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气体吸附剂

第20卷第6期

2008年6月

学进展

V01.20No.6June,2008

PROGRESSINCHEMISTRY

介孔气体吸附剂*

李俊宁1’2

王丽娜2

齐涛2一初景龙2刘长厚1张懿2

(1.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摘

大连116012;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0)

要介孔二氧化硅经过表面修饰,赋予介孔材料不同的特性,具有很多潜在用途,是无机材料研究

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介孔二氧化硅(M41S和SBA)为载体设计的气体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二氧化碳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介孔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介绍了二氧化碳介孔吸附剂的不同制备方法和影响二氧化碳在介孔吸附剂上吸附的因素,以及介孔吸附剂的结构对可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过程的影响。最后,对介孔气体吸附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介孔接枝

浸渍吸附二氧化碳可挥发性有机物

中图分类号:0613.72;0647.33;TB3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81X(2008)06.0851.08

Mesoporous

厶Junnin91’2

WangLina2

GasAdsorbents

Qi

Ta02‘‘

ChuJinglon92LiuChanghoulZhang

Y/2

(1.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12,China;

2.InstituteofProcessEngineering,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

Themodificationofmesopomussilicamaterials

to

impartthem

with

widerangeof

functionalities

promisingforvariousapplicationsisthefocusoftheinorganicprogressofthe

mesoporous

materials

research.Thepresentreviewoutlinestherecent

volatileorganic

silica-basedgasadsorbents.Theadsorptionprocessofcarbondioxideand

compounds(VOCs)on

carbonoxide

on

themesoporousadsorbentsisdiscussedindetail.Thefactorsthatinfluencetheadsorptionof

route

are

themesoporoussilicaadsorbentssynthesizedbypost-graftingandimpregnation

on

elucidated.This

reviewalsodiscussestheimpactofthemeso・structureofthesilicamesoporousgasadsorbents

Keywords

ar{e

theadsorptionofVOCs.Futuredevelopmentsofthe

highlighted.

mesoporous;grafting;impregnation;adsorption;C02;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VOCs)

机理、形貌调控和应用性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

引言

近年来,介孔材料成为世界范围内化学和材料

究,有力地推动了介孔材料科学的发展。从介孔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如何有效地改善其结构和性能,拓展介孔材料的应用领域,使介孔材料的这些优良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对介孔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目前,对介孔材料应用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催化材料、吸附分离、药物控释以及纳米材料合成领域。很多综述文章总结了介孔材料在一些领域内的应用进展情况幢叫1。本文主要介绍基于介孔二氧化

科学研究的热点。由于介孔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孔道,孔径在2—30nm内大小可调,比表面积高,表面富含硅羟基等一系列优点,使得介孔材料在催化化学、吸附分离、药物控释、传感技术以及生态和纳米材料领域具有很多的潜在用途,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在介孔材料出现的短短十几年间,科学家们对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形成

收稿:2007年7月,收修改稿:2007年9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0234040)资助

**通讯联系人

e-mail:tqgreen@home.ipe.∽.ca

万方数据 

化学进展

第20卷

硅设计的吸附剂在气体吸附特别是二氧化碳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

2二氧化碳气体的吸附分离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化石燃料提供的能源,然而由此造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稳定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此外,一些现代工业,如天然气工业和燃料电池工业,同样要求除去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分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o。

CO:在多孔固体上的吸附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分离方法。它克服了液态胺吸收方法中液态胺溶液蒸发,腐蚀设备的缺点,且具有传质速率快、设备操作简单、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合成氨、甲醇及制氢工业中。目前工业上最常见的CO:固体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碳分子筛和沸石分子筛等。含有胺基的聚合物一直被用作密闭环境中c02的吸附剂,如宇宙飞船和潜艇。虽然这些吸附剂对CO,气体有着较高的吸附容量,但是操作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如工业上经常使用的13X沸石分子筛,当气流中有水蒸气存在时,会严重影响c02吸附量;当其他气体如氮气存在时,则吸附剂对CO:的选择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有资料显示,火力发电厂排放的co: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0%左右,如果能够设计一种高效的CO,吸附剂,能满足:(1)高吸附容量(大于1mmol/g),(2)在工业操作条件下可以长期使用且容易再生(循环使用性能良好),(3)再生过程消耗能量少,则CO:的分离成本可以大大降低¨0|,电力成本也会降低。2.1介孔吸附剂

介孔二氧化硅不但具有大的孔体积,而且表面富含硅羟基,易于进行化学修饰,为制备CO,吸附剂提供了条件。基于介孔二氧化硅设计的CO,吸附剂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接枝法和浸渍法。接枝法是将含有能与co:作用的活性基团的化合物与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的硅羟基发生硅烷化反应,接枝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道表面,得到CO,吸附材料;浸渍法用含有活性基团的化合物浸渍介孔二氧化硅,使介孔孔道部分填充,制备能够吸附C02的吸附材料。

万 

方数据2.1.1接枝法

接枝法是对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制备具有不同功能材料的主要方法。在制备CO,吸附剂时,最常见的有机基团是各种含氨基的碱性基团,如氨丙基、乙二氨基和二亚乙基三氨等。最近,几个研究组都研究了将碱性基团接枝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孑L道内,考察对CO,的吸附性能¨1一川。Hiyoshi在SBA.15的孔道内接枝了不同类型的氨基,得到了具有不同氨基密度的介孔吸附材料,考察了吸附剂表面氨基的密度对CO,吸附的影响¨1|。研究发现,吸附剂表面含氨基密度越高,吸附过程中CO,穿透曲线时间越长,对CO:的吸附量也越大。在333K,原料气中含有15kPaCO,和12

kPa

H,O时,接枝二亚乙基三氨

的SBA一15对CO,的最大吸附量达到了1.8

mmol/g;

没有水蒸气存在时的吸附量达到1.58mmol/g。在423K的He气流中,吸附剂再生时间只需8min,并且再生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0次后,吸附性能没有明显的改变。这种介孔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不同于工业上常用的13X分子筛吸附剂,13X吸附剂在有水蒸气存在时,吸附性能很差;而经有机官能团改性的SBA.15介孔吸附剂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对C02吸附量反而有所增加,说明水蒸气的存在有利于CO:在改性介孔SBA.15上的吸附。虽然CO:的吸附量随着氨基含量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增加,但是氨基的利用效率却随着氨基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作者推测:一方面可能是长链氨基增加了空间阻力,阻止了氨基与co’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伯氨基比仲氨基更易于与C02作用。Knowles的研究也证实了长链氨基会阻碍CO:气体的传递‘12|,降低氨基的利用效率。Sayari等¨引用不同孔径的MCM.41接枝二亚乙基三氨基,对CO:吸附的结果表明,孔径越大,有机基团的接枝量增加,CO,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大,并且孔径大的MCM-41的氨基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扩孔后的MCM-41有着更快的吸附速率,说明CO:气体在孑L道内的传递是影响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的重要因素。Kim等¨引报道了不同类型氨基的空间阻碍作用对cO,吸附过程的影响,考察了氨丙基单体,聚合的氨丙基、吡咯烷基和聚乙烯亚胺接枝的MCM-48对Co,

的吸附。298K,latmCO,条件下,氨丙基单体接枝的

MCM-48吸附量最高,达到0.8mmol/g;聚合的氨丙基由于部分堵塞了孔道,增大了传质阻力,吸附量仅为0.4mmol/g。虽然接枝吡咯烷基和聚乙烯亚胺的

第6期李俊宁等介孔气体吸附剂

・853・

MCM-48氨基含量高,但是由于这些基团堵塞了介孔孔道,导致传质阻力较大,部分氨基不能与CO:分子接触,导致CO,的吸附量明显下降。吸附结果表明,吡咯烷基和聚乙烯亚胺接枝的MCM-48对C02吸附量仅分别为0.3和0.1mmol/g。一般情况下,需要处理的混合气体中c02的含量都很低,接枝活性基团促进了CO,在介孔二氧化硅上的吸附。KnSfel等¨51研究发现,当CO:压力很高时,接枝乙二氨基的SBA.16对CO,的吸附量反而低于不含活性基团的纯SBA一16。这是因为低压条件下,吸附过程主要是CO:分子与氨基的相互作用;而高压时,CO:会在孔道内填充,解释了CO:压力为30bar、300K时,SBA.16的吸附量达到6mmol・g~,而接枝乙二氨基的SBA.16的吸附量是3—4mmol・g~。虽然不同的研究报道的CO,吸附量有所不同,但是增加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基团的数量,防止接枝过程中的孔道阻塞,促进CO:气体在孔道内的传递,对增加CO:的吸附量,改善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起重要作用。

