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的下一步 将是超越思维的局限

无聊、生气、悲伤或恐惧,既不属于你,也不是你个人所特有。它们是人类的心智状态,总是来来去去、变化不断。那些来去的,都不是你。

比如:「我很无聊。」谁是那个知道「无聊」的人?或是「我很生气、悲伤、害怕。」谁是那个知道「生气」、「悲伤」、「害怕」的人?其实你就是那个「知道」,而不是那些被知道的情绪状态。

任何偏见,皆意味着你认同于思考的心智。这也意味着在你眼中,不再看不见其他人,但只有概念认知上所谓的「人」。将活生生的人简化为一个概念,已经是某种形式的暴力了。

思考若非植基于觉性,将变得自私与功能障碍。没有智慧的聪明是非常危险,且具有毁灭性的,然而,这却是目前大多数人类的状态。

思维会以科学与科技的形式不断地扩大,本质上这无所谓好坏,然而,当有太多是出于缺乏觉性的思考时,也可以变得具有毁灭性。

人类进化的下一步,将是超越思维的局限,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但这不是说人类不再去思考,而只是希望人类不要全然认同于思维,而被思维所掌控。

感受你内在的能量,脑中的杂音便会立刻慢下来或停止。在你的双手、双脚、腹部与胸部上去感受它,感受你本然的生命,那让肉体活起来的生命。

身体于是变成了一扇门,通过它你可以更深刻地去感受,那潜藏于你不安的情绪与思维底下活着的感觉。

你的内在,有种可以以你全然的本体(而非只是头脑)去感受的活泼生命。「临在」的当下,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是活的,你不需要思考。然而,在此状态中,如果为了某些实际的需要你必须思考,心智就在那儿,仍可运作,而且可以完美地运作,因为更大的本初智性——真正的你——在启用着心智,并透过心智来表现其自身。

你也许忽略了在你生命里,曾经瞬间闪过一些「不思而察」的片刻,当时你也许正从事着某种体能活动,或是走过房间,由于你全然地「临在」,平日纷起的思绪沉淀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觉知的「临在」。

也许你曾经发现自己正凝视天空或倾听他人说话,但脑中不起一丝意见,你的感知如水晶般清澈,不为念头之云所遮蔽。

对大脑而言,这些片刻并不重要,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得去思考,它们是如此的短暂且无从记忆,以致虽然已发生,你却没觉察。

事实是,这些短暂片刻才是你生命中能发生的最有意义的事。它们是从思考转化到有觉知「临在」的开端。

面对「无知」要处之泰然,这会带领你超越心智的局限。因为心智总喜欢推断与诠释,它害怕「无知」,所以,当你可以宽心面对「无知」,你就已然超越心智,而一种更深沉、非概念化的「了知」,也将从这里面生起。

想要在艺术创作、运动、舞蹈、教学、谘商的领域中有所专精,需要的是努力,这也意味着思考的心智完全不需要介入,或至少是次要的。当一切皆由一个远超过你,但本质上与你合一的力量与本智接掌时,就再也没有什么决定要做了,但你却可以临场适恰地随机反应,这都不是「你」在做。

掌握生命与控制它是对立的,你要与更广阔的觉识合而为一,让「它」采取行动、发表言论、完成工作。

危险出现时,思维之流会短暂中止,在此间隙中,你将品尝到何谓「临在」、「警觉」与「觉知」。

真理远比心智所能理解的更为全面。思维是无法涵盖真理的,最多只能指向真理。譬如思维可以说「万物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但它只是指标,并非一个明白的解释,想要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得在内心真正「感受」这句话所指涉的真理。

然而忆起真理,回归本性是多么容易:我不是我的想法、情绪、感觉或种种经验,我也不是我的生命内容,我就是生命。我就是万事万物发生的所在空间,我就是那觉识,我就是当下,我本是。

再来,我们要认识的是「谁是真正的你」?当下与最深层的「你」是密不可分的。

当你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你会有一种持续的、活生生的平静感。你可以称之为「喜悦」,因为喜悦就是充满生气的平静。

这个喜悦是来自于,你认识到了自己正是那个尚未披上形相的外衣,无形无相的生命本质,这是本体的喜悦——是做真正的自己的喜悦。

【悲欣交集】依託弘一大師身教言教為核心,弘揚以弘一大師為主的佛學教育、文化、著作集等。

關注微信認證公眾號:hyds1942

願,秉承弘一大師之大智悲願,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无聊、生气、悲伤或恐惧,既不属于你,也不是你个人所特有。它们是人类的心智状态,总是来来去去、变化不断。那些来去的,都不是你。

比如:「我很无聊。」谁是那个知道「无聊」的人?或是「我很生气、悲伤、害怕。」谁是那个知道「生气」、「悲伤」、「害怕」的人?其实你就是那个「知道」,而不是那些被知道的情绪状态。

任何偏见,皆意味着你认同于思考的心智。这也意味着在你眼中,不再看不见其他人,但只有概念认知上所谓的「人」。将活生生的人简化为一个概念,已经是某种形式的暴力了。

思考若非植基于觉性,将变得自私与功能障碍。没有智慧的聪明是非常危险,且具有毁灭性的,然而,这却是目前大多数人类的状态。

思维会以科学与科技的形式不断地扩大,本质上这无所谓好坏,然而,当有太多是出于缺乏觉性的思考时,也可以变得具有毁灭性。

人类进化的下一步,将是超越思维的局限,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但这不是说人类不再去思考,而只是希望人类不要全然认同于思维,而被思维所掌控。

