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2

“争”字充满火药味。争什么?答案不一。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即不能失去主动权。丢掉主动权,意味着被动挨打。当然,争不是硬争、蛮争,而是巧争、暗争。这是善争之道。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战。此为《孙子兵法》“军争篇”之精髓。

【经典诠释】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直到同敌人对阵,在这中间没有比争夺致胜条件更为困难的了,而争夺致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同时,要是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军争既有顺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携带所有的辎重去争利,就无法按时抵达预定地域;如果丢下部分军队去争利,辎重装备就会损失。因此卷甲疾进,日夜兼程,走上百里路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敌所俘,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结果是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位。走五十里去争利,就会损折前军的主将,只有一半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上三十里路去争利,也依然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够赶到。须知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质储备就难以为继。

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不能行军;不利用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成功,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火,实施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如同浓云遮蔽日月,冲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分遣兵众,掳掠敌方的乡驿;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相机行动。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致胜条件的原则。

《军政》里说道:“语言指挥不能听到,所以设置金鼓;动作指挥不能看见,所以设置旗帜。”这些金鼓、旗帜用来统一军队上下的视听。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单独冒进,懦弱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昼作战多用旗帜。这都是出于适应士卒耳目视听的需要。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军队刚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了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就完全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进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有序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浮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接近的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的部队安逸修整来对付疲于奔命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粮饷充足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抑攻,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迎击,敌人假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加以理睬,对退回本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正面遭遇,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现代释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曲曲折折,总能到终点,这里涉及到“迂”与“直”的问题。如果要登山,从山直往山顶,可为捷径,但颇为困难;如果你绕山而行,也可以到达山顶,只是颇为费时。直接登山,可能葬身深谷,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绕山而行,可保平安,到达终点且不成问题。以生命的宝贵,似乎绕山而行,颇为可取。这就是“以迂为直”。 在商品社会中,“以迂为直”经常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成功。数年前,深圳最时髦的一句话

是“遇到红灯绕着走”,大概正是“以迂为直”的写照。

“以迂为直”就是去争夺天时,地利,去争夺取胜的基本条件,为主动权的掌握创造条件。而有了主动权,就有了胜利的希望。“以迂为直”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不失为致胜的法宝。

【领导之艺】

领导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即知其利,又知其危,既要全面的看问题;要看到迂和直、患和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既要掌握一般的操作原则,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善于“治变”,即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危急并非都是坏事,它能给人以动力;安稳并非都是好事,它会使人产生怡情。有胆略的领导者有时也会有意制造危机感,以加强本单位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处世之道】

在明知不能直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换一种角度考虑,采用“以迂为直”的方法,未尝不可以达到目标。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好方法。同时,避免了正面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加速达成目标的进程。

【经商之技】

“以迂为直”是商业经营活动中常用的谋略。有时为了达到某项预定的目标,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条件所限,无法直接实现,于是通过其他途径,迂回曲折,同样可以达到预定目标。这便是间接路线,“以迂为直”的谋略。

“以迂为直”的关键在于预定目标的可行性,然后是找出其有关的条件和因素,利用其相互关联的矛盾,迂回绕道,达到目标。

立身行事二:《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谋略(下)

一、“迂直之计”与企业的迂回战术

二、“攻心夺气”与企业的心理战术

三、“因粮于敌”与企业的借助策略

一、“迂直之计”与企业的迂回战术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1、“迂”与“直”的辩证法

¨“直”:通往战争胜利的捷径,在空间上距离最近,在时间上最短,在经济上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少。

¨走近直之路,在战场上表现为正面作战,速战速决;

¨在商场上表现为企业投资少,见效快。“直”是一种理想的竞争目标模式。

¨“迂”:指通往胜利的路径,在空间上距离较远,在时间上较长,在经济上耗费较多。 ¨在战场上,“迂”表现为侧面迂回,表现为非速战速决;

¨在商场上,“迂”表现为企业先亏后赢,先出后入,投资多,见效慢。

¨“迂”虽不是一种理想的竞争目标模式,但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必须采取“迂回”策略,方可达到胜利的目标。

¨孙子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迂回战术思想充满着“迂”与“直”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毛泽东对于“迂直之计”的灵活运用。

2、商战中的“迂直之计”

¨把兵战中的“迂直之计”用于商战,往往表现为企业家的“退一步,进两步”的迂回战术。

¨英国友尼利福公司总经理柯尔的“迂直之计”。

……

结论:

在商战中,“善于放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

3、人才竞争中的“迂直之计”

¨市场竞争不只是产品竞争。在人才竞争上,企业家也可以采用“以迂为直”的策略。

4、产品推销中的“迂直之计”

¨“迂直之计”同样适用于产品推销。

¨在推销产品时,也应具有“曲中见直”、“直中见曲”的智慧。至于如何“迂”、“迂”到什么程度,要视市场的情况而定。

5、企业管理中的“迂直之计”

“迂直之计”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

¨《后汉书•烈女传》记载的乐羊子之妻。

¨商战如同兵战一样,也具有二重性。所以,企业家必须确立双向思维,在决策时既要双向听取,也要双向论证。

¨双向思维,即两点论的辩证思维。

¨双向听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双向论证:在做可行性论证时,既要论证“利”与“直”,也要论证“危”与“迂”。

¨企业家既要善于看到“直中有迂”,又要善于抓住“迂中有直”的机会。

二、“攻心夺气”与企业的心理战术

1、“心战为上”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气”:指士气,即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士气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精神因素。

¨“心”:主要指指挥员的战斗决心与必胜信心,它是将帅赖以指挥战争的精神支柱。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忠武书•南征》

2、商战亦是心战

商战是一场经济之战,也是一场心理之战。只有善于“心战”的企业家,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护三军之气”

¨“护将帅之心”

3、争夺市场的“攻心之战”

在商战中,所谓“攻心”,就是极力贬低竞争对手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不断地塑造自己在顾客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通过顾客购买之心而赢得企业的丰厚利润。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之争。

4、争夺核心人物的“攻心之战”

商战中的“攻心之战”,还往往表现为以各种手法挖走企业的核心人物。

¨迪斯尼与环球公司的商战。

5、争夺顾客之心的“攻心之战”