利用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可以确定CO:分子与有机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阐明吸附机理、设计

吸附剂和改善吸附剂性能有指导作用。Chang等¨刮利用原位红外光谱详细考察了CO,在氨丙基接枝的SBA.15(APTS—SBA.15)上的吸附和脱附过程。通过CO,气体吸附前后吸附剂红外光谱的变化,确定了吸附过程中形成了碳酸氢根、碳酸根和氨基甲酸根物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附机理(表1)。程序升温脱附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O,吸收特征峰的强度明显减弱,说明被吸附的CO,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脱附。Khatri等¨引利用红外光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CO,在乙二氨基接枝的SBA.15(EDA.SBA.15)上的吸附脱附过程。25℃时,被吸附的Co’与SBA.15表面氨基作用形成二齿碳酸根,单齿和二齿的碳酸氢根。EDA.SBA.15吸附剂TPD脱附研究发现,吸附量达到0.77

mmol/g,

与目前用在潜艇和宇宙飞船中的固体胺基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量相当。TPD脱附实验还说明二齿的碳酸根和单齿的碳酸氢根在变浓度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二齿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是变温吸附中起主要作用的物种。二齿的碳酸氢根的结合能小于二齿的碳酸根,与接枝氨丙基的SBA.15相似。

表1

COz在AFIS-SBA一15表面吸附形成的物种…3

Proposedadsorbedspecies

011

Table1

theAFIS-SBA一15surface【刚

1337cm~

1575.1390

cm~

1493.1432orn一1

1634011-1

1595.1441.1330orn一'

利用模拟的方法在原子水平上描述界面的动力学行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上,活性基团和被吸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Chaffee【l副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D)模拟了介孔二氧化硅孔道表面基团与co,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图对设计更有效的C02吸附剂起到指导作用。结果表明,增加介孔孔道表面的羟基,控制有机基团接枝过程中氨基间的氢键作用,都有利于提高有机基团的接枝量,从而增大CO:的吸附量。

2.1.2浸渍法

用碱性有机胺溶液浸渍介孔二氧化硅,是制备c02吸附剂的另一种方法。Song等汹。制备了以MCM-41为载体的CO:吸附剂,形象地称之为“C02分子筐”,是用聚氮丙啶(PEI)浸渍MCM.41制备而成(图1)。

作者详细考察了各种条件下PEI.MCM-41对C02吸附量的影响:PEI的负载量很低时,对c02的吸附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负载量进一步增加时,吸附

万方数据 

・854・

化学进展

第20卷

量明显增加;当负载50%PEI时,吸附量达到2.55mmol/g;最高的吸附量是MCM一41负载75%PEI时,达到3.02mmol/g,吸附的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全脱附。添加聚乙二醇和铝能够增加表面羟基的数量,从而促进氨基甲酸根的生成,增大C02的吸附量。

四回

(A)

圜越

(C)

(D)

图1

PEI在MCM.41上的负载‘圳

Fig.1Schematicof

PEIloaded

in

the

meaoporous

MCM-

41[圳

研究发现,PEI和MCM-41之间存在一种“协同效应”,即将PEI负载到MCM-41上制备的吸附剂,比单纯的PEI或者MCM-41对CO:的吸附量都要大。PEI负载量低时,吸附量与MCM-41相比变化不大,协同效应不明显;然而当PEI负载量增大到50%时,协同效应变得很明显;当PEI含量再增加时,协同效应有所下降。根据MCM.41的孔体积计算PEI在孔道内的最大负载量是50%。当负载量高于50%时,更多的PEI是存在于MCM.41的外表面,说明只有在孔道内的PEI存在着协同效应。协同效应说明了MCM-41和PEI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相互作用可以促进c02的吸附。同样,水蒸气可以促进CO:在PEI—MCM.41上的吸附Ⅲ1,混合气体中水蒸气的浓度低于CO:时,CO:的吸附量随着水蒸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当水蒸气的含量高于CO,时,C02吸附量增加趋势变得不明显。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和CO:气体浓度接近时,水蒸气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CO,的吸附。负载50%PEI的MCM-41用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锅炉烟道气中cq的吸附时发现旧1,PEI.MCM-41可以选择性的吸附C02,烟道气中的其他气体如N2和CO则不被吸附,微量水蒸气的存在会促进CO:的吸附,且循环操作过程中吸附剂的性能稳定。虽然吸附过程中对NO,

万 

方数据的吸附量很少,但是NO。不易解吸,所以微量的NO。对PEI.MCM-41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Franehi等旧1用二乙醇胺浸渍MCM-41,制备了负载型的C02吸附剂(DEA.MCM.41)。DEA的负载量为7.26mmol/g时,在含有5%CO:(体积比)的N2中,对CO:的最大吸附量为2.65mmol/g。与工业上使用的13X分子筛相比,在CO,含量较低的情况下,DEA.MCM.41吸附剂具有更好的吸附和脱附性能。特别是有水蒸气存在时,DEA.MCM.41的吸附性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而13X分子筛吸附少量的水蒸气后,几乎不具备吸附CO,的能力。

最近,Zhu等Ⅲo报道了用四亚乙基五胺(TEPA)浸渍SBA.15,制备CO,吸附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合成SBA.15的模板剂P123有助于TEPA在介孔孔道中的分散。因此在制备吸附剂的过程中,直接用TEPA浸渍含有模板剂的SBA一15,得到TEPA分散性好的C02吸附材料。研究发现,负载50%TEPA的

SBA.15对CO:的吸附量达到3.27mmol/g,而且吸附过程开始的2min内,可达到最大吸附量的75%。由于SBA一15中存在微孔,达到最大吸附量所需的时间

约为2h,说明CO:气体在孔道内的扩散是速率控制步骤。负载60wt%TEPA的SBA.15对C02的吸附

量达到3.73mmol/g,而同样的纯TEPA的吸附量仅

是3.43mmol/g,说明TEPA和载体SBA.15之间同样存在一种“协同效应”。SBA.15的有序孔道和模板剂的存在促进TEPA在介孔孔道内部更好的分散,使CO:气体分子易于和更多的氨基接触,从而增大了吸附量(图2)。负载70%TEPA的SBA.15对Co,的吸附量达到了3.93retool/g,是目前报道的CO,吸

枣TEPA

/silica

c=篇pore

图2模板剂对TEPA在SBA.15孔道中的分散作用‘圳

隐.2

Schematicdi|l印m

depicting

theinfluenceofthetemplateoccluded

in

channel

on

the

dispersion

of

the

TEPA【8J

第6期李俊宁等介孑L气体吸附剂

附量最大介孔吸附剂。这种负载TPEA的CO,吸附剂制备过程相对简单,而且吸附容量大,是一种有前景的C02固体吸附剂。

除了用有碱性的有机胺溶液浸渍介孔二氧化硅,在表面形成活性位,对CO,进行吸附外,在孔壁中引入金属杂原子,同样能够促进C02在介孔孔道中的吸附。Macario等啪1制备了骨架中含有金属杂原子(AI、Fe、Cu、Zn)的介:fL---氧化硅,发现能够改善C02的吸附性能。Fe.MCM.41对CO:的吸附量达到了1.87mmol/g,说明骨架中加入金属杂原子明显促进了CO:的吸附。一些金属氧化物能在介孔材料

表2

c02在不同的介孔吸附剂上的吸附

SummaryofmesoporousadsorbentsforC02adsorption

C02

adsorption

表面形成碱性位,吸附CO,。Shen等¨刈将不同量的

kO,负载到MCM-41的表面,发现同样能够促进

c02在MCM.41表面的吸附。

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无论以接枝法还是以浸渍法制备的CO,介孔吸附剂,增加介孔载体表面的活性位的浓度,调控活性位在孔道表面的分布,同时控制介孔孔道不被堵塞,对促进CO,在孔道中的传递、增加CO:吸附量和改善吸附剂性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浸渍法比接枝法得到的吸附剂有更大的C02吸附量,所以用浸渍法制备的C02吸附剂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Table2

humidcondition

C02IN

adsorbentC02partial

adsorption

H20partical

adsorptiondry

adswet

adsref.

pressure(kPa)

[mliflo-MCM-48amino-SBA.15

515151591554901010110110llO15510l101

capacity(ramol/g)pressuxe(kPa)

1.140.661.361.580.862.650.97

5l121212333030

capacity(mmol/g)(tool/t001)

2.280.651.5l1.801.042.941.0l

0.496O.2530.2950.2720.4480.3320.170

(mol/m01)