感受你内在的能量,脑中的杂音便会立刻慢下来或停止。在你的双手、双脚、腹部与胸部上去感受它,感受你本然的生命,那让肉体活起来的生命。

身体于是变成了一扇门,通过它你可以更深刻地去感受,那潜藏于你不安的情绪与思维底下活着的感觉。

你的内在,有种可以以你全然的本体(而非只是头脑)去感受的活泼生命。「临在」的当下,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是活的,你不需要思考。然而,在此状态中,如果为了某些实际的需要你必须思考,心智就在那儿,仍可运作,而且可以完美地运作,因为更大的本初智性——真正的你——在启用着心智,并透过心智来表现其自身。

你也许忽略了在你生命里,曾经瞬间闪过一些「不思而察」的片刻,当时你也许正从事着某种体能活动,或是走过房间,由于你全然地「临在」,平日纷起的思绪沉淀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觉知的「临在」。

也许你曾经发现自己正凝视天空或倾听他人说话,但脑中不起一丝意见,你的感知如水晶般清澈,不为念头之云所遮蔽。

对大脑而言,这些片刻并不重要,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得去思考,它们是如此的短暂且无从记忆,以致虽然已发生,你却没觉察。

事实是,这些短暂片刻才是你生命中能发生的最有意义的事。它们是从思考转化到有觉知「临在」的开端。

面对「无知」要处之泰然,这会带领你超越心智的局限。因为心智总喜欢推断与诠释,它害怕「无知」,所以,当你可以宽心面对「无知」,你就已然超越心智,而一种更深沉、非概念化的「了知」,也将从这里面生起。

想要在艺术创作、运动、舞蹈、教学、谘商的领域中有所专精,需要的是努力,这也意味着思考的心智完全不需要介入,或至少是次要的。当一切皆由一个远超过你,但本质上与你合一的力量与本智接掌时,就再也没有什么决定要做了,但你却可以临场适恰地随机反应,这都不是「你」在做。

掌握生命与控制它是对立的,你要与更广阔的觉识合而为一,让「它」采取行动、发表言论、完成工作。

危险出现时,思维之流会短暂中止,在此间隙中,你将品尝到何谓「临在」、「警觉」与「觉知」。

真理远比心智所能理解的更为全面。思维是无法涵盖真理的,最多只能指向真理。譬如思维可以说「万物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但它只是指标,并非一个明白的解释,想要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得在内心真正「感受」这句话所指涉的真理。

然而忆起真理,回归本性是多么容易:我不是我的想法、情绪、感觉或种种经验,我也不是我的生命内容,我就是生命。我就是万事万物发生的所在空间,我就是那觉识,我就是当下,我本是。

再来,我们要认识的是「谁是真正的你」?当下与最深层的「你」是密不可分的。

当你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你会有一种持续的、活生生的平静感。你可以称之为「喜悦」,因为喜悦就是充满生气的平静。

这个喜悦是来自于,你认识到了自己正是那个尚未披上形相的外衣,无形无相的生命本质,这是本体的喜悦——是做真正的自己的喜悦。

【悲欣交集】依託弘一大師身教言教為核心,弘揚以弘一大師為主的佛學教育、文化、著作集等。

關注微信認證公眾號:hyds1942

願,秉承弘一大師之大智悲願,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相关文章

  • 超越人类极限
  • 进化史上,人类作为一种善于捕猎和采集食物的智慧动物,出现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是,我们有着其他动物无可比拟的优势:智力.正是这种智力优势,我们才可以探索大自然,甚至整个宇宙最深层次的奥秘.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可以做到什么,未来我们又将走向何处? ...查看


  • 复杂性思维观照下的编辑学理论研究
  • 复杂性思维观照下的编辑学理论研究 ◎郑确辉 (广东财经大学<法商高教研究>编辑部,广东广州510320) 复杂性思维是一种新的方法论,它具有不连续性.不确定性.非线性.不可还原性等特征.从复杂性思维 视角看,会发现我国近年来的编 ...查看


  • 人类真的是这样起源的吗?-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
  • 一个现象一直另我感到困惑: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管白人还是黑人,男人还是女人,在他们稍微具备了思考能力,抬头仰望星空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开始感到困惑.神奇的天空仿佛具有某种深邃的魔力,使人们不得不对自身以及人类的过去或未来产生深刻的思考. ...查看


  • 意识研究的新境界_读_意识的起源与结构_
  • 出版发行研究 2006年第3期 意识研究的新境界 ---读<意识的起源与结构> ●陈 明 自古以来,对人类意识现象的追问与阐释构成了不同时代思想家在精神领域内苦苦求索的重大主题.由于意识现象的隐蔽性与深邃性,人们对意识现象的认识 ...查看


  • [致命的自负]读书报告
  • <致命的自负>读书报告 余可丰 3100101245 1.书籍简介 <致命的自负>成书于1978年,当时年届80高龄的哈耶克希望进行一次辩论,让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家与赞成市场秩序的领军人物就"社会主义是错误 ...查看


  • 生物的进化公开课教案_2
  • 生物的进化公开课教案 开课人:王 莉 一. 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教材首先 ...查看


  • 发展伦理学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 第23卷第2期 (2005年第2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 2Vo. l 23Journa l ofH ube i Instit ute for N ati onaliti es (Ph il osophy and ...查看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1.唯名论与唯实论:从11世纪到14世纪,经院哲学内部的两种观点.唯名论认为,具体事物先于一般概念而存在,一般事物不过是事物的名称和符号.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只有一般概念才是真正的存在. 2. ...查看


  • 人工智能的弊端自然辩证法论文
  • 人工智能的弊端 ----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号:2009210183 姓名:董朝会 班级:临床七年制一班 摘要:自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起,几十年的发展让其有了许多的进步,并广泛用于机器视觉,专家系统, 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