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必须靠制度靠铁的纪律

作风建设必须靠制度靠铁的纪律

2012年12月23日,召开了党建和组织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强调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点抓出成效。为此,本人也谈谈自己对作风建设抓出成效的思考。

一、扬弃旧的不良习惯 实践新的规范制度

当前,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全国上下各级各部门,纷纷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党风政风蔚为改观,得到国内社会肯定和群众的拥护,国家发展势头积极向前推进。

刘云山强调:“作风是党的生命,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统”。所以,我们各级各部门决不能停留于一般原则号召上,必须有具体措施、具体手段才能深入,具体方法才能落实到位。对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有思想认识的高度,更要有落实工作的力度,不仅要带头改作风,还要带头抓作风,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

作风建设其核心是增进同职工和群众的感情,密切同职工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睡在鼓中”、“夜郎自大”,要让职工和群众来监督、来评价,把职工和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职工和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纪检监察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是作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努力把旧的制度和不良习惯尽快淘汰出局,早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规范。

二、执行规范制度依靠铁的纪律

3月26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铁腕执法、铁腕执纪”的高要求,同时,强调细化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所以,加强作风建设,支撑点就是依靠铁的纪律。为此,制度一旦公开实施,就始终靠铁的纪律作保障,坚定抓好“十个必须”。

1、必须讲政治。紧紧围绕中央决策,围绕上级党委规定执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要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对照检查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和办法。以领导干部的风清气正带动单位作风明显进步。

2、必须守纪律。按照劳动纪律要求,不得造谣、信谣、传谣,不得参加邪教组织非法集会等活动。严禁身着制服在公共场合吃喝消费活动;执法用车不得停放在宾馆、酒店、饭店等娱乐场所;领导干部职工都不能参与赌博;严格执行公车使用规定,节假日(除安排执勤车外)一律封存在单位内部,统一保管。

3、必须求实效。干部和职能部门到一线开展调研,要认真听取一线干部职工意见建议,调研结束后,对基层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汇总,提出整改意见;对重大问题,当场难以处置的必须及时报上级党委会或行政办公会研究。

4、必须办实事。职能部门主动到矛盾问题集中,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的单位和农村扶贫点去帮助解决干部、职工和群众关心的实际困难;要接待和处理好职工和群众来信来访,对分管范围内的重大信访案件,领导要亲自过问,限期解决和答复,做到真正关心职工和群众疾苦。

5、必须勤节约。下基层调研,不用路政执法车辆开道,不随意使用警灯、警报器,不搞迎来送往。应酬接待力求节约,就餐不上酒水、香烟,工作日禁止饮酒,严禁基层单位之间相互宴请;出差住宿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差旅人员不准索要收取纪念品和土特产。

6、必须改风气。会议活动要简化形式,紧凑议程,充实内容,注重实效。发文要力求文字精练、篇幅简短、内容充实、管用有效,拟文部门对文件实施要跟踪督促落实办理,并将落实情况反馈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不得拖延。

7、必须要廉洁。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廉洁从政,勤政廉政,严于利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权,不得以节假名誉滥发财物,并自觉接受上级和社会的监督。

8、必须强管理。做到公开办案制度,办案依据,办案纪律,办案程序,办案要求,办案时限公开。

9、必须找方法。干部职工要忠于职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时时处处维护好路政执法队伍的形象和权威。

10、必须重联防。纪检部门主动向上级主管汇报并加强与地方政府纪检部门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暗访、联防,共同着力解决制度执行不力,履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格监督检查的规定,义不容辞抓好作风转变,树立行业应有的良好形象。

三、作风建设在源头联系群众靠自觉

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关键依靠干部“自觉行为”和上级“源头治理”。制度的执行,其着力点就是个“实”字,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与之相反对立的就是“虚”,表现为“假、大、空”,没有实际意义,约束不了任何人和事,依旧出现制度建设“换新鞋子走老路”。这与作风建设格格不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坚决摒弃。

“假”就是应付上级,是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制度“造假”,表现在适用注意,活学活用,照抄照般,不求甚解;工作上大而化之、拢而统之,投机取巧、热衷专营,最终误人误己。为此,只有静下心来抓本质,作风才会雄起来,境界才会

提上来,否则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

“大”就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一鸣惊人、一举成功,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大”表现为多种多样,有数字夸大,不切实际;有语言夸大,出现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手段上夸大,说到做不到,不想得罪人,怕得罪人,不坚持原则。其有三个特点:一是好大喜功,文过饰非;二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三是不务实,哗众取宠,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违背职工和群众利益,造大影响、铺大场面;不切实际的“大行动、大举措”,这样的“大”反而变为“小”,影响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要做就做经得起职工和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作风建设不是做给上级看,更不是只要单位、个人和谐,而是以职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从发展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顾虑”就没有市场。

