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孩子与教师们的朋友

  我喜爱诗歌,因此在我敬佩的人中,就有了贺敬之和柯岩这对诗人伉俪。贺敬之气势磅礴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让我激动;柯岩充满童趣的《帽子的秘密》《小迷糊阿姨》,让我着迷。

  认识柯岩,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年,柯岩想写一部有关班主任的电影剧本,大致有了构架之后,她希望教育部门找一个熟悉班主任工作的人,为她提供一些素材。北京市教委就想到了我。因为我当时在北京教科所德育室工作,经常接触中小学班主任,自然有一些比较熟悉的班主任朋友。

  第一次见到柯岩,就被她的热情所打动。她快人快语,是一个说话很风趣的人,让我对她的生疏感马上就消失了。柯岩的丈夫贺敬之和柯岩的性格完全相反,是一个儒雅之人。他很少参与柯岩和我的谈话。就是接我的电话时,只是说“你等一下”,然后听到电话那边“冉乃彦的电话”。只有一次,闲谈中他轻轻地对我说:“她比我强。”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柯岩介绍完她写这个电影剧本的基本设想后,很诚恳地要求我,尽可能多地介绍情况和不客气地提出意见。在我介绍情况的过程中,她改变了原来只谈一次的想法。她对我说:“看来,你也是喜欢文学的人……我现在想这样做,和你商量:以后每星期你来我家一次,我把写好的一章给你看,请你提意见,补充素材。”

  这样,每周交谈一次,我尽可能把我知道的班主任故事讲给她听。在最后完成的电影剧本中,有了许多北京班主任的影子。这个电影剧本,开始叫《仅次于上帝的人》,是因为在台词中,有一句是:班主任十分辛苦,睡得最晚,是“仅次于上帝的人”。电影拍好之后,没有想到,柯岩不满意,又重新调换角色,由李媛媛担任主演,重新拍,取名《红蜻蜓》。据我所知,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一部专门描写班主任的电影。

  柯岩不爱为别人的书作序,曾拒绝过不少写序的邀请,然而对我们的一本书则是“主动请缨”,写下了题为《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吗?――读〈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的序言。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时期,我和一些班主任朋友都认为教育好学困生,是学校和家庭感到困难的事情,于是,我们共同写了《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为家长献计献策》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就得到柯岩的关心和支持。正像她在序言中所说:“就说眼前这本小书吧,其实我不认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但自从听冉乃彦同志谈起这个写作计划,就举双手赞成,并热切地盼望它早日面世。”

  她在序言中还说:“手捧着这叠厚厚的原稿,一页一页地读着,我的眼里噙着泪,心里暖暖的。我不是说这本书有什么了不起的学术价值,有多么高的艺术造诣。他们的作者绝非‘新星’,‘票房价值’也很难有轰动效应。但我感到了这本书实实在在的分量以及它的生命力。看到了这些老师们、心理研究者们火一样的热情,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却在低收入、低生活水准的条件下,心灵的视野始终涵盖着整个下一代。他们白天勤奋工作,夜里点灯熬油,节假日放弃休息,自觉自愿地聚集在一起,召开教育研究会、学生心理分析会、家庭教育讨论会,畅谈教育理想,抨击错误思潮,剖析一个个案例,从中寻找规律……终于,一篇篇文章问世了。”在序言里,她歌颂了所有努力工作的班主任。

  和柯岩夫妇的诗歌一样,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很“美”,但那是一种朴素美。屋子里到处是书,窗台、床上、椅子上,甚至地上都是书。家里引人注目的是墙上贺敬之写的条幅,字也是相当有水平。而那个沙发很特殊,在我坐下之前,柯岩急忙提醒我“要小心”!原来这个旧沙发,弹簧已经失效,人坐下去几乎陷到地面。

  柯岩很想学会电脑,但是一直没有学会。为什么呢?柯岩悄悄告诉我:“年轻人也教过我,但是他们年轻、脑子快,没有耐性。我年纪大了,反应慢,常常记住这个忘了那个,只要有一个环节错了,‘小老师’就着急。我怕他们着急,就说我会了,以后自己慢慢练……”我说:“我可以教你啊!我哥哥70多岁了,我已经教会了他,现在输入文章、上网,都能够掌握。”柯岩说:“我看你倒像是有耐心的人,那你就慢慢教我吧。”过了些日子,她终于学会了输入文字。

  好几次,有关柯岩作品的研讨会,她都指名让我参加,可能是需要有一个从教师、学生角度的发言。在一次大型柯岩作品研讨会上,我结合柯岩专门为孩子们写的《和“巨人”对话》做了一个发言:

