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应用文写作结构的模式化及其应用价值
目
录
1 应用文写作的含
义及其基本结构要
求··············································································
············ 2
1.1 应用文写作的
含义及其重要
性··············································································
············· 2 1.1.1从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上中的地位
看········································································· 3
1.1.2从应用文本
身的特
点··············································································
··················· 3
3.1应用文写作模
式化的批
评··············································································
····················· 4 3.2应用文写作模式化的意
义··············································································
····················· 5 3.3应用文写作结构模式化现象的应
用··············································································
····· 5 3.3.1便捷高效的写作模
板··············································································
················· 5 3.3.2科学严谨的结构设
置 ·············································································
·················· 5
3.3.3新時代的产
物··············································································
····························· 5
参考文
献··············································································
································································ 5
应用文写作结构的模式化现象及其应用价
值
张晓蕾
(所在院系:莆田
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指导教师:陈祖芬)
事业单位或是个人,
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介绍经验、联系工作和进行各种写作时均离不开应用文。因此写好
应用文便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应用问结构的要求,这样应用文的模板便应运而生,应用
文的模式化现象也愈演愈烈。
关键词:应用文 模式化 结构 意义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cultur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al
use of
more and more
widely. regardless of state organ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or individual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deas, experiences, contacts and conduct
various kinds of writing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both practical writing.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write practical, especially for the application to
ask the structur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writing template in place, the pattern
of writing is also increasing. through such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such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value.
key words: practical model frame significance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文通常起着交流、知照和凭证的作用,它是各类矛盾纷争的磨合
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用文为了应用而产生和存在。现实中,
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可能会用到同一种应用文,比如请示、求职信、经济合同、慰
问信等,为了有效沟通、顺利交往,人们逐渐对这些共用的文体进行了或议定或约定俗成的
形式化概括,形成了一致的或较为一致的模式,从而保证了沟通的畅达. 因此,社会需要决定
了应用文在写作上的求同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生活
中和工作上实用的
文章,而且非写的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度上是对应用文格
式的不了解和对写作语言的错误应用,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机构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模式来约束。
1应用文写作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要求
1.1应用文写作的
含义及其重要性 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以及人民群
众办理公私事物、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时所广泛使用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格式或惯用体例的
实用文章①。
应用文的重要性主
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1.1.1从应用文在
社会生活上中的地位看 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应用文是在
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体。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应用
文,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无处不
在,无时不用。
应用文写作有它自
身的规律和方法。一 个人很有学问,会写小说、诗歌、戏剧等,但如果不晓得应用文写作的
特点和方法,他就写不好应用文。
1.1.3从社会管理
部门看
范并非是一种严格
规定的法定形式,而是无数前人在写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某种共同的认识和约定,也可以说是
一种审美趣味上的趋同和共识。可见,“约定俗成”虽然不属法定规范,但它必然包含着写作
规范中许多合理因素,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保留,不应随意破坏和擅自修改,以免影响应用
文的特定交际功能。
就书信而言,不要
以为它的写作十分简单。写信写了十几年了,还有错?实际上,真正能够规范地全部书写正
确书信格式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书信格式错了,不也照样收到,
意思也能理解。但它不知道,它所体现的语文修养却是有天壤之别。
尽管应用文的文种
较多,而不同文种的应用文又有不同的写作要求,但它们还是有其共性的。不论是哪一种应
用文,都要十分注重写作质量。
应用文对结构的基
本要求是——合式。合式,是要求符合所用应用文体的程式性要求。程式性是应用文的又一
大特点,它主表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惯用格式。这一点,法定的行政公文与电报表现得极为突
出。拿公文来说,标题、发文字号、主送及抄送抄报机关名称、正文、附件标注、发文时间、
秘密等级、缓急程度等项的写法及其书写位置等都有特定的要求,甚至连文字的书写排印、
用纸的规格及装订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1.2应用文写作的
基本结构要求
范和准绳、联系和
知照、依据和凭证等作用,以及独有的中介性、针对性、从属性、模式性、时效性、实用性
等个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文类的鲜明个性所在。如果不充分认识和准确掌握应用文的个性
特征,即便是擅长文学创作的人,也不一定能写出“理周辞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
的合格的应用文。
面形式,如分条列项式、篇段合一式、分部切块式、表格式等等。三是正文的组织结构方式,
包括行文顺序、开头结尾的安排等等。再具体到应用文的格式来说,则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
即“结构要素”方面。
应用文的结构要素,
有如一部机器的零部件。少了一个零部件往往会影响机器的组装与正常运转。一篇应用文的
结构要素残缺不全,也会影响到结构的完整,影响到应用文正常的处理,会损害其现实效用。
齐划一,从而形成
特定文体的结构模式。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一种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的写
作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整个智能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要求人们快速的掌握信息,
并以空前的速度的精确度传播信息。这就需要我们简化文体形式,规范结构模式,我国古代
对文章分类与结构就有了明确的规范。如陆机的《文赋》就把文章分成了十类,到后期形成
了八股文,这虽说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它却是文章内在规律的一种探索。中国人民解放军
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七条规定: 军队机关公文种类分为: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
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通告、会议纪要④。
为了更好的规范应
用文的写作,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应用文写作模板,不能不说这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
写作格式,同时使应用文写作更加便捷,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
下面就来介绍一种
普通的公文的写作模板(见图1),这是一份排版完整,结构严谨合理,字体设置标准的公文
模板。只要在有阴影的地方输入相应的文字,就可以完全不用排版,不用设置字体地写好一
份公文。
这只是公文写作模
式化的一个缩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这种模板写作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2应用文写作结构
的模式化现象
应用文写作的模式
严谨,结构要求严格,内容必须得体。这就要求我们对应用文做出一定的要求,甚至用模板
