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液压与气压传动。
二、适用专业
机电技术(限选课68-30-2-4)、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技能课68-30-2-4)、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专业技能课34-14-2-4)。
三、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电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控制与运行等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技术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设备和生产线上的应用。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掌握液压及气动系统的基本操作规程,能对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对基本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排除,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体系,突出“必备和够用为度”的职教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特色。通过参与企业调研,在机械企业有关专家与机电教学部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任务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针对机电类及自控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项目案例)为导向,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为课程主线,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电行业中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的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技能要求,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科知识按“项目”
进行整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学”、“做”一体共同完成。通过知识点、技能点的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教学任务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教学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液压与气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拆装等技能。
本课程包含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两个模块。其中液压模块包括五个项目,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进行教学,为项目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气压技术的知识学习和基本训练。每个项目均将相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力求体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为此每个项目均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删除复杂的理论计算,降低理论难度,以实际应用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大力推广“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因此在项目开始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项目任务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项目的实现来形成相应职业能力。通过“项目的提出”,分解出“能力目标”,联系“日常典型案例”,引出“基本知识点”,结合知识点掌握操作要领,以上工作完成之后,提出项目要求达到的目标,让学生独立(或者分组)完成“项目实施”,结合项目(活动)的操作过程,最后完成“项目评价”。本课程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能力评测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不再是课程结业的唯一途径。可以理论考试与实践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
本课程为68学时,4学分。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具备初步设计和搭建简单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能力,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液压和气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的组成、液压系统图、图形符号、优缺点等; (2)掌握液体静压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了解液压系统
中压力及流量损失产生的原因;了解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了解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
(3)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形成的三个条件;掌握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掌握液压缸的推力和速度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职能符号。
(4)熟练掌握换向阀的功能、工作原理、结构、操纵方式和常用滑阀中位机能特点。 (5)熟悉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能够区别
各种压力阀的异同.。
(6)了解压缩空气及气动系统的组成、气源装置和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气缸的
工作原理,会根据要求选用气缸。熟练掌握气动控制元件和各种辅助元件的职能符号。
(7)掌握液压、气动常用回路(换向回路、调压回路、卸荷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
路、调速回路、增速回路、速度换接回路)的工作原理、应用及回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名称、作用、图形符号和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选用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 (3)能够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回路,并能进行简单回路的连接。 (4)能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一般的液压与气动系统。 (5)能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一般故障。
(6)学会识读和分析液压、气动基本回路及系统图, 具备初步的设计能力,能对液压、
气压基本回路进行故障分析。
(7)具备对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
交往沟通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共液压传动部分以及气压传动部分两个教学模块。课程内容及要求的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及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使用建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项目课程教材。教材与参考资料可由以下选用:
苏启训 杨建东主编,《气压与液压控制项目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MC(中国)有限公司,《现代实用气动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已拟定项目化教材编写计划。
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议为: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
出的要求,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生产实践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能脱节,编排时要符合三年制中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2)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
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3)教材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典型应用和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录像、实际应用案例、多
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辅助光盘和应用实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4)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模式编写相应教材。
选取的项目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5)教材应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可操
作性。
(二)教学过程建议
1.为适应不同专业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各个模块部分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在教学学时分配时可根据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2.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理论部分可多引用企业案例和图片,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和实训设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因此要合理安排实训时间,保证实训学时充足,并结合项目实施过程完成必要的项目实施记录。
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项目教学、头脑风暴、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每个项目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进行自主学习,这一过程教师起到组织这的作用,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辅助设备,在引入项目和知识准备阶段,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
6. 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操作规范,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意识。无论是在理论授课还是实践操作,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不同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评价建议
鼓励探索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建议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项目实操成绩和项目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实操成绩60%+项目考试成绩20%。
1. 平时成绩=出勤20%+课堂提问20%+作业60%。
2. 项目实操成绩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其中专业能力占60%,综合能力占40%。要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的评价。考核内容及标准见下表2:
表2 项目实操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第 组 组长 组员
3. 项目考核成绩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占学期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内容及标准见下表3:
表3 个人项目个人能力考核标准
(四)其他建议
1.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为出发点,所授内容应符合行业发展、企业实用。 3.授课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和改进。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液压与气压传动。