  教师有一句非常自豪的话――“我们与未来同行”。谁能够代表未来?只有孩子代表未来。教师终生和孩子们在一起,所以教师是与未来同行。

  在与未来同行的队伍里,孩子们和教师们还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柯岩。在柯岩的作品中,写孩子的、写教育的占了很大部分。《帽子的秘密》《小迷糊阿姨》《寻找回来的世界》《红蜻蜓》《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各种版本的课本中,常常能够看到柯岩的作品。在几十年前柯岩写的剧本《飞向星星世界》,为什么能够让孩子们如痴如狂,就是因为她的心和孩子相通,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

  最近,年逾古稀、大病初愈的柯岩,在一年里热情地为孩子连续写了50封回信,这就是《和“巨人”对话》(收在《柯岩文集》第六卷)。

  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优秀作家,必然关心孩子。那是因为关心人类的命运,必然关心未来;关心未来,必然关心孩子。

  怎样才是真正关心孩子?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在当代也是一个大问题。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培养孩子,也可以摧残孩子。

  我认为,当代的教育者要起两个作用――主导作用和外因作用。

  首先,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代表国家和人民负责任地担当起教育任务。其次,面对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只是起外因作用、起第二位作用。颠倒了这个地位,不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可以随意被雕刻的木头,肯定不能培养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和世界的主人。

  以《和“巨人”对话》为例,可以看出每一篇回信,柯岩同志都机智地体现了这两种作用。

  一方面,《和“巨人”对话》首先表现出作家的责任感,她不像有些人无原则地讨好青少年;过去我们把柯岩的作品叫作“放心作品”,是有原因的,这就在于她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落实在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句话上面的。

  另一方面,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激发孩子,要依靠孩子的内因而使他们得以主动发展。

  在《是鸟儿不让我学习》中,柯岩面对一个“功课全都不及格”,不想上学,只想去和鸟儿过的三年级孩子,面对一封错字连篇的信,她没有简单地责备他,而是首先抓住了他的优点――爱鸟,去调动孩子的内因。柯岩根据这个孩子的心理,先问他:“你爱鸟,可是你真正了解它们吗?”从而达到激发他努力学习的目的;继而批评孩子“还把不愿学习的责任推给朋友”,说“是鸟儿不让我学习,换了我是鸟儿,我也不敢和你交朋友啦”,完全是以一种知己的、平等的口吻在谈话。最后,柯岩表示“衷心地希望你不要白白浪费了你极好的天赋,将来成为一个鸟类学家”,又巧妙地回到了去激励孩子内因这个正确的做法上。

  近几年,在我脑海中总忘不了这样一句警言:一个民族如果物质不强大,一打就倒;如果精神不强大,不打自倒。尤其是“精神不强大,不打自倒”这一点,应该使我们有危机意识和“如履薄冰”的心境。

  当前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信念遭到嘲讽,理想受到冷落,情操蜕化为欲望,责任与金钱捆绑在一起。所有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体和社会发展”。从整体上看,当前人生意义教育表现出的环境氛围上的不良,实践引导上的肤浅和理论探索上的贫乏,说明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人生意义教育任重道远。

  那么,教育者应该怎么办?有学者说“教育者应该负起责任,不但服务社会,也要引导社会”。作家和教师都是教育者,都应该负起引导社会的责任。文学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震撼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作家、教师和一切教育者联合起来,为“民族精神的强大”奉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借此机会,我要向孩子们的朋友、教师们的朋友柯岩同志学习,学习她服务社会、引导社会的精神。

  同时,我们还希望柯岩同志经常不断地和孩子、教师联系,继续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们盼望着!

  (责 编 再 澜)

  我喜爱诗歌,因此在我敬佩的人中,就有了贺敬之和柯岩这对诗人伉俪。贺敬之气势磅礴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让我激动;柯岩充满童趣的《帽子的秘密》《小迷糊阿姨》,让我着迷。

  认识柯岩,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年,柯岩想写一部有关班主任的电影剧本,大致有了构架之后,她希望教育部门找一个熟悉班主任工作的人,为她提供一些素材。北京市教委就想到了我。因为我当时在北京教科所德育室工作,经常接触中小学班主任,自然有一些比较熟悉的班主任朋友。