来规范人们的写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四条就做出了这样规定:公文处理应
当坚持求实、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③。
所谓模式是对现实
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应用文体结构模式是应用文体的规
律的直观反映。应用文体是一种与日常生活、工作联系密切,带有应用性质的文体。亦称“实
用文”。应用写作的特点之一是文体的实用性,即作者是为了解决个人或社会的实际问题而写
的。它直接针对某一具体现实的事务形成的文章。应用文体的写作对象是具体的“现实事件”,
它的结构问题,适宜用“模式”来做描述与分析,即兼用词语与图像的形式,从文章内容及
其含义倾向等角度来描述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尽管我们常讲“文无定法”,
但应用文体体式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应用文以事实为材料,具有明显的客观性、目的性和针
对性,这种性质决定了其结构形式的相对固定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3应用文写作结构
模式化现象的应用价值
3.1应用文写作模
式化的批评
有这么一篇小品文,
题目是《填写式
新闻录》,是讽刺新闻工作者写作的模式化毛病的:“最近,( )党委,在( )亲切指示下,
认真学习了( ),进行了( )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感到( )的重要性,( )迫
切性,增强了( )自觉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根据( )的特点,制定了( )的措施,
提高了( )的目标,发出了( )的号召,收到了( )的效果,出现了( )的面貌。干部
群众高兴地说( )。
3.3应用文写作结
构模式化现象的应用
价值
3.3.1便捷高效的
写作模板
模式化现象的主体
工具——应用文写作模板。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餐化”这一词已经成为许多现象
的代名词。写字楼里的白领以分秒计算时间,要写出既快又好的应用文,模板已经成为他们
必备的工具。
3.3.3新時代的产
物 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无暇顾及很多细枝末节,效率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的
第一准则。
[1].杜菁锋. 《现代
应用写作》.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2
[2].刘聚英.《中
专语文论集》.北京:北师院出版社.1989年12月
[3].[4].中国人
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s]
3.2应用文写作模
式化的意义
但是应用文模式化
的重大意义还是不
3.2.1运用模式的
构造功能,体现文体架构。 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
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的形象。文章结构是一个次序的的问题,运用模式能提示出文
章各部分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文章有一个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
象。
它能用简洁的方式
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模式能引导关注文章组织过程或结构
的核心环节。
由此可以看出它对
于规范应用文的写作,使我们能够更加高质量的完成应用文的
篇二:(27007)应用文写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一、
概念
应用文是机关单位、
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而使用的具有特定
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 应用写作是运用文字、图、表、数字、符号等表述信息的行为过程;
文书是所有文字材料的总称,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公文必须由法定的
作者制成和发布,具有法定的权威和行政约束力,有特定的体式和一定形式的处理程序,必
须有关公务并且具有现行的效用;
二、 应用文与应用
文体、文书、公文、文件的区别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
区别:
1) 概念的性质不
同
应用文是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办理公务以及处理个人事务中使用的具有特定
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
文件是指公务文书
中格式完备、现行效用很强的、比较重要的文字材
2) 外延的不同
三、 应用文的微观
和宏观特点
应用文的微观特点
包括四个方面
应用文的宏观特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社会性,应用写
作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交流的需要而产生
并发展的,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和社会交往工具,应用文与生俱来就具有社会性。
2) 科学性,应用文
是应付生活,用于事务的文字材料,它真实的反应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就必须真实地反应
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进程,也就是讲求科学性。
3) 中介性,应用文
的中介性主要是指应用文的工具作用。
四、 应用文的主要
功能
应用文有很多功能,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功能:
1) 领导组织方面
的计划指导作用
2) 交流信息方面
的知照联系作用
3) 管理协调方面
的约束控制作用
4) 办事查考方面
的依据凭证作用
五、 应用文的模式化建构及其形成原因
篇三:从应用文与文学写作的比较看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从应
用文与文学写作的比较看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关键词 特点
应用文 文学 写作 比较
应用文写作和文学
写作是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的两种重要写作形式。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
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一是起草应用文的
被动性和受命性
从创作动机来看,
文学写作是写作者主动创作,而应用文写作有很强的被动性的特点。一般来说,文学写作是
写作者自主地反映客观世界或主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形成的;而应用文的撰写却是为了满足
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是因事或受命成文。起草应用文不是取决于个人的意图和兴趣,而是
由于实际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或者是领导的公务安排。
应用文写作的这一
特点,要求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主动地站在所代言的组织的角度
和立场上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和主张。写作者在写作构思中,既要对实际工作有清晰的
了解和准确的判断,还有对宏观政策的透彻理解和贯彻落实;既要能够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
键问题,还要能够做到胸怀全局统筹合理安排;既要善于准确把握领导者个人语言特点和思
维习惯,还要兼顾上级要求和写作规范。
二是内容表达的权
威性和约束力
从内容表达上看,
文学写作的内容表达相对比较自由,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
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文学写作的目的是为欣赏而非实用,即使是领导者个人的作品,也不具
备权威性和约束力。应用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有
效手段,担负着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任。应用文写作必须严格遵照、贯彻、落实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求政治性,要体现权威性、严肃性、庄重性,对受众有很强的约束力,
必须按照应用文的要求遵照、办理和执行。正所谓“一字入应用文,九牛拔不出”。应用文写
作强调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写作者的思维要服从于客体对象的需要,把握对象的特征,根据
对象的实际情况去组织应用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
三是表现形式的程
式化和模式化
从表现形式上看,
文学写作鼓励创作性,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应用文写作的程式化特点比较明显。文学写
作个性更为张扬,形式更加灵活,写法更加多样,鼓励写作者展示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突
破束缚,创造崭新的艺术境界。与文学写作相比,应用文写作格式化思维明显,逻辑性强,
结构严谨,写作比较枯燥。有人说,应用文就是“八股”,这是误解。应用文体式和格式上的
一致性、标准化特点是应用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绝不是“八股”。
面格式处理上看,应用文格式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
家行政机关应用文格式》国家标准。 另外,《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处理办法》和《党的机关
应用文处理条例》分别对行政公文和党务公文做出了规定,从文种、行文规则、应用文用纸、
应用文办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应用文正文的写作看,应用文的开头、主体、结尾
具有惯用的方式,有各部分的习惯用语,各个文种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方式也有通常惯用的
写作方法。
应用文的模式化和
程式化是适应应用文实用性的要求而形成的,简洁明了,有利于受众了解应用文的主要意图,
不致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有利于公务处理,在实际应用文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应用
文写作的这一特点,应用文写作人员学习和掌握各个文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能够更快地掌
握应用文写作规律,提高公务处理效率。
四是写作要求的快
速性和限时性
从写作过程上看,
文学写作没有时间要求,比较自由宽松,而应用文制作处理上有比较严格的时间限制。文学
写作没有什么时限性,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留下了不朽的艺术杰作。
应用文的制发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用文写作无论是向上级报送文件,还是向下
级布置工作,通常都有完成的时限要求。应用文的写作时限与工作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连。例
如,十七大召开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迅速抓好学习十七大精神这项工作,要深
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要尽快制发通知和意见,做出工作安排和部署,撰稿任务时限
要求很紧。
篇四:应用文写作要点
高纲
104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
学考试大纲
