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相关问题的分析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因此,分析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理念,阐述它的专业化、全员化、社会化、持续性等优势,并令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社团;实践
正文: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
1.缺乏自主精神。大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处于一直惯性态一直处在一种有人管、被人管的状态下,形成了一种 “听话的就是好孩子 ”的思维模式,缺乏自主能力,存在过分依赖集体,等待他人帮助的心理。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实践主题不感兴趣,一大部分学生感到茫然,在开放的环境下无所适从,面对一堆的实践素材和数据不会分析,缺乏创新意识。
2.以自我为中心。在校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是 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和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价值,轻视社会价值。一些大学生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服务意识淡薄。
3.心理素质脆弱。由于以成绩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挫折教育,家长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入大学以后,尤其是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以后,面
对竞争与挑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精神压抑、思想焦虑等心理表现,甚至有时感到惶恐不安。
(二)活动体制方面的问题
1时间集中,阶段性明显
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集中在寒暑假开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相对集中开展社会实践的模式使大学生很难形成有效积累,进而逐步提高,达到不断优化实践效果的目标,往往是重复性工作居多,创意创新较少,发展缓慢。同时, 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集中开展还带来一些关联影响。首先,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紧缺。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依靠社会资源,近年来,虽然高校不断加强和社会各界沟通,帮助学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但是,高校社会资源相对广大大学生群体仍远远不足,尤其是社会实践集中在假期开展,更有些力不从心。其次,社会实践指导力量不足。高校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主要由从事党、团、学相关工作的老师组成,指导老师队伍单一,数量不足, 学生社会实践队伍相对较多,往往出现一个老师指导几支甚至更多学生实践队伍的情况,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2内容匮乏,专业性不强
由于受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时间相对集中、社会资源匮乏,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社会调查和支援贫困山区等方面,难以满足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其实,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应该加强其专业性,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其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专业性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体现大学生自身价值,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并且专业性社会服务有着更加广阔的社会需求,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域,开发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奠定实践基础,积累更多的专业工作经验。据对我市部分高校进行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回答“你认为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更适合大学生”时,64.5%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实习”。可见,无论社会还是高校大学生,专业性社会实践均更受青睐。
二 如何加强学生实践体系建设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如果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那么参加的人员不仅会遇到各种疑问,在结束了社会实践之后要总结活动成果时各自往往都不明白自己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等等。因此,明确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地点,应该由学生干部自己讨论和策划,学生干部根据自己对相关社会问题了解,同时通过网络、同学和当地老乡提供的信息,在一起讨论得出的活动目的、内容与地点。他们便会非常珍惜机会、非常认真的对待,并且加大工作热情。一方面,这样会大幅度增加活动的形式,选择余地增多,活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另一方面,那是他们自己想要与喜欢做的事情,年轻人逆反心理及主宰心理严重,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某项任务,做自己的事,他们一定会加倍努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活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同时,他们肯定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自己想做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发挥才干、锻炼能力和尽情释放激情的舞台,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作为领导或者指导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很多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在得到充分相信的时候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的现状
适当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是改变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应该与其学的相关专业息息相关; 其次,良好的活动需要完善的组织结构做依托。因此适时的关注相关的热点是提出良好方案的前提,学习和借鉴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推动自身活动的创新,以带动学生会及其他相关学生组织工作的创新。这样一来,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很多;另外还可以增加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对此行业的人才需要,以便在进入社会之前更好的武装自己。
(三)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引导应该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
载体, 也是使当代大学生“直观社会, 反思自我, 健康成长” ,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良好途径。对于平时课外活动少的广大学生来说,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及自身能力得到真正提高,更可以调动广大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意识。真正好的活动肯定会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所有家长的支持。二是加强队员的成果意识,活动再好,开展的再成功,没有成果就没有说服力。如果每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队员们都能交出良好活动成果,会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对于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无疑主要体现在活动结束后的社会实践报告和论文,而通过对大多数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队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笔记、相片他们有很多,而且大部分有相当的价值,但需要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和论文时,他们便忘了这些,而是通过网络复制一篇以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项任务”。其实,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交上一篇优秀的报告论文,这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学生的自信,更可以改变很多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不正确的看法。
(四)是注重广大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不仅能使广大参加社会实践 活动的学生干部在实践地点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获得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同时,他们的成功更能带动下届的学生踊跃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给当代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带来良性循环。