在市场竞争中,要争夺顾客之心,必须首先了解、掌握顾客的心理变化,认真研究顾客的消费层次、品位、心理、行为等因素,然后针对顾客的消费心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产品经营策略,适应顾客心理要求,以争取顾客之心。

结论:

在当今世界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应是社会心理学家,善于洞察市场竞争对手与顾客心理情感的变化,巧施“攻心夺气”之计,才可大发“情”财。

三、“因粮于敌”与企业的借助策略

因粮于敌

《孙子兵法•作战篇》

务食于敌

《孙子兵法•作战篇》

在商战中,企业家根据商战的特点,亦把孙子的“因粮于敌”策略思想运用于企业经营,将它发展成“因粮于友”,设计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借助”策略。

1、“因粮于敌”与“当地主义”

¨当地主义:在当地设工厂,在当地筹集资金,在当地招募工人,在当地推销产品。

¨伍德鲁夫的“当地主义”使可口可乐走向世界市场的案例。

¨日本吉田兴业会社走向世界市场的案例。

2、“因粮于敌”与“跨国经营”(国际化经营)

¨企业家必须具有全球意识,放眼世界,按照“因粮于敌”的思想,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才能取得主动权。

¨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因粮于敌”与借助策略

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机遇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巧借一切外力,才可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商战上,也可以做到“巧借东风”。

¨世界著名船王丹尼尔•洛维格“借鸡生蛋”的策略。

4、“因粮于敌”的现代转换

¨特许经营是一种互相借助的有效的发展模式。

¨“借船出海”也是内地发展经济的一种有效的策略。

¨在经营过程中,巧借“天时”与“地利”,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结论:

从孙子的“因粮于敌”思想到企业的借助策略,要求企业不但要具有经营智慧,还要有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博大胸怀。

借助不等于依赖,借助策略是建立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基础上的。 《军争篇》之一——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原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译文:与敌人争夺有利条件时,最困难的地方是如何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达到最佳目的,如何化不利为有利。

《孙子兵法》与军事——撤离延安

以退为进,以迂为直在军事上应用得完美的例子之一,应属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争。

第一次反“围剿”时期,红军的退却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退却是“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时,我军的退却是“蘑菇战”。

毛泽东深谙“以迂为直”,故能够处变不惊,生死关头力挽狂澜,开辟新局面。

1947年3月,胡宗南受蒋介石之命重点进攻陕北。毛泽东带领着部队主动撤离了延安,起初,一部分人不同意撤离延安。并要“不放弃一寸土地”,“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莫斯科也认为撤退决定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的失败就此到来。然而毛泽东却不服气,他说:“不就是几座窑洞吗?丢掉一座空城没有关系,目的是粉碎敌人的军队,放弃延安,将来还要回来。”

蒋介石得意地飞到延安毁坏了那里的坛坛罐罐,而且预言,只需三个月的时间就可彻底消灭共军。可三个月后蒋介石攻占延安的军队被一点一点吃掉,这是他在这座空城里叫喊时所没有料到的。

一年以后。延安又回到了共产党手里,不过毛泽东和党中央没有再回到延安,而是适应形势的发展,东渡黄河,搬到了距北平很近的河北省的西柏坡去了,那里更便于指挥全国各战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敌人要夺,你主动让给他,别看在我手里是宝,给了敌人就扔给他一个大包袱。胡宗南就是背上了延安这个包袱,让毛泽东的“蘑菇”战法拖着他在陕北的沟沟梁梁上来回转,肥的拖成瘦的,瘦的拖垮。最后,毛泽东以延安的几座窑洞换来了新中国。

【活学活用】当时,我军的“以迂为直”、“以退为进”的战略是由我方的力量决定的。对于这种“撤退”,毛泽东在事后向师哲解释过,他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你懂拳击吗?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击时更有力。”果不其然,我们让蒋介石“赢”了延安,却由此从他手里赢得了整个中国!

“以迂为直”是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道路来达到最终的目的,尤其在不允许走直路的情况下,走迂路往往为更有效、更迅速地达到终点创造了条件。

《孙子兵法》与政治——“以迂为直”勾践灭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听从谋臣范蠡的意见,向吴王表示:只要保存越国,自己情愿到吴国做人质,侍奉吴王夫差。夫差有心同意,但遭到大臣伍子肾的反对。伍子胥说:“今天上天把越国送给我们,不消灭越国,将来必定要后悔!”吴国的太宰伯系嚭得到了范蠡送去的大批金银珠宝,站出来为越国说好话:“勾践到了我国,死生在我们手中,怕他什么!”夫差认为伯嚭言之有理,就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带着自己的妻子和范蠡到吴国侍奉吴王夫差,由于尽心尽力,唯唯诺诺,夫差竟不顾伍子胥的坚决反对,把勾践夫妇放归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念念不忘报仇雪耻,他把一个苦胆吊在座席边,使自己无论坐着,还是躺着都能看到它,每次吃饭喝水的时候,勾践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勾践亲自耕种,勾践的妻子也动手纺纱织布。经过十年的奋发图治,越国从战败的阴影中挣脱出来,国力渐渐强盛。 与越国的振兴恰恰相反,吴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年年东征西讨,为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而耗尽了国力、财力。

为了试探吴王夫差对越国的态度,勾践借口发生灾荒,向吴国借粮,夫差连想都设想,一口答应了。伍子胥劝道:“大王总是不听我的劝告,三年后吴国都城将要成为一片废墟了!”夫差对伍子胥处处与自己作对大为不满。伯嚭乘机对夫差说:“伍千胥貌似忠厚,实际上是一个很残忍的人,他连父兄弟的生死都不顾,怎能真心关心大王您呢?听说,他与外人勾勾搭搭,大王可要防备!”于是吴王赐死了伍子胥。伍子胥在自杀前仰天大笑:“我死后,请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让它看着越兵进城吧!”