“空”就是好虚荣、图奢华,是官僚主义和“官本位”思想的表现。以为是大手笔,大动作,有威慑力。看似严格,实际另人反感。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篇新华社文章作出批示,明确提出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数字看,全国铺张浪费现象下降3.3%,确实逐步减少,作风建设得到好转,值得发扬。但是,相应的建设得跟上,特别是要着力整治各级“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很重要的是要戒 “空”,所以,习总书记才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国家崛起,经济好转,处处呈现出富强繁华景象,但是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意见、呼声,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去解决,必须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丢掉好传统,追求表面和空的东西,就会失去民心,与职工和群众联系疏远。

越是经济发展,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宁可当恶人也不做罪人。相处多一点提醒,少点隐瞒;少一点浮躁,多点实干;多点真诚,少一点虚伪;多一点奉献,少一点享受;多一点厚重,少一点肤浅。自觉做到与民为伴、以民为亲、以民为师,与民同乐,触膝谈心,问计于民,解除困难职工和群众后顾之忧,这才会实现“得民心者得天下”。

“假、大、空”,本质是害人害己。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抓住走群众路线这个根本。扬弃虚伪,找回自信,体察民情,温暖民心,共谋发展。然而,推动作风建设,扭转不良问题,关键在自觉行为,关键在上级公开预算、从源头控制支出,这是根本,是基本常识,无需多言。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让过去的“宽宏大量”成为“历史”。

为此,“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只有靠好制度、靠铁的纪律,紧紧跟随全党投入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脸、治治病”和“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来,才会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风建设必须靠制度靠铁的纪律

2012年12月23日,召开了党建和组织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强调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点抓出成效。为此,本人也谈谈自己对作风建设抓出成效的思考。

一、扬弃旧的不良习惯 实践新的规范制度

当前,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全国上下各级各部门,纷纷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党风政风蔚为改观,得到国内社会肯定和群众的拥护,国家发展势头积极向前推进。

刘云山强调:“作风是党的生命,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统”。所以,我们各级各部门决不能停留于一般原则号召上,必须有具体措施、具体手段才能深入,具体方法才能落实到位。对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有思想认识的高度,更要有落实工作的力度,不仅要带头改作风,还要带头抓作风,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

作风建设其核心是增进同职工和群众的感情,密切同职工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睡在鼓中”、“夜郎自大”,要让职工和群众来监督、来评价,把职工和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职工和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纪检监察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是作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努力把旧的制度和不良习惯尽快淘汰出局,早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规范。

二、执行规范制度依靠铁的纪律

3月26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铁腕执法、铁腕执纪”的高要求,同时,强调细化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所以,加强作风建设,支撑点就是依靠铁的纪律。为此,制度一旦公开实施,就始终靠铁的纪律作保障,坚定抓好“十个必须”。

1、必须讲政治。紧紧围绕中央决策,围绕上级党委规定执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要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对照检查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和办法。以领导干部的风清气正带动单位作风明显进步。

2、必须守纪律。按照劳动纪律要求,不得造谣、信谣、传谣,不得参加邪教组织非法集会等活动。严禁身着制服在公共场合吃喝消费活动;执法用车不得停放在宾馆、酒店、饭店等娱乐场所;领导干部职工都不能参与赌博;严格执行公车使用规定,节假日(除安排执勤车外)一律封存在单位内部,统一保管。

3、必须求实效。干部和职能部门到一线开展调研,要认真听取一线干部职工意见建议,调研结束后,对基层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汇总,提出整改意见;对重大问题,当场难以处置的必须及时报上级党委会或行政办公会研究。

4、必须办实事。职能部门主动到矛盾问题集中,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的单位和农村扶贫点去帮助解决干部、职工和群众关心的实际困难;要接待和处理好职工和群众来信来访,对分管范围内的重大信访案件,领导要亲自过问,限期解决和答复,做到真正关心职工和群众疾苦。

5、必须勤节约。下基层调研,不用路政执法车辆开道,不随意使用警灯、警报器,不搞迎来送往。应酬接待力求节约,就餐不上酒水、香烟,工作日禁止饮酒,严禁基层单位之间相互宴请;出差住宿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差旅人员不准索要收取纪念品和土特产。

6、必须改风气。会议活动要简化形式,紧凑议程,充实内容,注重实效。发文要力求文字精练、篇幅简短、内容充实、管用有效,拟文部门对文件实施要跟踪督促落实办理,并将落实情况反馈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不得拖延。