三 树立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理念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突破了年级和系科专业的限制,团结了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有益身心的社团活动。近年来,高校社团蓬勃发展,在我校就有近百个社团,可见社团在大学生当中的群众性基础十分坚实。同时,社团的数量和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突出,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社团活动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安全可靠体现了社团广泛的参与性。同时,社团有专业老师指导,大大增强了社会实践的指导力量,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质量,保障实践活动的有效
实施。
( 一) 突破壁垒,社团社会实践全员化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于受到客观因素限制,只能做到“精英实践”、“社会实践示范队” 的尴尬地步; 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发展迅猛学生热情高涨,国内高校也大多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经验,加以大力扶持,投入较多人人力、物力。若能将二者结合,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往社会实践因时间集中带来的弊端就能迎刃而解。那么,有效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即可由小部分骨干学生,转而变为广大青年大学生,切实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走“大众实践”的发展道路。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扩大受益学生群体的同时,突破了年级、院系的限制,使每一支社会实践队伍都实现梯队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既能将以往的成功经验良好传承,避免做重复工作或走弯路,又能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追求, 促进高年级同学的不断成长。当然,弊端也同时存在,即由于社团的成员来源于各个学院和不同年级,时间难于统一,不便于协调管理,尤其个别社团人员庞大,所以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可以分区域、分组别、分层次开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二) 发挥优势,社团社会实践专业化
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摆脱了以往社会实践服务内容匮乏、服务水平较低的困境,它可以依托社团平台,结合社团的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定期组织社团服务进社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社区对专业队伍的免费服务有迫切需求,社区居民对大学生社团服务时态度热情,学生偶尔遇到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通常也得到居民的鼓励和谅解; 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学有所用,碰到难题有迅速查找资料、动手解决的冲劲,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空调与制冷社团、电脑爱好者社团、健康保健社团等每次进社区都门庭若市,忙得不亦乐乎; 学校的街舞社团还曾受邀参加香港回归深圳世界之窗庆典演出活动,反响不俗、影响深远。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专业化还来源于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可以整合优势教师资源,突破了以往学生实践队伍指导教师仅限于分团委老师和辅导员的困境,可根据社团的性质请校内相关知名教师,甚至是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做指导老师,充实指导力量。此外,以往社会实践指导是突击式的,为了实践进行短期速成培训,不科学、不系统,学生收益少。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社团这个平台以后,有专业指导老师, 专项经费支持,可以定期的开展
专题培训,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 三) 开发资源,社团社会实践社会化
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团的社会优势。学生社团既是校园内的学生组织,又是民政局登记的社会团体。作为社会团体,学生社团具有其特定的社会优势,它通过社区服务、社会兼职、企业参观、调研报告、单位实习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社会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社会信息,增强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指导老师的多元化也增强了社团与企业的联系,拓宽了育人的渠道,有的社团甚至请企业或者行业的专家能手进校园开讲座、当评委,大大促进了校企合作。同时,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 挂牌成立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是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窗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机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给大学生实践机会掌握学生动态,提高企业知名度,创造经济效益,达到共赢的效果。
( 四) 由内而外,社团社会实践内涵性
大学生在提到社会实践时,通常想到的是走出校园,无形中缩小了“社会”的概念。其实,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所大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内实践活动指导与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是注重社会实践内涵性、优化社会实践结构、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做到由内而外、内涵与外延协同发展的关键。 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以社团为基础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与探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实践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此外,针对实践项目进行专题培训,因项目施教,明确主题,分类指导, 消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盲从性,加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注重社会实践的校园分享与总结,学先进,树典型,开展讨论交流和表彰奖励活动,发挥榜样作用,深化社会实践影响,扩大社会实践成果。此外,还应创新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从提高社会实践效果上寻求突破。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高校应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系统,基于社团建立严密有序的实践评估和监督机制,促进社会实践考核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改革以往的学生评价模式,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社会评价、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使考核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
3 注重实践成效考核, 将实践质量纳入学校社团评估的整体框架,依据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对社团进行年终评价,评选出一星社团,二星社团,直至五星社团,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匮乏,达不到要求的社团给予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考虑取消其下一年的注册资格,以此切实保障社会实践效果。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需结合社团的特点,走“三化两性”的道路,即“全员化、专业化、社会化、持续性、内涵性”。通过利用社团模式“三化两性”的优势,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楷楠.论加强高校民主管理〔J〕.科技创业,2006.9 :110-111.
[2]沈意文.关于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10.
[3] 张丽娟. 医学生社会实践活的理性思考[J]. 理论界, 2006,(02).
[4] 褚金星. 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法和体会[J]. 医学与社会, 2005,(01).
[5] 张峰, 章锡贵等. 对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3).
[6]徐军伟,等. 走出“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 青年探索,2002( 2).
[7]鲁宇红,李素芳.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J]. 江苏高教,2010( 5) : 120 - 122.
[8]刘涛. 社会实践: 大学生成长的广阔舞台[N]. 光明日报,2005 - 04 - 13.
