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荒野的雪地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玉树荒野的雪地

林 染

①凡对中国西部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草原”这个词汇绝非“翠绿”和“茂盛”的同义语。有一种草原叫荒漠草原,沙砾地面,浅草稀疏,几乎不长树木。荒漠草原呈现一派高寒、荒凉气象。青海玉树就是这样的荒漠草原。那儿的县城,往往仅只是几排平房。

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南北纵穿青海省的时候,玉树一带的荒凉同柴达木盆地一样让我吃一晾,天野茫茫,罕有人烟。

③1999年,一位挪威小伙子单身来到玉树荒原上的甲乙小学认真地为藏族牧民的孩子当起教师来。几间平房的小学坐落在辽远的雪地上。这位白皮肤、高鼻梁的异族教师同肤色黝黑的少年们一起起劲地踢着足球。他同孩子们一起去河里砸冰取水,把水背回来。星期天他开车带孩子们去县城玩。他努力向孩子们学习藏语。如今他使用的名字是尕藏多吉,这是一个纯正的藏族名字。

④尕藏多吉的家乡在挪威农村。他让母亲和乡亲们亲手做了三百双小袜子寄到遥远的中国青海玉树。他发现他的藏族学生中许多人没穿袜子。

⑤一年多以后,我们在陕、甘、宁、青电视台联合播出的节目中见到了他同孩子们在雪地上踢足球的画面。他也孩子般地喊叫着,头上冒着汗。森林之国挪威的青年、中国荒凉远野的雪地、足球欢乐的腾飞,这是动人的一幕。

⑥画面的背后是:挪威人尕藏多吉必须学会吃中国藏族的糌粑,喝中国藏族的酥油茶,还必须学会在冷飕飕的房子里用牛粪生火。

⑦其实在中国的内蒙古草原、青海湖边的毡房里,在川、黔、滇深山老林的村寨中,像尕藏多吉这样来自异国的青年志愿者绝非独例。一对美国情侣在青海湖边自搭毡房办学,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子站在桂林山间一所小学的讲坛上。我们都知道白求恩、柯棣华、路易·艾黎的故事,今天的尕藏多吉们正充实发展着他们不朽的事迹。

⑧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均收入可能不到西方国家的百分之一,有的地方还没有电,可能连一段能骑自行车的平路都没有。这些异国的小伙子和姑娘,为什么要抛却富贵和安逸来自讨苦吃?谚语说,“条条大路通向城市的广厦和花园”,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荒凉漫长的路径?

⑨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目睹过万马嘶鸣着扬鬃飞驰的场面,那景象是异常壮观的。不过,在塔克拉玛干发生的另一幕更令我难忘:一峰骆驼,步履缓慢又坚韧地走着,昂着头——骆驼的头总是昂着的,朝着它的一片孤独的绿洲。

⑩其实还有一句本应深刻铭记的谚语,人们往往不愿记住它,因为这句谚语似乎蕴含着不富贵不显赫甚至只有单纯苦涩的味道。这句谚语是: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灯火,你必须走进最深的黑暗。

(11)尕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国青年,这是耐人寻味的。

(选自2007年《甘肃日报》)

11.文章开头写了玉树高原的荒凉,有什么作用?(5分)

12.文中第⑨段,描绘了两幅画面,寓意是什么?说明了怎样的人生道理?(8分)

13.结尾写道:“尕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国青年,这是耐人寻味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答案:

11.让读者了解玉树的荒凉(2分),为下文叙述尕藏多吉的感人事迹作铺垫。12. 万马竞相飞驰的场面寓意顺境中的人生追求(2分),一峰骆驼的画面寓意逆境中的人生追求(2分)。说明了顺境中的奋斗追求固然可贵(2分),但在艰苦环境中,甘于寂寞、不懈追求的人生更令人感动(2分)

13.①包含着作者对尕藏多吉等外国青年的人生追求的赞美;②作者对当代中国部分青年好逸恶劳的消极人生态度,表示了隐忧。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玉树荒野的雪地

林 染

①凡对中国西部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草原”这个词汇绝非“翠绿”和“茂盛”的同义语。有一种草原叫荒漠草原,沙砾地面,浅草稀疏,几乎不长树木。荒漠草原呈现一派高寒、荒凉气象。青海玉树就是这样的荒漠草原。那儿的县城,往往仅只是几排平房。

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南北纵穿青海省的时候,玉树一带的荒凉同柴达木盆地一样让我吃一晾,天野茫茫,罕有人烟。

