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博大丰富的教育思想,呕心沥血不断求真的教育实践的写照,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又富有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对我们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仍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下面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力,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如,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听到老师说:“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等等。这些话,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二、践行“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主张“智育注重自学”“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原则。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只注重机械灌输,死记硬背,教师为教而教,教和学都脱离了“做”。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它只能培养会走路的“字纸篓”和“书架子”,却不能给学生以任何行动的、生活的、创造的能力。所以,他明确指出必须“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强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教学生学”。这些理论,对于今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针对传统的教授法,在教学论方面他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事怎样做就应当怎样学,怎样学就应当怎样教,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明确阐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的关系。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根据,为学服务,教的原理要根据学的原理。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这种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些片

面强调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忽视了间接经验和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以反对传统教育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为出发点的,主张把培养能力和思考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教会学生“学习”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中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解来找到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以达到“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的境界。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启发学生问,在问中求长进。“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小孩得到了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四、营造宽松课堂环境。

注重教学方式的开放,让学生轻松自由地接受新的信息。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变化,课堂会掀起生机互动的热潮,常常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鼓励当堂质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美国鼓

励教师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甚至把学生提出连老师也难以回答的问题作为成功的案例去宣传。可见,敢于质疑,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所以说,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当堂质疑,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发挥互动魅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妙地把非语文学科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放教学内容,经常在教学中穿插与语文有着密切联系的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接受语文知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质疑情境。主动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互动的课堂中去。假如你是文章作者,你想告诉学生什么道理?假如你是老师,你想让同学们掌握哪些内容„„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问题,给同学提问题,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氛围。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在情感方面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教师面带微笑用温和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议、去练,放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同时,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

热爱、尊重和期待中心情舒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由自主的思考探究问题,无所顾忌地发表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成为能动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解放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个性、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地潜能与特长,用学生自己地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去缔造辉煌的人生。我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百科全书,教育的实践活动总会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得到验证,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也总会对教育实践给予指导。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我定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磨砺中坚定而从容的一直走下去。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博大丰富的教育思想,呕心沥血不断求真的教育实践的写照,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又富有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对我们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仍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下面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力,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如,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听到老师说:“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等等。这些话,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二、践行“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主张“智育注重自学”“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原则。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只注重机械灌输,死记硬背,教师为教而教,教和学都脱离了“做”。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它只能培养会走路的“字纸篓”和“书架子”,却不能给学生以任何行动的、生活的、创造的能力。所以,他明确指出必须“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强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教学生学”。这些理论,对于今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针对传统的教授法,在教学论方面他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事怎样做就应当怎样学,怎样学就应当怎样教,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明确阐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的关系。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根据,为学服务,教的原理要根据学的原理。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这种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些片

面强调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忽视了间接经验和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以反对传统教育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为出发点的,主张把培养能力和思考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教会学生“学习”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中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解来找到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以达到“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的境界。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启发学生问,在问中求长进。“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小孩得到了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四、营造宽松课堂环境。

注重教学方式的开放,让学生轻松自由地接受新的信息。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变化,课堂会掀起生机互动的热潮,常常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鼓励当堂质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美国鼓

励教师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甚至把学生提出连老师也难以回答的问题作为成功的案例去宣传。可见,敢于质疑,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所以说,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当堂质疑,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发挥互动魅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妙地把非语文学科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放教学内容,经常在教学中穿插与语文有着密切联系的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接受语文知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质疑情境。主动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互动的课堂中去。假如你是文章作者,你想告诉学生什么道理?假如你是老师,你想让同学们掌握哪些内容„„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提问题,给同学提问题,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氛围。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在情感方面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教师面带微笑用温和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议、去练,放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同时,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

热爱、尊重和期待中心情舒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由自主的思考探究问题,无所顾忌地发表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成为能动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解放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个性、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地潜能与特长,用学生自己地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去缔造辉煌的人生。我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百科全书,教育的实践活动总会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得到验证,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也总会对教育实践给予指导。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我定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磨砺中坚定而从容的一直走下去。


相关文章

  • 陶行知论文芳平
  •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素质教育.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科教育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查看


  • 教育专著.读后感doc
  • 教育专著<陶行知教育法>读后感 五分地中学 袁忠军 今年暑期以来,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 ...查看


  •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不仅在教育界闪耀着光芒,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自治和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谈谈认 ...查看


  •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作为二十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与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有机地融为一体,创立了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查看


  • 陶行知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 陶行知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张 伯 兴 (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 江苏 无锡 214001) [摘要] 陶行知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论述课程改革一样,陶行知对教学方法的诸多论述,大多散见于他的大量著 ...查看


  • 陶行知先生的多次易名
  • 陶行知先生的多次易名 2011-11-13 13:47:23| 分类: 文摘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陶行知先生的多次易名 范金豹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1912年,他另取"陶知行"为名,次年将之用作 ...查看


  •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中陶会课题研究者登记表 课题名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研究 项目编号:ZTKY-2011-068 批准文号:中陶课(2011)001号 04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惠安莲山中学 程剑雄 惠安黄塘中学 庄丽明 论文摘要: ...查看


  • 读书笔记-陶行知
  •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 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就就对我们说:是陶行知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 ...查看


  • 陶行知文集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为了尽快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在这一年的见习期内我制定了三个方面的业务发展目标,利用更有效的教育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多观察学生,从中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