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金融与经济2010.02
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
关于通货膨胀预期及其管理的思考
■杨文悦
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呈现"V"型回升态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部分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上涨,面对通货膨胀预期,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央行决策的科学性和独立性;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稳定市场预期;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理解货币政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思考[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2010)03-0030-03
杨文悦,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南昌
330008)
一、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因素分析
通货膨胀预期指社会公众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及其幅度大小的事前估计。预期行为本身具有主观性,但人们进行预期所依据的却是客观事实。影响或决定人们预期的因素有:过去一段时期中物价总水平变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整个经济发展变动的趋势;政府所宣布的将要执行的各种经济政策,主要是物价和货币政策;政府遵守诺言、贯彻政策的可信程度等。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
内看,随着经济回暖趋势确立、增速加快,通胀压力将逐渐显性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会逐渐传导至工业品乃至最终到日用消费品,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则往往是造成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推动力。
(二)不同类型的利益主体预期有所不同
社会公众对经济领域中的一般常识的掌握程度将在很大程度影响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方向及其水平,对经济知识了解越多,社会公众所作出的预期就更加理性,更加精确。不同类型的利益主体,由于不同的社会阅历、学识水平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掌握的信息丰富程度而对未来的通货膨胀有着不同的预期。比如,金融界人士对与其业务有关的信贷投放、资产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更加关注;而居民更加关注食品、住房等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另外,即使同一类型的利益主体之间的预期也存在差异。
(三)社会公众的经济知识差距导致通货膨胀预期有偏差
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比实际物价上涨的作用还大,即不用等到通货膨胀实际显现,通货膨胀压力就已存在,通货膨胀预期就已开始影响经济运行。也就是说,预期者会根据某项信息如从政府领导人的谈话中,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预计可能产生通货膨胀,于是相应采取提前消费、提前投
2009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
验,国民经济企稳向好,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活跃、进出口在下半年快速回升,工业生产明显恢复。进入
2010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保持物价稳定,
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从国际上看:一是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在降低消费、增加储蓄,我国产品出口压力加大。二是
2010年在总需求逐渐扩大,经济复苏趋势不断延续的
条件下,全球的通货膨胀处于显性化的过程,并带来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大量的货币投放在2009年表现为金融资产和不动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对中国造成发展成本的压力。从国
关于通货膨胀预期及其管理的思考
资行为,进而引发结构矛盾而使潜在通胀变为现实通胀。因此,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一种敏感性指标。而社会公众对经济知识及运行情况的了解程度是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社会公众对经济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缺乏主动掌握相关知识,获取各类信息的意愿或能力,对CPI等经济指标含义和有关经济知识了解较少,尤其对CPI指标存在误解,即把CPI上涨与通货膨胀等同。实际上,并不是CPI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情况下,经济利益主体的预期行为与完全的理性预期有差距,在社会公众对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尚不能充分理解时,更容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所以正确的引导社会公众的预期是十分重要的。
二、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
预防和治理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为了有效地做好预测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解决好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类不够细化、统计数据不连贯、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构建一个科学的全国网络统计指标体系,以便及时掌握我国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最新信息。要善于利用这些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预测模型体系,较准确地计算并预测货币政策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采用经济分析、货币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弥补数据信息反映的问题因受限于计量模型等因素而在特定时期可能具有的非常规性,从而使预测和决策更科学。通过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通货膨胀预测能力,进而提高中央银行应对经济冲击、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分析能力。
(二)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理解货币政策
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一要准确把握信息披露的时机,二要合理控制信息披露的清晰度。要提高宏观经济预测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披露的前瞻性,同时,要运用适当的货币政策传播媒介,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理解货币政策,对于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十分重要。尤其是目前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时,公众的投资信心、消费信心是促进经济向好的最佳良方。这种信心不仅与政策的可行性、有效性、力度、时机相关,而且与公众的正确理解密切相关,所以要多种渠道推动公共教育的发展,加大力度利用各种平台使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GDP、CPI等宏观
经济指标含义及相关经济知识;宣传、解释政策细节和未来货币政策趋势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幅度,以稳定预期,改善预期的质量,使经济朝着复苏与繁荣的方向发展。