0.99JO.2490.3280.3100.537

191111ll20

diamino-SBA.15triamino-SBA.15

amirlo-HMS

triamino.PE.MCM4ltriamino.MCM-4l

amino-SBA-15triamino-HMSdiamino-SBA.15

0.368

0.185

24

131612171414142322282529

0.4————————

1.34

0.768

0.29

一一

amino-MCM-48

pyrPS—MCM48PEI-MCM.48amlno-SBA.15diamino-SBA.15

0.8————0.327——0.30.42.Ol0.572.363.023.93

一一一

51

一一

0.57

O.203

一0.077

0.215O.37

一—一

0.215

DEA,PE.MCM4l

PEI,MCM.4l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

ⅡPA/SBA—15

VOCs在介孔材料上的吸附

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常见的空气污

性方法,如燃烧法,无论是直接氧化燃烧或者是催化氧化燃烧对低浓度的VOCs很有效。虽然工艺比较成熟,但是能耗高,而且排放的C02和少量的氮氧化物易造成二次污染。另一类方法是非破坏性方法,即将VOCs净化回收,主要是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吸附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回收技术,可以把VOCs富集回收,具有操作灵活、低能耗和低成本等优点。冷凝法和膜分离技术处理范围有限,且成本较高。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光催化和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但是还远不成熟。所以吸附法仍然是一种处理VOCs的有效方法旧2’3引。活性炭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吸附剂,但是存在易燃和再生困难等问题。在实际中应用的VOCs吸附剂应具备以下特点:高

染物,主要是烷烃类、芳烃类、卤代烃、醛和酮等有机物,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由于VOCs的成分复杂,对人体的危害严重,会导致人体器官癌变,所以去除空气中的可挥发性有机物,对于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保持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VOCs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VOCs有毒,有恶臭气味,一部分VOCs有致癌性;(2)多数VOCs易燃易爆,对生产企业存在安全隐患;(3)卤代烃类VOCs可破坏臭氧层。

通常VOCs的净化处理分为两类:一类是破坏

万方数据 

・856・

化学吸附容量、过程可逆(大的孔体积)、无催化活性、疏水、高的热稳定性和易再生等。介孔材料具有疏水性的表面,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作为潜在的VOCs吸附剂,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环境、孔道结构以及宏观形貌是影响VOCs分子在介孔二氧化硅上吸附的主要因素。表面环境会影响吸附质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孔道结构和宏观形貌则影响吸附质分子在吸附剂中的扩散。Seerano等Ⅲ1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研究了甲苯和异戊烷分子在MCM-41和SBA.15上的吸附。他们考察了脱附量和脱附温度的影响,脱附量说明吸附剂表面的活性点的多少,而脱附温度的高低说明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对于不同的MCM.41和SBA.15,甲苯的TPD曲线中只出现了一个峰,说明甲苯分子在孑L道表面的的吸附只存在一种作用方式;而对于异丙苯,TPD曲线出现了两个峰,说明异戊烷分子在吸附剂表面吸附存在两种作用方式。用△r定义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的难易程度,△7’是脱附曲线拐点处温度和吸附质沸点的温度差值:如果△T>0,说明吸附质易于在吸附剂表面吸附;AT<0,说明吸附质不易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研究中甲苯、异丙苯和水的△r分别是110.6℃、27.90C和100℃,说明这3种物质都可以在MCM.41和SBA.15表面吸附。虽然骨架中含Al的MCM.41对甲苯和异戊烷的吸附量最大,但对水的吸附量也最大,所以不适用于含有水蒸气VOCs的净化。SBA.15的吸附量较小,由TPD曲线脱附温度推测,SBA.15和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作者推测和SBA.15存在的微孔有关。部分存在于MCM.41孔道中的阳离子模板剂能够改变MCM.-41的疏水/亲水性质,从而增加甲苯、异丙苯等芳香类物质的吸附量b引。Zhao等m

发现,虽然MCM-41和Silicate.1表面都是疏水的,然而MCM..41更易于和极性有机分子作用,Silicate.1则易于吸附非极性有机分子。

h等¨7’3刮报道了MCM-41和Silicate.1、Y型沸石及活性炭对苯、四氯化碳和正己烷的吸附性能。当VOCs的分压逐渐升高时,由于MCM--41具有更大的孔体积,所以MCM-41吸附量大。但是实际工业应用中,VOCs的分压通常很低。为了克服这个问附量。TPD研究表明,MCM-41的脱附温度出现在万 

方数据进展

第20卷

脱附的速度要慢。这对于需要热再生的吸附剂而言,可节约再生所需的能量,能够降低分离成本。所以MCM-41是VOCs浓度高的良好吸附剂,微孔沸石可以作为VOCs含量低、湿度高时的吸附剂。作者认为将介孔和微孔吸附剂结合得到的复合吸附剂,可以在很大操作范围内使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近,Kosuge等¨刮报道了介孔二氧化硅的宏观形貌和微孔结构对苯和甲苯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纤维状的SBA.15比棒状的SBA一15有更好的动力学吸附性能,并且大量微孔的存在有利于改善纤维状SBA.15的吸附、脱附性能。苯和甲苯分子在1500C时可完全脱附;相比之下,活性炭和Y沸石上吸附的VOC分子脱附温度需3000C。作者推测,VOCs分子倾向于直接在微孔上吸附,在介孔内扩散(图3)。所以,纤维状SBA.15良好的吸附性能是SBA.15宏观形貌和微孔、介孔双孔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Newalkar等㈨1也证实了SBA.15中的大量微孔能够促进乙烯分子的吸附。

图3苯和甲苯在纤维状SBA.15上的吸附解析模型Ⅲ1

rig.3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showing

theeffect

of

the

bimodal

pore

sy8temon

dynamic

VOCadsorption/desorption

performanceof

C6风andc7Hg

on

fiherlikeSBA一15‘圳

Lee等H¨根据MCM-48对三氯乙烯的吸附结果,发现用Langmuir和Sip混合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和三氯乙烯分子在介孔二氧化硅上的吸附过程。用粒状的MCM-48在固定床上对几种VOCs的吸附性动力学进行研究,表明表面扩散是影响VOCs吸附速度的控制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模型。利用Langmuir.sip和InhomogeneousDA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VOCs在粒状MCM-48在固定床上的吸附过程,为工业上设计以介孔材料做吸附剂的工业装置提供了基础模型m]。

与CO:在介孔二氧化硅上的吸附不同,VOCs的吸附主要利用了介孔二氧化硅具有介孔孔径均匀可

调和孔体积大的特点,使VOCs在介孔材料上有较

题,可以对MCM-41的孔口进行修饰,使孔径缩小至微孔范围,则吸附曲线由Ⅳ变为I型,同时不影响吸60℃,而且脱附速度快;相比之下,其他微孔吸附剂

第6期李俊宁等介孔气体吸附剂

・857・

大的吸附量,而且可以调控的介孔孔径使得介孔二氧化硅在吸附分离轻质烃类和大分子VOCs中具有优势。Ueno等m1通过对SBA.15孔结构的调控,实现了SBA.15对苯分子的高选择性。Newalkar等㈨1发现SBA一15对轻质烯烃的吸附能力要优于同碳原子的烷烃,而炔烃则要好于烯烃。wu等H纠用MCM.4l填料在线检测VOCs发现,对C。一c.:范围内的分子有很好的响应性能;与广泛使用的碳分子筛相比,MCM-41的脱附温度只有150℃,而碳分子筛的脱附温度是300℃。

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介:rE--氧化硅的表面环境、孔道结构、宏观形貌、VOCs分子极性和不饱和性都会影响VOCs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另外,吸附剂的再生性能是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吸附热数据可以推断VOCs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如果VOCs和吸附剂表面相互作用较强,则难以脱附,不适合作VOCs的吸附剂。所以测定不同VOCs在介:t1.--氧化硅表面上的吸附热对于选择合适的VOCs和吸附剂是必要的。

4其他气体在介孔材料上的吸附

介孔材料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和大的孔体积,也被用来吸附存储其他气体。Jung等Ⅲo研究了骨架中含有苯环的周期性介孔氧化硅的储氢性能,发现20atm、78K条件下,可以存储0.9%的氢气,骨架中苯环的p电子有利于氢气在孔道内的吸附。周理等∽1研究了甲烷气体在SBA一15的存储;Yang等n朝报道了H,s气体在氨丙基接枝的lVlCbl.48上的吸附。另外,金属氧化物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也可以作为亚硝胺等致癌物的吸附剂Ⅲ’。

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设计的气体

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以及C02和VOCs在这些吸附剂上的吸附和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性能优异的气体吸附材料无论是在化学工业还是在环境保护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用途,介孔二氧化硅作为一种具有规则多孔结构的新型无机材料,为设计新型气体吸附剂和工业吸附分离过程奠定了基础。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设计的CO:吸附剂不但实现了较大的吸附量,而且水蒸气的存在不会影响CO:的吸附,有利于工业上CO:的吸附分离。然而这种吸附剂

万 

方数据在工业操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再生循环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此外,在介孔孔道中嵌入其他的能够捕集CO,气体分子的官能团,制备性能更好的吸附材料也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目标。介孔材料稳定性好,孔体积大,是VOCs良好的潜在吸附材料。VOCs多种多样,不同VOCs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进一步测定不同的VOCs在各种条件下在介孔材料上的吸附数据,对于设计以介孔材料为吸附剂的工业吸附过程与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介孔材料的合成和修饰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是,介孔气体吸附剂已经在C02分离和VOCs富集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r=

徐如人(Xu

11),庞文琴(PangwQ).分子筛与多孔材料

化学(Chemistry

ofZeolite

andPorous

Materials).北京:科学出

版社(Beijing:SciencePr∞),2004.528--684

Hoffmann

F,ComelimIVl,l~lorellJ,et

at.A,lgew.Chem.Int.

