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分析预测计划与控制
班级:08物流一班 学号:200822364 姓名:杨琳珂 指导老师:周盛世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分析预测计划与控制
一.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内容
1.汽车运输成本的概念
汽车运输单位为完成客、货运输所支出所有运输的总和。为完成一个运次或一定期间的运输量计算的成本称为汽车运输总成本,平均单位运输量的成本称为汽车单位运输总成本。单位运输成本是反映汽车运输单位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精确地核算汽车运输成本,可以掌握运输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为确定运价和运输盈利额提供依据,并揭示降低成本的方向。
2.汽车运输成本的内容
汽车运输成本项目可划分为四个基本部分,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直接人工 指支付给营运车辆司机和助手的工资,以及按营运车辆司机和助手工资总额14%的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②、直接材料
(1)燃料。指营运车辆运行过程所耗用的各种燃料,如营运过程耗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 (2)轮胎。指营运车辆所耗用的外胎、内胎、垫带、轮胎翻新费和零星修补费。
③.其他直接费用
(1)保养修理费。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保养及各种修理所发生的料工费(包括大修理费用计提额)、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齿轮油费用等。
(2)折旧费。指按规定计提的营运车辆折旧费。
(3)养路费。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交纳的营运车辆养路费。
(4)其他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与营运车辆运行直接有关的费用。包括车管费(指按规定向运输管理部门交纳的营运车辆管理费)、行车事故损失(指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行车事故发生的损失。但不包括旅客伤亡事故损失、非行车事故发生的货物损耗及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车辆牌照和检验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洗车费、过桥费、过渡费、司机途中宿费、行车杂费等。
④.营运间接费用
它是指车队、车站、车场等基层营运单位为组织与管理营运过程所发生的,应由各类汽车运输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和业务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等。
3.汽车运输成本的分类 (一) 按照生产要素划分: 1、外购材料费; 2、外购燃料费; 3、外购动力费;
4、外购低值易耗品; 5、职工工资;
6、职工福利费; 7、固定费用折旧费; 8、固定资产维修费; 9、养路费;
10、其他费用支出
(二)按照经济用途划分:
(1)车辆费用:企业营运车辆从事运输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司机工资福利费,燃料,
轮胎折旧,车辆修理,车辆折旧,养路费、年费、车保,事故处理费,车船使用税(按照吨位计算),路桥费,其他。
(2)营运间接费:运输企业以下的基层分公司、车队、车站所发生的营运管理费用。
二.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
1. 汽车成本核算体制、计算对象和计算单位 ① 成本核算体制
汽车运输成本是按月、季、年计算的,其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和企业的营运范围、规模、管理体制有关。
一般汽车运输企业按照企业级层结构采取公司和车队两级核算或三级核算,。企业实行核算完全成本。
车队成本核算:核算内容包括车辆使用直接费用,和车辆管理费用,将以上内容编制车队运输成本表。
企业完全成本:企业审核车队的费用报表,计算费用分配表和车站费用表,进行成本差异调整,帐务处理,最后编制企业的运输成本表。
② 计算对象:把营运车辆以不同燃料和厂牌进行划分,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对于特殊货物运输企业,应该以不同类型、不同用途来划分车辆,分别作为核算对象,例如集装箱专用车可以作为一种车型归集计算运输成本。
③ 计算单位:吨公里或千吨公里,另外,大型运输车以千吨位公里为计算单位,而集装箱以千标准箱公里为计算单位。
④ 成本计算程序:汽车运输完全成本的核算程序,主要是指成本的会计核算程序。 (一)根据企业的营运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单位、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 (二)、由车队根据费用支出和生产消耗的原始凭证,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类别和部s门对营运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并编制各种费用汇总表。
(三)、根据各种费用汇总表或原始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帐,并将其辅助营运费用、营运间接费用按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和结转计入“运输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帐户,确定各项业务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各种业务成本。 (四)、企业根据车队、车站等所属单位上报的成本核算资料,汇总分配企业各项费用,编制企业成本计算表。
汽车运输企业的成本计算期费用,汽车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应按月、季、年计算从年初至各月末止的累计成本。一般不计算“在产品”成本。营运车辆在经营跨月运输业务时,一般以行车路单签发日期所归属的月份计算其运输成本。
2.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
① 汽车成本项目的设置与内容
根据运输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汽车运输成本项目分为车辆直接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两部分。 (1)、车辆直接费用
ⅰ 工资。工资指按规定支付给营运车辆司机的基本工资、工资性津贴和生产性奖励金,随车售票乘务人员工资和工资性津贴,实行承包经营企业的司乘人员个人所得的承包收入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ⅱ 职工福利费与燃料费。职工福利费指按规定的工资总额和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燃料费指营运车辆运行中所耗用的各种燃料,如汽油、柴油等,自动装卸车辆卸车时所耗用的燃料也在本项目
