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体育短跑教学设计
颍上五中 赵寿友
教材分析: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跑的动作最容易形成,而错误的动作也最难改正。因此在跑技术教学的开始阶段,要特别注意动作的正确性。《短跑技术分析》作为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因为通过反复的练习各种短跑技术能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强身健体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2、 技能目标:通过讲解观摩,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短跑的基础知识,掌握短跑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蹲踞式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冲刺跑技术,培养跑的正确姿势,要求跑得平稳,放松自然。
难点:摆动腿充分前抬,积极下压,支撑腿充分后蹬,跑的步幅大,频率快
教学方法:
以讲解示范法和观摩为主:利用讲解和示范法,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虽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摩,不断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课时:共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 时
准备部分:
一、 介绍短跑技术的发展概况
早在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赛跑项目。跑的距离是一个’’斯太地亚’’(古希腊的长度单位,600脚长,约相当176~192公尺之间).第十四届开始增加了第二个短跑项目’’基阿络斯’’(两个”斯太地亚”),约接近400公尺。当时跑的技术没有文字记载可查,从古代装饰瓷器上所画的图来看,当时跑的姿势,上体前倾较大,腿抬的较高,落地前小腿有向前摆的动作,步幅开阔。
18世纪至19世纪初,跑步已经成为学校和军队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在欧美国家得到一定的发展。1887年美国田径教练玛尼菲从袋鼠后腿弯屈然后向前跳跃的姿势的到启发,发明了’’蹲踞式’’起跑技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美国运动员布克采用’’蹲踞式’’起跑以12秒成绩获得100公尺冠军,又以54秒2的成绩获得400公尺冠军。从此’’蹲踞式’’起跑技术开始在全世界推广。
基本部分:
一、短跑的定义:
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条件下完成极限强度的周期性田径运动的跑的项目。400米以下都属于短跑项目。
二、短跑技术四个阶段
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
三、起跑器的安装
拉长式、普通式
四、起跑三过程
1、各就位
2、预备
3、鸣枪或跑 蹬伸阶段
4、起跑后的加速跑
5、短跑途中跑动作结构
6、支撑阶段
7、腾空阶段
8、终点冲刺跑
五、主要的辅助练习
1、小步跑
2、高抬腿跑
3、车轮跑
4、后蹬跑
5、加速跑
6、20-30米全速跑
结束部分:
一、小结:
1、蹲踞式起跑常用方法、口令。
2、蹲踞式起跑的要领。
3、100米起跑的四个阶段。
4、提高100米成绩的方法。
二、课后作业:
1、自己模仿练习100米起跑技术。
2、体会途中跑技术。
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体育短跑教学设计
颍上五中 赵寿友
教材分析: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跑的动作最容易形成,而错误的动作也最难改正。因此在跑技术教学的开始阶段,要特别注意动作的正确性。《短跑技术分析》作为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因为通过反复的练习各种短跑技术能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强身健体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2、 技能目标:通过讲解观摩,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短跑的基础知识,掌握短跑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蹲踞式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冲刺跑技术,培养跑的正确姿势,要求跑得平稳,放松自然。
难点:摆动腿充分前抬,积极下压,支撑腿充分后蹬,跑的步幅大,频率快
教学方法:
以讲解示范法和观摩为主:利用讲解和示范法,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虽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摩,不断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课时:共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 时
准备部分:
一、 介绍短跑技术的发展概况
早在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赛跑项目。跑的距离是一个’’斯太地亚’’(古希腊的长度单位,600脚长,约相当176~192公尺之间).第十四届开始增加了第二个短跑项目’’基阿络斯’’(两个”斯太地亚”),约接近400公尺。当时跑的技术没有文字记载可查,从古代装饰瓷器上所画的图来看,当时跑的姿势,上体前倾较大,腿抬的较高,落地前小腿有向前摆的动作,步幅开阔。
18世纪至19世纪初,跑步已经成为学校和军队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在欧美国家得到一定的发展。1887年美国田径教练玛尼菲从袋鼠后腿弯屈然后向前跳跃的姿势的到启发,发明了’’蹲踞式’’起跑技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美国运动员布克采用’’蹲踞式’’起跑以12秒成绩获得100公尺冠军,又以54秒2的成绩获得400公尺冠军。从此’’蹲踞式’’起跑技术开始在全世界推广。
基本部分:
一、短跑的定义:
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条件下完成极限强度的周期性田径运动的跑的项目。400米以下都属于短跑项目。
二、短跑技术四个阶段
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
三、起跑器的安装
拉长式、普通式
四、起跑三过程
1、各就位
2、预备
3、鸣枪或跑 蹬伸阶段
4、起跑后的加速跑
5、短跑途中跑动作结构
6、支撑阶段
7、腾空阶段
8、终点冲刺跑
五、主要的辅助练习
1、小步跑
2、高抬腿跑
3、车轮跑
4、后蹬跑
5、加速跑
6、20-30米全速跑
结束部分:
一、小结:
1、蹲踞式起跑常用方法、口令。
2、蹲踞式起跑的要领。
3、100米起跑的四个阶段。
4、提高100米成绩的方法。
二、课后作业:
1、自己模仿练习100米起跑技术。
2、体会途中跑技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