勾践借到粮食,又知道伍子胥已死去,而吴王夫差对自己一点也不戒备,于是,一面加紧练

兵备战,一面不停地把美女、珍宝和建筑宫殿用的巨木送给吴国,麻痹吴王夫差。夫差整日与美女们泡在一起,又大兴土木建筑规模宏伟的姑苏台。姑苏台先后用了8年的时间才建成,将吴国的储备消耗殆尽。

公元前481年11月。在经过了22年的励精图治之后,兵强马壮的勾践一举攻破吴国,在姑苏山包围了夫差。勾践派人对夫差说:“我可以把您安置在甬东,让您到那里去当一个百户人家的头领,”夫差想起伍子胥当年的话,懊悔无穷,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说:“我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说罢,拔剑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与齐、晋等国在徐州会盟,各国诸候都向勾践祝贺,勾践成为扬威一时的霸主。

【活学活用]历史上的吴越之争是政治上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典型。越国20年的准备,勾践20年的卧薪尝胆,20年的忍辱负重,终于大败吴国,一雪当年灭国之辱,并成为当时威震八方的霸主。

这虽然是个很熟悉的故事,仍能从慨叹颇多,自古英雄都深谙“忍道”,让自己在困苦、艰难的生活中励精国治,一举成仁!

《孙子兵法》与经济——古井贡酒“卖得贵”

古井贡酒的13字效益法则是“买得贱,卖得贵,中间环节不浪费”。其中,“卖得贵”上做的文章很见厂长王效金的“以迂为直”的思维方式。

“卖得贵”是对销售环节的根本要求,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但“卖得贵”,古井贡酒靠的不是涨价,而是靠增加附加值,靠提高质量、改进包装装潢,靠加强销售策划,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千方百计想办法,增加附加值,是为了多赚钱,所以要无形地加,不能明目张胆地加。

比如古井贡酒过去都是单盒包装,而且装潢相当漂亮,每个盒子成本1.80元,4瓶酒盒子就是7.20元。现在他们开发了一种组合包装,lx4,用一个盒子装4瓶酒,盒子成本4.40元,这4瓶酒就省掉了2.80元。这样既方便了用户,又把他们的钱掏出来了。要是明着提价,多要一分钱也困难。

再比如过去一瓶古井贡酒是1市斤,现在改成500毫升,因为酒的密度比水小,实际上只有9两7钱。9两7钱也卖1斤的价,谁买酒还问是1斤还是9两7钱?况且他们研究了国家的法律,酒不能用重量表明,只能用容积表示,所以过去的500克改为现在的500毫升也是安全可靠的。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增加古井贡酒的功能。为酒增加功能是非常困难的。1994年,他们有了大发现,即给每个1x4的酒盒里面装上一副扑克牌,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扑克牌上印着古井贡酒厂的商标广告。增加这个功能就有了另外的好处。约朋友喝酒,在等一两个人时,要么说闲话,要么下象棋、打扑克。现在玩玩扑克,看看酒厂的商标广告,到喝酒时还能用扑克牌充当酒令,连玩带喝酒很是方便。1994年他们印了15000副扑克牌,到中秋节前,扑克牌就配完了,顾客们买得非常踊跃。

可见,以迂为直的作战方法在商战中是一计多用的。

【活学活用】善于使用“以迂为直”战术的商家总是会以一时的退让或利益受损而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喜爱,进而“放长线”,使企业永葆生机。古井贡酒“卖得贵”,贵得又合情合理,顾客仍然义无反顾地购买,可见,商场上更需要聪明的“善战者”。

《孙子兵法》与处世一一从乞丐到领带大王

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的曾宪梓来到泰国定居,帮助哥哥经营领带加工。然而他杰出的经商才能却引起了兄嫂的戒心,在一些好事者的挑唆下,哥哥把他一家赶出了工厂。

曾宪梓扶妻携幼来到香港,过着流浪一般的生活。临近春节,正要举家露宿街头时,叔父从

泰国汇来1万港币,于是他开起了自己的领带加工作坊。他和妻子每天6点起床,裁剪布料,缝制领带,午饭后他出门推销。

有一天下午,饱受烈日暴晒之苦的曾宪梓,衣衫破旧、汗流浃背地拎着两大盒领带走进尖沙嘴一家洋服店的时候,这家老板正在和客商谈生意。曾宪梓仍是谦恭地要老板挑选领带,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就拎走,谁知老板却像见到瘟神一样,大声吼道:“干什么?你进来干什么?去,出去!走!走!”

曾宪梓像乞丐一样,遭人呵斥,被人驱赶,一种百感交集的酸楚涌上心头„„他忍不住流下滚滚的泪水,心都要碎了。人穷这么难啊!但他不能够罢休,一家人的生存压力使他不得有半点退缩。他在背人的地方擦干泪,咬牙鼓励自己:干,继续干!拼命干下去!

第二天,正当香港人喝下午茶的时候,曾宪梓又来到昨天那个洋服店。他诚恳地说:“老板,不好意思,昨天十分对不起,惹您生气了,我今天特意来给您赔礼道歉的。”他同时特意叫好了咖啡,双手递过去。“请您喝咖啡,虽然不值钱,但表明我是真心向您道歉,也请您多多原谅。”习惯呵斥人的洋老板惊呆了,他想不到对方会这样做,很尴尬。曾宪梓认真地说:“老板,我刚刚学做生意,生意场上的规矩我不懂,请多多指教。”于是洋老板真地告诉他许多商场上的忌讳和诀窍。他明白了昨天被驱赶是因为老板正在店铺谈生意,不能打扰。他和老板聊得很近乎。以后,每隔几天,他就去聊聊,向他请教,他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洋老板很佩服曾宪梓这种能吃苦忍耐的创业精神。后来这位老板主动订购他的领带,彼此互利互惠,生意做得很好。

曾宪梓后来创立的领带品牌一举成名,畅销海内外,其产品在领带的基础上拓展到了男士饰品、服装、皮具、T恤系列,一应俱全。曾宪梓从“乞丐”走到了今天,成为名扬世界的“领带大王”,拥有资产达几十亿。

【活学活用】你一定知道这句广告吧:“金利来,男人的世界”,曾宪梓就是金利来的创始人! 中国有句老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今天的忍与退是为了明天的海阔天空。儒家的忍术,要求有宽广的胸襟、客人的气度,这与兵家的“以迁为直”是相通的

“以迂为直”出自《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以迂为直讲的是采取间接战略达到目的、路线也许远了,但过程却更快了,时间也许更耗了,但效用却更高了,更持久了。并不是有些网友所说采用阻力最小的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对它的曲解,以迂为直看重的是结果的效用性,即使过程更加遥远了,但达到的效果更好。比如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的就是“以迂为直”即间接战略,他为了平定南蛮,只有让孟获彻底心服,显然,这种方法更就有效用性。谢谢! 孙子兵法之将帅五德