内核算。
ⅲ 轮胎费与修理费。轮胎费指营运车辆耗用的外胎、内胎、垫带的费用支出,以及轮胎翻新费和零星修补贸;修理贺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维护和小修所发生的工料费、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费用,以及车辆大修费用。
ⅳ 车辆沂旧与养路费。车辆折旧指营运车辆按规定方法计提的折旧费;养路费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缴纳的养路费。
ⅴ 公路运输管理费与车辆保险费。公路运输管理费指铰规定向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缴纳的运输营理费;车辆保险费指向保险公司缴纳的营运车辆的保险费用。
ⅵ 事故费。事故费指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损失。
ⅶ 税金。税金指规定缴纳的车船使用税。因行车肇事所发生的事故⑧其他费用。不属于上述以上各项的车辆酋运费用,如行车杂文、过桥费等。
(2)、营运间接费用
指运输企业以下的基层分公司、车队、车站发生的营运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总公司或公司)的管理费用。
2、起初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 3、辅助营运费用的计算
① 各种直接耗用的辅助材料根据材料耗用汇总分配表,按照不同成本对象进行归集 ② 辅助人员工资等按照实际工时进行分摊。
单位工时工资=辅助生产人员工资及职工福利费/辅助生产总工时
某类维修作业或产品应分摊工资或费用额=该来维修作业或产品实际耗用的工时*单位工时工资
4、营运间接费用的计算
营运间接费:企业在营运过程中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各种间接费用 ① 车队管理费
车队管理费初次分配:
车队管理费用分配率=当月车队管理费用总额*100% / (运输业务直接费用+其他业务直接费用) 运输业务应分摊的车队管理费用=当月运输业务直接费用总额*车队费用分配率
车队管理费用按照车型进行分摊:
车队管理费用按照车型分摊的分配率=运输业务应分摊的车队管理费用*100%/该车队各个车型营运车的直接费用
某车型营运车应分摊的车队费用=当月该车型营运车直接费用总和*车队管理费用按照车型分摊的分配率
② 车站经费的分配
车站管理费用分配率=当月车站管理费用总额×100% / (运输业务直接费用+其他业务直接费用) 运输业务应分摊的车站管理费用=当月运输业务直接费用总额1×车站费用分配率 5、企业运输成本的计算
① 运输总成本=运输支出+辅助营运费用+营运间接费
② 单位运输成本计算
某运输成本计算对象的单位运输成本= 该成本计算对象的当月运输成本总额
该成本计算对象当月运输周转量
③ 成本差异----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
成本降低额=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实际周转量-本期实际成本;
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100%/(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实际周转率) 6、车队运输成本的计算
① 车队不完全成本:除了养路费、运输管理费、车站经费这些不直接被车队负责并管理的费用和
车队耗用的燃料、材料,其他的车辆运输费用和营运间接费都归集在其中。车队不完全成本核算不需要经过完整的会计程序。
计算过程:根据各种原始纪录和凭证,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汇总表和计算表,并汇集编制分类成本计算表,计算车队成本和单位成本
② 车队完全成本:计算方法和企业运输分类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分公司和车队经过收集、分配以及汇集各种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再加上车站管理费用或车队管理费用以及燃料材料成本,得到分公司火车对运输总成本。
三. 汽车运输成本分析
1. 汽车运输成本的分析方法 ⑴ 指标对比法
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ⅰ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具体进行成本分析时,首先,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说明计划完成的程度,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向。
ⅱ本期实际指标与前期(如上年同期或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通过对比,反映企业成本动态和变化趋势,有助于吸取历史经验,改进成本工作。
ⅲ本期实际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反映本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便扬长避短,努力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应指出,采用指标对比法时,应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即对比指标采用的计量单位、计价标准、时间单位、指标内容和前后采用的计算方法等都应具有可比的基础和条件。在同类企业比较成本指标时,还必须考虑它们在技术经济上的可比性。指标的对比可以用绝对数对比,也可以用相对数对比。 ⑵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分为: ⅰ 连环替代法
设某一分析指标M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
报告期(实际)指标M1=A1 * B1 * C1 基期(计划)指标 M0=A0 * B0 * C0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指标对指标R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 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1) 第一次替代 A1 * B0 * C0……(2)
第二次替代 A1 * B1 * C0……(3)
第三次替代 A1 * B1 * C1……(4) 分析如下:
(2)-(1)→A变动对M的影响。 (3)-(2)→B变动对M的影响。
(4)-(3)→C变动对M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M = M1 - M0
ⅱ 差额分析法
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式子构成:实际指标:Po=A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Po-Ps 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 A因素变动的影响:(Ao-As)×Bs×Cs; 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Bs)×Cs; C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o-Cs)。