;纠Ed..2006,45:3216—325l

TaguehiA,Sehllth

F.1-lieroporoml~lesoporomMater.,2005,

77:l一45

FordD

M.Simanek

EE,Shantz

F,Nnnoteehnology,2005,

16:s458一s475

;;

YoshitakeH.New

J.Chem..2005,29:1107--1117

Vallet-Re舀M.Chem.Eur.J.,2006,12:5934--5943

引¨"

Barbe

JM,CanardG,Brand,sS,et

a1.^JIgew.Chem.Int.

Ed.。2005.44:3103--3106

引州川j

YangH

F.ZhaoD

Y.J.Mater.Chem.,2005.15:1217一123l

SongCS.Catal.Today.2006.115:2~32

KhatriR

A.ChuangSSC.SoongY.eta1.EnergyFuel8.2006,

20:1514一1520

r三tliyoshiN,YogoK,YashimaT.IvlieroporouslVlesoporousMat口.,

2005.84:357—365

KnowlesG

P,Delaney

W,ClultteeA

L.Ind.Eng.Chem.

R∞.。2006.45:2626—2633

Harlick

E.Sayari

A.IM.E雌.Chem.Res..2006-45:

3248—3255

Kim

S,IdaJ,GuliantsVV,et

a1.J.Phys.Chem.B,2005,

109:6287—6293

刚KnOfel

C,Descazl∞ntries

J.BemaouiaA.e£a1.Mieroporom

and

lVlesoporom

Materials,2007,99:79.一85

蚓ChrIgACC,12huangS

C,Gray

M,et81.EnergyFuels,

2003.17:468—473

KhatriR

A.ChuangSSC,SoongY,et

8.1.1nd.Eng.CIle∞.

;;

R∞.。2005.44:3702—3708

ChntIee

AL.FuelProce∞.'redm01..2005。86:1473一14铂

剐例Huang

Y,Yang

T,Chirm

D。et旦1.Ind.EIlg.Chem.

Res.,2∞3.42:2427--2433

刎]

KnowlesG

P.Gnduim

JV,DehmeySW.d|1.Fuel

ProeⅫ.

Teeim01.。2∞5.86:1435—1448

・858・

学进展

第20卷

[21]HicksJ

c.DreseJH.FauthD

J。et81.J.^m.Chem.Soe.,

2008,130:2902m2903

[22]zll肌g

F,TranD

N,Bmehe

J,ela1.Ind.E唱.Chem.Re8.,2005,44:3099—3105

[23】

Gray

L,Soong

Y,Champat畔KJ.et

n1.Fuel

h∞∞.Teehn01.。2005.86:144争一1455

[M】

HarliekP

E,Sayari

A.1nd.Eng.Chem.Res.,2007。46.446—458

[25】

Xu

XC,SongC

S,Andr68enJM,eta1.1~ticroporousIVle自oporom

Mater..2003。62:29.一45

[26】

XuX

C,SongCS,MillerBG,et

ai.Ind.Eng.Chem.Res..2005.44:8113—8119

[27]

XuX

C,SongC

S,MillerB

G,et

81.Fuel

Proce88.Teelm01..2005.86:1457一1472

[28]

FranehiRS.HarliekP

E,Sayari

A.Ind.Eng.Chem.Res..

2005,44:8007—8013

[29]

Yue

MB,ChunY,CaoY,et

a1.Adv.17une.Mater.,2006,

16:1717一1722

[30]

lVlaeario

A,Katovie

A.Giordano

C,et

a1.1-lieroporouo

l~lesoporous

Mater.,2005,81:139一147

[31]

ShenSC,Chert

Y,Kawi

S.Langmuir。2004,20:913伊一

9137

[32]朱世勇(Zhu

Y).环境与工业气体净化技术(Environmental

and

IndustryGasesPurification

Technology).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Beijing:Chemical

IndustryPress).2001.502—516

[33]nal'pel"M.J.Chromatogr.A,2000,885:129一151

[34]

SereranoD

P,CallejaG,B0ta8JA,et

a1.1nd.Eng.Chem.

Re8.。2004。43:7010-一7018

万 

方数据[35]Huang

L.Huang

L,Xiao

14

N,et

a1.1llic加p啊仉坤

l-lesoporom

Materials,2007,98:330m338

[36]

ZluloX

s,h

Q,14u

x.Colloids

andSurface8A:

Physie∞hem.Eng.Aspects,2001,179:26l一269

[37]ZhnoxS,hG

Q.EnergyFuels,1998,12:105l—1054

[38]

Hux

J,QiaO

SZ,ZhaoX

S,d

a1.IM.EI唱.Chem.1ies..

2001.40:862—867

[39]

KosugeK,Kubo

S,Kikukawa

N,eta1.I,an.grauir.2007。23:

3095—3102

[40]

NewalkarB

L.Choudary

V,脚U

T,et

81.Chem.

Mater.,2∞3,15:1474一1479

[41]

ee

JW,ShimW

G.MoonH.1-lieroporom

and

l~lesoporous

Materials,2004,73:109.一119

[42]

ShimW

G,LeeJW.Moon1t.1-licroporousl~lesoporousMater..

20()5,88:112m125

[43]

IJenoY,'lateA,l'qiwa0.eta1.Ch∞.Comratm.。2004。746R

747

[44]

blewalkarBL,ChoudaryNV,KttmarP。eta1.Chem.Mater..

2002.14:304—309

[45]

WuTM,Wu

GR,Kn01tM,et

a1.J.Chromatogr.A,2∞6.

1105:168—175

[46]

JungJ

H,l-lan

S,RimJA,eta1.Chem.1.ett.。2006.35:

32~33

[47]

ZhouL,Uu

W,SunY,el

at.J.Phys.Chem.13,2005,

109:227lm一22714

[铝]thouC

F,Wang

M,C∞Y,eta1.J.1‰ter.Chem.,2006,

16:152伊一1528

第20卷第6期

2008年6月

学进展

V01.20No.6June,2008

PROGRESSINCHEMISTRY

介孔气体吸附剂*

李俊宁1’2

王丽娜2

齐涛2一初景龙2刘长厚1张懿2

(1.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摘

大连116012;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0)

要介孔二氧化硅经过表面修饰,赋予介孔材料不同的特性,具有很多潜在用途,是无机材料研究

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介孔二氧化硅(M41S和SBA)为载体设计的气体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二氧化碳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介孔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介绍了二氧化碳介孔吸附剂的不同制备方法和影响二氧化碳在介孔吸附剂上吸附的因素,以及介孔吸附剂的结构对可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过程的影响。最后,对介孔气体吸附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介孔接枝

浸渍吸附二氧化碳可挥发性有机物

中图分类号:0613.72;0647.33;TB3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81X(2008)06.0851.08

Mesoporous

厶Junnin91’2

WangLina2

GasAdsorbents

Qi

Ta02‘‘

ChuJinglon92LiuChanghoulZhang

Y/2

(1.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12,China;

2.InstituteofProcessEngineering,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

Themodificationofmesopomussilicamaterials

to

impartthem

with

widerangeof

functionalities

promisingforvariousapplicationsisthefocusoftheinorganicprogressofthe

mesoporous

materials

research.Thepresentreviewoutlinestherecent

volatileorganic

silica-basedgasadsorbents.Theadsorptionprocessofcarbondioxideand

compounds(VOCs)on

carbonoxide

on

themesoporousadsorbentsisdiscussedindetail.Thefactorsthatinfluencetheadsorptionof

route

are

themesoporoussilicaadsorbentssynthesizedbypost-graftingandimpregnation

on

elucidated.This

reviewalsodiscussestheimpactofthemeso・structureofthesilicamesoporousgasadsorbents

