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37
论外语教学心理学
刘玉梅
(开封大学公共外语教研室,开封 475004)
摘 要 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外语教师应掌握外语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中,充分运用外语教学心理学,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外语教学心理学;英语教学;心理语言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历史上各种流派的外语教学法,都是以当时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总是受到一定心理流派的影响。而外语教学心理又不同于常规的教育学、心理学。它是以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传播理论的发展和外语教学的实际状况,探索外语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即研究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外语知识、外语技能、个体差异,揭示学习过程的实质和开发有效教育方法的科学。1 影响英语教学的心理学理论
1.1 联想心理学
自1986年起,桑代克将联想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与动物研究结合起来,正式提出联结论。这一心理学说被列入联想心理学派,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刺激-反应学习心理学。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设计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它主张学外语先听后说。1.2 行为主义心理学
五、六十年代,对外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语言的掌握就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不断的重复和模仿,强调机械性训练。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中占着主导地位,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听说法,强调与目的语的大量接触和实践,强调语法结构的操练。1.3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受现代语言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随着学习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家们逐步认识到忽视学习的内在心理过程的严重缺陷。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的认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规则的能力。对听说法在
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1.4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外语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学生是内在因素,内因起决定性作用。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交际法,也称功能法,已经发展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2 外语教学心理学与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有机结合
听是说的基础,只有听懂,才能试图去表达。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听力材料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挥多种感官作用,善于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其形成一种正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稳定地保持下来,成为一种良好的个性意识倾向。
为了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提高阅读能力,外语教育工作者除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外,尤为重要的是了解阅读及阅读教学的特点。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感知、释义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多种阅读技能。
英语词汇及语法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部分,它也是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词汇的构成句子的最小语言单位。学生常常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单词太难背了”。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善于记忆“积极词汇”、运用“词根法”、“对比法”记忆单词。
归纳法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演绎法省时省力,但如处理不当,容易形成“填鸭式”教学。外语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英语程度以及语言材料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英语写作的教学目的,是在熟悉某些词汇及某些语法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能力。包括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写作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训练。所以,外语教育工作者应了解书写作为一种运动技能具有以下心理特点:首先,书写一种
38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5年第1期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李大伟
(包头钢铁工程学校)
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步完善,这一著名论断得到不断地凸显。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等概念。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多次出现在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中,已经深入人心。这些都是对“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的进一步发展,对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充实。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的修养。笔者拟谈谈自己学习中的一点儿体会,见教于大方之家。
第一个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和世界视野。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少数发达国家已经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与此同时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作及思维连续的技能;其次,书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技能;第三,书写的高级阶段是一个包含自动化动作的自觉过程。
3 运用外语教学心理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外语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习得过程,它涉及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成绩。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动机:
内在动机,具有这类动机的学生并不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在于外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从中获得极大乐趣与满足。外在动机,这种力量的源泉是外界的一种压力,如若学生所取受的这种压力一旦消失或得不到很好的转化,它极可能变成消极因素而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融合性动机,具有这种动机的学生普遍是外语学院及外语专业的学生,有很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能充分接触非母语文化、风俗、社会问题并产生浓厚兴趣。这些都促使这类学生产生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具有这类动机的人往往是具有高学历的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工具性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是有选择性、无持久性。间接远期性动机,这类动机与比较长远的活动结果相联
动而新独立的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也在迅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在世界范围内,不论经济领域还是社会其他领域都得到空前大发展。但是应该看到,不论发达国家的信息化过程,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其发展模式始终没有跳出欧美国家过去二三百年发展模式的窠臼。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重复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即便是后工业化社会,他们的所谓信息化工部过程,距离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也相去不远。信息化社会始终是建立在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上的(无怪乎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对本国的“产业空洞化”忧心忡忡)。“发展”仍旧,“模式”未变。可是,传统的发展模式还能克隆出一个个繁荣富强地美国吗?假如中国也变成了“汽车王国”,中东的石油还够用吗?传统的发展模式使昨天的美国“发展”成今天的美国,却不能保证中国“发展”成美国。系,因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动摇性,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对具有这类动机的学生外语教育工作者只需加以适当把握及充分引导就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直接近期性动机,这种动机的产生最初可能由外部因素引起,但最终会转化为一种具体、强烈而有效的自我认识。
外语教学心理学从心理上探讨使用语言、学习语言的掌握语言的过程和特点,以提高外语教和学的实际效果为目的,为外语教师及所有学习和研究外语的人们服务。它既囊括了部分常规的教学方法,又与中外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外语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具体阐述了如何将常规的教学方法融于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外语教育的复杂性、科学性以及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以拓展和延伸,使其成为系统的、综合的全新学科。外语教育工作者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要扎实的外语专业功底,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善于发现、掌握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消除外语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收稿日期:2004年12月15日