2010年06月07日 16:27电气中国【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文/李 华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谈的是国家的大事——战争。笔者看来,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一个企业的文化也是企业之大事,是企业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因此一个企业的领导或所有者,不可不去仔细研究,不可以不去建设,不可以不去推行企业文化的。正如IBM的托马斯•沃森所说:“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思想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组织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

朱军先生在《孙子兵法释义》中表示“战斗力 = 道+天+地+将+法”,充分说明企业要有持续的生命力,企业的内在的价值观、外部的变化、内部的管理、优秀的管理人才和各项制度是缺一不可的。

孙武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智谋才能,指将帅的智慧,处事的技巧、谋略及胆识,以及把握全局动态的能力。 我曾服务过一家美国公司,当时有一个技术总监的位置空缺,两个人在被选择的范围中:从

技术能力上看,W、Z两人均能胜任该岗位的要求,W比Z强一些;从管理能力上看,W、Z两人也均能胜任该岗位要求,W比Z的管理能力要强一点。从文化认同上看,W有些恃才放旷,认为有才能就行,不完全认同企业文化;Z完全认同并按企业文化去执行。

之后总裁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二流的企业选W,一流的企业选Z。因为只有认同企业文化的人,从本质上讲,这个人才真正属于企业,才能真正带好一支队伍。”

这个故事说明“智”也有价值取向,选择一个人,所以要选择其态度(即价值取向),只有态度作前提,他的技能才能为企业发挥作用。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商场也一样。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人才同样需要智谋才能,谋略及胆识,然而一个领导的智谋才能也要符合企业文化。 “信”即诚信,言而有信。

在企业管理中,每一个决策,每一件事情都在传递着企业的文化:一位领导去纠正一个不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事,就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更多的人不做不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事,所以我认为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产生时价值观念的延续,是企业最高领导人(执行层面)的价值观、世界观、理念和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一个言出必行的最高领导,会淘汰现有的管理队伍中言而无信的人,会引进言而有信的人(在面试和试用中控制),会影响既不是言而有信也不是言而无信的人。既不言而有信也不言而无信这类人是最多的,当最高领导言出必行时,他们受到影响,也会慢慢地偏向言出必行。

“仁”即仁慈,爱护士卒。除了关心员工物质生活以外,更要关注员工的精神生活,因我们在此方面讲了几千年了,不再赘说。

“勇”,勇敢果断。回顾国内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受到的教育不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特别勇敢。企业管理的条条框框少,但他们下决定时特别果断,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失败。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聘请了一批职业经理。有一次,产品出了质量问题,但是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客户的要求不合理。客户要求我们返工,并承诺由他们承担各种费用。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们开始计算各种费用,如返工工时费,返工过程中的物料损耗,电费、水费、管理费„„算了三天得出一个30万元左右的费用。老板知道后带着我们去客户处,告诉客户:“不要你们任何费用,我们无偿返工。让你们(也是职业经理人)好交差,但是这个产品采购的比例得从50%上升到80%以上。”对方负责人很开心,马上答应了这一要求。后来我们计算了一下,增加的30%的市场份额至少产生150万元的纯利,而不是区区30万元。我一直很佩服她智勇双全。

“严”,执法严明。军队要纪律严明才可能打胜仗,员工也是一支队伍,是商战中的队伍,同样也要纪律严明。

中国的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过度的严会让员工流失,因为在中国充满了就业的机会;过度的松懈会缺少纪律,队伍缺乏战斗力。因此要赏罚分明,同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将帅五德”是孙子治军思想中人才学说的集中体现,在工作的同时,我也总结了管理者的五个角色。设置一个情景:有一批员工,面向南方,有一个管理者,与这批员工的位置关系,说明了管理者的五种角色和管理的文化。

第一角色:监视者,此管理者站在这批员工的后面,看他们的后脑勺,员工看不到管理者;第二角色:监督者,此管理者走到这批员工中间,会有简单的督促,员工可以凭借观察他的脸色、表面、语调,猜测管理者的心理;第三角色:管理者,此管理者走到这批员工们前面,面对员工开始讲话,提出管理的要求,员工将信将疑;第四角色:领导者,管理者讲完要求,转过身去,和员工同一方向,带领大家往前走;第五角色:领军人物,文化建设完成后,此管理者在不在公司,他的影响都在;他的辞职可能会导致组织重大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孙子兵法•始计篇》提出了“势”的概念:“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原意指:正确的战争决策已被采纳,还要造成一种“声势”以辅助

作战进行。

如对企业来说,生产任务一经下达,就要使有关人员产生一种势在必行,非完成任务不可的“紧迫感”,这就是所谓的“势”。怎样“因利而制权”呢?应视情况相机而行,怎样有利就怎样做。

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发出微光,带领部队前进。正是有这种微光,一个企业才有方向,才可以从优秀到卓越,好东西亘古不变,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可以研读千年。身为商界的我们,的确需要常翻常新。

“争”字充满火药味。争什么?答案不一。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即不能失去主动权。丢掉主动权,意味着被动挨打。当然,争不是硬争、蛮争,而是巧争、暗争。这是善争之道。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战。此为《孙子兵法》“军争篇”之精髓。

【经典诠释】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直到同敌人对阵,在这中间没有比争夺致胜条件更为困难的了,而争夺致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同时,要是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军争既有顺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携带所有的辎重去争利,就无法按时抵达预定地域;如果丢下部分军队去争利,辎重装备就会损失。因此卷甲疾进,日夜兼程,走上百里路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敌所俘,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结果是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位。走五十里去争利,就会损折前军的主将,只有一半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上三十里路去争利,也依然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够赶到。须知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质储备就难以为继。

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不能行军;不利用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成功,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火,实施防御时像山岳,隐蔽时如同浓云遮蔽日月,冲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分遣兵众,掳掠敌方的乡驿;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相机行动。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致胜条件的原则。

