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当我们从报刊上偶而看到那些卑鄙地处理爱情问题的人时,内心里燃起的愤怒火焰,真想一下子烧掉新中国辽阔草原上的这么几棵毒菌。 现在,在我们的身旁,也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按照和读者见面的先后,把这个故事的三个主角先介绍给大家: ××蒂:部队转业的姑娘,现在上海学习。 张维扬:调干学生,现在武汉大学学习。 杨××:张维扬同班的女同学。 用糖写的字 在一大一小两张映着同一个人的端正面庞的照片后面,合起来写着几句简短动人的话: “蒂:他顽强地相信他这棵(颗)纯洁的心,除了给你之外再不给任何其它的姑娘。 永远爱着你的扬子 9.25” 这是一九五五年九月下旬的一天,当××蒂接到这两张照片、特别看到照片后面的这一段字时,脸不觉刷的一下红通了,一种难以抒发的感情涌上心头,由这颗激动着的心所操纵的身体,好像长上了一双翅膀,飞进了那幸福温暖、白云缭绕的仙境。虽然她和张维扬认识的时间不算短了,但这次对着照片却像陌生人似的,讪讪地反复看来看去,像要透过衣服和皮肉看看那颗心究竟是怎样纯洁。 像我们常见的那些热恋中的双双对对一样,他俩的感情也在与时俱增。这位爱称自已为“扬子”的张维扬的驰骋的感情,不断用那些任何姑娘听了都会激动的诗句抒发出来。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为了你可以牺牲一切, 像为党和祖国那样忠心。 你的扬是永远属于你的, 永远不会叛变他的爱情, 像永远不要叛变祖国和人民一样。……” 虽然这首诗并没有一点诗味;词藻也不新鲜,但这种忠实于爱情,好像海枯石烂都不变的决心还是表达出来了。他这颗通过美丽动听的诗句和一些感动人的行为所装饰出来的“纯洁的心”深深地打动了她。 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在他们各自考取学校以后,就结婚了。不久各自西东:××蒂去了上海,张维扬来到了路珈山。 时过情迁 在湖水环抱、绿树成荫的路珈山,同学们常会看到一男一女形影不离地在一起。男的是张维扬,他身旁的那位头发曲发、打扮奇特的是杨××。不到一年,这位忠实于××蒂像“忠心”于祖国和党的张维扬,给她写信的时间间隔拉长了;说的话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特别奇怪的是在学校发给填写的一张很重要的表格上,张维扬连自己的妻子也“忘掉’了。原来他这颗“再不给任何其它的姑娘”的“纯洁”的心又给了杨××。这种不符合一个共青团员道德品质的现象不断地反映到团支部和班里来。团支书和班长(党员)多次对他进行帮助,希望他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结果怎样呢? 正当全校师生大张旗鼓声讨右派分子的时候,一天下午,张维扬气势凶凶地踢开房门,眼瞪手张地质问坐在宿舍里的班长为什么“干涉”他们的“爱情”。并大言不惭地说:“你们想吃醋吗?”“就是你们在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而这位杨××同学既像助威又像伴奏似地坐在一傍哎哎大哭起来。事后,同学们说:“要不是班长修养好,他真会打起人来。” 为了帮助他认识错误,第二天召开了班会。会上,一个同学马上愤怒地指出他的问题是道德品质问题。张维扬横眉而对:“我不是来上大课的。”说完扬长而去。 当远在上海的×x蒂正感觉张维扬信疏情淡的时候,突然接到一封由几个武大同学写的陌生的信。信中如实地反映了张在武大不道德的表现。开始她真不敢相信表示永远忠实于爱情的张维扬在相隔不到一年后会欺骗她。经过团组织了解,这封陌生人写的信是真实的。这一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使这位在广阔的爱情海洋中行驶不远的姑娘躺上了病床。 在汹涌澎湃的反右派浪潮中,探望妻病的张维扬来到了上海。开始他对造成她的病的原因还企图隐瞒,但事实叫他无法欺骗下去。他恼羞成怒地离开了上海。在离上海前一天,他对××蒂说:“……蒂,让我们就这样保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吧!”理由是这样可以使她“避免痛苦”。怪哉! 坦白的卑鄙者 暑假了。××蒂回到了武汉。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晚,他和张维扬在武昌蛇山会面了。夜幕笼罩着的蛇山上,此时正是伴侣们谈情说爱窃窃私语的场所,想不到今天却成为他对她决别的地方。 “蒂,我承认我的灵魂很卑鄙,……我不知道这是这是因为父亲遗传还是 怎么回事。……开始来到学校她(指……。杨××——笔者)并不注意我,……后来她向我表示了爱,……坦白地说,她很爱我,我也很爱她。……我和你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在生活方式上我们很不一样;学习的看法上也不一样;……你不好运动。就这三点来说我们很难在一起生活了,就这样我们离了吧!……。” 对他这三点奇怪的“理由”,××蒂愤恨地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头上好像压下了千斤重担,当初张维扬求爱的情景也涌现眼前:也是一个夜晚,他那副可怜相,毕挺地跪在面前,好像马上要把心掏出来给她好似的。站在面前的同一个人,为什么以前那样殷勤恳切?为什么现在变得这般阴沉可怕?同是一张嘴,为什么以前说出的话那么甜蜜动听?为什以现在说的话叫人心碎?为什么他像条“变色龙”似的变得这么快? 从张维扬第二天给好的一封信中得到了一些解答。 “……我不爱你这只是为了我的利益,为了我自己,我一点也没有想到你。……我恳求你宽赦我吧!你真不愿意再一次的拿出你的一棵(颗)善良的心吗?我向你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解脱我自己的良心重负,我只希望你把我看作一钱不值的东西,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不值得你爱的一个家伙。我是在追求我所谓的“幸福”,当然,这种幸福对你来谈是痛苦,对我来谈也可能是痛苦,但我求你赐给我,……。 蒂,好蒂!我是在祈求你,我求你忘掉我,……我会永远记得你的,……。 你的罪人 张维扬 7.26” 张维扬说自已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这我们早就知道一点。记得一九五六年他来武大时,由于同志们对他不够了解,选了他为系团总支军体委员。他认为搞团的工作是妨碍了他的学习,因而坚决不干。团委会的同志们三番四次地找他谈话时,他和他们捉迷藏。后来不得不撤他的职。但由于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他消极怠工,使团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以前,当我们从报刊上偶而看到那些卑鄙地处理爱情问题的人时,内心里燃起的愤怒火焰,真想一下子烧掉新中国辽阔草原上的这么几棵毒菌。 现在,在我们的身旁,也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按照和读者见面的先后,把这个故事的三个主角先介绍给大家: ××蒂:部队转业的姑娘,现在上海学习。 张维扬:调干学生,现在武汉大学学习。 杨××:张维扬同班的女同学。 用糖写的字 在一大一小两张映着同一个人的端正面庞的照片后面,合起来写着几句简短动人的话: “蒂:他顽强地相信他这棵(颗)纯洁的心,除了给你之外再不给任何其它的姑娘。 永远爱着你的扬子 9.25” 这是一九五五年九月下旬的一天,当××蒂接到这两张照片、特别看到照片后面的这一段字时,脸不觉刷的一下红通了,一种难以抒发的感情涌上心头,由这颗激动着的心所操纵的身体,好像长上了一双翅膀,飞进了那幸福温暖、白云缭绕的仙境。虽然她和张维扬认识的时间不算短了,但这次对着照片却像陌生人似的,讪讪地反复看来看去,像要透过衣服和皮肉看看那颗心究竟是怎样纯洁。 像我们常见的那些热恋中的双双对对一样,他俩的感情也在与时俱增。这位爱称自已为“扬子”的张维扬的驰骋的感情,不断用那些任何姑娘听了都会激动的诗句抒发出来。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为了你可以牺牲一切, 像为党和祖国那样忠心。 你的扬是永远属于你的, 永远不会叛变他的爱情, 像永远不要叛变祖国和人民一样。……” 虽然这首诗并没有一点诗味;词藻也不新鲜,但这种忠实于爱情,好像海枯石烂都不变的决心还是表达出来了。他这颗通过美丽动听的诗句和一些感动人的行为所装饰出来的“纯洁的心”深深地打动了她。 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在他们各自考取学校以后,就结婚了。不久各自西东:××蒂去了上海,张维扬来到了路珈山。 时过情迁 在湖水环抱、绿树成荫的路珈山,同学们常会看到一男一女形影不离地在一起。男的是张维扬,他身旁的那位头发曲发、打扮奇特的是杨××。不到一年,这位忠实于××蒂像“忠心”于祖国和党的张维扬,给她写信的时间间隔拉长了;说的话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了;特别奇怪的是在学校发给填写的一张很重要的表格上,张维扬连自己的妻子也“忘掉’了。