(三)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是保持社会物价稳定的重要因素。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抑制物价上涨和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一是增加农产品生产投入,夯实农产品生产基础。要引导各类资本增加投入,以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巩固、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价格和CPI上涨程度直接挂钩的农民种粮直接补贴机制。二是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农产品价格预警体系要以城乡重点集贸市场和初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为基础,以主要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为核心,以期货交易市场价格为先导,通过价格监测体系构建市场农产品价格预警预报的信息载体,为政府宏观调控及时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制度。要把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范围,通过定期公布农产品价格行情与市场供求信息,指导农户生产和经营,并正确引导和稳定全社会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期。
(四)努力消除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
一是要让社会公众认识到某些价格的快速上涨(如劳动力价格和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是扭曲的,校正这些价格扭曲需要付出代价,但代价是暂时的,从而稳定社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二是加强管理,通过优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产品区域间的调剂速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行为、尤其是企业间的联合定价行为。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把最低生活保障、工资的增长与通货膨胀适度挂钩,以稳定社会公众的市场预期,防止过分悲观预期发生而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五)防止资产价格泡沫,构建稳定的金融环境在信息化、衍生化和全球化使得金融行业得以极大发展之后,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难以事先准确估量和事中有效控制。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推高通货膨胀预期。与商品市场的潜在风险相比,资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的影响更为直接与激烈。可见,从源头上遏制价格上涨压力,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下转第35页)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探析
少得可怜。这固然和国内外民办高校的外部声誉和形象不同有关,和国内外捐助文化的发达程度不同有关,也和政府是否制定了鼓励社会捐助的相关配套政策及其完善程度有关。
美国高度发达的慈善经济以及捐助文化和美国高校自身良好的外部声誉是美国私立高校获得大量稳定社会捐款的内因,但美国政府制定的税务优惠政策则可视为捐赠文化形成的外因。美国法律鼓励公民对教育事业或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规定对这部分资金实行减免税政策。对富翁来说,建立自己的基金会或捐助善款可以合理避税,还可以回报社会。另一方面,美国从1916年起开始征收联邦遗产税,后来又征收相关的赠与税和隔代遗产转让税。这些政策大大加快了美国捐助文化的形成步伐。
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有多条与“利益驱动”有关的规定,但对捐助文化形成和发展激励作用仍然相对较弱。国家应该建立和完善激励捐赠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税收制度,尽快制定《遗产与赠与税法》,增加捐资办学的免税率(税收扣除额)。此外,可将企业所得税的固定税率制改为累进税率制,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制,促进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民办高校也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及在对自己声誉不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给捐赠人以利益补偿。
社会捐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将是未来民办高校筹集经费的一个有效而稳定的来源。民办高校应积极游说政府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有关法律制度,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捐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
会研究,2005,(6).
[2]潘东明.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及其启示[J].交通高教研究,2001,(4).
氛围,积极开展募捐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潜在的资源。为保证筹款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可在学校内部建立专门的社会捐助管理机构。当然,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逐步改变民办高校的外部形象,是吸引社会捐助的最终保证。
三、结论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满足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而且和公立高等教育一样,具有消费的正外部性,因而具有公益性和公共产品属性。但办学经费过分依赖学杂费收入的单一融资现状,将严重制约民办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积极探索民办高校融资多元化的具体途径,拓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从而改善教学设施等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水平,是民办高校长期发展战略的唯一选择。首先,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服务,同时积极吸引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逐步实行投资主体多样化,最终对民办高校实行股份制改造,提高民办高校的管理效率;其次,应积极开展和加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密切合作,扩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同时改善民办高校形象,积极组织社会捐资。
[参考文献]
[1]刘勤果.民办高校融资难及其应对措施[J].财
!!!!!!!!!!!!!!!!!!!!!!!!!!!!!!!!!!!!!!!!!!!
(上接第31页)
工作。在保持经济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控制信贷总量和把握好信贷投放的节奏,加强对资本尤其是国际资本流进和流出的监管,防止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防范资产价格的泡沫产生。有利于预防通货膨胀,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上涨[J].中国金融,2010,(2).
[2]赵久爽.通货膨胀预期下居民经济行为的变化分析[J].金融经济,2009,(20).
[3]闫晓莉,焦方义,贾存菲.通货膨胀预期与宏观调控政策选择[J].学术交流,2009,(12).
[4]易宪容.从CPI看通货膨胀预期的强化[J].沪港经济,2008,(1).
[5]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
[参考文献]
[1]王兰军.加强通膨预期管理防止物价全面快速
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11).
