国形象,其实并不能达到其目的。如中国用举国之力办奥运(单是安保就用了七十万人,各级政府还得一切为奥运服务,比如阻止进京上访人员。仅此一项,便可窥举国体制之一斑),与美国由一个私人资本承办奥运,虽然表面上奥运都办成功了,但对世人显示的中国却是小国,而美国才是真正的大国。不是吗?

苏联解体,说是亡国,这要看我们怎么看。民族独立或自治与大一统帝国,对经济发展,人民自由,社会进步,孰优孰劣,现在是一个需要讨论存在争议并无定论的问题,比如联邦制与集权制的争议,本质上就是这种讨论,因为地方或民族自治的最高形式就是独立建国。历史上国家的形成,解体,组合,有着复杂的原因。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从历史的跨度看,最是正常,谈不上什么亡国不亡国。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的没落,世界上并没有英国亡国的说法,对曾是英联邦中的国家独立,英国也是认可的。但从经济发展,人民自由,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理论上实践上,究竟国家大一些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小一些即实行民族自治以至于独立建国对人民更有好处,并不清楚。民族独立,过去曾被当作一种社会进步,是近代的一大潮流。而现在欧洲国家建立欧盟,正在缓慢实行统一,似乎也是一种进步。关键是,独立也好,统一也罢,要让人民来自由选择。苏联解体,是苏联各族人民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所谓苏联“亡国”是一个伪命题。以此来证明苏联改革失败,只是基于一种空洞的大国逻辑,而非是基于社会进步,并能充分说服人的逻辑。

戈尔巴乔夫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苏联思想解放的先驱,开启了改革的进程,还在于他有使用武力的权力,却没有使用武力去镇压人民的自由。或许他认为苏共应通过自身改革来维持执政地位,或许他认为苏联不应解体,应实行更为松散的联邦制,或许他希望与东欧国家维持伙伴关系,至少是不把东欧国家推向所谓的“西方阵营”。这些观点是对是错,并不重要,关键是他没有使用武力和强制来实现他心中任何可能的,他认为正确的主张和想法,他把自由选择的权力还给了苏联各族人民,包括东欧国家的人民。把本该属于人民的自由和权力还给了人民,正是戈尔巴乔夫的伟大之处,也是他的辉煌历史功绩。

胥志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了吗?

作者:xuzhiyi2012   标签:杂谈2012-12-04 18:43 星期二 晴

胥志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了吗?

苏联亡党亡国,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了,这是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问题是,苏联的改革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判断改革成功与失败的依据是什么?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建立民主政体和增进人民自由,从这个目的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成功了。现在的俄罗斯已经建立了民主政体,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大幅提高。或许这种政体还有待完善,甚至可能有反复,或许改革过程中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也存在某些不妥,如后来国有资产私有化过程中的不公正,但从总体上看,现代民主体制已经建立,经济转轨大体完成,如何能说失败?

一些人之所以说失败,是把改革当成一种权力运用方法方式上的变革,而非是现代政体对传统政体的替换,即政体与社会的进步。所以一旦掌控改革者失去权力,掌握政权的共产党失去政权,就认为是一种失败。而在民主体制下,一个人获得和失去权力,一个政党获得和失去执政地位,一个党的建立和解散等,都属正常。对国家和民族来说,谈不上什么成功或失败。或许对戈尔巴乔夫本人来说,失去权力是一种失败(我把戈尔巴乔夫当作是一个有个人利益的普通人,而非是华盛顿那样视权力如粪土的人看待,而实际上他并不把个人权力看得很重要),或许对苏联共产党来说,失去政权是一种失败,但这都是基于个人和政党私利的感受和看法,与国家政体的进步相比,孰轻孰重?判断改革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基于人民利益还是个人或集团利益?现在中国说苏联改革失败的人,是站在国家政体进步的立场,还是站在个人或政党私利的立场?我并不一概的指责个人或政党私利,个人或政党有私利很正常,这种私利包括他或他们的执政地位,而是说不能用私利来判断一件与国家民族进步相关的改革大事的成功与否。苏联建立了民主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可能不是特别好,可能不成熟,但起码与过去那种专制政体相比,有明显的跨越式的进步,怎么对我们来说是“惨痛教训”?这个“我们”,是指人民吗?

戈尔巴乔夫推进政治开放,传统的政治控制渐渐失效,现在有人把这当作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指责戈尔巴乔夫处置不当能力不足,诸如舆论失控,用人不当等等。改革是什么?是一种革命,是用民主体制,民主机制来代替传统的政治控制,没有传统政治控制的失效,就不可能建立民主政体。如果我们一味强调传统政治控制,“要有领导的进行改革”,这在改革初始或一定时期,可能是对的,但民主体制的建立,终归要放弃你的这个“领导”,由人民当家作主,否则何来民主体制?所以改革可能“渐进”,却一定会有一个质的突破时点,这一时点,对传统的政体和政治控制来说,是“休克”,是“死亡”,新的民主政体则如新生儿出生来到世间,并以它的方式来建立秩序。传统政体和政治控制的“休克”与新生民主体制的出生,是改革成功的一体两面。所以,第一,苏联改革没有失败,第二,传统政治控制的失效,正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无独有偶,现在我们研究晚清改革失败的原因,也有清廷失去政治控制这一分析。其中同样包含着悖论:如果皇权一直很强大,保持着强大控制力,虚化皇权的宪政改革如何能成功?用强大的皇权来推进的改革,能是实际上的而非纸面上的宪政改革?当然,改革是革命,但不是暴力革命,我们需要的控制手段是控制暴力,而非是基于维护专制体制与政权的政治手段。戈尔巴乔夫在这点上还是做得比较好,苏联的民主转型并未产生大的暴力冲突,如何能以此指责于他?