27007 应用文写
作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
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
特点
应用文写作是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段的一门公共必考课和本科段的一门选考课程。
(二)本课程的基
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四篇。
基础理论篇主要介绍应用写作的性质、特点、源流演变、文本形式、表达方式、写作过程等
基本写作理论知识。公文写作篇主要介绍我国各类党政公文的功能、特点、区别、写作技巧
等。事务文书篇主要介绍机关单位常用的各类行政事务文书的门类、特点、写作格式等。私
务文书篇主要介绍个人在处理私务过程中常用文书的门类、性质、特点、写作形式等。
(三)本课程与相
关课程的联系
二、课程内容与考
核目标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应用写作
的性质、特点和功能
(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和考核要求
1.识记:应用文、
应用写作、文书、公文、文件的概念;
2.领会:应用文与
应用文体、文书、公文、文件的区别;
应用文的微观和宏
观特点;
应用文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 应用写作
的要素---责任者
(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代言作者、群体作者、法定作者
2.认知:应用文写作者的类型及种类;
应用文文本作者的类型;
收文者在文本中的体现;
质,重点理解党委及其部门、政府及其部门、社会团体;
现;
3
的体现形式;
文者之间构成的关系;
性;
的要素---内容、文本
和考核要求
1
2
本的类型;
特征;
特征;
性和简称、统括形式;
3
旨、材料、结构、语言解决的问题;
应用文的发文者、应用文发文者的性应用文读者的种类及体.领会:法定作者公文的发文者与收应用文读者的特殊第三章 应用写作(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识记:文本; 应用文主旨的类型;.认知:应用文文公务应用文文本的私务应用文文本的应用文语言的特殊.领会:应用文主应用文主旨、材料
的特殊性;
应用文常见的结构
形式;
应用文语体、语境、
语序的特殊性;
应用文模糊语言的
特点和常见模糊语言种类;
4.掌握:应用文常
见文本的格式组成;
的原则;
的情形;
应用文结构层次序数;
5
见的结构形式;
的物化过程
和考核要求
1
发、复核;
2
的客观动因;
原则和方法;
用的方法;
3
见的思维方式及其特殊性;
视角、表现手段、叙事道德;
论方法;
4
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应用文小标题制作应用文中数字使用.应用:应用文常第四章 应用写作(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识记:审核、签.认知:应用写作应用文文种选择的应用文撰制提纲常应用文修改的对象; .领会:应用文常应用文叙述的变形、应用文的说明、议应用文的文风问题; .掌握:应用文文
应用文常用的叙述
方法、叙述人称;
公文的基本发文处
理程序;
5.应用:应用文文
种选择的方法及其使用;
公文写作篇
第一章 公文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是该课程学习
最为重要和最基本的章节。
(二)学习要求
作为基础而重要的
章节,本章考点具体细致。
(三)考核知识点
和考核要求
1.识记:文种的概
念;
党政公文的主要类
别;
行文规则的概念;
批转、转发与印发
的性质;
公文格式的性质、
组成及其有关概念;
2.认知:批转、转发与印发的功能;
公文写作对格式的
要求;
3.领会:公文文种
的确定与选择方法;
批转、转发与印发
的差异;
4.掌握:党政共用
公文、只有党使用而行政不使用、只有行政使用而党不使用的公文种类; 党政公
文的行文规则;
批转、转发与印发
的写作机构及注意事项;
5.应用:公文文种
的选择与确定;
党政公文的行文规
则;
批转、转发与印发
类公文的写作;
公文格式及制作特
殊要求,尤其对公文标题能熟练制作;
第二章 指挥性公
文和公文的指挥功能
(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和考核要求
1
令、决议;
2
文的特点;
3
文主体写作思路;
4
文和具有指挥功能的公文的主要文种及其区别;
性规定的写作要点;
5
文的主体写法;
文和公文的部署功能
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文种。
和考核要求
1
知、意见;
决定的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识记:指示、命命令的分类; 决议的分类; .认知:指挥性公指示的特点; 命令的使用范围; .领会:指挥性公指示与命令的区别;决议与决定的区别;.掌握:指挥性公指挥性决定和指挥.应用:指挥性公第三章 部署性公(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部署性公文是政务(三)考核知识点.识记:决定、通
通知的分类;
意见的分类;
2.认知:部署性公
文的主要特点;
决定的使用范围;
通知的特点和作用;
意见的特点和作用;
3.领会:部署性公
文主体的写作思路;
与批复的区别;
4
文和具有部署功能的公文的主要文种和区别;
5
文主体的写法;
文及公文的知照功能
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文种。
和考核要求
1
告、公报、会议纪要;
2
文的特点;
范围;
特点;
3
告、通告与通知的区别;
与简报的区别;
决定与命令的区别; 通知与指示、通知.掌握:部署性公.应用:部署性公第四章 知照性公(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知照性公文是政务(三)考核知识点.识记:公告、通公告的分类; 通告的分类; 公报的分类; 会议纪要的分类; .认知:知照性公公告的特点、使用通告的特点; 会议纪要的作用、.领会:通告与公公报与公告、公报会议纪要与会议决
议、会议纪要与会议简报、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4.掌握:知照性公
文和具有知照功能的公文的主要文种和区别;
知照通报和知照通
知的写作注意事项;
5.应用:知照性公
文主体的写法;
第五章 报请性公
文及公文的报请功能
(一)课程内容
篇五:应用写作课后作业
应用
写作课后作业: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述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应用写作在社会
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针政策,发布法律
法规的方式来体现的。而政策法规的颁布与晓谕公众,必须借助于行政公文及其他应用文才
能得以实现。这类应用文都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约束力,一经发布,各级行政机关和社会
公众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或处罚,从而对机关团体、社会公众以
及个人的行动产生规范作用,保证产生建设和工作秩序的有条不紊地进行。②联系与沟通作
用。现代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机构、单位、部门、个人等多种实体构成的,它们彼此之间形
成了一种纵横交错、你来我往的主体网络结构。这些实体之间,除了物质的供给与交换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信息的沟通,而信息沟通的传播媒介就是各类应用文。③宣传与教
育作用。应用写作的成果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地认识客观事物极其规律,而且还可以起
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和激励上进的教育作用。④规范与约束作用。应用文中有不少是法律
文件以及根据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定的规章制度,它们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后就具有法律约束
力,在它所涉及的范围内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具有规范和限定作用,任何人不得违反,除非
制定和发布的机关经过修改重新发布。⑤记录与凭证作用。应用写作的过程,就是各种信息
的搜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其成果就是一类或一种信息的汇编与存储。它既是对信息采集和
加工过程的完整记录,也是分析、研究和构思的成果和结晶。同时,应用写作还可以作为执
行公务、处理问题的依据与凭证。
2、应用写作的特点
是什么?
答:①作用的实用
性。
作的传统。应用文
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不断满足社会功用的结果。②应用的广泛性应用写作是为满足人们工作
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其作用的实用性决定了应用的广泛性。无论是科学家、公务员,还
是普通百姓等,各种人都可以运用它来为日常工作和生活服务,因而具有极强的群众性和普
及性。③内容的真实性。在应用写作中,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与想象的成分。应用写作最根本
的要求,就是要注重事实的真实,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以及资料、数据等,都必须有根有据,确凿可靠。④格式的规范性。应用写作形式上的最大
特点,就是讲究文本格式的模式化和规范性。尽管应用文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相对稳定
的格式与规范。这种规范性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为了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方便储
存、检索等而经有关部门制定的。二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对传统的继承。
⑤时间的限定性。应用写作因直接为处理公务和社会生活服务,所以一向受到时间的限制,
具有鲜明的时效性。这里的时效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应用文的写作要讲究时效,如公文
写作、新闻写作都要求迅速及时,不能延误写作时间。二是指应用写作的成品,其功用或效
力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超出规定时间就会时效。⑥作者的特定性。
大多是指派的,有的还是集体。即使是个人完成的应用文,往往也要经过他人的修改,凝聚
集体的心血。⑦语言的简约性。由于应用写作重在写作,因而语言简约平实,不尚修饰,篇
幅一般比较短小,往往用最少的材料、最精炼的文字,来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3、我国古代应用写
作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注重实用性。
的。正是由于应用
文写作的实用性,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促进重要作用。②程序固定式。突出表现在
应用文的创作、制作、用法(文种)、用语及文书制度等方面。古代应用文不仅文种及用法有
规定,用语也讲究程式。此外,还有相对严格的文书制度,主要包括避讳、保管、递送等制
度。③一文一事。一个文种只司一职,不能随意将两个文种混为一谈。这是在长期的实际运
用中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一条得到认定的传统。④直言其事。应用文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
题而行诸笔端的。它要求直截了当地说明问题,或赞扬或批评,或下达某项任务或通知某一
事项,都要清清楚楚,让人一看便知。为此,写作时应力避文学性的曲笔写法,以免给工作
带来损失。⑤事信言文。事信,指事实真实无误;言文,指在事实可靠的基础上讲究遣词造
句和布局谋篇。
第二章 应用文基
础
一、名次解释
材料:材料是作者
为了某一写作目的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整理并借以形成和表现主旨的
成一个有头有尾、
层次清楚、前后连贯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简答题
1、应用文如何确立
主题?对主题有哪些要求?