《军政》里说道:“语言指挥不能听到,所以设置金鼓;动作指挥不能看见,所以设置旗帜。”这些金鼓、旗帜用来统一军队上下的视听。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单独冒进,懦弱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昼作战多用旗帜。这都是出于适应士卒耳目视听的需要。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军队刚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了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就完全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进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有序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浮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接近的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的部队安逸修整来对付疲于奔命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粮饷充足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抑攻,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迎击,敌人假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加以理睬,对退回本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正面遭遇,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现代释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曲曲折折,总能到终点,这里涉及到“迂”与“直”的问题。如果要登山,从山直往山顶,可为捷径,但颇为困难;如果你绕山而行,也可以到达山顶,只是颇为费时。直接登山,可能葬身深谷,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绕山而行,可保平安,到达终点且不成问题。以生命的宝贵,似乎绕山而行,颇为可取。这就是“以迂为直”。 在商品社会中,“以迂为直”经常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成功。数年前,深圳最时髦的一句话

是“遇到红灯绕着走”,大概正是“以迂为直”的写照。

“以迂为直”就是去争夺天时,地利,去争夺取胜的基本条件,为主动权的掌握创造条件。而有了主动权,就有了胜利的希望。“以迂为直”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不失为致胜的法宝。

【领导之艺】

领导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即知其利,又知其危,既要全面的看问题;要看到迂和直、患和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既要掌握一般的操作原则,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善于“治变”,即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危急并非都是坏事,它能给人以动力;安稳并非都是好事,它会使人产生怡情。有胆略的领导者有时也会有意制造危机感,以加强本单位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处世之道】

在明知不能直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换一种角度考虑,采用“以迂为直”的方法,未尝不可以达到目标。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好方法。同时,避免了正面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加速达成目标的进程。

【经商之技】

“以迂为直”是商业经营活动中常用的谋略。有时为了达到某项预定的目标,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条件所限,无法直接实现,于是通过其他途径,迂回曲折,同样可以达到预定目标。这便是间接路线,“以迂为直”的谋略。

“以迂为直”的关键在于预定目标的可行性,然后是找出其有关的条件和因素,利用其相互关联的矛盾,迂回绕道,达到目标。

立身行事二:《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谋略(下)

一、“迂直之计”与企业的迂回战术

二、“攻心夺气”与企业的心理战术

三、“因粮于敌”与企业的借助策略

一、“迂直之计”与企业的迂回战术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1、“迂”与“直”的辩证法

¨“直”:通往战争胜利的捷径,在空间上距离最近,在时间上最短,在经济上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少。

¨走近直之路,在战场上表现为正面作战,速战速决;

¨在商场上表现为企业投资少,见效快。“直”是一种理想的竞争目标模式。

¨“迂”:指通往胜利的路径,在空间上距离较远,在时间上较长,在经济上耗费较多。 ¨在战场上,“迂”表现为侧面迂回,表现为非速战速决;

¨在商场上,“迂”表现为企业先亏后赢,先出后入,投资多,见效慢。

¨“迂”虽不是一种理想的竞争目标模式,但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必须采取“迂回”策略,方可达到胜利的目标。

¨孙子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迂回战术思想充满着“迂”与“直”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毛泽东对于“迂直之计”的灵活运用。

2、商战中的“迂直之计”

¨把兵战中的“迂直之计”用于商战,往往表现为企业家的“退一步,进两步”的迂回战术。

¨英国友尼利福公司总经理柯尔的“迂直之计”。

……

结论:

在商战中,“善于放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

3、人才竞争中的“迂直之计”

¨市场竞争不只是产品竞争。在人才竞争上,企业家也可以采用“以迂为直”的策略。

4、产品推销中的“迂直之计”

¨“迂直之计”同样适用于产品推销。

¨在推销产品时,也应具有“曲中见直”、“直中见曲”的智慧。至于如何“迂”、“迂”到什么程度,要视市场的情况而定。

5、企业管理中的“迂直之计”

“迂直之计”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

¨《后汉书•烈女传》记载的乐羊子之妻。

¨商战如同兵战一样,也具有二重性。所以,企业家必须确立双向思维,在决策时既要双向听取,也要双向论证。

¨双向思维,即两点论的辩证思维。

¨双向听取:“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双向论证:在做可行性论证时,既要论证“利”与“直”,也要论证“危”与“迂”。

¨企业家既要善于看到“直中有迂”,又要善于抓住“迂中有直”的机会。

二、“攻心夺气”与企业的心理战术

1、“心战为上”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气”:指士气,即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士气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精神因素。

¨“心”:主要指指挥员的战斗决心与必胜信心,它是将帅赖以指挥战争的精神支柱。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忠武书•南征》

2、商战亦是心战

商战是一场经济之战,也是一场心理之战。只有善于“心战”的企业家,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护三军之气”

¨“护将帅之心”

3、争夺市场的“攻心之战”

在商战中,所谓“攻心”,就是极力贬低竞争对手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不断地塑造自己在顾客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通过顾客购买之心而赢得企业的丰厚利润。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之争。

4、争夺核心人物的“攻心之战”

商战中的“攻心之战”,还往往表现为以各种手法挖走企业的核心人物。

¨迪斯尼与环球公司的商战。

5、争夺顾客之心的“攻心之战”

在市场竞争中,要争夺顾客之心,必须首先了解、掌握顾客的心理变化,认真研究顾客的消费层次、品位、心理、行为等因素,然后针对顾客的消费心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产品经营策略,适应顾客心理要求,以争取顾客之心。

结论:

在当今世界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应是社会心理学家,善于洞察市场竞争对手与顾客心理情感的变化,巧施“攻心夺气”之计,才可大发“情”财。

三、“因粮于敌”与企业的借助策略

因粮于敌

《孙子兵法•作战篇》

务食于敌

《孙子兵法•作战篇》

在商战中,企业家根据商战的特点,亦把孙子的“因粮于敌”策略思想运用于企业经营,将它发展成“因粮于友”,设计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借助”策略。

1、“因粮于敌”与“当地主义”

¨当地主义:在当地设工厂,在当地筹集资金,在当地招募工人,在当地推销产品。

¨伍德鲁夫的“当地主义”使可口可乐走向世界市场的案例。

¨日本吉田兴业会社走向世界市场的案例。

2、“因粮于敌”与“跨国经营”(国际化经营)

¨企业家必须具有全球意识,放眼世界,按照“因粮于敌”的思想,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才能取得主动权。

¨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因粮于敌”与借助策略

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机遇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巧借一切外力,才可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商战上,也可以做到“巧借东风”。