认为苏联改革失败的人还有一个依据是:苏联由一个曾经与美国相敌的世界超级大国,败落为一个现在的二流国家。有人尖锐的指出,苏联本来就是一个二流国家。之所以能够与美国抗衡,依凭的是军事实力。但苏联是把超过国家收入一半以上的财力用于军事,才能勉强与美国只用财政收入百分之十几投入的军事相抗衡,本身就证明苏联是个二流国家,是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国家。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国家用举国体制办军事,维持大国地位和形象,可以想象,会给人民带来什么。美国就曾有学者指出,苏联经济不甚发达,为了在军事上与美国相抗衡,集中了大多的国家财力,最终会把苏联拖跨,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这样的超级大国,对苏联人民来说,不要也罢。脱离实际的大国情结,是一种莫明其妙的思维,它包含某种好大喜功和国家主义的虚荣心态。一个并不强大的国家,用举国之力在某一方面显示大国形象,其实并不能达到其目的。如中国用举国之力办奥运(单是安保就用了七十万人,各级政府还得一切为奥运服务,比如阻止进京上访人员。仅此一项,便可窥举国体制之一斑),与美国由一个私人资本承办奥运,虽然表面上奥运都办成功了,但对世人显示的中国却是小国,而美国才是真正的大国。不是吗?

苏联解体,说是亡国,这要看我们怎么看。民族独立或自治与大一统帝国,对经济发展,人民自由,社会进步,孰优孰劣,现在是一个需要讨论存在争议并无定论的问题,比如联邦制与集权制的争议,本质上就是这种讨论,因为地方或民族自治的最高形式就是独立建国。历史上国家的形成,解体,组合,有着复杂的原因。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从历史的跨度看,最是正常,谈不上什么亡国不亡国。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的没落,世界上并没有英国亡国的说法,对曾是英联邦中的国家独立,英国也是认可的。但从经济发展,人民自由,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理论上实践上,究竟国家大一些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小一些即实行民族自治以至于独立建国对人民更有好处,并不清楚。民族独立,过去曾被当作一种社会进步,是近代的一大潮流。而现在欧洲国家建立欧盟,正在缓慢实行统一,似乎也是一种进步。关键是,独立也好,统一也罢,要让人民来自由选择。苏联解体,是苏联各族人民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所谓苏联“亡国”是一个伪命题。以此来证明苏联改革失败,只是基于一种空洞的大国逻辑,而非是基于社会进步,并能充分说服人的逻辑。

戈尔巴乔夫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苏联思想解放的先驱,开启了改革的进程,还在于他有使用武力的权力,却没有使用武力去镇压人民的自由。或许他认为苏共应通过自身改革来维持执政地位,或许他认为苏联不应解体,应实行更为松散的联邦制,或许他希望与东欧国家维持伙伴关系,至少是不把东欧国家推向所谓的“西方阵营”。这些观点是对是错,并不重要,关键是他没有使用武力和强制来实现他心中任何可能的,他认为正确的主张和想法,他把自由选择的权力还给了苏联各族人民,包括东欧国家的人民。把本该属于人民的自由和权力还给了人民,正是戈尔巴乔夫的伟大之处,也是他的辉煌历史功绩。


相关文章

  •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如何走上不归路
  • ●在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欠缺对改革目标和方向的坚持,改革政策出台盲目,随性而为.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苏共的政治威信一落千丈,不久便彻底走向失败. 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与西方信息革命和新自由主义理念主导的发展态势相比,苏联 ...查看


  •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二
  •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二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机局面. 2.首先进行经济改革(目的是 ...查看


  •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启示 课程的考试 (100分)
  •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启示 课程的考试 (100分)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戈尔巴乔夫是以下哪位苏共总书记的继任者?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安德罗波夫 D. 契尔年科 2. 根据姜跃教授所讲,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2精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高中历史必修2精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 (2)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经济改革的必要性.结果及失败原因:把握勃列日 ...查看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分析Chihsung
  • 苏联解体的一维分析及其经验教训 -从体制内精英的转向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摘 要]本文首先总结了学术界对于苏联解体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制内精英的转向导致了社会主义在苏联的终结的观点.通过对知识分子立场的转变,以及党国精英如何以自己的 ...查看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 作者:周新城 学术探索 2004年10期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4)08-0069-06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苏联演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乍一听来,颇为有理:苏 ...查看


  •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考 纲]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 标]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查看


  • 八年级历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年级:初三 课型:复习 执笔: 审核: 讲授时间: 复习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是否从实际出发,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2.知道"八一九事件"的大致经 ...查看


  • 优秀教学设计文艺复兴
  • 教学设计]文艺复兴 设计思路 1.文艺复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过,并且还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应该知道的常识,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故此,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作了适当的拓展. 2.鉴于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