2005年第1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37
论外语教学心理学
刘玉梅
(开封大学公共外语教研室,开封 475004)
摘 要 外语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外语教师应掌握外语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中,充分运用外语教学心理学,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外语教学心理学;英语教学;心理语言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历史上各种流派的外语教学法,都是以当时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总是受到一定心理流派的影响。而外语教学心理又不同于常规的教育学、心理学。它是以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信息技术、传播理论的发展和外语教学的实际状况,探索外语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即研究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外语知识、外语技能、个体差异,揭示学习过程的实质和开发有效教育方法的科学。1 影响英语教学的心理学理论
1.1 联想心理学
自1986年起,桑代克将联想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与动物研究结合起来,正式提出联结论。这一心理学说被列入联想心理学派,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刺激-反应学习心理学。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设计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它主张学外语先听后说。1.2 行为主义心理学
五、六十年代,对外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语言的掌握就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不断的重复和模仿,强调机械性训练。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中占着主导地位,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听说法,强调与目的语的大量接触和实践,强调语法结构的操练。1.3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受现代语言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随着学习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家们逐步认识到忽视学习的内在心理过程的严重缺陷。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的认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规则的能力。对听说法在
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1.4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外语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学生是内在因素,内因起决定性作用。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交际法,也称功能法,已经发展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2 外语教学心理学与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有机结合
听是说的基础,只有听懂,才能试图去表达。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听力材料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挥多种感官作用,善于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其形成一种正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稳定地保持下来,成为一种良好的个性意识倾向。
为了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提高阅读能力,外语教育工作者除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外,尤为重要的是了解阅读及阅读教学的特点。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感知、释义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多种阅读技能。
英语词汇及语法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部分,它也是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词汇的构成句子的最小语言单位。学生常常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单词太难背了”。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善于记忆“积极词汇”、运用“词根法”、“对比法”记忆单词。
归纳法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演绎法省时省力,但如处理不当,容易形成“填鸭式”教学。外语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英语程度以及语言材料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英语写作的教学目的,是在熟悉某些词汇及某些语法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能力。包括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写作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训练。所以,外语教育工作者应了解书写作为一种运动技能具有以下心理特点:首先,书写一种
38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5年第1期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李大伟
(包头钢铁工程学校)
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步完善,这一著名论断得到不断地凸显。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等概念。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多次出现在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中,已经深入人心。这些都是对“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的进一步发展,对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充实。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的修养。笔者拟谈谈自己学习中的一点儿体会,见教于大方之家。
第一个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和世界视野。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变化,少数发达国家已经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与此同时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作及思维连续的技能;其次,书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技能;第三,书写的高级阶段是一个包含自动化动作的自觉过程。
3 运用外语教学心理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外语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习得过程,它涉及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成绩。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动机:
内在动机,具有这类动机的学生并不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在于外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从中获得极大乐趣与满足。外在动机,这种力量的源泉是外界的一种压力,如若学生所取受的这种压力一旦消失或得不到很好的转化,它极可能变成消极因素而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融合性动机,具有这种动机的学生普遍是外语学院及外语专业的学生,有很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能充分接触非母语文化、风俗、社会问题并产生浓厚兴趣。这些都促使这类学生产生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具有这类动机的人往往是具有高学历的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工具性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是有选择性、无持久性。间接远期性动机,这类动机与比较长远的活动结果相联
动而新独立的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也在迅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在世界范围内,不论经济领域还是社会其他领域都得到空前大发展。但是应该看到,不论发达国家的信息化过程,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其发展模式始终没有跳出欧美国家过去二三百年发展模式的窠臼。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重复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即便是后工业化社会,他们的所谓信息化工部过程,距离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也相去不远。信息化社会始终是建立在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上的(无怪乎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对本国的“产业空洞化”忧心忡忡)。“发展”仍旧,“模式”未变。可是,传统的发展模式还能克隆出一个个繁荣富强地美国吗?假如中国也变成了“汽车王国”,中东的石油还够用吗?传统的发展模式使昨天的美国“发展”成今天的美国,却不能保证中国“发展”成美国。系,因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动摇性,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对具有这类动机的学生外语教育工作者只需加以适当把握及充分引导就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直接近期性动机,这种动机的产生最初可能由外部因素引起,但最终会转化为一种具体、强烈而有效的自我认识。
外语教学心理学从心理上探讨使用语言、学习语言的掌握语言的过程和特点,以提高外语教和学的实际效果为目的,为外语教师及所有学习和研究外语的人们服务。它既囊括了部分常规的教学方法,又与中外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外语教学的特点相结合,具体阐述了如何将常规的教学方法融于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外语教育的复杂性、科学性以及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以拓展和延伸,使其成为系统的、综合的全新学科。外语教育工作者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要扎实的外语专业功底,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善于发现、掌握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消除外语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收稿日期:200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