出发,以党的方针、
政策为依据以有关法规、条例为准绳,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②立足于法。党的方针政策是
各行各业行动的指南。确立主旨,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以及现行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应像灵魂一样贯穿于文章之中。这就要
求撰写前反复查阅有关文件,吃透有关政策的精神实质,并以此为指针统领全文。③明了意
图。领导意图的实质一般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体现;写作时,只有
做到从实际出发,准确反映或体现领导意图,使领导意图有机地溶于具体的文章之中,才算
把握了应用文的主旨。④把握重点。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复杂多样,一个文件难以全面反映出
来,也不可能在一个文件中把所有问题一次解决干净。
3、材料工作有哪几
个环节?各个环节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材料工作四环
节,①占有材料。
既要收集国内的材
料,又要重视国外的材料。(3)既要重视正面材料,又要重视反面材料。(4)既要搜集点上
的材料,又要搜集面上的材料。
是否真实。(2)鉴别是否正确。③选择材料。(1)选择主旨需要的材料。(2)选择真实的材
料。(3)选择典型的材料。(4)选择新颖的材料。④使用材料。(1)根据行文目的和写作要
求决定材料的先后顺序。(2)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确定材料的详略。
4、应用文语言表达
有何特点?
答:①准确。
辨析词义。
(1)句子成分要完
整。(2)词语搭配要恰当。(3)造句要合乎逻辑。(4)正确使用关联词语。②简朴。(1)实
事求是,实话实说,不说假、空、套话。(2)叙事说理,开门见山。主旨确立后,就要“话
不离题”。(3)遣词造句惜墨如金,力避堆砌、重复。(4)不需过分修饰雕琢,力求明白、直
接。③庄重。
第三章 常用文体
一、名词解释
求职信:求职信也
称求职自荐信,是求职者写给用人单位的有关领导,用来介绍自己的一
演讲稿:演讲稿,
也叫演说辞,是演讲者在集会、仪式以及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思想
二、简答题
3、求职信有哪几个
主要特点?与一般书信有什么区别?
答:①目的性。
职”这个中心主题,
一切都要以求得职位为唯一的目的,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书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②自荐性。
求职信的最终目的是让对方录用自己。为达到这一目的,求职者必须自我推荐,把自己的基
本情况,尤其是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专长和优势介绍给对方。③针对性。撰写求职信的目的
是为了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因此必须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能力专长,阐明求职的理
由和依据。同时,还必须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岗位特点,有的放矢地去设计求职信的
写作内容。④简明性。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尤其是领导。
因此,求职信篇幅不能太长,通常以1500字以内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000字,否则会使人
感到繁荣拖沓、啰哩啰唆,也说明求职者组织、概括语言的能力不强。
的真诚去唤起听众
的共鸣,用激情的火花去点燃听众的热情。这种感召性一方面要从演讲稿的内容中来体现,
另一方面要从演讲者的语言色彩和演讲激情上来体现。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讲是哲理和情感的
结合体,要有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力量。②艺术性。演讲是一种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相结合
的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有着强烈的艺术色彩。③通俗性。演讲稿不是供人们案头阅读的文件,
而是用于口头表达的讲话底稿,这就决定了它必须要具有语言通俗,表达生动的特点。作用
①梳理演讲思路。事先撰写演讲稿可以从容梳理思路,精心设计内容,使演讲的材料组织更
为合理,结构安排更为均衡,逻辑思维更有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
自信心,进而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③控制演讲时间。
7、述职报告有哪些
特点?其写作要求是什么?
答:特点①自我评
述性 ②评价的标准性 ③行文的庄重性 ④时间与内容的限定性 作用
(看36页、41页、
45页的例文)
第四章 单位事务
文体
一、名词解释
调查报告:调查报
告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某一情况、问题、事件、经验进行系统周密的
二、简答题
1、计划与总结的联
系是什么?
回顾、检查、研究
和评价。一方面,没有系统、全面、深刻的总结,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的
计划;另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总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密不可分。
②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周而复
始,循环无穷。这种循环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
2、计划和总结的标
题各有哪些写法?
确。具体写法有①
完全式标题。即采用“制定计划的单位名称+适用时限+内容概要+文种”。②省略式标题。即
省略完全式标题的某个因素:或省略单位名称,或省略内容概要,或省略适用期限。③文章
式标题。按照计划的内容或要求达到的目的而拟定。总结的标题一般根据中心内容、目的要
求、总结方向来确定。具体写法有①公文式。即采用“机关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形式。
②新闻式。即标题是总结内容的概括。
3、总结与述职报告
的区别是什么?
答:总结与述职报
告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自述性文种,都用第一人称叙述:针对的
都是过去一段时间
内的工作,并对其进行回顾、反思。其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①内容侧重不同。②具体写法
不同。③参照标准或依据不同。
第五章 党政机关
公文
一、名词解释
党政机关公文:党
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
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
发文字号:发文字
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组成,位于发文机关标志下空2
号用阿拉伯数字标
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是发文的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行政公文的特征?
答:①鲜明的政治
性。②法定的权威性。③价值的实用性。
4、通知的特点和类
型有哪些?写作要求是什么?
行文和平行文。③
从内容性质分,有指挥性公文、只照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和商洽性公文。写作要求有①观点
正确。②实事求是。③准确及时。④简明得体。
5、报告与请示有何
区别?
答:①性质不同。
②目的要求不同。③行文时限不同。
7、如何区分通告与
公告?
答:①使用权限不同。②内容属性不同。③范围不同。
(认真看本章的修改,修改应该会出在本章,掌握行政文的格式)
第六章 经济文体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答:①标的。指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经济往来中的具体标的物。因合同的种类不同,标的可以是货物、劳务、工程项目、财务甚至技术成果等。任何合同都必须有标的,否则就视为无效合同。标的必须用规范化词语写清楚标的名称,以使之特定化,从而有效界定权利与义务的量。②数量和质量。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是合同标的的具体体现。它决定合同当事人承担的权利义务的大小和范围。合同中数量和质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合同将无法正常履行。确立标的的数量、质量时应注意项目要完善,数字要准确,计量单位要明确,不能使用含糊不清的量词。③价款和报酬。即合同标的价值,指取得对方产品、接受对方劳务所支付的代价。④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履行的期限指执行合同的时间限度,应明确履行的具体期限,写明年、月、日,以避免引起争议或者歧义;地点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完成标的任务的空间范围;履行的方式是指交付标的物的方式、支付价款的方式或建设承建方式等。⑤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能履约或不能完全履约时,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法律后果。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有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两种。
第十章 学术论文
一、简答题
1、学术论文有哪些特点?
