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与古代礼仪 何路政先生《东西南北与古诗文教学》(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2期上) 一文, 指出“东西南北”表示方位并“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汉民族传统文学的气息”, 可谓慧眼。但把方位词的礼仪色彩归纳为“东尊西卑”和“南尊北卑”, 观点颇可商榷, 论据或有不当。古汉语中, 方位词东西南北经常与“面”“乡”(后来写作“向”) 组合, 义为“面对某方向”, 此乃常识。我们系统翻检了《左传》《国语》《韩非子》《周礼》《仪礼》《礼记》《史记》, 统计了方位词出现的次数及组合分布。例如《左传》中“南”出现139次, “北”123次, “东”157次, “西”84次; 方位词与“面”组合共5例。《韩非子》“南”32次, “北”18次, “东”41次, “西”32次; 方位词与“面”组合共15例。《礼记》“南”57次, 其中“南面”14次, “南乡”10次; “北”71次, 其中“北面”38次, “北乡”2次; “东”110次, 其中“东面”14次, “东乡”4次; “西”101次; 其中“西面”14次, “西乡”8次。诸书中“方位词+面(乡) ”组合都表示“面对某方向”, 没有发现仅表示某一方位的。如《仪礼·乡饮酒礼》:“宾复位, 当西序, 东面。”是说宾在西序, 面向东。秦汉典籍表示某一方位, 一般是用一个方位词或者用“某方”, 略举几例:《左传·成·13年》:“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东道之不通, 则是康公绝我好也。”《国语·越语上》:“勾践之地, 南至于句无, 北至于御儿, 东至于鄞, 西至于姑篾。”《礼仪·觐礼》:“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礼记·曲礼上》:“席„„东乡西乡, 以南方为上。”《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破秦军濮阳东。”古代天子、诸侯或君王面南接受朝拜:诸侯朝见天子, 要“北面再拜稽首”(《仪礼·觐礼》); 臣民朝见君王也如此, 《周礼·夏官司马》:“正朝仪之位, 辨其贵贱之等。王南乡, 三公北面。”这样看来, 何文所举三例却恰巧是“北尊”而“南卑”的“典型例证”:秦王和刘邦统一天下称霸称王, 坐北朝南接受朝拜; 诸葛亮激将东吴君臣:如果不能抗击曹操, 为什么不举国投降, “面向北方侍奉他呢”? 要搞清“面东背西为尊”和“面南背北为尊”的问题, 有必要了解古人的堂室。据《仪礼》可知, 天子、诸侯、公卿士大夫, 其寝及祭祀之庙, 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堂和室是建在同一地基上的建筑, 地基较高, 有台阶; 堂在前室在后, 堂大室小。堂的东西北三面有墙, 东西墙却东序西序; 北墙把堂与室隔开, 墙外属堂上, 墙内属室内; 朝南临庭(院) 大开。《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所记, 齐宣王便是面南坐在堂上看见有人牵牛从堂下走过。室为长方形, 东西长南北短, 有寝室住人, 有庙堂祭祖。东序有户, 西序有牖, 所谓“登堂入室”即由东边的门进堂, 再进入室内。女子再由“闺”(上圆下方的小门) 进入女眷住的内室———《木兰诗》“坐我西阁床”、《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之“西阁”“中闺”是也。古人在室内与堂上分别举行的活动, 有两种不同的礼仪制度:一、在室内举行的礼仪活动, 是“面东背西”(东向) 为尊, 其次是“南向”,(位在尊者左手) 再其次是“北向”, 最卑的位置是“西向”。鸿门宴可视为“约为兄弟”者的便宴, 座次就是按这种礼节安排的。二、在堂上举行的礼仪活动, 是“面南背北”(南向) 为尊。“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礼记·曲礼上》) 就是这种礼节。