¨世界著名船王丹尼尔•洛维格“借鸡生蛋”的策略。

4、“因粮于敌”的现代转换

¨特许经营是一种互相借助的有效的发展模式。

¨“借船出海”也是内地发展经济的一种有效的策略。

¨在经营过程中,巧借“天时”与“地利”,也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结论:

从孙子的“因粮于敌”思想到企业的借助策略,要求企业不但要具有经营智慧,还要有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博大胸怀。

借助不等于依赖,借助策略是建立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基础上的。 《军争篇》之一——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原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译文:与敌人争夺有利条件时,最困难的地方是如何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达到最佳目的,如何化不利为有利。

《孙子兵法》与军事——撤离延安

以退为进,以迂为直在军事上应用得完美的例子之一,应属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争。

第一次反“围剿”时期,红军的退却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退却是“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时,我军的退却是“蘑菇战”。

毛泽东深谙“以迂为直”,故能够处变不惊,生死关头力挽狂澜,开辟新局面。

1947年3月,胡宗南受蒋介石之命重点进攻陕北。毛泽东带领着部队主动撤离了延安,起初,一部分人不同意撤离延安。并要“不放弃一寸土地”,“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莫斯科也认为撤退决定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的失败就此到来。然而毛泽东却不服气,他说:“不就是几座窑洞吗?丢掉一座空城没有关系,目的是粉碎敌人的军队,放弃延安,将来还要回来。”

蒋介石得意地飞到延安毁坏了那里的坛坛罐罐,而且预言,只需三个月的时间就可彻底消灭共军。可三个月后蒋介石攻占延安的军队被一点一点吃掉,这是他在这座空城里叫喊时所没有料到的。

一年以后。延安又回到了共产党手里,不过毛泽东和党中央没有再回到延安,而是适应形势的发展,东渡黄河,搬到了距北平很近的河北省的西柏坡去了,那里更便于指挥全国各战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敌人要夺,你主动让给他,别看在我手里是宝,给了敌人就扔给他一个大包袱。胡宗南就是背上了延安这个包袱,让毛泽东的“蘑菇”战法拖着他在陕北的沟沟梁梁上来回转,肥的拖成瘦的,瘦的拖垮。最后,毛泽东以延安的几座窑洞换来了新中国。

【活学活用】当时,我军的“以迂为直”、“以退为进”的战略是由我方的力量决定的。对于这种“撤退”,毛泽东在事后向师哲解释过,他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你懂拳击吗?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击时更有力。”果不其然,我们让蒋介石“赢”了延安,却由此从他手里赢得了整个中国!

“以迂为直”是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道路来达到最终的目的,尤其在不允许走直路的情况下,走迂路往往为更有效、更迅速地达到终点创造了条件。

《孙子兵法》与政治——“以迂为直”勾践灭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听从谋臣范蠡的意见,向吴王表示:只要保存越国,自己情愿到吴国做人质,侍奉吴王夫差。夫差有心同意,但遭到大臣伍子肾的反对。伍子胥说:“今天上天把越国送给我们,不消灭越国,将来必定要后悔!”吴国的太宰伯系嚭得到了范蠡送去的大批金银珠宝,站出来为越国说好话:“勾践到了我国,死生在我们手中,怕他什么!”夫差认为伯嚭言之有理,就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带着自己的妻子和范蠡到吴国侍奉吴王夫差,由于尽心尽力,唯唯诺诺,夫差竟不顾伍子胥的坚决反对,把勾践夫妇放归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念念不忘报仇雪耻,他把一个苦胆吊在座席边,使自己无论坐着,还是躺着都能看到它,每次吃饭喝水的时候,勾践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勾践亲自耕种,勾践的妻子也动手纺纱织布。经过十年的奋发图治,越国从战败的阴影中挣脱出来,国力渐渐强盛。 与越国的振兴恰恰相反,吴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年年东征西讨,为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而耗尽了国力、财力。

为了试探吴王夫差对越国的态度,勾践借口发生灾荒,向吴国借粮,夫差连想都设想,一口答应了。伍子胥劝道:“大王总是不听我的劝告,三年后吴国都城将要成为一片废墟了!”夫差对伍子胥处处与自己作对大为不满。伯嚭乘机对夫差说:“伍千胥貌似忠厚,实际上是一个很残忍的人,他连父兄弟的生死都不顾,怎能真心关心大王您呢?听说,他与外人勾勾搭搭,大王可要防备!”于是吴王赐死了伍子胥。伍子胥在自杀前仰天大笑:“我死后,请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让它看着越兵进城吧!”

勾践借到粮食,又知道伍子胥已死去,而吴王夫差对自己一点也不戒备,于是,一面加紧练

兵备战,一面不停地把美女、珍宝和建筑宫殿用的巨木送给吴国,麻痹吴王夫差。夫差整日与美女们泡在一起,又大兴土木建筑规模宏伟的姑苏台。姑苏台先后用了8年的时间才建成,将吴国的储备消耗殆尽。

公元前481年11月。在经过了22年的励精图治之后,兵强马壮的勾践一举攻破吴国,在姑苏山包围了夫差。勾践派人对夫差说:“我可以把您安置在甬东,让您到那里去当一个百户人家的头领,”夫差想起伍子胥当年的话,懊悔无穷,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说:“我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说罢,拔剑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与齐、晋等国在徐州会盟,各国诸候都向勾践祝贺,勾践成为扬威一时的霸主。

【活学活用]历史上的吴越之争是政治上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典型。越国20年的准备,勾践20年的卧薪尝胆,20年的忍辱负重,终于大败吴国,一雪当年灭国之辱,并成为当时威震八方的霸主。

这虽然是个很熟悉的故事,仍能从慨叹颇多,自古英雄都深谙“忍道”,让自己在困苦、艰难的生活中励精国治,一举成仁!