独创性的论文,就失去了相应的价值和意义。学术论文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课题新、方法新、资料新,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并非强求论文所提出的看法都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而是指在专业研究的领域内,有真知灼见,有个人独到的看法。②科学性。学术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所决定的,也是学术论文区别于非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之一。③学术性。所谓学术是指专门的、系统的学问。
篇一:应用文写作结构的模式化及其应用价值
目
录
1 应用文写作的含
义及其基本结构要
求··············································································
············ 2
1.1 应用文写作的
含义及其重要
性··············································································
············· 2 1.1.1从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上中的地位
看········································································· 3
1.1.2从应用文本
身的特
点··············································································
··················· 3
3.1应用文写作模
式化的批
评··············································································
····················· 4 3.2应用文写作模式化的意
义··············································································
····················· 5 3.3应用文写作结构模式化现象的应
用··············································································
····· 5 3.3.1便捷高效的写作模
板··············································································
················· 5 3.3.2科学严谨的结构设
置 ·············································································
·················· 5
3.3.3新時代的产
物··············································································
····························· 5
参考文
献··············································································
································································ 5
应用文写作结构的模式化现象及其应用价
值
张晓蕾
(所在院系:莆田
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指导教师:陈祖芬)
事业单位或是个人,
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介绍经验、联系工作和进行各种写作时均离不开应用文。因此写好
应用文便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应用问结构的要求,这样应用文的模板便应运而生,应用
文的模式化现象也愈演愈烈。
关键词:应用文 模式化 结构 意义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cultur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al
use of
more and more
widely. regardless of state organ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or individual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deas, experiences, contacts and conduct
various kinds of writing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both practical writing.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write practical, especially for the application to
ask the structur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writing template in place, the pattern
of writing is also increasing. through such stud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such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value.
key words: practical model frame significance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文通常起着交流、知照和凭证的作用,它是各类矛盾纷争的磨合
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用文为了应用而产生和存在。现实中,
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可能会用到同一种应用文,比如请示、求职信、经济合同、慰
问信等,为了有效沟通、顺利交往,人们逐渐对这些共用的文体进行了或议定或约定俗成的
形式化概括,形成了一致的或较为一致的模式,从而保证了沟通的畅达. 因此,社会需要决定
了应用文在写作上的求同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生活
中和工作上实用的
文章,而且非写的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度上是对应用文格
式的不了解和对写作语言的错误应用,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机构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模式来约束。
1应用文写作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要求
1.1应用文写作的
含义及其重要性 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以及人民群
众办理公私事物、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时所广泛使用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格式或惯用体例的
实用文章①。
应用文的重要性主
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1.1.1从应用文在
社会生活上中的地位看 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应用文是在
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体。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应用
文,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无处不
在,无时不用。
应用文写作有它自
身的规律和方法。一 个人很有学问,会写小说、诗歌、戏剧等,但如果不晓得应用文写作的
特点和方法,他就写不好应用文。
1.1.3从社会管理
部门看
范并非是一种严格
规定的法定形式,而是无数前人在写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某种共同的认识和约定,也可以说是
一种审美趣味上的趋同和共识。可见,“约定俗成”虽然不属法定规范,但它必然包含着写作
规范中许多合理因素,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保留,不应随意破坏和擅自修改,以免影响应用
文的特定交际功能。
就书信而言,不要
以为它的写作十分简单。写信写了十几年了,还有错?实际上,真正能够规范地全部书写正
确书信格式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书信格式错了,不也照样收到,
意思也能理解。但它不知道,它所体现的语文修养却是有天壤之别。
尽管应用文的文种
较多,而不同文种的应用文又有不同的写作要求,但它们还是有其共性的。不论是哪一种应
用文,都要十分注重写作质量。
应用文对结构的基
本要求是——合式。合式,是要求符合所用应用文体的程式性要求。程式性是应用文的又一
大特点,它主表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惯用格式。这一点,法定的行政公文与电报表现得极为突
出。拿公文来说,标题、发文字号、主送及抄送抄报机关名称、正文、附件标注、发文时间、
秘密等级、缓急程度等项的写法及其书写位置等都有特定的要求,甚至连文字的书写排印、
用纸的规格及装订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1.2应用文写作的
基本结构要求
范和准绳、联系和
知照、依据和凭证等作用,以及独有的中介性、针对性、从属性、模式性、时效性、实用性
等个性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文类的鲜明个性所在。如果不充分认识和准确掌握应用文的个性
特征,即便是擅长文学创作的人,也不一定能写出“理周辞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
的合格的应用文。
面形式,如分条列项式、篇段合一式、分部切块式、表格式等等。三是正文的组织结构方式,
包括行文顺序、开头结尾的安排等等。再具体到应用文的格式来说,则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
即“结构要素”方面。
应用文的结构要素,
有如一部机器的零部件。少了一个零部件往往会影响机器的组装与正常运转。一篇应用文的
结构要素残缺不全,也会影响到结构的完整,影响到应用文正常的处理,会损害其现实效用。
齐划一,从而形成
特定文体的结构模式。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一种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的写
作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整个智能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要求人们快速的掌握信息,
并以空前的速度的精确度传播信息。这就需要我们简化文体形式,规范结构模式,我国古代
对文章分类与结构就有了明确的规范。如陆机的《文赋》就把文章分成了十类,到后期形成
了八股文,这虽说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它却是文章内在规律的一种探索。中国人民解放军
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七条规定: 军队机关公文种类分为: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
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通告、会议纪要④。
为了更好的规范应
用文的写作,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应用文写作模板,不能不说这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
写作格式,同时使应用文写作更加便捷,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
下面就来介绍一种
普通的公文的写作模板(见图1),这是一份排版完整,结构严谨合理,字体设置标准的公文
模板。只要在有阴影的地方输入相应的文字,就可以完全不用排版,不用设置字体地写好一