最后,可以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o-Ps。 ⅲ 指标分解法
例如资产利润率,可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
ⅳ 定基替代法
分别用分析值替代标准值,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例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2. 汽车运输成本分析
⑴ 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对单位固定成本的影响分析
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变动,对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份额的变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单位成本的生姜变动;不会影响车公里变动成本和吨公里变动成本的生姜变动。但车辆运用效率指标中的载运系数的变动,将影响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从而影响单位成本的升降变动。 ①车辆运用效率对固定成本的影响
涉及的指标:总车日--------A,即每个成本核算期间 工作率---------α=工作车日数/总车日数*100%
平均车日行程---l=计算期内总行程/同期工作车日总数 里程利用率----β=载重行程/总行程*100% 重车平均吨位-----q
吨位利用率-----γ=换算周转量/载重行程吨位公里*100%
托运率-----------w=挂车完成周转量/(汽车完成周转量+挂车完成周转量)*100% 固定成本在每千吨公里的分摊公式:F /[Aαlβqγ/(1-w) ]
计算:当一项指标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固定成本分摊会发生变化,在分析一项指标对固定成本的影响,只要比较计划单位固定成本和受该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影响而变化了的单位固定成本。 ②车辆载运系数对变动成本的影响 涉及的指标:里程利用率--------β 重车平均吨位-----q 吨位利用率--------γ 托运率---------------w
变动成本在每千吨公里的分摊公式:
C/[βlγ/(1-w)]
3. 车辆载运系数变动对单位变动成本的影响分析
四. 汽车运输成本的预测与计划
成本预测是在企业的经营总决策的目标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作出正确决策。
成本预测有定性和定量之分,一般物流运输企业的成本预测为定量预测。 短期成本预测一般不完全考虑降低成本的措施; 远期成本预测考虑到全面降低成本的措施。 1. 汽车运输成本的预测步骤
① 提出一个初步目标成本。
(1)选取同行业先进的成本水平或者历史最好的成本水平;
(2)先确定目标利润,在运输收入中扣除目标利润,既为初步目标成本。
② 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找出与初步目标成本的差距,进行调整。 ③ 提出不同的降低成本的方案,并加以对比。
④ 选择最优成本降低方案,做出目标成本决策。计算并确定成本预测值。
2. 汽车运输成本的预测方法 ① 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寻求汽车运输成本和收入的平衡点,以获知保本运输量。
量本利分析的前提:成本可以分成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两类。 成本和收入
(1)运输收入>运输成本 :这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在收入大于成本时才有利可图。
(2)运输收入
量本利分析涉及的的三个因素:运输成本,运输周转量,盈利
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确定企业的保本收入和保本运量水平: ⅰ图上作业法
图形分析
固定成本
保本运输量= —————————————————— 单位运价×(1-营业税率)-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车公里变动成本/载运系数+吨公里变动成本 例题:
某运输企业11月份的计划周转量为2500千吨公里,单位运价为200元/千吨公里,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千吨公里,营业税率为5%,固定成本为15万元,求保本运输周转量。 解:保本运输量=150000/【200×(1-5%)-100】=1666.667(千吨公里)
ⅱ 公式计算法
单位变动成本-----CV 保本点变动成本---C 目标变动成本-----CV’ 车公里变动成本----CV1 吨公里变动成本----CV2 载运系数---q ;营业税率---a 保本运量---X0 ; 单位运价--- P 固定成本---F ;
X0=F/[P(1-a)-CV]; CV=CV1/q+CV2;
X0=F/[P(1-a)-(CV1/q+CV2)]
S0=(CV0+F)/(1-a); C=CV*X0=(CV1+CV2)*X0
=[S0’(1-a)-(F’+CV’)+F’]/S0’
② 成本降低分析法
主要涉及的因素包括:周转量,劳动生产率、工人工资水平,车辆使用效率等
(1)周转量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的预测
在周转量变动不很大的时候,单位固定成本是不随着周转量变动而变动,但是固定成本在单位成本中的比率会随着运输周转量的增减而增减。
运输周转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
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 /(1+运输周转量增长率(%) )
(2)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的预测:运输单位成本和工人工资成正比,而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变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生产工人工资占总成本比重-生产工人工资占总成本比重×(1+工资增长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3)车辆运用效率变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
1)工作车日和车日行程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的预测:通过影响单位固定成本来影响单位成本的变动。
2)载运系数对单位成本的影响:通过影响单位固定成本来影响单位成本的变动。 载运系数=重车平均吨位×实载率× 1/(1-拖运率)
车辆载重量利用指标:载重量,载重量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拖运率
2. 汽车运输成本计划
①.现代汽车运输成本的理念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形式的万千转变,作为物流业务中极为重要的运输业务,也产生了一些符合发展方向的理念,追求绿色物流,追求运输的合理化成了重中之重。
