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重读第七十一章 知与不知

上一章老子发出感叹,认为误解他的无为哲学的大人物是必然的,是不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人的本性决定的。无为是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违道的瞎折腾,才能坚守合道的大事功。就说战争吧,指挥员有所不敢不为才能够体现出真正的勇敢机智,体现出战争的正义性,体现出为天下统一的大事功。     这一章老子专门讲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问题。特别警告那些侯王将帅们。

第一,知不知,尚矣。一个人明白自己不是先知先能万知万能的,明白自己即使在专业领域在熟悉的事情中,也是有所不知不能的,明白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之前即使确知确信能够付诸实施、完满完成的事情,也会令自己一头雾水,束手无策。明白随着认知接受实践检验又会发现有许多无知的障碍,明白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世界的无限性永远是一个矛盾状态,明白个人的认识状态永远只是人类认知沧海中的一粟,永远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前进,永远谦虚谨慎,才是值得人们崇尚的敬重佩服的人。下棋的高手总想多算计几十步,却总在对局中会发现自己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真正的高手过招,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说自己能够完全把握局面。

第二,不知知,病也。那些明明只知道局部、知道表象、知道紧密联系事情中的一点,只知道全过程中的一段,就以为自己掌握了本质、全部、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就在这种心态下,毫无顾忌的作决定发命令、毫无保留的去实施,还说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却不知道自己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防身力量与技能也没有。那不是勇敢,是鲁莽,不是去打猎,是去送命。有些人听信动物园里的老虎不吃人,就翻墙进去了,被虎吃掉,又怪谁呢?强不知以为知,是病是大病,有时是会丧失性命的。

第三,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圣人为什么会少犯错误,少出毛病,能够获得大成功?那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认知的局限性,能够向下级和群众虚心学习,弥补自己的无知。能够慎重决策,能够留有余地,事先有失败后的预定方案。发射卫星,每次都会有不成功的必要准备,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失败了也能够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第四,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只有知道自己的毛病,性格的毛病,认识的不足,总是记在心里,生怕坏事,生怕给百姓和社会造成损害,才可以在作人作事中多一点成功,少一些错误和失败。

人生既不能因有认知的局限性,就任何事情也不去干,也不能只懂得了一点点情况,就盲目决策实施。正确的作法是战争中采取的最少七分保险三分冒险。在战争中学战争,逐渐将保险系数提高。

上一章老子发出感叹,认为误解他的无为哲学的大人物是必然的,是不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人的本性决定的。无为是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违道的瞎折腾,才能坚守合道的大事功。就说战争吧,指挥员有所不敢不为才能够体现出真正的勇敢机智,体现出战争的正义性,体现出为天下统一的大事功。     这一章老子专门讲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问题。特别警告那些侯王将帅们。

第一,知不知,尚矣。一个人明白自己不是先知先能万知万能的,明白自己即使在专业领域在熟悉的事情中,也是有所不知不能的,明白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之前即使确知确信能够付诸实施、完满完成的事情,也会令自己一头雾水,束手无策。明白随着认知接受实践检验又会发现有许多无知的障碍,明白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世界的无限性永远是一个矛盾状态,明白个人的认识状态永远只是人类认知沧海中的一粟,永远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前进,永远谦虚谨慎,才是值得人们崇尚的敬重佩服的人。下棋的高手总想多算计几十步,却总在对局中会发现自己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真正的高手过招,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说自己能够完全把握局面。

第二,不知知,病也。那些明明只知道局部、知道表象、知道紧密联系事情中的一点,只知道全过程中的一段,就以为自己掌握了本质、全部、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就在这种心态下,毫无顾忌的作决定发命令、毫无保留的去实施,还说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却不知道自己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防身力量与技能也没有。那不是勇敢,是鲁莽,不是去打猎,是去送命。有些人听信动物园里的老虎不吃人,就翻墙进去了,被虎吃掉,又怪谁呢?强不知以为知,是病是大病,有时是会丧失性命的。

第三,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圣人为什么会少犯错误,少出毛病,能够获得大成功?那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认知的局限性,能够向下级和群众虚心学习,弥补自己的无知。能够慎重决策,能够留有余地,事先有失败后的预定方案。发射卫星,每次都会有不成功的必要准备,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失败了也能够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第四,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只有知道自己的毛病,性格的毛病,认识的不足,总是记在心里,生怕坏事,生怕给百姓和社会造成损害,才可以在作人作事中多一点成功,少一些错误和失败。

人生既不能因有认知的局限性,就任何事情也不去干,也不能只懂得了一点点情况,就盲目决策实施。正确的作法是战争中采取的最少七分保险三分冒险。在战争中学战争,逐渐将保险系数提高。


相关文章

  • 道德经重读第二十四章 馀食赘形
  • 老子在二十一章讲了物中有精,精中有信后,讲了他就是从求精求信中获得对宇宙万物的根本性真理性认识的.第二十二章讲了曲则全等等五个因果关系,就是精中之信,守其因而必得其果,不需要在人生中一心追求果而忘记原因和过程.这就是抱一,这就是夫唯不争结果 ...查看


  • 看着英语不知如何发音怎么办?英语拼读规则在这里
  • 近来小编发现,很多童鞋反馈看着单词有心学却不知如何去读,甚是苦恼. 实际上许多单词的发音不需要查字典也可以知道该读什么音,不知道的信息可能是这个词的重音位置.重读音节中元字组的读音.个别辅音字母的读音等.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英语单 ...查看


  • 道德经重读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因为宇宙是一个完整的道,所以得道的人,也只能获得这个完整混一的道,成为人的一德.理想的一德当然完全合乎道,然而人的一德就具体的个人和每个时代的人而言,永远也只能无限接近而并不能完全得道,永远在得道的路上.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只能从部分中体现反 ...查看


  • 道德经重读第五十八章 四多与四自
  • 对于政治人物而言,能够以百姓之心为心,进入玄同与天下贵的境界,才是智者,才不会多言生事,危害社会.老子在五十七章讲了这些观点之后,五十八章进一步具体讲了如何作到不多言,作到不多言的好处.     老子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查看


  • 两小儿辩日和学弈教案
  •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读准字音,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 ...查看


  • 重读伽达默尔_科学时代的理性_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 2011年第1期(第13卷 总第 ...查看


  • 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值得一读
  • 在<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说的是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 ...查看


  • 重读鲁迅散文[五猖会]
  • 重读鲁迅散文<五猖会> 桑永海 不论思想内涵的深刻还是艺术表达的超绝,<五猖会>都是当之无愧.超乎时空的经典.而且是一篇对现实和未来都有着警醒意义,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经典. <朝花夕拾>只收了10篇 ...查看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一直不敢妄自谈论鲁迅,在我看来,鲁迅是我始终不能触摸的一座丰碑.但是,有一天,当我结束沙漠边缘的生活,重新回到绍兴,开始在鲁迅故里穿行,远在北方的一位行者竟羡慕地说:你每天陪着鲁迅,还整日被一种文化所浸染,真是一种福!朋友简单的话语,竟不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