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带来的启示

苏格拉底带来的启示

教育家苏格拉底,流传后世的一句名言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

在柏拉图的《申辩篇》里这样记载:有一次,有人(《申辩篇》中说是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向德尔斐神庙(古希腊供奉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的传神谕的神使询问,世界上有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那位神使回答说:“没有人比他更有智慧了。”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求证自己“一无所知”的过程中,“是一个诚实的人,与谦虚无关;是一个自信的人,与骄傲无关。”在强调终生学习的今天,他的这种作为和认识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益。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而承认自己的无知却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师应该坦然地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不但对受教的对象,对所从事的专业,也要对自己的内心。对于苏格拉底,这是对“神”的敬畏,是对“神”的礼拜,他是真诚的。而我们常或认可自己的不足,这种认可却经常停留在一种谦恭上,一种比较上。它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缺乏对自我的真实认识,而把自己放在一个满布着虚幻色彩的位置上。这样,我们就对所教授学科的基础性和重复性的现状缺乏真正的认可——因为基础,需要我们拥有更强烈的钻研其广度和深度的愿望;因为重复,需要我们增强创新和整合的能力。

对我们而言,到底知道些什么。了解自己知道些什么,比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我们明白自己掌握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才会由衷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也才会拥有继续深造和学习的动力。长期以来,其实我们没有直面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些我们自认为知道的,其实并不真正属于我们。教材是别人编写的,作为研究成果的教参也是别人编写的,所运用的其他资料是别人编写的,从网上随便下载下来的一些辅助的东西也是别人编写的。我们中间的大多数,只不过扮演了一个中转者的角色,无论技巧多么高明。既然是中转者,我们也就失去了特殊性,我们所能做的,其他人照样可以做。而没有特殊性的教师,自然也就谈不上尊严和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的话语对于我们无疑应该是一种劝勉,一种召唤。

我们与学生一样,也是学习者,而且就学习而言,我们应该比学生显得更为迫切。因为,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来接受学习的,而我们,已走过了感性而具备了理性,在这种启示下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诸多缺陷。既然同样作为学习者存在,既然学生和我们都在面对知识、真理这些共同的认知对象,那么,我们就一起拥有了相互平等的理由。平等的意识,将会为我们带来谦和、理解、同情和等待等教育需要的诸多美好品质,而抛去粗暴、张狂、吹嘘和咒骂等低劣作法。当一个教师认识到自己与他的学生一样无知的时候,教育便变得宽容起来。我们强调日常教育之中的接纳、合作、探讨,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苏格拉底,穷其一生都走在寻求和追索的路上,一个人在学海中的勇毅跋涉,只能来自他从内心、从灵魂上感觉到的饥饿。而苏格拉底的那句话,就是直指我们的内心和灵魂的。

苏格拉底带来的启示

教育家苏格拉底,流传后世的一句名言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

在柏拉图的《申辩篇》里这样记载:有一次,有人(《申辩篇》中说是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向德尔斐神庙(古希腊供奉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的传神谕的神使询问,世界上有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那位神使回答说:“没有人比他更有智慧了。”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求证自己“一无所知”的过程中,“是一个诚实的人,与谦虚无关;是一个自信的人,与骄傲无关。”在强调终生学习的今天,他的这种作为和认识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益。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而承认自己的无知却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师应该坦然地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不但对受教的对象,对所从事的专业,也要对自己的内心。对于苏格拉底,这是对“神”的敬畏,是对“神”的礼拜,他是真诚的。而我们常或认可自己的不足,这种认可却经常停留在一种谦恭上,一种比较上。它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缺乏对自我的真实认识,而把自己放在一个满布着虚幻色彩的位置上。这样,我们就对所教授学科的基础性和重复性的现状缺乏真正的认可——因为基础,需要我们拥有更强烈的钻研其广度和深度的愿望;因为重复,需要我们增强创新和整合的能力。

对我们而言,到底知道些什么。了解自己知道些什么,比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我们明白自己掌握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才会由衷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也才会拥有继续深造和学习的动力。长期以来,其实我们没有直面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些我们自认为知道的,其实并不真正属于我们。教材是别人编写的,作为研究成果的教参也是别人编写的,所运用的其他资料是别人编写的,从网上随便下载下来的一些辅助的东西也是别人编写的。我们中间的大多数,只不过扮演了一个中转者的角色,无论技巧多么高明。既然是中转者,我们也就失去了特殊性,我们所能做的,其他人照样可以做。而没有特殊性的教师,自然也就谈不上尊严和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的话语对于我们无疑应该是一种劝勉,一种召唤。

我们与学生一样,也是学习者,而且就学习而言,我们应该比学生显得更为迫切。因为,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来接受学习的,而我们,已走过了感性而具备了理性,在这种启示下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诸多缺陷。既然同样作为学习者存在,既然学生和我们都在面对知识、真理这些共同的认知对象,那么,我们就一起拥有了相互平等的理由。平等的意识,将会为我们带来谦和、理解、同情和等待等教育需要的诸多美好品质,而抛去粗暴、张狂、吹嘘和咒骂等低劣作法。当一个教师认识到自己与他的学生一样无知的时候,教育便变得宽容起来。我们强调日常教育之中的接纳、合作、探讨,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苏格拉底,穷其一生都走在寻求和追索的路上,一个人在学海中的勇毅跋涉,只能来自他从内心、从灵魂上感觉到的饥饿。而苏格拉底的那句话,就是直指我们的内心和灵魂的。


相关文章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启示
  •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对当代大学生 择业观问题的启示 摘 要:"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重要的哲学命题,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不断地剖析自己是苏格拉底对自己及学生的勉励,自制,理性以及正确 ...查看


  •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
  •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故事[有关爱情.婚姻.生活.哲学的最完整版本]: 1.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查看


  • 80组公务员.事业名言警句类面试题
  • 陈建军搜集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面试素材:100句金玉良言 面试素材-经典 1.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解释:就是行远路,要从近处做起,登高山,要从低处做起)你怎么理解? 类似题:老子"天下难事在于易,天下 ...查看


  • 公务员面试经典名句58题
  • 58题公务员名言警句类面试题 1.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解释:就是行远路,要从近处做起,登高山,要从低处做起)你怎么理解?类似题:老子"天下难事在于易,天下之大在于细"请结合从小事做起谈谈你的 ...查看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1课[史料阅读] 史料一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普罗泰戈拉 史料二 黑格尔指出:"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 ...查看


  • 努力铸就成功高一题班会教案
  • 努力铸就成功 主备班级:高一(12)班  班主任:凌思娟 备课时间:2010-3-30 教育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同学们要树立正确.崇高的人生理想,能够理智地分析现阶段在人生轨道上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懂得实现理想,要有艰辛的付出,要与国 ...查看


  • 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启示_辛儒
  • 查看


  • 依法治理国家
  • <依法治理国家>是北京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但学习本课时学生刚刚步入初二年级 ...查看


  • 亚里士多德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启示
  • 亚里士多德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启示 [摘要] 亚里士多德在批评他的老师柏拉图"善理念"和"主知主义"道德教育路线的基础上, 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 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启示. [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