合理运输是选择运距短、运力省、速度快、运费低的最佳组织的产品运输方式,涉及到如何对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使各类运输方式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 ②.汽车运输成本控制的原则。 1.责权结合原则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
(1)要处理好成本与运量,质量,利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2)要重视全过程的运输成本控制;
(3)要动员全体员工增强成本意识,参与成本控制;
(4)要对影响运输成本变动的所有技术经济因素实施综合管理. 3.效益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 5.例外管理原则
③ 汽车成本控制的途径方法 运输合理化的成本控制方法 ⅰ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开展集运
ⅱ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整车运输) ⅲ优化运输线路,合理配载(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
ⅳ应用现代技术降低运输成本(GPS、GIS技术)
ⅴ减少运输事故损失,加强日常防范,积极购买保险,做好理赔工作
四、运输路线优化及其运用
运输路线的选择影响到运输设备和人员的运用,正确地确定运输路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因此,运
输路线的确是运输决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安排运输路线和时间的几个原则如下:
1、 将相互接近停留点的货物装在一辆车上运送,以便停留点之间的运行距离最小化。
2、 讲集聚在一起的停留点安排在同一天送货,要避免不是同一天送货的停留点在运行路上的
重叠。
3、 运行路线从离仓库最远的停留点开始,送货车辆依次装载贴邻这个关键停留点的货物。 4、 一辆货车顺次途径各停留点的路线不应交叉,要成泪滴装。 5、 在多种规格的车型中,应优先使用载重量最大的货车。
6、 提货应在送货过程中进行,而不要在运行路线结束后进行 7、 对偏离集聚停留点远的单独的停留点可单独安排车辆送货。
8、 应避免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的约束,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会迫使途经停留点的顺序偏离理
想状态。
五. 汽车运输成本的控制
1.现代汽车运输成本的理念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形式的万千转变,作为物流业务中极为重要的运输业务,也产生了一些符合发展方向的理念,追求绿色物流,追求运输的合理化成了重中之重。
合理运输是选择运距短、运力省、速度快、运费低的最佳组织的产品运输方式,涉及到如何对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使各类运输方式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 2. 汽车运输成本控制的原则。 1.责权结合原则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
(1)要处理好成本与运量,质量,利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2)要重视全过程的运输成本控制;
(3)要动员全体员工增强成本意识,参与成本控制;
(4)要对影响运输成本变动的所有技术经济因素实施综合管理. 3.效益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 5.例外管理原则
3. 汽车运输成本控制的要求措施途径(方法) 运输合理化的成本控制方法
ⅰ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开展集运
ⅱ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整车运输) ⅲ优化运输线路,合理配载(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 ⅳ应用现代技术降低运输成本(GPS、GIS技术)
ⅴ减少运输事故损失,加强日常防范,积极购买保险,做好理赔工作
4. 汽车运输路径优化基本方法及运用
运输路线的选择影响到运输设备和人员的运用,正确地确定运输路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因此,运输路线的确是运输决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安排运输路线和时间的几个原则如下:
1将相互接近停留点的货物装在一辆车上运送,以便停留点之间的运行距离最小化。
2讲集聚在一起的停留点安排在同一天送货,要避免不是同一天送货的停留点在运行路上的重叠。 3运行路线从离仓库最远的停留点开始,送货车辆依次装载贴邻这个关键停留点的货物。 4一辆货车顺次途径各停留点的路线不应交叉,要成泪滴装。 5在多种规格的车型中,应优先使用载重量最大的货车。 6提货应在送货过程中进行,而不要在运行路线结束后进行
7对偏离集聚停留点远的单独的停留点可单独安排车辆送货。
8应避免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的约束,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会迫使途经停留点的顺序偏离理想状态 基本方法:
① Dijkstra算法
将顶点分成两个集合S和T,已求出最短路的点置于S中,其它点置于T中。开始时S中仅含起点vs,其它点全在T中,随着求最短路迭代工作的进行,S中的点逐渐增多,当终点vt也被纳入S中时,迭代结束。为了便于计算和区分各顶点是否已进入集合S,给已求出到起点最短路的点vk赋以标号。这 个标号由两部分组成,记为(d(vs,vk),i)其中i为vk到起点最短路上的前点,d(vs,vk为从起点vs到vk的最短路长。因每个标号含有两部分,故称为双标号法。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过程如下: (1)给始点vs赋以标号(0,s),并置vs于置,其它顶点于集合T中。 (2)对图G里起点在S中终点在T中的边ei,计算:
d(vs,vk)=mim{d(vs,vi)+minj[Wij]|vi∈s,vj∈T}并将vk置于S中,同时赋给它标号(d(vs vk),i)。
(3)重复步骤(2),当vt∈S时计算结束vt的第一个标号给出vs→vt的最短路长;利用第二个标号反向追踪,可得最短路径。
②Floyd算法
把图用邻接距阵G表示出来,如果从Vi到Vj有路可达,则G[i,j]=d,d表示该路的长度;否则G[i,j]=空值。
定义一个距阵D用来记录所插入点的信息,D[i,j]表示从Vi到Vj需要经过的点,初始化D[i,j]=j。 把各个顶点插入图中,比较插点后的距离与原来的距离,G[i,j] = min( G[i,j], G[i,k]+G[k,j] ),如果G[i,j]的值变小,则D[i,j]=k。
在G中包含有两点之间最短道路的信息,而在D中则包含了最短通路径的信息。 比如,要寻找从V5到V1的路径。根据D,假如D(5,1)=3则说明从V5到V1经过V3,路径为{V5,V3,V1},如果D(5,3)=3,说明V5与V3直接相连,如果D(3,1)=1,说明V3与V1直接相连。
运用:(主要解说Dijkstra算法)