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相关问题的分析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因此,分析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理念,阐述它的专业化、全员化、社会化、持续性等优势,并令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社团;实践
正文: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
1.缺乏自主精神。大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处于一直惯性态一直处在一种有人管、被人管的状态下,形成了一种 “听话的就是好孩子 ”的思维模式,缺乏自主能力,存在过分依赖集体,等待他人帮助的心理。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实践主题不感兴趣,一大部分学生感到茫然,在开放的环境下无所适从,面对一堆的实践素材和数据不会分析,缺乏创新意识。
2.以自我为中心。在校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是 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和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价值,轻视社会价值。一些大学生过于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服务意识淡薄。
3.心理素质脆弱。由于以成绩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挫折教育,家长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入大学以后,尤其是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以后,面
对竞争与挑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精神压抑、思想焦虑等心理表现,甚至有时感到惶恐不安。
(二)活动体制方面的问题
1时间集中,阶段性明显
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集中在寒暑假开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相对集中开展社会实践的模式使大学生很难形成有效积累,进而逐步提高,达到不断优化实践效果的目标,往往是重复性工作居多,创意创新较少,发展缓慢。同时, 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集中开展还带来一些关联影响。首先,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紧缺。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依靠社会资源,近年来,虽然高校不断加强和社会各界沟通,帮助学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但是,高校社会资源相对广大大学生群体仍远远不足,尤其是社会实践集中在假期开展,更有些力不从心。其次,社会实践指导力量不足。高校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主要由从事党、团、学相关工作的老师组成,指导老师队伍单一,数量不足, 学生社会实践队伍相对较多,往往出现一个老师指导几支甚至更多学生实践队伍的情况,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2内容匮乏,专业性不强
由于受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时间相对集中、社会资源匮乏,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社会调查和支援贫困山区等方面,难以满足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其实,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应该加强其专业性,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其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专业性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体现大学生自身价值,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并且专业性社会服务有着更加广阔的社会需求,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域,开发更多的社会实践平台,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奠定实践基础,积累更多的专业工作经验。据对我市部分高校进行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回答“你认为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更适合大学生”时,64.5%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实习”。可见,无论社会还是高校大学生,专业性社会实践均更受青睐。
二 如何加强学生实践体系建设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如果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那么参加的人员不仅会遇到各种疑问,在结束了社会实践之后要总结活动成果时各自往往都不明白自己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等等。因此,明确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地点,应该由学生干部自己讨论和策划,学生干部根据自己对相关社会问题了解,同时通过网络、同学和当地老乡提供的信息,在一起讨论得出的活动目的、内容与地点。他们便会非常珍惜机会、非常认真的对待,并且加大工作热情。一方面,这样会大幅度增加活动的形式,选择余地增多,活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另一方面,那是他们自己想要与喜欢做的事情,年轻人逆反心理及主宰心理严重,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某项任务,做自己的事,他们一定会加倍努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活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同时,他们肯定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自己想做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发挥才干、锻炼能力和尽情释放激情的舞台,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作为领导或者指导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很多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在得到充分相信的时候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改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的现状
适当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是改变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应该与其学的相关专业息息相关; 其次,良好的活动需要完善的组织结构做依托。因此适时的关注相关的热点是提出良好方案的前提,学习和借鉴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推动自身活动的创新,以带动学生会及其他相关学生组织工作的创新。这样一来,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很多;另外还可以增加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对此行业的人才需要,以便在进入社会之前更好的武装自己。
(三)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引导应该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
载体, 也是使当代大学生“直观社会, 反思自我, 健康成长” ,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良好途径。对于平时课外活动少的广大学生来说,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及自身能力得到真正提高,更可以调动广大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意识。真正好的活动肯定会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所有家长的支持。二是加强队员的成果意识,活动再好,开展的再成功,没有成果就没有说服力。如果每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队员们都能交出良好活动成果,会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对于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无疑主要体现在活动结束后的社会实践报告和论文,而通过对大多数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队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笔记、相片他们有很多,而且大部分有相当的价值,但需要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和论文时,他们便忘了这些,而是通过网络复制一篇以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项任务”。其实,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交上一篇优秀的报告论文,这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学生的自信,更可以改变很多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不正确的看法。
(四)是注重广大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不仅能使广大参加社会实践 活动的学生干部在实践地点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获得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同时,他们的成功更能带动下届的学生踊跃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给当代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带来良性循环。
