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
FAB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方法,其主要依据是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尤其是原始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规定原始细胞≥30%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并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NLL)或称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两大类,其中ALL有3个亚型(L1,L2,L3),ANLL有8个亚型(M0,M1,M2,M3,M4,M5,M6,M7)。 ALL(急淋) L1
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小而一致,胞浆量极少,核形多规则,染色质呈较粗颗粒,核仁小而不清楚。 L2
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大小不均,胞浆量较多,核形不规则,常见凹陷或切迹,染色质颗粒较L1型细致,易见核仁。 L3
以原淋巴细胞为主,胞浆量较多染深蓝色,富含空泡,核形多规则,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
AML(急非淋)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极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淋巴系标记,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单核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30%(非红系细胞),胞质内有大量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常有成束的棒状小体(Auer body)。M3v为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胞质内颗粒较小或无。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包括下列4种类型,即①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细胞);②M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③M4c 原始粒细胞既具粒细胞
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④M4e 除上述特点外,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5%,这些嗜酸性粒细胞较异常,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的(不成熟)嗜碱颗粒。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根据细胞分化成熟程度分为二种亚型,即①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细胞系);②M5b(部分分化型) 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非红系细胞)>30%,原单核细胞
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红细胞系>50%,且常有形态学异常,骨髓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Ⅰ+Ⅱ型>30%;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电镜下血小板过氧化酶(PPO)阳性,外周血中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血小板膜蛋白Ⅰb、Ⅱb/Ⅲa或因子Ⅷ相关抗原(vWF)阳性 诊断 M1
骨髓细胞分类 原粒+早幼粒>50% 早幼粒≤3%
细胞化学 少数细胞有阳性POX、SB、N-ASD-CA,以及不受NaF抑制的N-ASD-A,ANA阴性,PAS阴性或弥散性阳性,大多数细胞各种染色都无阳性反应
M2
原粒+早幼粒>50% 早幼粒>3%
M3
原粒+早幼粒>50% 早幼粒>30%
很多细胞显示M1细胞的特性
大多数病例有强阳性POX、SB、N-ASD-CA,以及不受NaF抑制的N-ASD-A,少数病例N-ASD-A的反应可被NaF抑
大多数细胞是具有很多颗粒和Auer小体的分化的早幼粒细胞 呈粒细胞典型特征 电镜像
有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和少量原始颗粒
制,且有阳性ANA
M4
原粒+早幼粒≥20% 原单、幼单、单核≥20%
M5a
原单+幼单>50% 幼单、单核
所有细胞化学反应均为阳性,反映粒系和单核系同时存在 细胞多呈可被NaF抑制的ANA和N-ASD-A阳性,POX、SB、PAS阴性或弱阳性,N-ASD-CA阴性,但也可能多数细胞无典型的细胞化学反应
M5b
原单+幼单>50% 幼单、单核>3%
M6
原粒+早幼粒>50% 总幼红细胞>30%
80~100%的细胞呈上述典型反应 不同比率的幼红细胞PAS阳性
80~100%的细胞为单核系细胞 幼红细胞线粒体铁阳性,其余细胞呈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分化
可认识再起的单核细胞性分化
可见粒系和单核系幼稚细胞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
FAB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方法,其主要依据是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尤其是原始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规定原始细胞≥30%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并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NLL)或称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两大类,其中ALL有3个亚型(L1,L2,L3),ANLL有8个亚型(M0,M1,M2,M3,M4,M5,M6,M7)。 ALL(急淋) L1
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小而一致,胞浆量极少,核形多规则,染色质呈较粗颗粒,核仁小而不清楚。 L2
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大小不均,胞浆量较多,核形不规则,常见凹陷或切迹,染色质颗粒较L1型细致,易见核仁。 L3
以原淋巴细胞为主,胞浆量较多染深蓝色,富含空泡,核形多规则,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
AML(急非淋)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极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淋巴系标记,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单核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30%(非红系细胞),胞质内有大量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常有成束的棒状小体(Auer body)。M3v为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胞质内颗粒较小或无。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包括下列4种类型,即①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细胞);②M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③M4c 原始粒细胞既具粒细胞
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④M4e 除上述特点外,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5%,这些嗜酸性粒细胞较异常,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的(不成熟)嗜碱颗粒。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根据细胞分化成熟程度分为二种亚型,即①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细胞系);②M5b(部分分化型) 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非红系细胞)>30%,原单核细胞
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红细胞系>50%,且常有形态学异常,骨髓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Ⅰ+Ⅱ型>30%;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电镜下血小板过氧化酶(PPO)阳性,外周血中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血小板膜蛋白Ⅰb、Ⅱb/Ⅲa或因子Ⅷ相关抗原(vWF)阳性 诊断 M1
骨髓细胞分类 原粒+早幼粒>50% 早幼粒≤3%
细胞化学 少数细胞有阳性POX、SB、N-ASD-CA,以及不受NaF抑制的N-ASD-A,ANA阴性,PAS阴性或弥散性阳性,大多数细胞各种染色都无阳性反应
M2
原粒+早幼粒>50% 早幼粒>3%
M3
原粒+早幼粒>50% 早幼粒>30%
很多细胞显示M1细胞的特性
大多数病例有强阳性POX、SB、N-ASD-CA,以及不受NaF抑制的N-ASD-A,少数病例N-ASD-A的反应可被NaF抑
大多数细胞是具有很多颗粒和Auer小体的分化的早幼粒细胞 呈粒细胞典型特征 电镜像
有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和少量原始颗粒
制,且有阳性ANA
M4
原粒+早幼粒≥20% 原单、幼单、单核≥20%
M5a
原单+幼单>50% 幼单、单核
所有细胞化学反应均为阳性,反映粒系和单核系同时存在 细胞多呈可被NaF抑制的ANA和N-ASD-A阳性,POX、SB、PAS阴性或弱阳性,N-ASD-CA阴性,但也可能多数细胞无典型的细胞化学反应
M5b
原单+幼单>50% 幼单、单核>3%
M6
原粒+早幼粒>50% 总幼红细胞>30%
80~100%的细胞呈上述典型反应 不同比率的幼红细胞PAS阳性
80~100%的细胞为单核系细胞 幼红细胞线粒体铁阳性,其余细胞呈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分化
可认识再起的单核细胞性分化
可见粒系和单核系幼稚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