《孙子兵法》与经济——古井贡酒“卖得贵”

古井贡酒的13字效益法则是“买得贱,卖得贵,中间环节不浪费”。其中,“卖得贵”上做的文章很见厂长王效金的“以迂为直”的思维方式。

“卖得贵”是对销售环节的根本要求,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但“卖得贵”,古井贡酒靠的不是涨价,而是靠增加附加值,靠提高质量、改进包装装潢,靠加强销售策划,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千方百计想办法,增加附加值,是为了多赚钱,所以要无形地加,不能明目张胆地加。

比如古井贡酒过去都是单盒包装,而且装潢相当漂亮,每个盒子成本1.80元,4瓶酒盒子就是7.20元。现在他们开发了一种组合包装,lx4,用一个盒子装4瓶酒,盒子成本4.40元,这4瓶酒就省掉了2.80元。这样既方便了用户,又把他们的钱掏出来了。要是明着提价,多要一分钱也困难。

再比如过去一瓶古井贡酒是1市斤,现在改成500毫升,因为酒的密度比水小,实际上只有9两7钱。9两7钱也卖1斤的价,谁买酒还问是1斤还是9两7钱?况且他们研究了国家的法律,酒不能用重量表明,只能用容积表示,所以过去的500克改为现在的500毫升也是安全可靠的。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增加古井贡酒的功能。为酒增加功能是非常困难的。1994年,他们有了大发现,即给每个1x4的酒盒里面装上一副扑克牌,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扑克牌上印着古井贡酒厂的商标广告。增加这个功能就有了另外的好处。约朋友喝酒,在等一两个人时,要么说闲话,要么下象棋、打扑克。现在玩玩扑克,看看酒厂的商标广告,到喝酒时还能用扑克牌充当酒令,连玩带喝酒很是方便。1994年他们印了15000副扑克牌,到中秋节前,扑克牌就配完了,顾客们买得非常踊跃。

可见,以迂为直的作战方法在商战中是一计多用的。

【活学活用】善于使用“以迂为直”战术的商家总是会以一时的退让或利益受损而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喜爱,进而“放长线”,使企业永葆生机。古井贡酒“卖得贵”,贵得又合情合理,顾客仍然义无反顾地购买,可见,商场上更需要聪明的“善战者”。

《孙子兵法》与处世一一从乞丐到领带大王

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的曾宪梓来到泰国定居,帮助哥哥经营领带加工。然而他杰出的经商才能却引起了兄嫂的戒心,在一些好事者的挑唆下,哥哥把他一家赶出了工厂。

曾宪梓扶妻携幼来到香港,过着流浪一般的生活。临近春节,正要举家露宿街头时,叔父从

泰国汇来1万港币,于是他开起了自己的领带加工作坊。他和妻子每天6点起床,裁剪布料,缝制领带,午饭后他出门推销。

有一天下午,饱受烈日暴晒之苦的曾宪梓,衣衫破旧、汗流浃背地拎着两大盒领带走进尖沙嘴一家洋服店的时候,这家老板正在和客商谈生意。曾宪梓仍是谦恭地要老板挑选领带,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就拎走,谁知老板却像见到瘟神一样,大声吼道:“干什么?你进来干什么?去,出去!走!走!”

曾宪梓像乞丐一样,遭人呵斥,被人驱赶,一种百感交集的酸楚涌上心头„„他忍不住流下滚滚的泪水,心都要碎了。人穷这么难啊!但他不能够罢休,一家人的生存压力使他不得有半点退缩。他在背人的地方擦干泪,咬牙鼓励自己:干,继续干!拼命干下去!

第二天,正当香港人喝下午茶的时候,曾宪梓又来到昨天那个洋服店。他诚恳地说:“老板,不好意思,昨天十分对不起,惹您生气了,我今天特意来给您赔礼道歉的。”他同时特意叫好了咖啡,双手递过去。“请您喝咖啡,虽然不值钱,但表明我是真心向您道歉,也请您多多原谅。”习惯呵斥人的洋老板惊呆了,他想不到对方会这样做,很尴尬。曾宪梓认真地说:“老板,我刚刚学做生意,生意场上的规矩我不懂,请多多指教。”于是洋老板真地告诉他许多商场上的忌讳和诀窍。他明白了昨天被驱赶是因为老板正在店铺谈生意,不能打扰。他和老板聊得很近乎。以后,每隔几天,他就去聊聊,向他请教,他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洋老板很佩服曾宪梓这种能吃苦忍耐的创业精神。后来这位老板主动订购他的领带,彼此互利互惠,生意做得很好。

曾宪梓后来创立的领带品牌一举成名,畅销海内外,其产品在领带的基础上拓展到了男士饰品、服装、皮具、T恤系列,一应俱全。曾宪梓从“乞丐”走到了今天,成为名扬世界的“领带大王”,拥有资产达几十亿。

【活学活用】你一定知道这句广告吧:“金利来,男人的世界”,曾宪梓就是金利来的创始人! 中国有句老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今天的忍与退是为了明天的海阔天空。儒家的忍术,要求有宽广的胸襟、客人的气度,这与兵家的“以迁为直”是相通的

“以迂为直”出自《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以迂为直讲的是采取间接战略达到目的、路线也许远了,但过程却更快了,时间也许更耗了,但效用却更高了,更持久了。并不是有些网友所说采用阻力最小的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对它的曲解,以迂为直看重的是结果的效用性,即使过程更加遥远了,但达到的效果更好。比如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的就是“以迂为直”即间接战略,他为了平定南蛮,只有让孟获彻底心服,显然,这种方法更就有效用性。谢谢! 孙子兵法之将帅五德

2010年06月07日 16:27电气中国【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文/李 华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谈的是国家的大事——战争。笔者看来,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一个企业的文化也是企业之大事,是企业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因此一个企业的领导或所有者,不可不去仔细研究,不可以不去建设,不可以不去推行企业文化的。正如IBM的托马斯•沃森所说:“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思想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组织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

朱军先生在《孙子兵法释义》中表示“战斗力 = 道+天+地+将+法”,充分说明企业要有持续的生命力,企业的内在的价值观、外部的变化、内部的管理、优秀的管理人才和各项制度是缺一不可的。

孙武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智谋才能,指将帅的智慧,处事的技巧、谋略及胆识,以及把握全局动态的能力。 我曾服务过一家美国公司,当时有一个技术总监的位置空缺,两个人在被选择的范围中:从

技术能力上看,W、Z两人均能胜任该岗位的要求,W比Z强一些;从管理能力上看,W、Z两人也均能胜任该岗位要求,W比Z的管理能力要强一点。从文化认同上看,W有些恃才放旷,认为有才能就行,不完全认同企业文化;Z完全认同并按企业文化去执行。