三 树立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理念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突破了年级和系科专业的限制,团结了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有益身心的社团活动。近年来,高校社团蓬勃发展,在我校就有近百个社团,可见社团在大学生当中的群众性基础十分坚实。同时,社团的数量和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突出,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社团活动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安全可靠体现了社团广泛的参与性。同时,社团有专业老师指导,大大增强了社会实践的指导力量,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质量,保障实践活动的有效
实施。
( 一) 突破壁垒,社团社会实践全员化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于受到客观因素限制,只能做到“精英实践”、“社会实践示范队” 的尴尬地步; 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发展迅猛学生热情高涨,国内高校也大多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经验,加以大力扶持,投入较多人人力、物力。若能将二者结合,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往社会实践因时间集中带来的弊端就能迎刃而解。那么,有效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即可由小部分骨干学生,转而变为广大青年大学生,切实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走“大众实践”的发展道路。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扩大受益学生群体的同时,突破了年级、院系的限制,使每一支社会实践队伍都实现梯队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既能将以往的成功经验良好传承,避免做重复工作或走弯路,又能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追求, 促进高年级同学的不断成长。当然,弊端也同时存在,即由于社团的成员来源于各个学院和不同年级,时间难于统一,不便于协调管理,尤其个别社团人员庞大,所以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可以分区域、分组别、分层次开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二) 发挥优势,社团社会实践专业化
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摆脱了以往社会实践服务内容匮乏、服务水平较低的困境,它可以依托社团平台,结合社团的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定期组织社团服务进社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社区对专业队伍的免费服务有迫切需求,社区居民对大学生社团服务时态度热情,学生偶尔遇到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通常也得到居民的鼓励和谅解; 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学有所用,碰到难题有迅速查找资料、动手解决的冲劲,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空调与制冷社团、电脑爱好者社团、健康保健社团等每次进社区都门庭若市,忙得不亦乐乎; 学校的街舞社团还曾受邀参加香港回归深圳世界之窗庆典演出活动,反响不俗、影响深远。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专业化还来源于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可以整合优势教师资源,突破了以往学生实践队伍指导教师仅限于分团委老师和辅导员的困境,可根据社团的性质请校内相关知名教师,甚至是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做指导老师,充实指导力量。此外,以往社会实践指导是突击式的,为了实践进行短期速成培训,不科学、不系统,学生收益少。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社团这个平台以后,有专业指导老师, 专项经费支持,可以定期的开展
专题培训,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 三) 开发资源,社团社会实践社会化
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团的社会优势。学生社团既是校园内的学生组织,又是民政局登记的社会团体。作为社会团体,学生社团具有其特定的社会优势,它通过社区服务、社会兼职、企业参观、调研报告、单位实习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社会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社会信息,增强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指导老师的多元化也增强了社团与企业的联系,拓宽了育人的渠道,有的社团甚至请企业或者行业的专家能手进校园开讲座、当评委,大大促进了校企合作。同时,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 挂牌成立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是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窗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机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给大学生实践机会掌握学生动态,提高企业知名度,创造经济效益,达到共赢的效果。
( 四) 由内而外,社团社会实践内涵性
大学生在提到社会实践时,通常想到的是走出校园,无形中缩小了“社会”的概念。其实,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所大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内实践活动指导与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是注重社会实践内涵性、优化社会实践结构、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做到由内而外、内涵与外延协同发展的关键。 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以社团为基础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与探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实践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此外,针对实践项目进行专题培训,因项目施教,明确主题,分类指导, 消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盲从性,加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注重社会实践的校园分享与总结,学先进,树典型,开展讨论交流和表彰奖励活动,发挥榜样作用,深化社会实践影响,扩大社会实践成果。此外,还应创新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从提高社会实践效果上寻求突破。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高校应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系统,基于社团建立严密有序的实践评估和监督机制,促进社会实践考核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改革以往的学生评价模式,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社会评价、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使考核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
3 注重实践成效考核, 将实践质量纳入学校社团评估的整体框架,依据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对社团进行年终评价,评选出一星社团,二星社团,直至五星社团,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匮乏,达不到要求的社团给予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考虑取消其下一年的注册资格,以此切实保障社会实践效果。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需结合社团的特点,走“三化两性”的道路,即“全员化、专业化、社会化、持续性、内涵性”。通过利用社团模式“三化两性”的优势,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楷楠.论加强高校民主管理〔J〕.科技创业,2006.9 :110-111.
[2]沈意文.关于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10.
[3] 张丽娟. 医学生社会实践活的理性思考[J]. 理论界, 2006,(02).
[4] 褚金星. 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法和体会[J]. 医学与社会, 2005,(01).
[5] 张峰, 章锡贵等. 对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3).
[6]徐军伟,等. 走出“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 青年探索,2002( 2).
[7]鲁宇红,李素芳.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J]. 江苏高教,2010( 5) : 120 - 122.
[8]刘涛. 社会实践: 大学生成长的广阔舞台[N]. 光明日报,2005 - 04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