份公文。
这只是公文写作模
式化的一个缩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这种模板写作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2应用文写作结构
的模式化现象
应用文写作的模式
严谨,结构要求严格,内容必须得体。这就要求我们对应用文做出一定的要求,甚至用模板
来规范人们的写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四条就做出了这样规定:公文处理应
当坚持求实、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③。
所谓模式是对现实
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应用文体结构模式是应用文体的规
律的直观反映。应用文体是一种与日常生活、工作联系密切,带有应用性质的文体。亦称“实
用文”。应用写作的特点之一是文体的实用性,即作者是为了解决个人或社会的实际问题而写
的。它直接针对某一具体现实的事务形成的文章。应用文体的写作对象是具体的“现实事件”,
它的结构问题,适宜用“模式”来做描述与分析,即兼用词语与图像的形式,从文章内容及
其含义倾向等角度来描述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尽管我们常讲“文无定法”,
但应用文体体式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应用文以事实为材料,具有明显的客观性、目的性和针
对性,这种性质决定了其结构形式的相对固定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3应用文写作结构
模式化现象的应用价值
3.1应用文写作模
式化的批评
有这么一篇小品文,
题目是《填写式
新闻录》,是讽刺新闻工作者写作的模式化毛病的:“最近,( )党委,在( )亲切指示下,
认真学习了( ),进行了( )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感到( )的重要性,( )迫
切性,增强了( )自觉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根据( )的特点,制定了( )的措施,
提高了( )的目标,发出了( )的号召,收到了( )的效果,出现了( )的面貌。干部
群众高兴地说( )。
3.3应用文写作结
构模式化现象的应用
价值
3.3.1便捷高效的
写作模板
模式化现象的主体
工具——应用文写作模板。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餐化”这一词已经成为许多现象
的代名词。写字楼里的白领以分秒计算时间,要写出既快又好的应用文,模板已经成为他们
必备的工具。
3.3.3新時代的产
物 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无暇顾及很多细枝末节,效率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的
第一准则。
[1].杜菁锋. 《现代
应用写作》.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2
[2].刘聚英.《中
专语文论集》.北京:北师院出版社.1989年12月
[3].[4].中国人
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s]
3.2应用文写作模
式化的意义
但是应用文模式化
的重大意义还是不
3.2.1运用模式的
构造功能,体现文体架构。 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
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的形象。文章结构是一个次序的的问题,运用模式能提示出文
章各部分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文章有一个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
象。
它能用简洁的方式
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模式能引导关注文章组织过程或结构
的核心环节。
由此可以看出它对
于规范应用文的写作,使我们能够更加高质量的完成应用文的
篇二:(27007)应用文写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一、
概念
应用文是机关单位、
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而使用的具有特定
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 应用写作是运用文字、图、表、数字、符号等表述信息的行为过程;
文书是所有文字材料的总称,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公文必须由法定的
作者制成和发布,具有法定的权威和行政约束力,有特定的体式和一定形式的处理程序,必
须有关公务并且具有现行的效用;
二、 应用文与应用
文体、文书、公文、文件的区别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
区别:
1) 概念的性质不
同
应用文是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办理公务以及处理个人事务中使用的具有特定
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
文件是指公务文书
中格式完备、现行效用很强的、比较重要的文字材
2) 外延的不同
三、 应用文的微观
和宏观特点
应用文的微观特点
包括四个方面
应用文的宏观特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社会性,应用写
作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交流的需要而产生
并发展的,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和社会交往工具,应用文与生俱来就具有社会性。
2) 科学性,应用文
是应付生活,用于事务的文字材料,它真实的反应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就必须真实地反应
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进程,也就是讲求科学性。
3) 中介性,应用文
的中介性主要是指应用文的工具作用。
四、 应用文的主要
功能
应用文有很多功能,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功能:
1) 领导组织方面
的计划指导作用
2) 交流信息方面
的知照联系作用
3) 管理协调方面
的约束控制作用
4) 办事查考方面
的依据凭证作用
五、 应用文的模式化建构及其形成原因
篇三:从应用文与文学写作的比较看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从应
用文与文学写作的比较看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关键词 特点
应用文 文学 写作 比较
应用文写作和文学
写作是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的两种重要写作形式。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
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一是起草应用文的
被动性和受命性
从创作动机来看,
文学写作是写作者主动创作,而应用文写作有很强的被动性的特点。一般来说,文学写作是
写作者自主地反映客观世界或主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形成的;而应用文的撰写却是为了满足
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是因事或受命成文。起草应用文不是取决于个人的意图和兴趣,而是
由于实际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或者是领导的公务安排。
应用文写作的这一
特点,要求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主动地站在所代言的组织的角度
和立场上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和主张。写作者在写作构思中,既要对实际工作有清晰的
了解和准确的判断,还有对宏观政策的透彻理解和贯彻落实;既要能够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
键问题,还要能够做到胸怀全局统筹合理安排;既要善于准确把握领导者个人语言特点和思
维习惯,还要兼顾上级要求和写作规范。
二是内容表达的权
威性和约束力
从内容表达上看,
文学写作的内容表达相对比较自由,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
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文学写作的目的是为欣赏而非实用,即使是领导者个人的作品,也不具
备权威性和约束力。应用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有
效手段,担负着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任。应用文写作必须严格遵照、贯彻、落实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求政治性,要体现权威性、严肃性、庄重性,对受众有很强的约束力,
必须按照应用文的要求遵照、办理和执行。正所谓“一字入应用文,九牛拔不出”。应用文写
作强调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写作者的思维要服从于客体对象的需要,把握对象的特征,根据
对象的实际情况去组织应用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
三是表现形式的程
式化和模式化
从表现形式上看,
文学写作鼓励创作性,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应用文写作的程式化特点比较明显。文学写
作个性更为张扬,形式更加灵活,写法更加多样,鼓励写作者展示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突
破束缚,创造崭新的艺术境界。与文学写作相比,应用文写作格式化思维明显,逻辑性强,
结构严谨,写作比较枯燥。有人说,应用文就是“八股”,这是误解。应用文体式和格式上的
一致性、标准化特点是应用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绝不是“八股”。
面格式处理上看,应用文格式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
家行政机关应用文格式》国家标准。 另外,《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处理办法》和《党的机关
应用文处理条例》分别对行政公文和党务公文做出了规定,从文种、行文规则、应用文用纸、
应用文办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应用文正文的写作看,应用文的开头、主体、结尾
具有惯用的方式,有各部分的习惯用语,各个文种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方式也有通常惯用的
写作方法。
应用文的模式化和
程式化是适应应用文实用性的要求而形成的,简洁明了,有利于受众了解应用文的主要意图,
不致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有利于公务处理,在实际应用文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应用
文写作的这一特点,应用文写作人员学习和掌握各个文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能够更快地掌
握应用文写作规律,提高公务处理效率。
四是写作要求的快
速性和限时性
从写作过程上看,
文学写作没有时间要求,比较自由宽松,而应用文制作处理上有比较严格的时间限制。文学
写作没有什么时限性,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留下了不朽的艺术杰作。
应用文的制发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用文写作无论是向上级报送文件,还是向下
级布置工作,通常都有完成的时限要求。应用文的写作时限与工作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连。例
如,十七大召开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迅速抓好学习十七大精神这项工作,要深