之后总裁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二流的企业选W,一流的企业选Z。因为只有认同企业文化的人,从本质上讲,这个人才真正属于企业,才能真正带好一支队伍。”

这个故事说明“智”也有价值取向,选择一个人,所以要选择其态度(即价值取向),只有态度作前提,他的技能才能为企业发挥作用。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商场也一样。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人才同样需要智谋才能,谋略及胆识,然而一个领导的智谋才能也要符合企业文化。 “信”即诚信,言而有信。

在企业管理中,每一个决策,每一件事情都在传递着企业的文化:一位领导去纠正一个不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事,就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更多的人不做不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事,所以我认为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产生时价值观念的延续,是企业最高领导人(执行层面)的价值观、世界观、理念和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一个言出必行的最高领导,会淘汰现有的管理队伍中言而无信的人,会引进言而有信的人(在面试和试用中控制),会影响既不是言而有信也不是言而无信的人。既不言而有信也不言而无信这类人是最多的,当最高领导言出必行时,他们受到影响,也会慢慢地偏向言出必行。

“仁”即仁慈,爱护士卒。除了关心员工物质生活以外,更要关注员工的精神生活,因我们在此方面讲了几千年了,不再赘说。

“勇”,勇敢果断。回顾国内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受到的教育不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特别勇敢。企业管理的条条框框少,但他们下决定时特别果断,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失败。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聘请了一批职业经理。有一次,产品出了质量问题,但是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客户的要求不合理。客户要求我们返工,并承诺由他们承担各种费用。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们开始计算各种费用,如返工工时费,返工过程中的物料损耗,电费、水费、管理费„„算了三天得出一个30万元左右的费用。老板知道后带着我们去客户处,告诉客户:“不要你们任何费用,我们无偿返工。让你们(也是职业经理人)好交差,但是这个产品采购的比例得从50%上升到80%以上。”对方负责人很开心,马上答应了这一要求。后来我们计算了一下,增加的30%的市场份额至少产生150万元的纯利,而不是区区30万元。我一直很佩服她智勇双全。

“严”,执法严明。军队要纪律严明才可能打胜仗,员工也是一支队伍,是商战中的队伍,同样也要纪律严明。

中国的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过度的严会让员工流失,因为在中国充满了就业的机会;过度的松懈会缺少纪律,队伍缺乏战斗力。因此要赏罚分明,同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将帅五德”是孙子治军思想中人才学说的集中体现,在工作的同时,我也总结了管理者的五个角色。设置一个情景:有一批员工,面向南方,有一个管理者,与这批员工的位置关系,说明了管理者的五种角色和管理的文化。

第一角色:监视者,此管理者站在这批员工的后面,看他们的后脑勺,员工看不到管理者;第二角色:监督者,此管理者走到这批员工中间,会有简单的督促,员工可以凭借观察他的脸色、表面、语调,猜测管理者的心理;第三角色:管理者,此管理者走到这批员工们前面,面对员工开始讲话,提出管理的要求,员工将信将疑;第四角色:领导者,管理者讲完要求,转过身去,和员工同一方向,带领大家往前走;第五角色:领军人物,文化建设完成后,此管理者在不在公司,他的影响都在;他的辞职可能会导致组织重大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孙子兵法•始计篇》提出了“势”的概念:“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原意指:正确的战争决策已被采纳,还要造成一种“声势”以辅助

作战进行。

如对企业来说,生产任务一经下达,就要使有关人员产生一种势在必行,非完成任务不可的“紧迫感”,这就是所谓的“势”。怎样“因利而制权”呢?应视情况相机而行,怎样有利就怎样做。

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发出微光,带领部队前进。正是有这种微光,一个企业才有方向,才可以从优秀到卓越,好东西亘古不变,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可以研读千年。身为商界的我们,的确需要常翻常新。


相关文章

  • 中华文化-谋略篇 . 孙子兵法
  • 中华文化-谋略篇 . 孙子兵法 戴敦邦 孙武 立轴 作者简介 孙武(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 ...查看


  • 浅议影响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发展的客观因素
  • 浅议影响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发展的客观因素 通过<孙子兵法>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历代对<孙子兵法>研究的发展,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孙子兵法>自身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 ...查看


  • 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 一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孙子兵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世界兵书中的奇葩从唐代起就已传至日本.时至今日,这不古老的兵书已经被译成30多种文字,享誉世界,备受西方政治界.军事界.商界和哲学界推崇.然而,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 ...查看


  • [孙子兵法]论文
  • 孙子兵法对当代的影响 --传承经典,造福社会 作者简介: 关键词:孙武:<孙子兵法>:企业竞争:经营管理:政治 内容提要:认真领悟<孙子兵法>的思想真谛,并将它灵活地运用到当代社会生活中,这不只是一种人生策略,更是一 ...查看


  • [孙子兵法]简介
  • <孙子兵法>简介 河海大学军事教研室 王建中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军事思想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军事思想的典型代表,一本被古今中外都奉为经典的兵书--<孙子兵法>. ...查看


  • 谈孙子兵法对政治,经济与体育的影响
  • 孙子兵法 序号:22 学号:1101010225 姓名:钱军 谈<孙子兵法>的观点在政治.经济.体育等等领域地运用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世界军事科学发展史上的瑰宝,在其诞生2600年后的今天,依然 ...查看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解读和运用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解读和运用> 课程论文 姓名:粟珊珊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自1405班 学号:[1**********]4 2015年5月27日星期三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与发展 摘要 ...查看


  • [孙子兵法]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 <孙子兵法>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兵家经典著作. 除了我们传统认为的是一部写给军人读的兵书以外,我一直把它当成一本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原理在研究. 学术界一直存在一种声音,说做企业的学< ...查看


  • 2013蛇年元宵节灯谜大全:猜[孙子兵法]名句
  • [小编寄语]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2013蛇年元宵节灯谜大全之猜<孙子兵法>名句,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不省人事(打<孙子兵法>一句).知天知地 光杆司令(打<孙子兵法>一句).将不重也 智力考核(打< ...查看


  • _孙子兵法_中的危机管理思想及启示
  • 文史纵横 <孙子兵法>中的危机管理思想及启示 何丽君 (浦东干部学院, 上海200127) 摘 要:诞生于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