J
金融与经济2010.02
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
关于通货膨胀预期及其管理的思考
■杨文悦
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呈现"V"型回升态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部分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上涨,面对通货膨胀预期,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央行决策的科学性和独立性;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稳定市场预期;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理解货币政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思考[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2010)03-0030-03
杨文悦,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南昌
330008)
一、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因素分析
通货膨胀预期指社会公众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及其幅度大小的事前估计。预期行为本身具有主观性,但人们进行预期所依据的却是客观事实。影响或决定人们预期的因素有:过去一段时期中物价总水平变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整个经济发展变动的趋势;政府所宣布的将要执行的各种经济政策,主要是物价和货币政策;政府遵守诺言、贯彻政策的可信程度等。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
内看,随着经济回暖趋势确立、增速加快,通胀压力将逐渐显性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会逐渐传导至工业品乃至最终到日用消费品,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则往往是造成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推动力。
(二)不同类型的利益主体预期有所不同
社会公众对经济领域中的一般常识的掌握程度将在很大程度影响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方向及其水平,对经济知识了解越多,社会公众所作出的预期就更加理性,更加精确。不同类型的利益主体,由于不同的社会阅历、学识水平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掌握的信息丰富程度而对未来的通货膨胀有着不同的预期。比如,金融界人士对与其业务有关的信贷投放、资产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更加关注;而居民更加关注食品、住房等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另外,即使同一类型的利益主体之间的预期也存在差异。
(三)社会公众的经济知识差距导致通货膨胀预期有偏差
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比实际物价上涨的作用还大,即不用等到通货膨胀实际显现,通货膨胀压力就已存在,通货膨胀预期就已开始影响经济运行。也就是说,预期者会根据某项信息如从政府领导人的谈话中,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预计可能产生通货膨胀,于是相应采取提前消费、提前投
2009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
验,国民经济企稳向好,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活跃、进出口在下半年快速回升,工业生产明显恢复。进入
2010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保持物价稳定,
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从国际上看:一是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在降低消费、增加储蓄,我国产品出口压力加大。二是
2010年在总需求逐渐扩大,经济复苏趋势不断延续的
条件下,全球的通货膨胀处于显性化的过程,并带来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大量的货币投放在2009年表现为金融资产和不动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对中国造成发展成本的压力。从国
关于通货膨胀预期及其管理的思考
资行为,进而引发结构矛盾而使潜在通胀变为现实通胀。因此,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一种敏感性指标。而社会公众对经济知识及运行情况的了解程度是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社会公众对经济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缺乏主动掌握相关知识,获取各类信息的意愿或能力,对CPI等经济指标含义和有关经济知识了解较少,尤其对CPI指标存在误解,即把CPI上涨与通货膨胀等同。实际上,并不是CPI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情况下,经济利益主体的预期行为与完全的理性预期有差距,在社会公众对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尚不能充分理解时,更容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所以正确的引导社会公众的预期是十分重要的。
二、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
预防和治理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为了有效地做好预测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解决好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类不够细化、统计数据不连贯、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构建一个科学的全国网络统计指标体系,以便及时掌握我国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最新信息。要善于利用这些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预测模型体系,较准确地计算并预测货币政策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采用经济分析、货币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弥补数据信息反映的问题因受限于计量模型等因素而在特定时期可能具有的非常规性,从而使预测和决策更科学。通过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通货膨胀预测能力,进而提高中央银行应对经济冲击、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分析能力。
(二)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理解货币政策
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一要准确把握信息披露的时机,二要合理控制信息披露的清晰度。要提高宏观经济预测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披露的前瞻性,同时,要运用适当的货币政策传播媒介,正确引导社会公众理解货币政策,对于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十分重要。尤其是目前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时,公众的投资信心、消费信心是促进经济向好的最佳良方。这种信心不仅与政策的可行性、有效性、力度、时机相关,而且与公众的正确理解密切相关,所以要多种渠道推动公共教育的发展,加大力度利用各种平台使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GDP、CPI等宏观
经济指标含义及相关经济知识;宣传、解释政策细节和未来货币政策趋势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幅度,以稳定预期,改善预期的质量,使经济朝着复苏与繁荣的方向发展。
