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上的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认为鲁肃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草船借箭借东风舌战群儒里是诸葛亮的跟屁虫,在单刀赴会里是关老爷的陪衬。事实上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英雄气概、他的干云豪气一直受人敬仰。 说鲁肃是一个英雄,或许有人不相信,那么一个唯诸葛亮马首是瞻的人物,怎么能是叱咤风云的角色。事实上这就是鲁肃,鲁肃早先是个孤儿,很早就死了父亲,跟着母亲相依为命。还好,祖父很有钱,就这样托祖父照料,鲁肃不仅吃穿不愁,而且很有家资。但鲁肃并不是看财奴,他喜欢骑马射箭,喜欢结交天下英雄人物,经常带着一帮男孩子到南山去打猎,而且高兴的时候还与人较量一番。鲁肃最看不惯穷苦的人,每次一旦遇到需要救济的,马上慷慨解囊。有时变卖土地,作为钱财,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时遇见脾气相投的读书人,看到别人没有吃的喝的,也往往把大把大把的银子相赠。因此在当时的口碑不错。不过同宗族的人,都说家门不幸,出了这么一个败家的玩意儿。

鲁肃是个很有豪气的人,而且结识了不少英雄。当时周瑜在居巢任袁术手下的县令,因为没有粮食,就去向鲁肃去借。大手笔的鲁肃居然把自己家的粮食分给周瑜二分之一,即一仓三千斛。周瑜大为感动,自此和鲁肃情同骨肉。袁术也知道鲁肃是个人物,就委任鲁肃做东城县令。可鲁肃知道袁术成不了气候,就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这些人里面有当年的游侠少年,也有非常景仰鲁肃的人。一行人向居巢进发。结果遭到当地官员的拦截。那时候老百姓很稀缺,经过了黄巾军起义,老百姓是衣食父母,离开了老百姓,当官的岂不麻烦?鲁肃让老弱病残先走,自己和一些游侠少年断后。此时追兵渐近,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

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鲁肃的祖母去世了,出于守孝,鲁肃回到家办理丧事。好朋友刘子扬觉得鲁肃在家赋闲很是可惜,于是写信说道:“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意思是你是一个人才,应该投奔一个可靠的人,你旁边的郑宝就是这样的人物,你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不如投奔来建功立业。鲁肃便去投奔,恰好此时,周瑜在孙策手下效力,当时孙策已死,孙权继位,很有才干,于是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孙权立刻召见鲁肃,于是才有了东吴版的隆中对:“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自此便把鲁肃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因为有了鲁肃的相助,才有了赤壁之战那样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总之,三国时期的鲁肃是一个集政治军事谋略于一身的人物,作为东吴的四英将之一,和周瑜吕蒙陆逊相比,鲁肃一点也不逊色。绝对不是那一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懦夫,而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

历史上的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认为鲁肃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草船借箭借东风舌战群儒里是诸葛亮的跟屁虫,在单刀赴会里是关老爷的陪衬。事实上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英雄气概、他的干云豪气一直受人敬仰。 说鲁肃是一个英雄,或许有人不相信,那么一个唯诸葛亮马首是瞻的人物,怎么能是叱咤风云的角色。事实上这就是鲁肃,鲁肃早先是个孤儿,很早就死了父亲,跟着母亲相依为命。还好,祖父很有钱,就这样托祖父照料,鲁肃不仅吃穿不愁,而且很有家资。但鲁肃并不是看财奴,他喜欢骑马射箭,喜欢结交天下英雄人物,经常带着一帮男孩子到南山去打猎,而且高兴的时候还与人较量一番。鲁肃最看不惯穷苦的人,每次一旦遇到需要救济的,马上慷慨解囊。有时变卖土地,作为钱财,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时遇见脾气相投的读书人,看到别人没有吃的喝的,也往往把大把大把的银子相赠。因此在当时的口碑不错。不过同宗族的人,都说家门不幸,出了这么一个败家的玩意儿。

鲁肃是个很有豪气的人,而且结识了不少英雄。当时周瑜在居巢任袁术手下的县令,因为没有粮食,就去向鲁肃去借。大手笔的鲁肃居然把自己家的粮食分给周瑜二分之一,即一仓三千斛。周瑜大为感动,自此和鲁肃情同骨肉。袁术也知道鲁肃是个人物,就委任鲁肃做东城县令。可鲁肃知道袁术成不了气候,就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这些人里面有当年的游侠少年,也有非常景仰鲁肃的人。一行人向居巢进发。结果遭到当地官员的拦截。那时候老百姓很稀缺,经过了黄巾军起义,老百姓是衣食父母,离开了老百姓,当官的岂不麻烦?鲁肃让老弱病残先走,自己和一些游侠少年断后。此时追兵渐近,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

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鲁肃的祖母去世了,出于守孝,鲁肃回到家办理丧事。好朋友刘子扬觉得鲁肃在家赋闲很是可惜,于是写信说道:“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意思是你是一个人才,应该投奔一个可靠的人,你旁边的郑宝就是这样的人物,你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不如投奔来建功立业。鲁肃便去投奔,恰好此时,周瑜在孙策手下效力,当时孙策已死,孙权继位,很有才干,于是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孙权立刻召见鲁肃,于是才有了东吴版的隆中对:“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自此便把鲁肃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因为有了鲁肃的相助,才有了赤壁之战那样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总之,三国时期的鲁肃是一个集政治军事谋略于一身的人物,作为东吴的四英将之一,和周瑜吕蒙陆逊相比,鲁肃一点也不逊色。绝对不是那一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懦夫,而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的解读策略
  •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的解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名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 才能开展好名著节选部分的教学呢?笔者试图以案例的方式来谈谈 如何解读名著节选部分. 一.深入研究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准确解读 每个历史事件,都有着特定 ...查看


  •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 ...查看


  •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1
  •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 ...查看


  •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 ...查看


  •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教案doc - 初中
  • 一.概述 ·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 · 课题来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所需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 析 知识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1.引 ...查看


  •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 草船借箭教案 理解内容. ①让学生从板书的逐项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从"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了解诸葛亮(时间选得好,天象算得准)是"知天文"的人:教师板书:知天文 B.从&qu ...查看


  • 诸葛亮的局限与鲁肃的智慧
  • 庄迪君 三国演义的夸张 <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诸葛亮,最令人钦佩的是他眼光远大.雄才大略而且足智多谋和未卜先知.除了直接描述,罗贯中还以下列两点来衬托出诸葛亮空前 绝后的军事和政治天才:一.诸葛亮清高而有志气,他"淡泊 ...查看


  • 谈谈对鲁肃的评价
  • 2000年11月襄樊学院学报Nov.,2000 第21卷第6期JournalofXiangfanUniversityVo1.21No.6 谈谈对鲁肃的评价 鲁才全 (怀化师专 政史系,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鲁肃于建安五年投靠孙权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及课外古诗词前五首试卷
  • 文言文一课一测(七下三) 班级_____座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以下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