如下图,设A为起始点,需往B C D E F各点运送货物,则应求出A到其他各顶点(B、C、D、E、F)的最短路
径。线上所标注为相邻线段之间的距离,即权值。运用Dijkstra算法逐步求解出最优路径
图一:Dijkstra无向图
算法如下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分析预测计划与控制
班级:08物流一班 学号:200822364 姓名:杨琳珂 指导老师:周盛世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分析预测计划与控制
一.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内容
1.汽车运输成本的概念
汽车运输单位为完成客、货运输所支出所有运输的总和。为完成一个运次或一定期间的运输量计算的成本称为汽车运输总成本,平均单位运输量的成本称为汽车单位运输总成本。单位运输成本是反映汽车运输单位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精确地核算汽车运输成本,可以掌握运输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为确定运价和运输盈利额提供依据,并揭示降低成本的方向。
2.汽车运输成本的内容
汽车运输成本项目可划分为四个基本部分,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直接人工 指支付给营运车辆司机和助手的工资,以及按营运车辆司机和助手工资总额14%的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②、直接材料
(1)燃料。指营运车辆运行过程所耗用的各种燃料,如营运过程耗用的汽油、柴油等燃料。 (2)轮胎。指营运车辆所耗用的外胎、内胎、垫带、轮胎翻新费和零星修补费。
③.其他直接费用
(1)保养修理费。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保养及各种修理所发生的料工费(包括大修理费用计提额)、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齿轮油费用等。
(2)折旧费。指按规定计提的营运车辆折旧费。
(3)养路费。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交纳的营运车辆养路费。
(4)其他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项目的与营运车辆运行直接有关的费用。包括车管费(指按规定向运输管理部门交纳的营运车辆管理费)、行车事故损失(指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行车事故发生的损失。但不包括旅客伤亡事故损失、非行车事故发生的货物损耗及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车辆牌照和检验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洗车费、过桥费、过渡费、司机途中宿费、行车杂费等。
④.营运间接费用
它是指车队、车站、车场等基层营运单位为组织与管理营运过程所发生的,应由各类汽车运输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和业务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等。
3.汽车运输成本的分类 (一) 按照生产要素划分: 1、外购材料费; 2、外购燃料费; 3、外购动力费;
4、外购低值易耗品; 5、职工工资;
6、职工福利费; 7、固定费用折旧费; 8、固定资产维修费; 9、养路费;
10、其他费用支出
(二)按照经济用途划分:
(1)车辆费用:企业营运车辆从事运输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司机工资福利费,燃料,
轮胎折旧,车辆修理,车辆折旧,养路费、年费、车保,事故处理费,车船使用税(按照吨位计算),路桥费,其他。
(2)营运间接费:运输企业以下的基层分公司、车队、车站所发生的营运管理费用。
二.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
1. 汽车成本核算体制、计算对象和计算单位 ① 成本核算体制
汽车运输成本是按月、季、年计算的,其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和企业的营运范围、规模、管理体制有关。
一般汽车运输企业按照企业级层结构采取公司和车队两级核算或三级核算,。企业实行核算完全成本。
车队成本核算:核算内容包括车辆使用直接费用,和车辆管理费用,将以上内容编制车队运输成本表。
企业完全成本:企业审核车队的费用报表,计算费用分配表和车站费用表,进行成本差异调整,帐务处理,最后编制企业的运输成本表。
② 计算对象:把营运车辆以不同燃料和厂牌进行划分,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对于特殊货物运输企业,应该以不同类型、不同用途来划分车辆,分别作为核算对象,例如集装箱专用车可以作为一种车型归集计算运输成本。
③ 计算单位:吨公里或千吨公里,另外,大型运输车以千吨位公里为计算单位,而集装箱以千标准箱公里为计算单位。
④ 成本计算程序:汽车运输完全成本的核算程序,主要是指成本的会计核算程序。 (一)根据企业的营运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单位、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 (二)、由车队根据费用支出和生产消耗的原始凭证,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类别和部s门对营运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并编制各种费用汇总表。
(三)、根据各种费用汇总表或原始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帐,并将其辅助营运费用、营运间接费用按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和结转计入“运输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帐户,确定各项业务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各种业务成本。 (四)、企业根据车队、车站等所属单位上报的成本核算资料,汇总分配企业各项费用,编制企业成本计算表。
汽车运输企业的成本计算期费用,汽车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应按月、季、年计算从年初至各月末止的累计成本。一般不计算“在产品”成本。营运车辆在经营跨月运输业务时,一般以行车路单签发日期所归属的月份计算其运输成本。
2. 汽车运输成本的核算
① 汽车成本项目的设置与内容
根据运输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汽车运输成本项目分为车辆直接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两部分。 (1)、车辆直接费用
ⅰ 工资。工资指按规定支付给营运车辆司机的基本工资、工资性津贴和生产性奖励金,随车售票乘务人员工资和工资性津贴,实行承包经营企业的司乘人员个人所得的承包收入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ⅱ 职工福利费与燃料费。职工福利费指按规定的工资总额和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燃料费指营运车辆运行中所耗用的各种燃料,如汽油、柴油等,自动装卸车辆卸车时所耗用的燃料也在本项目