《仪礼·乡饮酒礼》所记“堂上”席位, 宾席最尊, 在户牖间北墙南向而坐; 主人在东序前西向坐;(位也在尊者左手) 介(副宾) 席在西序前, 东向坐; 《礼仪·大射礼》载, 陪客诸公面北背南(北向坐), 位次最卑。《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古代宗法制度, 宗庙和墓地的辈次排列, 以始祖中, 其子孙递为昭穆。昭穆相承, 左为昭, 右为穆。先昭后穆, 可视为尚左。《仪礼·觐礼》:“上介皆奉其君之旗, 置于宫, 尚左, 公、侯、伯、子、男, 皆就其旗而立。“这种礼仪制
度汉代以降历代君王、地方官府、乡间宴饮, 仍然沿用(亦有例外, 如元代尚右) 。《三国演义》“桃园结义”及饮酒, 刘备居中, 关羽居左手, 张飞居右手; 王允宴请董卓, 几案对门背墙而设, 董居左, 王居右。《红楼梦》黛玉进京一回写贾母两边座次, 黛玉以贵客为尊, 居贾母左手第一, 迎春居右手第一, 探春、惜春以交分居左、右第二位。至今河南中部、东部很多农村摆酒席还沿用这种礼仪习俗, 不管北屋(堂屋) 、东屋、西屋、南屋, 面对门的座位为上首, 然后左手为上, 右手为下, 面对上首的位置是主人的陪席。综上所述, 我国古代礼仪在不同场合分别为“西尊东卑”和“北尊南卑”, 而不是何文得出的相反结论。正如清代学者凌廷堪在其《礼经释例》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古代礼仪) 室中以东向为尊, 堂以上南向为尊。”何文行文也有疏漏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南向坐”与“亚父者, 范增也”之间, 检三家注本、中华书局标点本及多种选本, 没发现有文字; 后者可看作注释语, 故有的选本中间用破折号, 而没有用省略号的。鸿门宴时项羽并非“楚霸王”。“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并非出自《孔雀东南飞》。引书《礼仪》应是《礼记》之误, 疑排版之疏或笔误。
东西南北与古代礼仪 何路政先生《东西南北与古诗文教学》(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2期上) 一文, 指出“东西南北”表示方位并“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汉民族传统文学的气息”, 可谓慧眼。但把方位词的礼仪色彩归纳为“东尊西卑”和“南尊北卑”, 观点颇可商榷, 论据或有不当。古汉语中, 方位词东西南北经常与“面”“乡”(后来写作“向”) 组合, 义为“面对某方向”, 此乃常识。我们系统翻检了《左传》《国语》《韩非子》《周礼》《仪礼》《礼记》《史记》, 统计了方位词出现的次数及组合分布。例如《左传》中“南”出现139次, “北”123次, “东”157次, “西”84次; 方位词与“面”组合共5例。《韩非子》“南”32次, “北”18次, “东”41次, “西”32次; 方位词与“面”组合共15例。《礼记》“南”57次, 其中“南面”14次, “南乡”10次; “北”71次, 其中“北面”38次, “北乡”2次; “东”110次, 其中“东面”14次, “东乡”4次; “西”101次; 其中“西面”14次, “西乡”8次。诸书中“方位词+面(乡) ”组合都表示“面对某方向”, 没有发现仅表示某一方位的。如《仪礼·乡饮酒礼》:“宾复位, 当西序, 东面。”是说宾在西序, 面向东。秦汉典籍表示某一方位, 一般是用一个方位词或者用“某方”, 略举几例:《左传·成·13年》:“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东道之不通, 则是康公绝我好也。”《国语·越语上》:“勾践之地, 南至于句无, 北至于御儿, 东至于鄞, 西至于姑篾。”《礼仪·觐礼》:“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礼记·曲礼上》:“席„„东乡西乡, 以南方为上。”《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破秦军濮阳东。”