Keywords

ar{e

theadsorptionofVOCs.Futuredevelopmentsofthe

highlighted.

mesoporous;grafting;impregnation;adsorption;C02;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VOCs)

机理、形貌调控和应用性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

引言

近年来,介孔材料成为世界范围内化学和材料

究,有力地推动了介孔材料科学的发展。从介孔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如何有效地改善其结构和性能,拓展介孔材料的应用领域,使介孔材料的这些优良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对介孔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目前,对介孔材料应用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催化材料、吸附分离、药物控释以及纳米材料合成领域。很多综述文章总结了介孔材料在一些领域内的应用进展情况幢叫1。本文主要介绍基于介孔二氧化

科学研究的热点。由于介孔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孔道,孔径在2—30nm内大小可调,比表面积高,表面富含硅羟基等一系列优点,使得介孔材料在催化化学、吸附分离、药物控释、传感技术以及生态和纳米材料领域具有很多的潜在用途,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在介孔材料出现的短短十几年间,科学家们对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形成

收稿:2007年7月,收修改稿:2007年9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0234040)资助

**通讯联系人

e-mail:tqgreen@home.ipe.∽.ca

万方数据 

化学进展

第20卷

硅设计的吸附剂在气体吸附特别是二氧化碳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

2二氧化碳气体的吸附分离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化石燃料提供的能源,然而由此造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稳定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此外,一些现代工业,如天然气工业和燃料电池工业,同样要求除去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分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o。

CO:在多孔固体上的吸附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分离方法。它克服了液态胺吸收方法中液态胺溶液蒸发,腐蚀设备的缺点,且具有传质速率快、设备操作简单、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合成氨、甲醇及制氢工业中。目前工业上最常见的CO:固体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碳分子筛和沸石分子筛等。含有胺基的聚合物一直被用作密闭环境中c02的吸附剂,如宇宙飞船和潜艇。虽然这些吸附剂对CO,气体有着较高的吸附容量,但是操作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如工业上经常使用的13X沸石分子筛,当气流中有水蒸气存在时,会严重影响c02吸附量;当其他气体如氮气存在时,则吸附剂对CO:的选择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有资料显示,火力发电厂排放的co: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0%左右,如果能够设计一种高效的CO,吸附剂,能满足:(1)高吸附容量(大于1mmol/g),(2)在工业操作条件下可以长期使用且容易再生(循环使用性能良好),(3)再生过程消耗能量少,则CO:的分离成本可以大大降低¨0|,电力成本也会降低。2.1介孔吸附剂

介孔二氧化硅不但具有大的孔体积,而且表面富含硅羟基,易于进行化学修饰,为制备CO,吸附剂提供了条件。基于介孔二氧化硅设计的CO,吸附剂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接枝法和浸渍法。接枝法是将含有能与co:作用的活性基团的化合物与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的硅羟基发生硅烷化反应,接枝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道表面,得到CO,吸附材料;浸渍法用含有活性基团的化合物浸渍介孔二氧化硅,使介孔孔道部分填充,制备能够吸附C02的吸附材料。

万 

方数据2.1.1接枝法

接枝法是对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制备具有不同功能材料的主要方法。在制备CO,吸附剂时,最常见的有机基团是各种含氨基的碱性基团,如氨丙基、乙二氨基和二亚乙基三氨等。最近,几个研究组都研究了将碱性基团接枝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孑L道内,考察对CO,的吸附性能¨1一川。Hiyoshi在SBA.15的孔道内接枝了不同类型的氨基,得到了具有不同氨基密度的介孔吸附材料,考察了吸附剂表面氨基的密度对CO,吸附的影响¨1|。研究发现,吸附剂表面含氨基密度越高,吸附过程中CO,穿透曲线时间越长,对CO:的吸附量也越大。在333K,原料气中含有15kPaCO,和12

kPa

H,O时,接枝二亚乙基三氨

的SBA一15对CO,的最大吸附量达到了1.8

mmol/g;

没有水蒸气存在时的吸附量达到1.58mmol/g。在423K的He气流中,吸附剂再生时间只需8min,并且再生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0次后,吸附性能没有明显的改变。这种介孔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不同于工业上常用的13X分子筛吸附剂,13X吸附剂在有水蒸气存在时,吸附性能很差;而经有机官能团改性的SBA.15介孔吸附剂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对C02吸附量反而有所增加,说明水蒸气的存在有利于CO:在改性介孔SBA.15上的吸附。虽然CO:的吸附量随着氨基含量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增加,但是氨基的利用效率却随着氨基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作者推测:一方面可能是长链氨基增加了空间阻力,阻止了氨基与co’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伯氨基比仲氨基更易于与C02作用。Knowles的研究也证实了长链氨基会阻碍CO:气体的传递‘12|,降低氨基的利用效率。Sayari等¨引用不同孔径的MCM.41接枝二亚乙基三氨基,对CO:吸附的结果表明,孔径越大,有机基团的接枝量增加,CO,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大,并且孔径大的MCM-41的氨基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扩孔后的MCM-41有着更快的吸附速率,说明CO:气体在孑L道内的传递是影响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的重要因素。Kim等¨引报道了不同类型氨基的空间阻碍作用对cO,吸附过程的影响,考察了氨丙基单体,聚合的氨丙基、吡咯烷基和聚乙烯亚胺接枝的MCM-48对Co,

的吸附。298K,latmCO,条件下,氨丙基单体接枝的

MCM-48吸附量最高,达到0.8mmol/g;聚合的氨丙基由于部分堵塞了孔道,增大了传质阻力,吸附量仅为0.4mmol/g。虽然接枝吡咯烷基和聚乙烯亚胺的

第6期李俊宁等介孔气体吸附剂

・853・

MCM-48氨基含量高,但是由于这些基团堵塞了介孔孔道,导致传质阻力较大,部分氨基不能与CO:分子接触,导致CO,的吸附量明显下降。吸附结果表明,吡咯烷基和聚乙烯亚胺接枝的MCM-48对C02吸附量仅分别为0.3和0.1mmol/g。一般情况下,需要处理的混合气体中c02的含量都很低,接枝活性基团促进了CO,在介孔二氧化硅上的吸附。KnSfel等¨51研究发现,当CO:压力很高时,接枝乙二氨基的SBA.16对CO,的吸附量反而低于不含活性基团的纯SBA一16。这是因为低压条件下,吸附过程主要是CO:分子与氨基的相互作用;而高压时,CO:会在孔道内填充,解释了CO:压力为30bar、300K时,SBA.16的吸附量达到6mmol・g~,而接枝乙二氨基的SBA.16的吸附量是3—4mmol・g~。虽然不同的研究报道的CO,吸附量有所不同,但是增加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基团的数量,防止接枝过程中的孔道阻塞,促进CO:气体在孔道内的传递,对增加CO:的吸附量,改善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起重要作用。

利用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可以确定CO:分子与有机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阐明吸附机理、设计

吸附剂和改善吸附剂性能有指导作用。Chang等¨刮利用原位红外光谱详细考察了CO,在氨丙基接枝的SBA.15(APTS—SBA.15)上的吸附和脱附过程。通过CO,气体吸附前后吸附剂红外光谱的变化,确定了吸附过程中形成了碳酸氢根、碳酸根和氨基甲酸根物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附机理(表1)。程序升温脱附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O,吸收特征峰的强度明显减弱,说明被吸附的CO,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脱附。Khatri等¨引利用红外光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CO,在乙二氨基接枝的SBA.15(EDA.SBA.15)上的吸附脱附过程。25℃时,被吸附的Co’与SBA.15表面氨基作用形成二齿碳酸根,单齿和二齿的碳酸氢根。EDA.SBA.15吸附剂TPD脱附研究发现,吸附量达到0.77

mmol/g,

与目前用在潜艇和宇宙飞船中的固体胺基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量相当。TPD脱附实验还说明二齿的碳酸根和单齿的碳酸氢根在变浓度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二齿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是变温吸附中起主要作用的物种。二齿的碳酸氢根的结合能小于二齿的碳酸根,与接枝氨丙基的SBA.15相似。

表1

COz在AFIS-SBA一15表面吸附形成的物种…3

Proposedadsorbedspecies

011

Table1

theAFIS-SBA一15surface【刚

1337cm~

1575.1390

cm~

1493.1432orn一1

1634011-1

1595.1441.1330orn一'