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要尽快制发通知和意见,做出工作安排和部署,撰稿任务时限
要求很紧。
篇四:应用文写作要点
高纲
104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
学考试大纲
27007 应用文写
作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
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
特点
应用文写作是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段的一门公共必考课和本科段的一门选考课程。
(二)本课程的基
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四篇。
基础理论篇主要介绍应用写作的性质、特点、源流演变、文本形式、表达方式、写作过程等
基本写作理论知识。公文写作篇主要介绍我国各类党政公文的功能、特点、区别、写作技巧
等。事务文书篇主要介绍机关单位常用的各类行政事务文书的门类、特点、写作格式等。私
务文书篇主要介绍个人在处理私务过程中常用文书的门类、性质、特点、写作形式等。
(三)本课程与相
关课程的联系
二、课程内容与考
核目标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应用写作
的性质、特点和功能
(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和考核要求
1.识记:应用文、
应用写作、文书、公文、文件的概念;
2.领会:应用文与
应用文体、文书、公文、文件的区别;
应用文的微观和宏
观特点;
应用文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 应用写作
的要素---责任者
(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代言作者、群体作者、法定作者
2.认知:应用文写作者的类型及种类;
应用文文本作者的类型;
收文者在文本中的体现;
质,重点理解党委及其部门、政府及其部门、社会团体;
现;
3
的体现形式;
文者之间构成的关系;
性;
的要素---内容、文本
和考核要求
1
2
本的类型;
特征;
特征;
性和简称、统括形式;
3
旨、材料、结构、语言解决的问题;
应用文的发文者、应用文发文者的性应用文读者的种类及体.领会:法定作者公文的发文者与收应用文读者的特殊第三章 应用写作(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识记:文本; 应用文主旨的类型;.认知:应用文文公务应用文文本的私务应用文文本的应用文语言的特殊.领会:应用文主应用文主旨、材料
的特殊性;
应用文常见的结构
形式;
应用文语体、语境、
语序的特殊性;
应用文模糊语言的
特点和常见模糊语言种类;
4.掌握:应用文常
见文本的格式组成;
的原则;
的情形;
应用文结构层次序数;
5
见的结构形式;
的物化过程
和考核要求
1
发、复核;
2
的客观动因;
原则和方法;
用的方法;
3
见的思维方式及其特殊性;
视角、表现手段、叙事道德;
论方法;
4
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应用文小标题制作应用文中数字使用.应用:应用文常第四章 应用写作(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识记:审核、签.认知:应用写作应用文文种选择的应用文撰制提纲常应用文修改的对象; .领会:应用文常应用文叙述的变形、应用文的说明、议应用文的文风问题; .掌握:应用文文
应用文常用的叙述
方法、叙述人称;
公文的基本发文处
理程序;
5.应用:应用文文
种选择的方法及其使用;
公文写作篇
第一章 公文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是该课程学习
最为重要和最基本的章节。
(二)学习要求
作为基础而重要的
章节,本章考点具体细致。
(三)考核知识点
和考核要求
1.识记:文种的概
念;
党政公文的主要类
别;
行文规则的概念;
批转、转发与印发
的性质;
公文格式的性质、
组成及其有关概念;
2.认知:批转、转发与印发的功能;
公文写作对格式的
要求;
3.领会:公文文种
的确定与选择方法;
批转、转发与印发
的差异;
4.掌握:党政共用
公文、只有党使用而行政不使用、只有行政使用而党不使用的公文种类; 党政公
文的行文规则;
批转、转发与印发
的写作机构及注意事项;
5.应用:公文文种
的选择与确定;
党政公文的行文规
则;
批转、转发与印发
类公文的写作;
公文格式及制作特
殊要求,尤其对公文标题能熟练制作;
第二章 指挥性公
文和公文的指挥功能
(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和考核要求
1
令、决议;
2
文的特点;
3
文主体写作思路;
4
文和具有指挥功能的公文的主要文种及其区别;
性规定的写作要点;
5
文的主体写法;
文和公文的部署功能
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文种。
和考核要求
1
知、意见;
决定的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识记:指示、命命令的分类; 决议的分类; .认知:指挥性公指示的特点; 命令的使用范围; .领会:指挥性公指示与命令的区别;决议与决定的区别;.掌握:指挥性公指挥性决定和指挥.应用:指挥性公第三章 部署性公(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部署性公文是政务(三)考核知识点.识记:决定、通
通知的分类;
意见的分类;
2.认知:部署性公
文的主要特点;
决定的使用范围;
通知的特点和作用;
意见的特点和作用;
3.领会:部署性公
文主体的写作思路;
与批复的区别;
4
文和具有部署功能的公文的主要文种和区别;
5
文主体的写法;
文及公文的知照功能
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文种。
和考核要求
1
告、公报、会议纪要;
2
文的特点;
范围;
特点;
3
告、通告与通知的区别;
与简报的区别;
决定与命令的区别; 通知与指示、通知.掌握:部署性公.应用:部署性公第四章 知照性公(一)课程内容 (二)学习要求 知照性公文是政务(三)考核知识点.识记:公告、通公告的分类; 通告的分类; 公报的分类; 会议纪要的分类; .认知:知照性公公告的特点、使用通告的特点; 会议纪要的作用、.领会:通告与公公报与公告、公报会议纪要与会议决
议、会议纪要与会议简报、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4.掌握:知照性公
文和具有知照功能的公文的主要文种和区别;
知照通报和知照通
知的写作注意事项;
5.应用:知照性公
文主体的写法;
第五章 报请性公
文及公文的报请功能
(一)课程内容
篇五:应用写作课后作业
应用
写作课后作业: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述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应用写作在社会
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针政策,发布法律
法规的方式来体现的。而政策法规的颁布与晓谕公众,必须借助于行政公文及其他应用文才
能得以实现。这类应用文都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约束力,一经发布,各级行政机关和社会
公众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或处罚,从而对机关团体、社会公众以
及个人的行动产生规范作用,保证产生建设和工作秩序的有条不紊地进行。②联系与沟通作
用。现代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机构、单位、部门、个人等多种实体构成的,它们彼此之间形
成了一种纵横交错、你来我往的主体网络结构。这些实体之间,除了物质的供给与交换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信息的沟通,而信息沟通的传播媒介就是各类应用文。③宣传与教
育作用。应用写作的成果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地认识客观事物极其规律,而且还可以起
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和激励上进的教育作用。④规范与约束作用。应用文中有不少是法律
文件以及根据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定的规章制度,它们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后就具有法律约束
力,在它所涉及的范围内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具有规范和限定作用,任何人不得违反,除非
制定和发布的机关经过修改重新发布。⑤记录与凭证作用。应用写作的过程,就是各种信息
的搜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其成果就是一类或一种信息的汇编与存储。它既是对信息采集和
加工过程的完整记录,也是分析、研究和构思的成果和结晶。同时,应用写作还可以作为执
行公务、处理问题的依据与凭证。
2、应用写作的特点
是什么?
答:①作用的实用
性。
作的传统。应用文
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不断满足社会功用的结果。②应用的广泛性应用写作是为满足人们工作
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其作用的实用性决定了应用的广泛性。无论是科学家、公务员,还
是普通百姓等,各种人都可以运用它来为日常工作和生活服务,因而具有极强的群众性和普
及性。③内容的真实性。在应用写作中,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与想象的成分。应用写作最根本
的要求,就是要注重事实的真实,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以及资料、数据等,都必须有根有据,确凿可靠。④格式的规范性。应用写作形式上的最大
特点,就是讲究文本格式的模式化和规范性。尽管应用文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相对稳定
的格式与规范。这种规范性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为了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方便储
存、检索等而经有关部门制定的。二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对传统的继承。
⑤时间的限定性。应用写作因直接为处理公务和社会生活服务,所以一向受到时间的限制,
具有鲜明的时效性。这里的时效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应用文的写作要讲究时效,如公文
写作、新闻写作都要求迅速及时,不能延误写作时间。二是指应用写作的成品,其功用或效
力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超出规定时间就会时效。⑥作者的特定性。
大多是指派的,有的还是集体。即使是个人完成的应用文,往往也要经过他人的修改,凝聚
集体的心血。⑦语言的简约性。由于应用写作重在写作,因而语言简约平实,不尚修饰,篇
幅一般比较短小,往往用最少的材料、最精炼的文字,来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3、我国古代应用写
作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注重实用性。
的。正是由于应用
文写作的实用性,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促进重要作用。②程序固定式。突出表现在
应用文的创作、制作、用法(文种)、用语及文书制度等方面。古代应用文不仅文种及用法有
规定,用语也讲究程式。此外,还有相对严格的文书制度,主要包括避讳、保管、递送等制
度。③一文一事。一个文种只司一职,不能随意将两个文种混为一谈。这是在长期的实际运
用中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一条得到认定的传统。④直言其事。应用文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
题而行诸笔端的。它要求直截了当地说明问题,或赞扬或批评,或下达某项任务或通知某一
事项,都要清清楚楚,让人一看便知。为此,写作时应力避文学性的曲笔写法,以免给工作
带来损失。⑤事信言文。事信,指事实真实无误;言文,指在事实可靠的基础上讲究遣词造
句和布局谋篇。
第二章 应用文基
础
一、名次解释
材料:材料是作者
为了某一写作目的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整理并借以形成和表现主旨的
成一个有头有尾、
层次清楚、前后连贯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简答题
1、应用文如何确立
主题?对主题有哪些要求?