内核算。
ⅲ 轮胎费与修理费。轮胎费指营运车辆耗用的外胎、内胎、垫带的费用支出,以及轮胎翻新费和零星修补贸;修理贺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维护和小修所发生的工料费、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耗用的机油费用,以及车辆大修费用。
ⅳ 车辆沂旧与养路费。车辆折旧指营运车辆按规定方法计提的折旧费;养路费指按规定向公路管理部门缴纳的养路费。
ⅴ 公路运输管理费与车辆保险费。公路运输管理费指铰规定向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缴纳的运输营理费;车辆保险费指向保险公司缴纳的营运车辆的保险费用。
ⅵ 事故费。事故费指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损失。
ⅶ 税金。税金指规定缴纳的车船使用税。因行车肇事所发生的事故⑧其他费用。不属于上述以上各项的车辆酋运费用,如行车杂文、过桥费等。
(2)、营运间接费用
指运输企业以下的基层分公司、车队、车站发生的营运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总公司或公司)的管理费用。
2、起初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 3、辅助营运费用的计算
① 各种直接耗用的辅助材料根据材料耗用汇总分配表,按照不同成本对象进行归集 ② 辅助人员工资等按照实际工时进行分摊。
单位工时工资=辅助生产人员工资及职工福利费/辅助生产总工时
某类维修作业或产品应分摊工资或费用额=该来维修作业或产品实际耗用的工时*单位工时工资
4、营运间接费用的计算
营运间接费:企业在营运过程中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各种间接费用 ① 车队管理费
车队管理费初次分配:
车队管理费用分配率=当月车队管理费用总额*100% / (运输业务直接费用+其他业务直接费用) 运输业务应分摊的车队管理费用=当月运输业务直接费用总额*车队费用分配率
车队管理费用按照车型进行分摊:
车队管理费用按照车型分摊的分配率=运输业务应分摊的车队管理费用*100%/该车队各个车型营运车的直接费用
某车型营运车应分摊的车队费用=当月该车型营运车直接费用总和*车队管理费用按照车型分摊的分配率
② 车站经费的分配
车站管理费用分配率=当月车站管理费用总额×100% / (运输业务直接费用+其他业务直接费用) 运输业务应分摊的车站管理费用=当月运输业务直接费用总额1×车站费用分配率 5、企业运输成本的计算
① 运输总成本=运输支出+辅助营运费用+营运间接费
② 单位运输成本计算
某运输成本计算对象的单位运输成本= 该成本计算对象的当月运输成本总额
该成本计算对象当月运输周转量
③ 成本差异----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
成本降低额=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实际周转量-本期实际成本;
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100%/(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实际周转率) 6、车队运输成本的计算
① 车队不完全成本:除了养路费、运输管理费、车站经费这些不直接被车队负责并管理的费用和
车队耗用的燃料、材料,其他的车辆运输费用和营运间接费都归集在其中。车队不完全成本核算不需要经过完整的会计程序。
计算过程:根据各种原始纪录和凭证,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汇总表和计算表,并汇集编制分类成本计算表,计算车队成本和单位成本
② 车队完全成本:计算方法和企业运输分类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分公司和车队经过收集、分配以及汇集各种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再加上车站管理费用或车队管理费用以及燃料材料成本,得到分公司火车对运输总成本。
三. 汽车运输成本分析
1. 汽车运输成本的分析方法 ⑴ 指标对比法
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ⅰ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具体进行成本分析时,首先,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说明计划完成的程度,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向。
ⅱ本期实际指标与前期(如上年同期或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通过对比,反映企业成本动态和变化趋势,有助于吸取历史经验,改进成本工作。
ⅲ本期实际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反映本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便扬长避短,努力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应指出,采用指标对比法时,应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即对比指标采用的计量单位、计价标准、时间单位、指标内容和前后采用的计算方法等都应具有可比的基础和条件。在同类企业比较成本指标时,还必须考虑它们在技术经济上的可比性。指标的对比可以用绝对数对比,也可以用相对数对比。 ⑵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分为: ⅰ 连环替代法
设某一分析指标M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
报告期(实际)指标M1=A1 * B1 * C1 基期(计划)指标 M0=A0 * B0 * C0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指标对指标R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 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1) 第一次替代 A1 * B0 * C0……(2)
第二次替代 A1 * B1 * C0……(3)
第三次替代 A1 * B1 * C1……(4) 分析如下:
(2)-(1)→A变动对M的影响。 (3)-(2)→B变动对M的影响。
(4)-(3)→C变动对M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M = M1 - M0
ⅱ 差额分析法
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式子构成:实际指标:Po=A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Po-Ps 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 A因素变动的影响:(Ao-As)×Bs×Cs; 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Bs)×Cs; C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o-Cs)。