利用模拟的方法在原子水平上描述界面的动力学行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上,活性基团和被吸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Chaffee【l副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D)模拟了介孔二氧化硅孔道表面基团与co,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图对设计更有效的C02吸附剂起到指导作用。结果表明,增加介孔孔道表面的羟基,控制有机基团接枝过程中氨基间的氢键作用,都有利于提高有机基团的接枝量,从而增大CO:的吸附量。

2.1.2浸渍法

用碱性有机胺溶液浸渍介孔二氧化硅,是制备c02吸附剂的另一种方法。Song等汹。制备了以MCM-41为载体的CO:吸附剂,形象地称之为“C02分子筐”,是用聚氮丙啶(PEI)浸渍MCM.41制备而成(图1)。

作者详细考察了各种条件下PEI.MCM-41对C02吸附量的影响:PEI的负载量很低时,对c02的吸附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负载量进一步增加时,吸附

万方数据 

・854・

化学进展

第20卷

量明显增加;当负载50%PEI时,吸附量达到2.55mmol/g;最高的吸附量是MCM一41负载75%PEI时,达到3.02mmol/g,吸附的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全脱附。添加聚乙二醇和铝能够增加表面羟基的数量,从而促进氨基甲酸根的生成,增大C02的吸附量。

四回

(A)

圜越

(C)

(D)

图1

PEI在MCM.41上的负载‘圳

Fig.1Schematicof

PEIloaded

in

the

meaoporous

MCM-

41[圳

研究发现,PEI和MCM-41之间存在一种“协同效应”,即将PEI负载到MCM-41上制备的吸附剂,比单纯的PEI或者MCM-41对CO:的吸附量都要大。PEI负载量低时,吸附量与MCM-41相比变化不大,协同效应不明显;然而当PEI负载量增大到50%时,协同效应变得很明显;当PEI含量再增加时,协同效应有所下降。根据MCM.41的孔体积计算PEI在孔道内的最大负载量是50%。当负载量高于50%时,更多的PEI是存在于MCM.41的外表面,说明只有在孔道内的PEI存在着协同效应。协同效应说明了MCM-41和PEI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相互作用可以促进c02的吸附。同样,水蒸气可以促进CO:在PEI—MCM.41上的吸附Ⅲ1,混合气体中水蒸气的浓度低于CO:时,CO:的吸附量随着水蒸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当水蒸气的含量高于CO,时,C02吸附量增加趋势变得不明显。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和CO:气体浓度接近时,水蒸气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CO,的吸附。负载50%PEI的MCM-41用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锅炉烟道气中cq的吸附时发现旧1,PEI.MCM-41可以选择性的吸附C02,烟道气中的其他气体如N2和CO则不被吸附,微量水蒸气的存在会促进CO:的吸附,且循环操作过程中吸附剂的性能稳定。虽然吸附过程中对NO,

万 

方数据的吸附量很少,但是NO。不易解吸,所以微量的NO。对PEI.MCM-41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Franehi等旧1用二乙醇胺浸渍MCM-41,制备了负载型的C02吸附剂(DEA.MCM.41)。DEA的负载量为7.26mmol/g时,在含有5%CO:(体积比)的N2中,对CO:的最大吸附量为2.65mmol/g。与工业上使用的13X分子筛相比,在CO,含量较低的情况下,DEA.MCM.41吸附剂具有更好的吸附和脱附性能。特别是有水蒸气存在时,DEA.MCM.41的吸附性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而13X分子筛吸附少量的水蒸气后,几乎不具备吸附CO,的能力。

最近,Zhu等Ⅲo报道了用四亚乙基五胺(TEPA)浸渍SBA.15,制备CO,吸附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合成SBA.15的模板剂P123有助于TEPA在介孔孔道中的分散。因此在制备吸附剂的过程中,直接用TEPA浸渍含有模板剂的SBA一15,得到TEPA分散性好的C02吸附材料。研究发现,负载50%TEPA的

SBA.15对CO:的吸附量达到3.27mmol/g,而且吸附过程开始的2min内,可达到最大吸附量的75%。由于SBA一15中存在微孔,达到最大吸附量所需的时间

约为2h,说明CO:气体在孔道内的扩散是速率控制步骤。负载60wt%TEPA的SBA.15对C02的吸附

量达到3.73mmol/g,而同样的纯TEPA的吸附量仅

是3.43mmol/g,说明TEPA和载体SBA.15之间同样存在一种“协同效应”。SBA.15的有序孔道和模板剂的存在促进TEPA在介孔孔道内部更好的分散,使CO:气体分子易于和更多的氨基接触,从而增大了吸附量(图2)。负载70%TEPA的SBA.15对Co,的吸附量达到了3.93retool/g,是目前报道的CO,吸

枣TEPA

/silica

c=篇pore

图2模板剂对TEPA在SBA.15孔道中的分散作用‘圳

隐.2

Schematicdi|l印m

depicting

theinfluenceofthetemplateoccluded

in

channel

on

the

dispersion

of

the

TEPA【8J

第6期李俊宁等介孑L气体吸附剂

附量最大介孔吸附剂。这种负载TPEA的CO,吸附剂制备过程相对简单,而且吸附容量大,是一种有前景的C02固体吸附剂。

除了用有碱性的有机胺溶液浸渍介孔二氧化硅,在表面形成活性位,对CO,进行吸附外,在孔壁中引入金属杂原子,同样能够促进C02在介孔孔道中的吸附。Macario等啪1制备了骨架中含有金属杂原子(AI、Fe、Cu、Zn)的介:fL---氧化硅,发现能够改善C02的吸附性能。Fe.MCM.41对CO:的吸附量达到了1.87mmol/g,说明骨架中加入金属杂原子明显促进了CO:的吸附。一些金属氧化物能在介孔材料

表2

c02在不同的介孔吸附剂上的吸附

SummaryofmesoporousadsorbentsforC02adsorption

C02

adsorption

表面形成碱性位,吸附CO,。Shen等¨刈将不同量的

kO,负载到MCM-41的表面,发现同样能够促进

c02在MCM.41表面的吸附。

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无论以接枝法还是以浸渍法制备的CO,介孔吸附剂,增加介孔载体表面的活性位的浓度,调控活性位在孔道表面的分布,同时控制介孔孔道不被堵塞,对促进CO,在孔道中的传递、增加CO:吸附量和改善吸附剂性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浸渍法比接枝法得到的吸附剂有更大的C02吸附量,所以用浸渍法制备的C02吸附剂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Table2

humidcondition

C02IN

adsorbentC02partial

adsorption

H20partical

adsorptiondry

adswet

adsref.

pressure(kPa)

[mliflo-MCM-48amino-SBA.15

515151591554901010110110llO15510l101

capacity(ramol/g)pressuxe(kPa)

1.140.661.361.580.862.650.97

5l121212333030

capacity(mmol/g)(tool/t001)

2.280.651.5l1.801.042.941.0l

0.496O.2530.2950.2720.4480.3320.170

(mol/m01)

0.99JO.2490.3280.3100.537

191111ll20

diamino-SBA.15triamino-SBA.15

amirlo-HMS

triamino.PE.MCM4ltriamino.MCM-4l

amino-SBA-15triamino-HMSdiamino-SBA.15

0.368

0.185

24

131612171414142322282529

0.4————————

1.34

0.768

0.29

一一

amino-MCM-48

pyrPS—MCM48PEI-MCM.48amlno-SBA.15diamino-SBA.15

0.8————0.327——0.30.42.Ol0.572.363.023.93

一一一

51

一一

0.57

O.203

一0.077

0.215O.37

一—一

0.215

DEA,PE.MCM4l

PEI,MCM.4l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

ⅡPA/SBA—15

VOCs在介孔材料上的吸附

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常见的空气污

性方法,如燃烧法,无论是直接氧化燃烧或者是催化氧化燃烧对低浓度的VOCs很有效。虽然工艺比较成熟,但是能耗高,而且排放的C02和少量的氮氧化物易造成二次污染。另一类方法是非破坏性方法,即将VOCs净化回收,主要是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吸附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回收技术,可以把VOCs富集回收,具有操作灵活、低能耗和低成本等优点。冷凝法和膜分离技术处理范围有限,且成本较高。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光催化和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但是还远不成熟。所以吸附法仍然是一种处理VOCs的有效方法旧2’3引。活性炭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吸附剂,但是存在易燃和再生困难等问题。在实际中应用的VOCs吸附剂应具备以下特点:高