③1999年,一位挪威小伙子单身来到玉树荒原上的甲乙小学认真地为藏族牧民的孩子当起教师来。几间平房的小学坐落在辽远的雪地上。这位白皮肤、高鼻梁的异族教师同肤色黝黑的少年们一起起劲地踢着足球。他同孩子们一起去河里砸冰取水,把水背回来。星期天他开车带孩子们去县城玩。他努力向孩子们学习藏语。如今他使用的名字是尕藏多吉,这是一个纯正的藏族名字。

④尕藏多吉的家乡在挪威农村。他让母亲和乡亲们亲手做了三百双小袜子寄到遥远的中国青海玉树。他发现他的藏族学生中许多人没穿袜子。

⑤一年多以后,我们在陕、甘、宁、青电视台联合播出的节目中见到了他同孩子们在雪地上踢足球的画面。他也孩子般地喊叫着,头上冒着汗。森林之国挪威的青年、中国荒凉远野的雪地、足球欢乐的腾飞,这是动人的一幕。

⑥画面的背后是:挪威人尕藏多吉必须学会吃中国藏族的糌粑,喝中国藏族的酥油茶,还必须学会在冷飕飕的房子里用牛粪生火。

⑦其实在中国的内蒙古草原、青海湖边的毡房里,在川、黔、滇深山老林的村寨中,像尕藏多吉这样来自异国的青年志愿者绝非独例。一对美国情侣在青海湖边自搭毡房办学,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子站在桂林山间一所小学的讲坛上。我们都知道白求恩、柯棣华、路易·艾黎的故事,今天的尕藏多吉们正充实发展着他们不朽的事迹。

⑧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均收入可能不到西方国家的百分之一,有的地方还没有电,可能连一段能骑自行车的平路都没有。这些异国的小伙子和姑娘,为什么要抛却富贵和安逸来自讨苦吃?谚语说,“条条大路通向城市的广厦和花园”,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荒凉漫长的路径?

⑨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目睹过万马嘶鸣着扬鬃飞驰的场面,那景象是异常壮观的。不过,在塔克拉玛干发生的另一幕更令我难忘:一峰骆驼,步履缓慢又坚韧地走着,昂着头——骆驼的头总是昂着的,朝着它的一片孤独的绿洲。

⑩其实还有一句本应深刻铭记的谚语,人们往往不愿记住它,因为这句谚语似乎蕴含着不富贵不显赫甚至只有单纯苦涩的味道。这句谚语是: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灯火,你必须走进最深的黑暗。

(11)尕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国青年,这是耐人寻味的。

(选自2007年《甘肃日报》)

11.文章开头写了玉树高原的荒凉,有什么作用?(5分)

12.文中第⑨段,描绘了两幅画面,寓意是什么?说明了怎样的人生道理?(8分)

13.结尾写道:“尕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国青年,这是耐人寻味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答案:

11.让读者了解玉树的荒凉(2分),为下文叙述尕藏多吉的感人事迹作铺垫。12. 万马竞相飞驰的场面寓意顺境中的人生追求(2分),一峰骆驼的画面寓意逆境中的人生追求(2分)。说明了顺境中的奋斗追求固然可贵(2分),但在艰苦环境中,甘于寂寞、不懈追求的人生更令人感动(2分)

13.①包含着作者对尕藏多吉等外国青年的人生追求的赞美;②作者对当代中国部分青年好逸恶劳的消极人生态度,表示了隐忧。


相关文章

  • 郭枫[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答案
  •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賊\ ...查看


  • 放烟花李娟阅读附答案
  • 放烟花 李娟① ①阿克哈拉②只有我们一家汉族人,所以汉族的旧历年却似乎很多年都不曾正经过过.但今年却决定认认真真过个年.于是我从城里买了几个大大的烟花,决定大年三十也热闹一下.五百多公里的路,倒了三回车. ②回想一下,长这么大,还从来不曾放 ...查看


  • 007闵行区2016届初三一模语文卷含答案
  • 闵行区九年级语文学科模拟卷(2016.1)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7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 ...查看


  • 初一记叙文阅读理解(一)
  • 果园快乐的时光 白兰华 ①外婆家有个菜园,而他更愿意称之为果园.园内有一株高大的漳州柑子树,绿萌如盖,斜斜地遮住了土屋后门的一小块空地.放学回家,他就在树荫下做作业,温习功课.几只麻雀停在屋檐边,啄着盖房用的麦草,寻找残存的几颗麦粒.玩腻了 ...查看


  •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答案
  •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 ...查看


  •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附答案及详细解释)
  •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解析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解析 语文(四川卷) 语文(四川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第 5 页至第 11 页.满分 ...查看


  •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答案 1
  • 对一朵 花微笑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 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 ...查看


  • 许浑[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阅读答案
  •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① 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 ...查看


  • "狼"与"狗"的嬗变--[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比较阅读
  • "狼"与"狗"的嬗变 --<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比较阅读 徐福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63) 摘 要: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和<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