最后,可以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o-Ps。 ⅲ 指标分解法
例如资产利润率,可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
ⅳ 定基替代法
分别用分析值替代标准值,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例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2. 汽车运输成本分析
⑴ 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对单位固定成本的影响分析
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变动,对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份额的变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单位成本的生姜变动;不会影响车公里变动成本和吨公里变动成本的生姜变动。但车辆运用效率指标中的载运系数的变动,将影响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从而影响单位成本的升降变动。 ①车辆运用效率对固定成本的影响
涉及的指标:总车日--------A,即每个成本核算期间 工作率---------α=工作车日数/总车日数*100%
平均车日行程---l=计算期内总行程/同期工作车日总数 里程利用率----β=载重行程/总行程*100% 重车平均吨位-----q
吨位利用率-----γ=换算周转量/载重行程吨位公里*100%
托运率-----------w=挂车完成周转量/(汽车完成周转量+挂车完成周转量)*100% 固定成本在每千吨公里的分摊公式:F /[Aαlβqγ/(1-w) ]
计算:当一项指标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固定成本分摊会发生变化,在分析一项指标对固定成本的影响,只要比较计划单位固定成本和受该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影响而变化了的单位固定成本。 ②车辆载运系数对变动成本的影响 涉及的指标:里程利用率--------β 重车平均吨位-----q 吨位利用率--------γ 托运率---------------w
变动成本在每千吨公里的分摊公式:
C/[βlγ/(1-w)]
3. 车辆载运系数变动对单位变动成本的影响分析
四. 汽车运输成本的预测与计划
成本预测是在企业的经营总决策的目标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作出正确决策。
成本预测有定性和定量之分,一般物流运输企业的成本预测为定量预测。 短期成本预测一般不完全考虑降低成本的措施; 远期成本预测考虑到全面降低成本的措施。 1. 汽车运输成本的预测步骤
① 提出一个初步目标成本。
(1)选取同行业先进的成本水平或者历史最好的成本水平;
(2)先确定目标利润,在运输收入中扣除目标利润,既为初步目标成本。
② 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找出与初步目标成本的差距,进行调整。 ③ 提出不同的降低成本的方案,并加以对比。
④ 选择最优成本降低方案,做出目标成本决策。计算并确定成本预测值。
2. 汽车运输成本的预测方法 ① 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寻求汽车运输成本和收入的平衡点,以获知保本运输量。
量本利分析的前提:成本可以分成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两类。 成本和收入
(1)运输收入>运输成本 :这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只有在收入大于成本时才有利可图。
(2)运输收入
量本利分析涉及的的三个因素:运输成本,运输周转量,盈利
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确定企业的保本收入和保本运量水平: ⅰ图上作业法
图形分析
固定成本
保本运输量= —————————————————— 单位运价×(1-营业税率)-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车公里变动成本/载运系数+吨公里变动成本 例题:
某运输企业11月份的计划周转量为2500千吨公里,单位运价为200元/千吨公里,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千吨公里,营业税率为5%,固定成本为15万元,求保本运输周转量。 解:保本运输量=150000/【200×(1-5%)-100】=1666.667(千吨公里)
ⅱ 公式计算法
单位变动成本-----CV 保本点变动成本---C 目标变动成本-----CV’ 车公里变动成本----CV1 吨公里变动成本----CV2 载运系数---q ;营业税率---a 保本运量---X0 ; 单位运价--- P 固定成本---F ;
X0=F/[P(1-a)-CV]; CV=CV1/q+CV2;
X0=F/[P(1-a)-(CV1/q+CV2)]
S0=(CV0+F)/(1-a); C=CV*X0=(CV1+CV2)*X0
=[S0’(1-a)-(F’+CV’)+F’]/S0’
② 成本降低分析法
主要涉及的因素包括:周转量,劳动生产率、工人工资水平,车辆使用效率等
(1)周转量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的预测
在周转量变动不很大的时候,单位固定成本是不随着周转量变动而变动,但是固定成本在单位成本中的比率会随着运输周转量的增减而增减。
运输周转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
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 /(1+运输周转量增长率(%) )
(2)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的预测:运输单位成本和工人工资成正比,而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变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生产工人工资占总成本比重-生产工人工资占总成本比重×(1+工资增长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3)车辆运用效率变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
1)工作车日和车日行程变动对单位成本影响的预测:通过影响单位固定成本来影响单位成本的变动。
2)载运系数对单位成本的影响:通过影响单位固定成本来影响单位成本的变动。 载运系数=重车平均吨位×实载率× 1/(1-拖运率)
车辆载重量利用指标:载重量,载重量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拖运率
2. 汽车运输成本计划
①.现代汽车运输成本的理念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形式的万千转变,作为物流业务中极为重要的运输业务,也产生了一些符合发展方向的理念,追求绿色物流,追求运输的合理化成了重中之重。