出发,以党的方针、
政策为依据以有关法规、条例为准绳,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②立足于法。党的方针政策是
各行各业行动的指南。确立主旨,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以及现行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应像灵魂一样贯穿于文章之中。这就要
求撰写前反复查阅有关文件,吃透有关政策的精神实质,并以此为指针统领全文。③明了意
图。领导意图的实质一般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体现;写作时,只有
做到从实际出发,准确反映或体现领导意图,使领导意图有机地溶于具体的文章之中,才算
把握了应用文的主旨。④把握重点。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复杂多样,一个文件难以全面反映出
来,也不可能在一个文件中把所有问题一次解决干净。
3、材料工作有哪几
个环节?各个环节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材料工作四环
节,①占有材料。
既要收集国内的材
料,又要重视国外的材料。(3)既要重视正面材料,又要重视反面材料。(4)既要搜集点上
的材料,又要搜集面上的材料。
是否真实。(2)鉴别是否正确。③选择材料。(1)选择主旨需要的材料。(2)选择真实的材
料。(3)选择典型的材料。(4)选择新颖的材料。④使用材料。(1)根据行文目的和写作要
求决定材料的先后顺序。(2)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确定材料的详略。
4、应用文语言表达
有何特点?
答:①准确。
辨析词义。
(1)句子成分要完
整。(2)词语搭配要恰当。(3)造句要合乎逻辑。(4)正确使用关联词语。②简朴。(1)实
事求是,实话实说,不说假、空、套话。(2)叙事说理,开门见山。主旨确立后,就要“话
不离题”。(3)遣词造句惜墨如金,力避堆砌、重复。(4)不需过分修饰雕琢,力求明白、直
接。③庄重。
第三章 常用文体
一、名词解释
求职信:求职信也
称求职自荐信,是求职者写给用人单位的有关领导,用来介绍自己的一
演讲稿:演讲稿,
也叫演说辞,是演讲者在集会、仪式以及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思想
二、简答题
3、求职信有哪几个
主要特点?与一般书信有什么区别?
答:①目的性。
职”这个中心主题,
一切都要以求得职位为唯一的目的,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书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②自荐性。
求职信的最终目的是让对方录用自己。为达到这一目的,求职者必须自我推荐,把自己的基
本情况,尤其是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专长和优势介绍给对方。③针对性。撰写求职信的目的
是为了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因此必须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能力专长,阐明求职的理
由和依据。同时,还必须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岗位特点,有的放矢地去设计求职信的
写作内容。④简明性。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尤其是领导。
因此,求职信篇幅不能太长,通常以1500字以内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000字,否则会使人
感到繁荣拖沓、啰哩啰唆,也说明求职者组织、概括语言的能力不强。
的真诚去唤起听众
的共鸣,用激情的火花去点燃听众的热情。这种感召性一方面要从演讲稿的内容中来体现,
另一方面要从演讲者的语言色彩和演讲激情上来体现。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讲是哲理和情感的
结合体,要有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力量。②艺术性。演讲是一种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相结合
的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有着强烈的艺术色彩。③通俗性。演讲稿不是供人们案头阅读的文件,
而是用于口头表达的讲话底稿,这就决定了它必须要具有语言通俗,表达生动的特点。作用
①梳理演讲思路。事先撰写演讲稿可以从容梳理思路,精心设计内容,使演讲的材料组织更
为合理,结构安排更为均衡,逻辑思维更有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
自信心,进而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③控制演讲时间。
7、述职报告有哪些
特点?其写作要求是什么?
答:特点①自我评
述性 ②评价的标准性 ③行文的庄重性 ④时间与内容的限定性 作用
(看36页、41页、
45页的例文)
第四章 单位事务
文体
一、名词解释
调查报告:调查报
告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某一情况、问题、事件、经验进行系统周密的
二、简答题
1、计划与总结的联
系是什么?
回顾、检查、研究
和评价。一方面,没有系统、全面、深刻的总结,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的
计划;另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总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密不可分。
②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周而复
始,循环无穷。这种循环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
2、计划和总结的标
题各有哪些写法?
确。具体写法有①
完全式标题。即采用“制定计划的单位名称+适用时限+内容概要+文种”。②省略式标题。即
省略完全式标题的某个因素:或省略单位名称,或省略内容概要,或省略适用期限。③文章
式标题。按照计划的内容或要求达到的目的而拟定。总结的标题一般根据中心内容、目的要
求、总结方向来确定。具体写法有①公文式。即采用“机关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形式。
②新闻式。即标题是总结内容的概括。
3、总结与述职报告
的区别是什么?
答:总结与述职报
告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自述性文种,都用第一人称叙述:针对的
都是过去一段时间
内的工作,并对其进行回顾、反思。其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①内容侧重不同。②具体写法
不同。③参照标准或依据不同。
第五章 党政机关
公文
一、名词解释
党政机关公文:党
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
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
发文字号:发文字
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组成,位于发文机关标志下空2
号用阿拉伯数字标
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是发文的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行政公文的特征?
答:①鲜明的政治
性。②法定的权威性。③价值的实用性。
4、通知的特点和类
型有哪些?写作要求是什么?
行文和平行文。③
从内容性质分,有指挥性公文、只照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和商洽性公文。写作要求有①观点
正确。②实事求是。③准确及时。④简明得体。
5、报告与请示有何
区别?
答:①性质不同。
②目的要求不同。③行文时限不同。
7、如何区分通告与
公告?
答:①使用权限不同。②内容属性不同。③范围不同。
(认真看本章的修改,修改应该会出在本章,掌握行政文的格式)
第六章 经济文体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答:①标的。指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经济往来中的具体标的物。因合同的种类不同,标的可以是货物、劳务、工程项目、财务甚至技术成果等。任何合同都必须有标的,否则就视为无效合同。标的必须用规范化词语写清楚标的名称,以使之特定化,从而有效界定权利与义务的量。②数量和质量。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是合同标的的具体体现。它决定合同当事人承担的权利义务的大小和范围。合同中数量和质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合同将无法正常履行。确立标的的数量、质量时应注意项目要完善,数字要准确,计量单位要明确,不能使用含糊不清的量词。③价款和报酬。即合同标的价值,指取得对方产品、接受对方劳务所支付的代价。④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履行的期限指执行合同的时间限度,应明确履行的具体期限,写明年、月、日,以避免引起争议或者歧义;地点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完成标的任务的空间范围;履行的方式是指交付标的物的方式、支付价款的方式或建设承建方式等。⑤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能履约或不能完全履约时,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法律后果。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有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两种。
第十章 学术论文
一、简答题
1、学术论文有哪些特点?
独创性的论文,就失去了相应的价值和意义。学术论文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课题新、方法新、资料新,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并非强求论文所提出的看法都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而是指在专业研究的领域内,有真知灼见,有个人独到的看法。②科学性。学术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所决定的,也是学术论文区别于非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之一。③学术性。所谓学术是指专门的、系统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