二、适用专业
机电技术(限选课68-30-2-4)、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技能课68-30-2-4)、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专业技能课34-14-2-4)。
三、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电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控制与运行等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技术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在设备和生产线上的应用。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掌握液压及气动系统的基本操作规程,能对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对基本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排除,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体系,突出“必备和够用为度”的职教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特色。通过参与企业调研,在机械企业有关专家与机电教学部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任务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针对机电类及自控类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项目案例)为导向,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为课程主线,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电行业中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的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技能要求,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科知识按“项目”
进行整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学”、“做”一体共同完成。通过知识点、技能点的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教学任务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教学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液压与气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拆装等技能。
本课程包含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两个模块。其中液压模块包括五个项目,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进行教学,为项目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气压技术的知识学习和基本训练。每个项目均将相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力求体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为此每个项目均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删除复杂的理论计算,降低理论难度,以实际应用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大力推广“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因此在项目开始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项目任务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项目的实现来形成相应职业能力。通过“项目的提出”,分解出“能力目标”,联系“日常典型案例”,引出“基本知识点”,结合知识点掌握操作要领,以上工作完成之后,提出项目要求达到的目标,让学生独立(或者分组)完成“项目实施”,结合项目(活动)的操作过程,最后完成“项目评价”。本课程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能力评测代替传统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不再是课程结业的唯一途径。可以理论考试与实践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
本课程为68学时,4学分。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液压和气压传动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具备初步设计和搭建简单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能力,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液压和气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的组成、液压系统图、图形符号、优缺点等; (2)掌握液体静压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了解液压系统
中压力及流量损失产生的原因;了解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了解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
(3)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形成的三个条件;掌握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掌握液压缸的推力和速度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职能符号。
(4)熟练掌握换向阀的功能、工作原理、结构、操纵方式和常用滑阀中位机能特点。 (5)熟悉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能够区别
各种压力阀的异同.。
(6)了解压缩空气及气动系统的组成、气源装置和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气缸的
工作原理,会根据要求选用气缸。熟练掌握气动控制元件和各种辅助元件的职能符号。
(7)掌握液压、气动常用回路(换向回路、调压回路、卸荷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
路、调速回路、增速回路、速度换接回路)的工作原理、应用及回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名称、作用、图形符号和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选用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 (3)能够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回路,并能进行简单回路的连接。 (4)能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一般的液压与气动系统。 (5)能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一般故障。
(6)学会识读和分析液压、气动基本回路及系统图, 具备初步的设计能力,能对液压、
气压基本回路进行故障分析。
(7)具备对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
交往沟通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共液压传动部分以及气压传动部分两个教学模块。课程内容及要求的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及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使用建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项目课程教材。教材与参考资料可由以下选用:
苏启训 杨建东主编,《气压与液压控制项目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MC(中国)有限公司,《现代实用气动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已拟定项目化教材编写计划。
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议为: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
出的要求,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生产实践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能脱节,编排时要符合三年制中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2)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
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3)教材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典型应用和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录像、实际应用案例、多
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辅助光盘和应用实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4)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模式编写相应教材。
选取的项目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5)教材应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可操
作性。
(二)教学过程建议
1.为适应不同专业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各个模块部分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在教学学时分配时可根据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2.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理论部分可多引用企业案例和图片,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和实训设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因此要合理安排实训时间,保证实训学时充足,并结合项目实施过程完成必要的项目实施记录。
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项目教学、头脑风暴、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每个项目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进行自主学习,这一过程教师起到组织这的作用,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辅助设备,在引入项目和知识准备阶段,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
6. 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操作规范,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意识。无论是在理论授课还是实践操作,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不同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评价建议
鼓励探索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建议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项目实操成绩和项目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实操成绩60%+项目考试成绩20%。
1. 平时成绩=出勤20%+课堂提问20%+作业60%。
2. 项目实操成绩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其中专业能力占60%,综合能力占40%。要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的评价。考核内容及标准见下表2:
表2 项目实操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第 组 组长 组员
3. 项目考核成绩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占学期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内容及标准见下表3:
表3 个人项目个人能力考核标准
(四)其他建议
1.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为出发点,所授内容应符合行业发展、企业实用。 3.授课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