合理运输是选择运距短、运力省、速度快、运费低的最佳组织的产品运输方式,涉及到如何对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使各类运输方式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 ②.汽车运输成本控制的原则。 1.责权结合原则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
(1)要处理好成本与运量,质量,利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2)要重视全过程的运输成本控制;
(3)要动员全体员工增强成本意识,参与成本控制;
(4)要对影响运输成本变动的所有技术经济因素实施综合管理. 3.效益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 5.例外管理原则
③ 汽车成本控制的途径方法 运输合理化的成本控制方法 ⅰ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开展集运
ⅱ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整车运输) ⅲ优化运输线路,合理配载(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
ⅳ应用现代技术降低运输成本(GPS、GIS技术)
ⅴ减少运输事故损失,加强日常防范,积极购买保险,做好理赔工作
四、运输路线优化及其运用
运输路线的选择影响到运输设备和人员的运用,正确地确定运输路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因此,运
输路线的确是运输决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安排运输路线和时间的几个原则如下:
1、 将相互接近停留点的货物装在一辆车上运送,以便停留点之间的运行距离最小化。
2、 讲集聚在一起的停留点安排在同一天送货,要避免不是同一天送货的停留点在运行路上的
重叠。
3、 运行路线从离仓库最远的停留点开始,送货车辆依次装载贴邻这个关键停留点的货物。 4、 一辆货车顺次途径各停留点的路线不应交叉,要成泪滴装。 5、 在多种规格的车型中,应优先使用载重量最大的货车。
6、 提货应在送货过程中进行,而不要在运行路线结束后进行 7、 对偏离集聚停留点远的单独的停留点可单独安排车辆送货。
8、 应避免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的约束,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会迫使途经停留点的顺序偏离理
想状态。
五. 汽车运输成本的控制
1.现代汽车运输成本的理念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形式的万千转变,作为物流业务中极为重要的运输业务,也产生了一些符合发展方向的理念,追求绿色物流,追求运输的合理化成了重中之重。
合理运输是选择运距短、运力省、速度快、运费低的最佳组织的产品运输方式,涉及到如何对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使各类运输方式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 2. 汽车运输成本控制的原则。 1.责权结合原则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
(1)要处理好成本与运量,质量,利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2)要重视全过程的运输成本控制;
(3)要动员全体员工增强成本意识,参与成本控制;
(4)要对影响运输成本变动的所有技术经济因素实施综合管理. 3.效益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 5.例外管理原则
3. 汽车运输成本控制的要求措施途径(方法) 运输合理化的成本控制方法
ⅰ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开展集运
ⅱ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托盘化运输、集装箱运输、整车运输) ⅲ优化运输线路,合理配载(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 ⅳ应用现代技术降低运输成本(GPS、GIS技术)
ⅴ减少运输事故损失,加强日常防范,积极购买保险,做好理赔工作
4. 汽车运输路径优化基本方法及运用
运输路线的选择影响到运输设备和人员的运用,正确地确定运输路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因此,运输路线的确是运输决策的一个重要领域。安排运输路线和时间的几个原则如下:
1将相互接近停留点的货物装在一辆车上运送,以便停留点之间的运行距离最小化。
2讲集聚在一起的停留点安排在同一天送货,要避免不是同一天送货的停留点在运行路上的重叠。 3运行路线从离仓库最远的停留点开始,送货车辆依次装载贴邻这个关键停留点的货物。 4一辆货车顺次途径各停留点的路线不应交叉,要成泪滴装。 5在多种规格的车型中,应优先使用载重量最大的货车。 6提货应在送货过程中进行,而不要在运行路线结束后进行
7对偏离集聚停留点远的单独的停留点可单独安排车辆送货。
8应避免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的约束,停留点工作时间太短会迫使途经停留点的顺序偏离理想状态 基本方法:
① Dijkstra算法
将顶点分成两个集合S和T,已求出最短路的点置于S中,其它点置于T中。开始时S中仅含起点vs,其它点全在T中,随着求最短路迭代工作的进行,S中的点逐渐增多,当终点vt也被纳入S中时,迭代结束。为了便于计算和区分各顶点是否已进入集合S,给已求出到起点最短路的点vk赋以标号。这 个标号由两部分组成,记为(d(vs,vk),i)其中i为vk到起点最短路上的前点,d(vs,vk为从起点vs到vk的最短路长。因每个标号含有两部分,故称为双标号法。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过程如下: (1)给始点vs赋以标号(0,s),并置vs于置,其它顶点于集合T中。 (2)对图G里起点在S中终点在T中的边ei,计算:
d(vs,vk)=mim{d(vs,vi)+minj[Wij]|vi∈s,vj∈T}并将vk置于S中,同时赋给它标号(d(vs vk),i)。
(3)重复步骤(2),当vt∈S时计算结束vt的第一个标号给出vs→vt的最短路长;利用第二个标号反向追踪,可得最短路径。
②Floyd算法
把图用邻接距阵G表示出来,如果从Vi到Vj有路可达,则G[i,j]=d,d表示该路的长度;否则G[i,j]=空值。
定义一个距阵D用来记录所插入点的信息,D[i,j]表示从Vi到Vj需要经过的点,初始化D[i,j]=j。 把各个顶点插入图中,比较插点后的距离与原来的距离,G[i,j] = min( G[i,j], G[i,k]+G[k,j] ),如果G[i,j]的值变小,则D[i,j]=k。
在G中包含有两点之间最短道路的信息,而在D中则包含了最短通路径的信息。 比如,要寻找从V5到V1的路径。根据D,假如D(5,1)=3则说明从V5到V1经过V3,路径为{V5,V3,V1},如果D(5,3)=3,说明V5与V3直接相连,如果D(3,1)=1,说明V3与V1直接相连。
运用:(主要解说Dijkstra算法)
如下图,设A为起始点,需往B C D E F各点运送货物,则应求出A到其他各顶点(B、C、D、E、F)的最短路
径。线上所标注为相邻线段之间的距离,即权值。运用Dijkstra算法逐步求解出最优路径
图一:Dijkstra无向图
算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