原来他这颗“再不给任何其它的姑娘”的“纯洁”的心又给了杨××。这种不符合一个共青团员道德品质的现象不断地反映到团支部和班里来。团支书和班长(党员)多次对他进行帮助,希望他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结果怎样呢? 正当全校师生大张旗鼓声讨右派分子的时候,一天下午,张维扬气势凶凶地踢开房门,眼瞪手张地质问坐在宿舍里的班长为什么“干涉”他们的“爱情”。并大言不惭地说:“你们想吃醋吗?”“就是你们在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而这位杨××同学既像助威又像伴奏似地坐在一傍哎哎大哭起来。事后,同学们说:“要不是班长修养好,他真会打起人来。” 为了帮助他认识错误,第二天召开了班会。会上,一个同学马上愤怒地指出他的问题是道德品质问题。张维扬横眉而对:“我不是来上大课的。”说完扬长而去。 当远在上海的×x蒂正感觉张维扬信疏情淡的时候,突然接到一封由几个武大同学写的陌生的信。信中如实地反映了张在武大不道德的表现。开始她真不敢相信表示永远忠实于爱情的张维扬在相隔不到一年后会欺骗她。经过团组织了解,这封陌生人写的信是真实的。这一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使这位在广阔的爱情海洋中行驶不远的姑娘躺上了病床。 在汹涌澎湃的反右派浪潮中,探望妻病的张维扬来到了上海。开始他对造成她的病的原因还企图隐瞒,但事实叫他无法欺骗下去。他恼羞成怒地离开了上海。在离上海前一天,他对××蒂说:“……蒂,让我们就这样保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吧!”理由是这样可以使她“避免痛苦”。怪哉! 坦白的卑鄙者 暑假了。××蒂回到了武汉。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晚,他和张维扬在武昌蛇山会面了。夜幕笼罩着的蛇山上,此时正是伴侣们谈情说爱窃窃私语的场所,想不到今天却成为他对她决别的地方。 “蒂,我承认我的灵魂很卑鄙,……我不知道这是这是因为父亲遗传还是 怎么回事。……开始来到学校她(指……。杨××——笔者)并不注意我,……后来她向我表示了爱,……坦白地说,她很爱我,我也很爱她。……我和你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在生活方式上我们很不一样;学习的看法上也不一样;……你不好运动。就这三点来说我们很难在一起生活了,就这样我们离了吧!……。” 对他这三点奇怪的“理由”,××蒂愤恨地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头上好像压下了千斤重担,当初张维扬求爱的情景也涌现眼前:也是一个夜晚,他那副可怜相,毕挺地跪在面前,好像马上要把心掏出来给她好似的。站在面前的同一个人,为什么以前那样殷勤恳切?为什么现在变得这般阴沉可怕?同是一张嘴,为什么以前说出的话那么甜蜜动听?为什以现在说的话叫人心碎?为什么他像条“变色龙”似的变得这么快? 从张维扬第二天给好的一封信中得到了一些解答。 “……我不爱你这只是为了我的利益,为了我自己,我一点也没有想到你。……我恳求你宽赦我吧!你真不愿意再一次的拿出你的一棵(颗)善良的心吗?我向你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解脱我自己的良心重负,我只希望你把我看作一钱不值的东西,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不值得你爱的一个家伙。我是在追求我所谓的“幸福”,当然,这种幸福对你来谈是痛苦,对我来谈也可能是痛苦,但我求你赐给我,……。 蒂,好蒂!我是在祈求你,我求你忘掉我,……我会永远记得你的,……。 你的罪人 张维扬 7.26” 张维扬说自已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这我们早就知道一点。记得一九五六年他来武大时,由于同志们对他不够了解,选了他为系团总支军体委员。他认为搞团的工作是妨碍了他的学习,因而坚决不干。团委会的同志们三番四次地找他谈话时,他和他们捉迷藏。后来不得不撤他的职。但由于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他消极怠工,使团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