染物,主要是烷烃类、芳烃类、卤代烃、醛和酮等有机物,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由于VOCs的成分复杂,对人体的危害严重,会导致人体器官癌变,所以去除空气中的可挥发性有机物,对于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保持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VOCs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VOCs有毒,有恶臭气味,一部分VOCs有致癌性;(2)多数VOCs易燃易爆,对生产企业存在安全隐患;(3)卤代烃类VOCs可破坏臭氧层。

通常VOCs的净化处理分为两类:一类是破坏

万方数据 

・856・

化学吸附容量、过程可逆(大的孔体积)、无催化活性、疏水、高的热稳定性和易再生等。介孔材料具有疏水性的表面,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作为潜在的VOCs吸附剂,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环境、孔道结构以及宏观形貌是影响VOCs分子在介孔二氧化硅上吸附的主要因素。表面环境会影响吸附质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孔道结构和宏观形貌则影响吸附质分子在吸附剂中的扩散。Seerano等Ⅲ1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研究了甲苯和异戊烷分子在MCM-41和SBA.15上的吸附。他们考察了脱附量和脱附温度的影响,脱附量说明吸附剂表面的活性点的多少,而脱附温度的高低说明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对于不同的MCM.41和SBA.15,甲苯的TPD曲线中只出现了一个峰,说明甲苯分子在孑L道表面的的吸附只存在一种作用方式;而对于异丙苯,TPD曲线出现了两个峰,说明异戊烷分子在吸附剂表面吸附存在两种作用方式。用△r定义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的难易程度,△7’是脱附曲线拐点处温度和吸附质沸点的温度差值:如果△T>0,说明吸附质易于在吸附剂表面吸附;AT<0,说明吸附质不易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研究中甲苯、异丙苯和水的△r分别是110.6℃、27.90C和100℃,说明这3种物质都可以在MCM.41和SBA.15表面吸附。虽然骨架中含Al的MCM.41对甲苯和异戊烷的吸附量最大,但对水的吸附量也最大,所以不适用于含有水蒸气VOCs的净化。SBA.15的吸附量较小,由TPD曲线脱附温度推测,SBA.15和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作者推测和SBA.15存在的微孔有关。部分存在于MCM.41孔道中的阳离子模板剂能够改变MCM.-41的疏水/亲水性质,从而增加甲苯、异丙苯等芳香类物质的吸附量b引。Zhao等m

发现,虽然MCM-41和Silicate.1表面都是疏水的,然而MCM..41更易于和极性有机分子作用,Silicate.1则易于吸附非极性有机分子。

h等¨7’3刮报道了MCM-41和Silicate.1、Y型沸石及活性炭对苯、四氯化碳和正己烷的吸附性能。当VOCs的分压逐渐升高时,由于MCM--41具有更大的孔体积,所以MCM-41吸附量大。但是实际工业应用中,VOCs的分压通常很低。为了克服这个问附量。TPD研究表明,MCM-41的脱附温度出现在万 

方数据进展

第20卷

脱附的速度要慢。这对于需要热再生的吸附剂而言,可节约再生所需的能量,能够降低分离成本。所以MCM-41是VOCs浓度高的良好吸附剂,微孔沸石可以作为VOCs含量低、湿度高时的吸附剂。作者认为将介孔和微孔吸附剂结合得到的复合吸附剂,可以在很大操作范围内使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近,Kosuge等¨刮报道了介孔二氧化硅的宏观形貌和微孔结构对苯和甲苯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纤维状的SBA.15比棒状的SBA一15有更好的动力学吸附性能,并且大量微孔的存在有利于改善纤维状SBA.15的吸附、脱附性能。苯和甲苯分子在1500C时可完全脱附;相比之下,活性炭和Y沸石上吸附的VOC分子脱附温度需3000C。作者推测,VOCs分子倾向于直接在微孔上吸附,在介孔内扩散(图3)。所以,纤维状SBA.15良好的吸附性能是SBA.15宏观形貌和微孔、介孔双孔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Newalkar等㈨1也证实了SBA.15中的大量微孔能够促进乙烯分子的吸附。

图3苯和甲苯在纤维状SBA.15上的吸附解析模型Ⅲ1

rig.3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showing

theeffect

of

the

bimodal

pore

sy8temon

dynamic

VOCadsorption/desorption

performanceof

C6风andc7Hg

on

fiherlikeSBA一15‘圳

Lee等H¨根据MCM-48对三氯乙烯的吸附结果,发现用Langmuir和Sip混合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和三氯乙烯分子在介孔二氧化硅上的吸附过程。用粒状的MCM-48在固定床上对几种VOCs的吸附性动力学进行研究,表明表面扩散是影响VOCs吸附速度的控制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模型。利用Langmuir.sip和InhomogeneousDA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VOCs在粒状MCM-48在固定床上的吸附过程,为工业上设计以介孔材料做吸附剂的工业装置提供了基础模型m]。

与CO:在介孔二氧化硅上的吸附不同,VOCs的吸附主要利用了介孔二氧化硅具有介孔孔径均匀可

调和孔体积大的特点,使VOCs在介孔材料上有较

题,可以对MCM-41的孔口进行修饰,使孔径缩小至微孔范围,则吸附曲线由Ⅳ变为I型,同时不影响吸60℃,而且脱附速度快;相比之下,其他微孔吸附剂

第6期李俊宁等介孔气体吸附剂

・857・

大的吸附量,而且可以调控的介孔孔径使得介孔二氧化硅在吸附分离轻质烃类和大分子VOCs中具有优势。Ueno等m1通过对SBA.15孔结构的调控,实现了SBA.15对苯分子的高选择性。Newalkar等㈨1发现SBA一15对轻质烯烃的吸附能力要优于同碳原子的烷烃,而炔烃则要好于烯烃。wu等H纠用MCM.4l填料在线检测VOCs发现,对C。一c.:范围内的分子有很好的响应性能;与广泛使用的碳分子筛相比,MCM-41的脱附温度只有150℃,而碳分子筛的脱附温度是300℃。

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介:rE--氧化硅的表面环境、孔道结构、宏观形貌、VOCs分子极性和不饱和性都会影响VOCs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另外,吸附剂的再生性能是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吸附热数据可以推断VOCs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如果VOCs和吸附剂表面相互作用较强,则难以脱附,不适合作VOCs的吸附剂。所以测定不同VOCs在介:t1.--氧化硅表面上的吸附热对于选择合适的VOCs和吸附剂是必要的。

4其他气体在介孔材料上的吸附

介孔材料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和大的孔体积,也被用来吸附存储其他气体。Jung等Ⅲo研究了骨架中含有苯环的周期性介孔氧化硅的储氢性能,发现20atm、78K条件下,可以存储0.9%的氢气,骨架中苯环的p电子有利于氢气在孔道内的吸附。周理等∽1研究了甲烷气体在SBA一15的存储;Yang等n朝报道了H,s气体在氨丙基接枝的lVlCbl.48上的吸附。另外,金属氧化物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也可以作为亚硝胺等致癌物的吸附剂Ⅲ’。

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设计的气体

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以及C02和VOCs在这些吸附剂上的吸附和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性能优异的气体吸附材料无论是在化学工业还是在环境保护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用途,介孔二氧化硅作为一种具有规则多孔结构的新型无机材料,为设计新型气体吸附剂和工业吸附分离过程奠定了基础。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设计的CO:吸附剂不但实现了较大的吸附量,而且水蒸气的存在不会影响CO:的吸附,有利于工业上CO:的吸附分离。然而这种吸附剂

万 

方数据在工业操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再生循环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此外,在介孔孔道中嵌入其他的能够捕集CO,气体分子的官能团,制备性能更好的吸附材料也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目标。介孔材料稳定性好,孔体积大,是VOCs良好的潜在吸附材料。VOCs多种多样,不同VOCs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进一步测定不同的VOCs在各种条件下在介孔材料上的吸附数据,对于设计以介孔材料为吸附剂的工业吸附过程与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介孔材料的合成和修饰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是,介孔气体吸附剂已经在C02分离和VOCs富集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r=

徐如人(Xu

11),庞文琴(PangwQ).分子筛与多孔材料

化学(Chemistry

ofZeolite

andPorous

Materials).北京:科学出

版社(Beijing:SciencePr∞),2004.528--684

Hoffmann

F,ComelimIVl,l~lorellJ,et

at.A,lgew.Chem.Int.