7、必须要廉洁。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廉洁从政,勤政廉政,严于利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权,不得以节假名誉滥发财物,并自觉接受上级和社会的监督。

8、必须强管理。做到公开办案制度,办案依据,办案纪律,办案程序,办案要求,办案时限公开。

9、必须找方法。干部职工要忠于职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时时处处维护好路政执法队伍的形象和权威。

10、必须重联防。纪检部门主动向上级主管汇报并加强与地方政府纪检部门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暗访、联防,共同着力解决制度执行不力,履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格监督检查的规定,义不容辞抓好作风转变,树立行业应有的良好形象。

三、作风建设在源头联系群众靠自觉

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关键依靠干部“自觉行为”和上级“源头治理”。制度的执行,其着力点就是个“实”字,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与之相反对立的就是“虚”,表现为“假、大、空”,没有实际意义,约束不了任何人和事,依旧出现制度建设“换新鞋子走老路”。这与作风建设格格不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坚决摒弃。

“假”就是应付上级,是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制度“造假”,表现在适用注意,活学活用,照抄照般,不求甚解;工作上大而化之、拢而统之,投机取巧、热衷专营,最终误人误己。为此,只有静下心来抓本质,作风才会雄起来,境界才会

提上来,否则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

“大”就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一鸣惊人、一举成功,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大”表现为多种多样,有数字夸大,不切实际;有语言夸大,出现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手段上夸大,说到做不到,不想得罪人,怕得罪人,不坚持原则。其有三个特点:一是好大喜功,文过饰非;二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三是不务实,哗众取宠,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违背职工和群众利益,造大影响、铺大场面;不切实际的“大行动、大举措”,这样的“大”反而变为“小”,影响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要做就做经得起职工和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作风建设不是做给上级看,更不是只要单位、个人和谐,而是以职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从发展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顾虑”就没有市场。

“空”就是好虚荣、图奢华,是官僚主义和“官本位”思想的表现。以为是大手笔,大动作,有威慑力。看似严格,实际另人反感。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篇新华社文章作出批示,明确提出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数字看,全国铺张浪费现象下降3.3%,确实逐步减少,作风建设得到好转,值得发扬。但是,相应的建设得跟上,特别是要着力整治各级“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很重要的是要戒 “空”,所以,习总书记才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国家崛起,经济好转,处处呈现出富强繁华景象,但是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意见、呼声,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去解决,必须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丢掉好传统,追求表面和空的东西,就会失去民心,与职工和群众联系疏远。

越是经济发展,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宁可当恶人也不做罪人。相处多一点提醒,少点隐瞒;少一点浮躁,多点实干;多点真诚,少一点虚伪;多一点奉献,少一点享受;多一点厚重,少一点肤浅。自觉做到与民为伴、以民为亲、以民为师,与民同乐,触膝谈心,问计于民,解除困难职工和群众后顾之忧,这才会实现“得民心者得天下”。

“假、大、空”,本质是害人害己。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抓住走群众路线这个根本。扬弃虚伪,找回自信,体察民情,温暖民心,共谋发展。然而,推动作风建设,扭转不良问题,关键在自觉行为,关键在上级公开预算、从源头控制支出,这是根本,是基本常识,无需多言。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让过去的“宽宏大量”成为“历史”。

为此,“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只有靠好制度、靠铁的纪律,紧紧跟随全党投入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脸、治治病”和“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来,才会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

  • 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黄树贤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必依据法规.管理好我们党这样一个有着8600多万名党员.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离不开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作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查看


  • 习近平: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
  • 干部夜学参阅 (2015.2) ●习近平: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 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中共遂昌县委宣传部 2015年2月2日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 不断把反 ...查看


  • 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维护党的团结.增强
  •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纪律.作风 党的组织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维护党的团结.增强党的战斗力.达到全党思想政治上保持一致和组织行动上集中统一的根本保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一.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涵义 ...查看


  • 在四个全面中从严治党
  • 李忠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理解全面从严治党 一. 从战略布局高度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一)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逐步了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查看


  • 2016全面从严治党党课材料3
  • 2016全面从严治党党课材料3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掷地有声,鲜明地表明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信心.恒心.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 ...查看


  • [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班--思考题
  • <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班--学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 第二,中 ...查看


  • 加强纪律建设 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与会同志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 ...查看


  • 中纪委十八届五次次会议学习心得
  • 学习传达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 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市纪委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传达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市 ...查看


  • 如何解决单位和个人作风涣散.纪律松散问题的思考
  • 解决单位和个人作风涣散.纪律松散 问题的途径 作风是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工作作风就是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职业道德.队伍素质.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如何以此有效解决单位和个人作风涣散.纪律松散的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