古代天子、诸侯或君王面南接受朝拜:诸侯朝见天子, 要“北面再拜稽首”(《仪礼·觐礼》); 臣民朝见君王也如此, 《周礼·夏官司马》:“正朝仪之位, 辨其贵贱之等。王南乡, 三公北面。”这样看来, 何文所举三例却恰巧是“北尊”而“南卑”的“典型例证”:秦王和刘邦统一天下称霸称王, 坐北朝南接受朝拜; 诸葛亮激将东吴君臣:如果不能抗击曹操, 为什么不举国投降, “面向北方侍奉他呢”? 要搞清“面东背西为尊”和“面南背北为尊”的问题, 有必要了解古人的堂室。据《仪礼》可知, 天子、诸侯、公卿士大夫, 其寝及祭祀之庙, 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堂和室是建在同一地基上的建筑, 地基较高, 有台阶; 堂在前室在后, 堂大室小。堂的东西北三面有墙, 东西墙却东序西序; 北墙把堂与室隔开, 墙外属堂上, 墙内属室内; 朝南临庭(院) 大开。《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所记, 齐宣王便是面南坐在堂上看见有人牵牛从堂下走过。室为长方形, 东西长南北短, 有寝室住人, 有庙堂祭祖。东序有户, 西序有牖, 所谓“登堂入室”即由东边的门进堂, 再进入室内。女子再由“闺”(上圆下方的小门) 进入女眷住的内室———《木兰诗》“坐我西阁床”、《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之“西阁”“中闺”是也。古人在室内与堂上分别举行的活动, 有两种不同的礼仪制度:一、在室内举行的礼仪活动, 是“面东背西”(东向) 为尊, 其次是“南向”,(位在尊者左手) 再其次是“北向”, 最卑的位置是“西向”。鸿门宴可视为“约为兄弟”者的便宴, 座次就是按这种礼节安排的。二、在堂上举行的礼仪活动, 是“面南背北”(南向) 为尊。“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礼记·曲礼上》) 就是这种礼节。《仪礼·乡饮酒礼》所记“堂上”席位, 宾席最尊, 在户牖间北墙南向而坐; 主人在东序前西向坐;(位也在尊者左手) 介(副宾) 席在西序前, 东向坐; 《礼仪·大射礼》载, 陪客诸公面北背南(北向坐), 位次最卑。《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古代宗法制度, 宗庙和墓地的辈次排列, 以始祖中, 其子孙递为昭穆。昭穆相承, 左为昭, 右为穆。先昭后穆, 可视为尚左。《仪礼·觐礼》:“上介皆奉其君之旗, 置于宫, 尚左, 公、侯、伯、子、男, 皆就其旗而立。“这种礼仪制
度汉代以降历代君王、地方官府、乡间宴饮, 仍然沿用(亦有例外, 如元代尚右) 。《三国演义》“桃园结义”及饮酒, 刘备居中, 关羽居左手, 张飞居右手; 王允宴请董卓, 几案对门背墙而设, 董居左, 王居右。《红楼梦》黛玉进京一回写贾母两边座次, 黛玉以贵客为尊, 居贾母左手第一, 迎春居右手第一, 探春、惜春以交分居左、右第二位。至今河南中部、东部很多农村摆酒席还沿用这种礼仪习俗, 不管北屋(堂屋) 、东屋、西屋、南屋, 面对门的座位为上首, 然后左手为上, 右手为下, 面对上首的位置是主人的陪席。综上所述, 我国古代礼仪在不同场合分别为“西尊东卑”和“北尊南卑”, 而不是何文得出的相反结论。正如清代学者凌廷堪在其《礼经释例》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古代礼仪) 室中以东向为尊, 堂以上南向为尊。”何文行文也有疏漏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南向坐”与“亚父者, 范增也”之间, 检三家注本、中华书局标点本及多种选本, 没发现有文字; 后者可看作注释语, 故有的选本中间用破折号, 而没有用省略号的。鸿门宴时项羽并非“楚霸王”。“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并非出自《孔雀东南飞》。引书《礼仪》应是《礼记》之误, 疑排版之疏或笔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