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原文及白话翻译| 袁了凡| 佛经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袁了凡(1533-1606),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袁了凡(1533-1606),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相关文章

  • [中西翻译简史]
  • 翻译史复习重点 依据历史上主流翻译对象的变化,中西翻译发展史可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一,宗教文献为主要翻译对象的宗教翻译阶段,宗教典籍翻译开启了中西翻译史的帷 幕. 二,经典名著为主要翻译对象的文学翻译阶段,文学翻译丰富.深化了对翻译的 ...查看


  • Chinese Tradition(英译汉)
  • 译/中南民族大学2014级MTI 曾诗琴 汉语传统 汉语,汉藏语系中的一种语言,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一种语言.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香港和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大多数人都讲汉语. ...查看


  • 中国翻译史简介
  • 中国翻译史简介 我国的翻译史可上溯到西汉哀帝时代,差不多有两千年的历史.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第一阶段: 东汉桓(huan)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到南北朝,历经四百多年.中国翻译史的一页是从翻译佛经时揭开的, ...查看


  • 中国佛经翻译之"文质之争"
  • 中国佛经翻译之"文质之争" 引言: 在中国的翻译发展史上, 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其中最早的一次便是关于佛经的翻译.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翻译佛经的力量主要是两部分人:一部分是 ...查看


  •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
  •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论的发展 张景丰 (载<语言与翻译>杂志,2002年第三期) 摘要:通过对中国翻译史的回顾, 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的回顾,研究翻译理论的发展, 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张景丰 ...查看


  • 中国翻译理论史
  • 中国翻译(理论)史概论 1. 翻译的二字由来: 据文字记载,早在周代就有了翻译活动,从事翻译的人员被成为"象胥"/ "象寄". 从汉代起, "译"逐渐成为了总称. 从东汉起,&qu ...查看


  • 40阴阳清浊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 40阴阳清浊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我听说人身上的十二经脉和自然界的十二经水相对应,十二经水的五色各不相同,而人的气血是一样的,那么怎么对 ...查看


  • 40腹中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 40腹中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翻译]黄帝问道: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麽病呢? [原文]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翻译]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 [原文 ...查看


  • 中国古代翻译
  • 中国最早译事 关于不同民族的交往的书面记载,在我国始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之间的夏代. "夏后即位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 关于翻译活动的明确记载,始于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