  第一次见到柯岩,就被她的热情所打动。她快人快语,是一个说话很风趣的人,让我对她的生疏感马上就消失了。柯岩的丈夫贺敬之和柯岩的性格完全相反,是一个儒雅之人。他很少参与柯岩和我的谈话。就是接我的电话时,只是说“你等一下”,然后听到电话那边“冉乃彦的电话”。只有一次,闲谈中他轻轻地对我说:“她比我强。”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柯岩介绍完她写这个电影剧本的基本设想后,很诚恳地要求我,尽可能多地介绍情况和不客气地提出意见。在我介绍情况的过程中,她改变了原来只谈一次的想法。她对我说:“看来,你也是喜欢文学的人……我现在想这样做,和你商量:以后每星期你来我家一次,我把写好的一章给你看,请你提意见,补充素材。”

  这样,每周交谈一次,我尽可能把我知道的班主任故事讲给她听。在最后完成的电影剧本中,有了许多北京班主任的影子。这个电影剧本,开始叫《仅次于上帝的人》,是因为在台词中,有一句是:班主任十分辛苦,睡得最晚,是“仅次于上帝的人”。电影拍好之后,没有想到,柯岩不满意,又重新调换角色,由李媛媛担任主演,重新拍,取名《红蜻蜓》。据我所知,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一部专门描写班主任的电影。

  柯岩不爱为别人的书作序,曾拒绝过不少写序的邀请,然而对我们的一本书则是“主动请缨”,写下了题为《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吗?――读〈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的序言。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时期,我和一些班主任朋友都认为教育好学困生,是学校和家庭感到困难的事情,于是,我们共同写了《每个中学生都能成才――为家长献计献策》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就得到柯岩的关心和支持。正像她在序言中所说:“就说眼前这本小书吧,其实我不认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但自从听冉乃彦同志谈起这个写作计划,就举双手赞成,并热切地盼望它早日面世。”

  她在序言中还说:“手捧着这叠厚厚的原稿,一页一页地读着,我的眼里噙着泪,心里暖暖的。我不是说这本书有什么了不起的学术价值,有多么高的艺术造诣。他们的作者绝非‘新星’,‘票房价值’也很难有轰动效应。但我感到了这本书实实在在的分量以及它的生命力。看到了这些老师们、心理研究者们火一样的热情,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却在低收入、低生活水准的条件下,心灵的视野始终涵盖着整个下一代。他们白天勤奋工作,夜里点灯熬油,节假日放弃休息,自觉自愿地聚集在一起,召开教育研究会、学生心理分析会、家庭教育讨论会,畅谈教育理想,抨击错误思潮,剖析一个个案例,从中寻找规律……终于,一篇篇文章问世了。”在序言里,她歌颂了所有努力工作的班主任。

  和柯岩夫妇的诗歌一样,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很“美”,但那是一种朴素美。屋子里到处是书,窗台、床上、椅子上,甚至地上都是书。家里引人注目的是墙上贺敬之写的条幅,字也是相当有水平。而那个沙发很特殊,在我坐下之前,柯岩急忙提醒我“要小心”!原来这个旧沙发,弹簧已经失效,人坐下去几乎陷到地面。

  柯岩很想学会电脑,但是一直没有学会。为什么呢?柯岩悄悄告诉我:“年轻人也教过我,但是他们年轻、脑子快,没有耐性。我年纪大了,反应慢,常常记住这个忘了那个,只要有一个环节错了,‘小老师’就着急。我怕他们着急,就说我会了,以后自己慢慢练……”我说:“我可以教你啊!我哥哥70多岁了,我已经教会了他,现在输入文章、上网,都能够掌握。”柯岩说:“我看你倒像是有耐心的人,那你就慢慢教我吧。”过了些日子,她终于学会了输入文字。

  好几次,有关柯岩作品的研讨会,她都指名让我参加,可能是需要有一个从教师、学生角度的发言。在一次大型柯岩作品研讨会上,我结合柯岩专门为孩子们写的《和“巨人”对话》做了一个发言:

  教师有一句非常自豪的话――“我们与未来同行”。谁能够代表未来?只有孩子代表未来。教师终生和孩子们在一起,所以教师是与未来同行。

  在与未来同行的队伍里,孩子们和教师们还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柯岩。在柯岩的作品中,写孩子的、写教育的占了很大部分。《帽子的秘密》《小迷糊阿姨》《寻找回来的世界》《红蜻蜓》《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各种版本的课本中,常常能够看到柯岩的作品。在几十年前柯岩写的剧本《飞向星星世界》,为什么能够让孩子们如痴如狂,就是因为她的心和孩子相通,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

  最近,年逾古稀、大病初愈的柯岩,在一年里热情地为孩子连续写了50封回信,这就是《和“巨人”对话》(收在《柯岩文集》第六卷)。

  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优秀作家,必然关心孩子。那是因为关心人类的命运,必然关心未来;关心未来,必然关心孩子。