(三)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是保持社会物价稳定的重要因素。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抑制物价上涨和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一是增加农产品生产投入,夯实农产品生产基础。要引导各类资本增加投入,以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巩固、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价格和CPI上涨程度直接挂钩的农民种粮直接补贴机制。二是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农产品价格预警体系要以城乡重点集贸市场和初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为基础,以主要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为核心,以期货交易市场价格为先导,通过价格监测体系构建市场农产品价格预警预报的信息载体,为政府宏观调控及时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制度。要把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范围,通过定期公布农产品价格行情与市场供求信息,指导农户生产和经营,并正确引导和稳定全社会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期。
(四)努力消除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
一是要让社会公众认识到某些价格的快速上涨(如劳动力价格和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是扭曲的,校正这些价格扭曲需要付出代价,但代价是暂时的,从而稳定社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二是加强管理,通过优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产品区域间的调剂速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行为、尤其是企业间的联合定价行为。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把最低生活保障、工资的增长与通货膨胀适度挂钩,以稳定社会公众的市场预期,防止过分悲观预期发生而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五)防止资产价格泡沫,构建稳定的金融环境在信息化、衍生化和全球化使得金融行业得以极大发展之后,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难以事先准确估量和事中有效控制。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推高通货膨胀预期。与商品市场的潜在风险相比,资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的影响更为直接与激烈。可见,从源头上遏制价格上涨压力,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下转第35页)
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探析
少得可怜。这固然和国内外民办高校的外部声誉和形象不同有关,和国内外捐助文化的发达程度不同有关,也和政府是否制定了鼓励社会捐助的相关配套政策及其完善程度有关。
美国高度发达的慈善经济以及捐助文化和美国高校自身良好的外部声誉是美国私立高校获得大量稳定社会捐款的内因,但美国政府制定的税务优惠政策则可视为捐赠文化形成的外因。美国法律鼓励公民对教育事业或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规定对这部分资金实行减免税政策。对富翁来说,建立自己的基金会或捐助善款可以合理避税,还可以回报社会。另一方面,美国从1916年起开始征收联邦遗产税,后来又征收相关的赠与税和隔代遗产转让税。这些政策大大加快了美国捐助文化的形成步伐。
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有多条与“利益驱动”有关的规定,但对捐助文化形成和发展激励作用仍然相对较弱。国家应该建立和完善激励捐赠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税收制度,尽快制定《遗产与赠与税法》,增加捐资办学的免税率(税收扣除额)。此外,可将企业所得税的固定税率制改为累进税率制,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制,促进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民办高校也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及在对自己声誉不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给捐赠人以利益补偿。
社会捐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将是未来民办高校筹集经费的一个有效而稳定的来源。民办高校应积极游说政府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有关法律制度,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捐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
会研究,2005,(6).
[2]潘东明.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及其启示[J].交通高教研究,2001,(4).
氛围,积极开展募捐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潜在的资源。为保证筹款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可在学校内部建立专门的社会捐助管理机构。当然,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逐步改变民办高校的外部形象,是吸引社会捐助的最终保证。
三、结论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满足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而且和公立高等教育一样,具有消费的正外部性,因而具有公益性和公共产品属性。但办学经费过分依赖学杂费收入的单一融资现状,将严重制约民办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积极探索民办高校融资多元化的具体途径,拓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从而改善教学设施等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水平,是民办高校长期发展战略的唯一选择。首先,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服务,同时积极吸引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逐步实行投资主体多样化,最终对民办高校实行股份制改造,提高民办高校的管理效率;其次,应积极开展和加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密切合作,扩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同时改善民办高校形象,积极组织社会捐资。
[参考文献]
[1]刘勤果.民办高校融资难及其应对措施[J].财
!!!!!!!!!!!!!!!!!!!!!!!!!!!!!!!!!!!!!!!!!!!
(上接第31页)
工作。在保持经济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控制信贷总量和把握好信贷投放的节奏,加强对资本尤其是国际资本流进和流出的监管,防止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防范资产价格的泡沫产生。有利于预防通货膨胀,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上涨[J].中国金融,2010,(2).
[2]赵久爽.通货膨胀预期下居民经济行为的变化分析[J].金融经济,2009,(20).
[3]闫晓莉,焦方义,贾存菲.通货膨胀预期与宏观调控政策选择[J].学术交流,2009,(12).
[4]易宪容.从CPI看通货膨胀预期的强化[J].沪港经济,2008,(1).
[5]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
[参考文献]
[1]王兰军.加强通膨预期管理防止物价全面快速
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