;纠Ed..2006,45:3216—325l

TaguehiA,Sehllth

F.1-lieroporoml~lesoporomMater.,2005,

77:l一45

FordD

M.Simanek

EE,Shantz

F,Nnnoteehnology,2005,

16:s458一s475

;;

YoshitakeH.New

J.Chem..2005,29:1107--1117

Vallet-Re舀M.Chem.Eur.J.,2006,12:5934--5943

引¨"

Barbe

JM,CanardG,Brand,sS,et

a1.^JIgew.Chem.Int.

Ed.。2005.44:3103--3106

引州川j

YangH

F.ZhaoD

Y.J.Mater.Chem.,2005.15:1217一123l

SongCS.Catal.Today.2006.115:2~32

KhatriR

A.ChuangSSC.SoongY.eta1.EnergyFuel8.2006,

20:1514一1520

r三tliyoshiN,YogoK,YashimaT.IvlieroporouslVlesoporousMat口.,

2005.84:357—365

KnowlesG

P,Delaney

W,ClultteeA

L.Ind.Eng.Chem.

R∞.。2006.45:2626—2633

Harlick

E.Sayari

A.IM.E雌.Chem.Res..2006-45:

3248—3255

Kim

S,IdaJ,GuliantsVV,et

a1.J.Phys.Chem.B,2005,

109:6287—6293

刚KnOfel

C,Descazl∞ntries

J.BemaouiaA.e£a1.Mieroporom

and

lVlesoporom

Materials,2007,99:79.一85

蚓ChrIgACC,12huangS

C,Gray

M,et81.EnergyFuels,

2003.17:468—473

KhatriR

A.ChuangSSC,SoongY,et

8.1.1nd.Eng.CIle∞.

;;

R∞.。2005.44:3702—3708

ChntIee

AL.FuelProce∞.'redm01..2005。86:1473一14铂

剐例Huang

Y,Yang

T,Chirm

D。et旦1.Ind.EIlg.Chem.

Res.,2∞3.42:2427--2433

刎]

KnowlesG

P.Gnduim

JV,DehmeySW.d|1.Fuel

ProeⅫ.

Teeim01.。2∞5.86:1435—1448

・858・

学进展

第20卷

[21]HicksJ

c.DreseJH.FauthD

J。et81.J.^m.Chem.Soe.,

2008,130:2902m2903

[22]zll肌g

F,TranD

N,Bmehe

J,ela1.Ind.E唱.Chem.Re8.,2005,44:3099—3105

[23】

Gray

L,Soong

Y,Champat畔KJ.et

n1.Fuel

h∞∞.Teehn01.。2005.86:144争一1455

[M】

HarliekP

E,Sayari

A.1nd.Eng.Chem.Res.,2007。46.446—458

[25】

Xu

XC,SongC

S,Andr68enJM,eta1.1~ticroporousIVle自oporom

Mater..2003。62:29.一45

[26】

XuX

C,SongCS,MillerBG,et

ai.Ind.Eng.Chem.Res..2005.44:8113—8119

[27]

XuX

C,SongC

S,MillerB

G,et

81.Fuel

Proce88.Teelm01..2005.86:1457一1472

[28]

FranehiRS.HarliekP

E,Sayari

A.Ind.Eng.Chem.Res..

2005,44:8007—8013

[29]

Yue

MB,ChunY,CaoY,et

a1.Adv.17une.Mater.,2006,

16:1717一1722

[30]

lVlaeario

A,Katovie

A.Giordano

C,et

a1.1-lieroporouo

l~lesoporous

Mater.,2005,81:139一147

[31]

ShenSC,Chert

Y,Kawi

S.Langmuir。2004,20:913伊一

9137

[32]朱世勇(Zhu

Y).环境与工业气体净化技术(Environmental

and

IndustryGasesPurification

Technology).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Beijing:Chemical

IndustryPress).2001.502—516

[33]nal'pel"M.J.Chromatogr.A,2000,885:129一151

[34]

SereranoD

P,CallejaG,B0ta8JA,et

a1.1nd.Eng.Chem.

Re8.。2004。43:7010-一7018

万 

方数据[35]Huang

L.Huang

L,Xiao

14

N,et

a1.1llic加p啊仉坤

l-lesoporom

Materials,2007,98:330m338

[36]

ZluloX

s,h

Q,14u

x.Colloids

andSurface8A:

Physie∞hem.Eng.Aspects,2001,179:26l一269

[37]ZhnoxS,hG

Q.EnergyFuels,1998,12:105l—1054

[38]

Hux

J,QiaO

SZ,ZhaoX

S,d

a1.IM.EI唱.Chem.1ies..

2001.40:862—867

[39]

KosugeK,Kubo

S,Kikukawa

N,eta1.I,an.grauir.2007。23:

3095—3102

[40]

NewalkarB

L.Choudary

V,脚U

T,et

81.Chem.

Mater.,2∞3,15:1474一1479

[41]

ee

JW,ShimW

G.MoonH.1-lieroporom

and

l~lesoporous

Materials,2004,73:109.一119

[42]

ShimW

G,LeeJW.Moon1t.1-licroporousl~lesoporousMater..

20()5,88:112m125

[43]

IJenoY,'lateA,l'qiwa0.eta1.Ch∞.Comratm.。2004。746R

747

[44]

blewalkarBL,ChoudaryNV,KttmarP。eta1.Chem.Mater..

2002.14:304—309

[45]

WuTM,Wu

GR,Kn01tM,et

a1.J.Chromatogr.A,2∞6.

1105:168—175

[46]

JungJ

H,l-lan

S,RimJA,eta1.Chem.1.ett.。2006.35:

32~33

[47]

ZhouL,Uu

W,SunY,el

at.J.Phys.Chem.13,2005,

109:227lm一22714

[铝]thouC

F,Wang

M,C∞Y,eta1.J.1‰ter.Chem.,2006,

16:152伊一1528


相关文章

  • 氮吸附教程
  • 低温静态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和孔径分布 第一部分 基 本 原 理 一. 背景知识 细小粉末中相当大比例的原子处于或靠近表面.如果粉末的颗粒有裂 缝.缝隙或在表面上有孔,则裸露原子的比例更高.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 ...查看


  • 制氢装置PSA氢提纯
  • XXXXX有限公司 加氢精制和制氢联合装置 200000Nm/h 制氢装置PSA氢提纯单3 操 元 作 手 XXXXXXX有限公司 2007-1 册 编 制: 校 对: 审 核: 审 定: 目 录 序 言 ................. ...查看


  • 二氧化碳捕集
  • 学号:06112654 姓名:刘永操 二氧化碳捕集分离方法综述 摘要: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如何将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合理利用是消除温室效应的根本所在.本文对国内外关于CO2的分离技术进行了综合阐述并介绍了各种分离技术的机理 ...查看


  • 喷漆废气处理技术概述
  • 喷漆废气处理技术概述 更新时间:09-4-23 10:18 喷漆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电气设备.家电.汽车.船舶.家具等行业.喷漆原料--涂料由不挥发份和挥发份组成,不挥发份包括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物质,挥发份指溶剂和稀释剂.喷漆废气中的有机气 ...查看


  • 变压吸附制氮装置
  • 变压吸附制氮装置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惰性保护 顾飞龙 张力钧 张丽华 上海化工研究院 200062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变压吸附制氮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变压吸附制氮装置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惰性保护. 关键词 变压吸附 数学模型 制氮装置 应用 ...查看


  • 氮气和氧气在膜表面和狭缝孔内平衡吸附的分子模拟
  • Vol.26 2005年11月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HEMICALJOURNALOFCHINESEUNIVERSITIES No.112113-2116 氮气和氧气在膜表面和狭缝孔内 平衡吸附的分子模拟 王淑梅,高光华,于养信,王晓琳 (清华 ...查看


  • 工业催化原理考试原题
  • 1. 简述催化剂的吸附作用. 答:当气体与清洁的固体表面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这种现象称为吸附现象.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吸附气体的固体成为吸附剂.吸附质在固体表面吸附后存在的状态称为吸附态.通常吸附是发生在固体表面的 ...查看


  • 压缩空气干燥与净化技术
  • 压缩空气的干燥与净化 一.压缩空气及其生产净化 压缩空气因具有易储存.易控制.流动性好及安全.环保等特点,是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动力能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电力.化工.制药.采矿及机械制造等很多领域.应用的领域不同,对压缩空气的质量要求也不同, ...查看


  • 热钾碱法与变压吸附法脱碳工艺比较_黄家鹄
  • 10 氮肥技术2015年第36卷第5期 热钾碱法与变压吸附法脱碳工艺比较 黄家鹄 王 斌 雍思吴 穆春雷 610036) (四川鸿鹄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摘要通过热钾碱法脱碳工艺和变压吸附法脱碳工艺的工作机理.工艺流程及特点.技术进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