  怎样才是真正关心孩子?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在当代也是一个大问题。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培养孩子,也可以摧残孩子。

  我认为,当代的教育者要起两个作用――主导作用和外因作用。

  首先,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代表国家和人民负责任地担当起教育任务。其次,面对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只是起外因作用、起第二位作用。颠倒了这个地位,不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可以随意被雕刻的木头,肯定不能培养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和世界的主人。

  以《和“巨人”对话》为例,可以看出每一篇回信,柯岩同志都机智地体现了这两种作用。

  一方面,《和“巨人”对话》首先表现出作家的责任感,她不像有些人无原则地讨好青少年;过去我们把柯岩的作品叫作“放心作品”,是有原因的,这就在于她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落实在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句话上面的。

  另一方面,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激发孩子,要依靠孩子的内因而使他们得以主动发展。

  在《是鸟儿不让我学习》中,柯岩面对一个“功课全都不及格”,不想上学,只想去和鸟儿过的三年级孩子,面对一封错字连篇的信,她没有简单地责备他,而是首先抓住了他的优点――爱鸟,去调动孩子的内因。柯岩根据这个孩子的心理,先问他:“你爱鸟,可是你真正了解它们吗?”从而达到激发他努力学习的目的;继而批评孩子“还把不愿学习的责任推给朋友”,说“是鸟儿不让我学习,换了我是鸟儿,我也不敢和你交朋友啦”,完全是以一种知己的、平等的口吻在谈话。最后,柯岩表示“衷心地希望你不要白白浪费了你极好的天赋,将来成为一个鸟类学家”,又巧妙地回到了去激励孩子内因这个正确的做法上。

  近几年,在我脑海中总忘不了这样一句警言:一个民族如果物质不强大,一打就倒;如果精神不强大,不打自倒。尤其是“精神不强大,不打自倒”这一点,应该使我们有危机意识和“如履薄冰”的心境。

  当前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信念遭到嘲讽,理想受到冷落,情操蜕化为欲望,责任与金钱捆绑在一起。所有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体和社会发展”。从整体上看,当前人生意义教育表现出的环境氛围上的不良,实践引导上的肤浅和理论探索上的贫乏,说明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人生意义教育任重道远。

  那么,教育者应该怎么办?有学者说“教育者应该负起责任,不但服务社会,也要引导社会”。作家和教师都是教育者,都应该负起引导社会的责任。文学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震撼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作家、教师和一切教育者联合起来,为“民族精神的强大”奉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借此机会,我要向孩子们的朋友、教师们的朋友柯岩同志学习,学习她服务社会、引导社会的精神。

  同时,我们还希望柯岩同志经常不断地和孩子、教师联系,继续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们盼望着!

  (责 编 再 澜)


相关文章

  • 幼儿园评语:爱跳舞的小姑娘
  • 张志浩小朋友: 浩浩是个活泼.能干.大方的小男孩.是老师的小帮手.浩浩能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自控能力较强,上课从来不随便和旁边 的孩子讲话,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是个爱学 ...查看


  • 0426翻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0426翻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柯岩) Translation: Everything Has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Ke Yan) (translated by: alexcwlin; edited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
  •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 ...查看


  • 写癌的女作家柯岩
  • 写癌的女作家柯岩访谈录 吴悬葫2009年2月22日整理 来源:中国艺术报 柯岩生活剪影 柯岩,女,1929年7月出生,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中华文学基金 ...查看


  •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基于标准的教案
  •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会写会认本课7个生字词"冒昧.寂寞.和睦.分析. 患者.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2.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查看


  • 人教版四年上语文课文主题
  •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主题 1. <观潮>课文主题: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 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主题:本文描 ...查看


  • 第二节中国儿童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分析
  • 第二节中国儿童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分析 1. 叶圣陶<稻草人>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 ...查看


  • 绍兴柯岩风景区
  • 绍兴柯岩风景区 非遗旅游资源利用的实践和思考--以柯岩风景区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世代相承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主要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和传统竞技,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民间美术:传统礼仪.节庆.民俗活 ...查看


  • 绍兴柯岩风景区 1
  • 柯岩风景区,位于柯山脚下,包含柯岩.鉴湖.鲁镇三部分. 柯岩是整个风景区的核心. 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拥有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石潭.石壁等奇景. 景区有两个大门,一个是柯岩,一个是鲁镇--两个门都可以进入景区,且相距不远. 上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