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之外,排起了长队。从半山腰停车场涌来的游人,使长队在继续变长。而山外来的旅游车,还在不断涌入停车场。这就是我来山西浑源县悬空寺见到的情景。
排在长队之中,抬头仰望,让游人趋之若鹜的悬空寺,就高高悬挂在众人头顶的悬崖峭壁之上。
听说中国有六座悬空寺,北方有四座,南方有两座。北方的四座是:山西恒山悬空寺,河北苍岩山悬空寺,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青海西宁悬空寺;南方的两座是:云南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下临深谷,危楼孤悬,依山借势,结构奇巧。寺庙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约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在还剩约58米,也有近20层楼房高。高悬空中的楼阁,巧借岩石暗托,半插飞梁为基,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迂回相挽,虚实相生。大胆的奇思妙想,高超的建筑工艺,充分展示了古人的大智慧大制作。据史料记载,恒山悬空寺修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历经风雨,多次维修,屹立至今。
远望悬空寺,远望白云缭绕鹰翔鸟飞的半空中,一幅鬼斧神工的彩色浮雕,犹如远望仙界天宫。
经过耐心而秩序井然的等待,终于小心翼翼地走过栈道似的通道,登上窄窄的木楼梯,进入了有些迷幻氛围的寺庙之内。管理方因为考虑到承重的因素,对进入悬空寺的人数有着严格的控制,游人编成若干小组,出多少才能进多少,值班人员依次点数,绝对不能允许超员情况出现,如此举措,既是为了对游人安全负责,也是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
全寺木楼框架结构,仅152.5平方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分割为寺院、禅房、佛堂,计有: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三教殿、玉佛殿等。楼阁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勾连,往复回环,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布局紧凑。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审形度势,顺其自然,曲曲折折,重重叠叠,凌空而构,巧夺天工。
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峡水长流,转眼人间天上,恍如九天宫阙。
悬空寺不仅外观奇险,内部独特,建筑结构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值得仔细一看,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屋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贫脊。寺庙因地势局限,总体面积不大,却能在方寸之地,做足文章,尽显精彩。
战战兢兢走在吱嘎作响的木楼板上,我想到了既是江城又是山城的故乡,想到了那紧依着枝叶繁茂的黄葛树搭建在悬崖峭壁间的吊脚楼,想到了童年时初进吊脚楼看见稀稀拉拉的楼板下陡峭的崖壁翻滚的江水的提心吊胆。转念一想,这悬空寺与那吊脚楼是何其相似,只不过悬空寺中春夏秋冬端坐的是神仙,吊脚楼里一年四季居住的是穷人;悬空寺中有香蜡纸烛,吊脚楼里有红苕稀饭;一处高悬着的是奇绝的风景,一处高悬着的是艰难的岁月。当然,那留给人饥寒也留给人温饱记忆的吊脚楼已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拆迁之后雨后春笋般的现代化高楼。顺理成章,在我脚踏亲切的木楼板,观赏悬空寺的精美绝伦时,自然而然地怀念起那同样是木楼板同样高悬半空的吊脚楼,怀念起那用来捆绑吊脚楼的松木与楠竹,怀念起那竹木混合在一起的挥之不去的清香,时事变迁,故乡那有意保留下来的几处吊脚楼,也与此处一样成了记录历史的文物,开始接受外乡人甚至外国人好奇的目光了哦。
为什么在异乡总能找到故乡的参照物?总能找到产生联想的影子?是年纪大了,喜欢怀旧所致?还是爱睹物生情变得多愁善感使然?
按照相关方面安排的节奏,我们井然有序地游完全寺,该看的看了,该听的听了,该照的照了,最后应该是了无遗憾地鱼贯而行走出山门,不知何故,就在离开山门的一刹那,我回望悬空寺,似乎有话要说。下次来时,还能再见否?长期承受难以承受之重,无论佛家、道家、儒家,恐怕都有不符本义的难言之隐。当初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理念,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中修建了悬空寺,就是要图个远离市井的清静,而今此地却成了完全反其本意的车水马龙的闹市。凌空欲飞的悬空寺,你会不会哪天就真的飞走了?如此想法,是否有点杞人忧天?但我总以为,若不及早采取有效压缩进寺游览人数的措施,已经1500余岁高龄的悬空寺,还能健康快乐地延年益寿悬多久?我看有点悬。
责任编辑:罗浚文
山门之外,排起了长队。从半山腰停车场涌来的游人,使长队在继续变长。而山外来的旅游车,还在不断涌入停车场。这就是我来山西浑源县悬空寺见到的情景。
排在长队之中,抬头仰望,让游人趋之若鹜的悬空寺,就高高悬挂在众人头顶的悬崖峭壁之上。
听说中国有六座悬空寺,北方有四座,南方有两座。北方的四座是:山西恒山悬空寺,河北苍岩山悬空寺,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青海西宁悬空寺;南方的两座是:云南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下临深谷,危楼孤悬,依山借势,结构奇巧。寺庙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约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在还剩约58米,也有近20层楼房高。高悬空中的楼阁,巧借岩石暗托,半插飞梁为基,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迂回相挽,虚实相生。大胆的奇思妙想,高超的建筑工艺,充分展示了古人的大智慧大制作。据史料记载,恒山悬空寺修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历经风雨,多次维修,屹立至今。
远望悬空寺,远望白云缭绕鹰翔鸟飞的半空中,一幅鬼斧神工的彩色浮雕,犹如远望仙界天宫。
经过耐心而秩序井然的等待,终于小心翼翼地走过栈道似的通道,登上窄窄的木楼梯,进入了有些迷幻氛围的寺庙之内。管理方因为考虑到承重的因素,对进入悬空寺的人数有着严格的控制,游人编成若干小组,出多少才能进多少,值班人员依次点数,绝对不能允许超员情况出现,如此举措,既是为了对游人安全负责,也是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
全寺木楼框架结构,仅152.5平方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分割为寺院、禅房、佛堂,计有: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三教殿、玉佛殿等。楼阁的分布,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勾连,往复回环,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布局紧凑。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审形度势,顺其自然,曲曲折折,重重叠叠,凌空而构,巧夺天工。
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峡水长流,转眼人间天上,恍如九天宫阙。
悬空寺不仅外观奇险,内部独特,建筑结构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值得仔细一看,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屋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贫脊。寺庙因地势局限,总体面积不大,却能在方寸之地,做足文章,尽显精彩。
战战兢兢走在吱嘎作响的木楼板上,我想到了既是江城又是山城的故乡,想到了那紧依着枝叶繁茂的黄葛树搭建在悬崖峭壁间的吊脚楼,想到了童年时初进吊脚楼看见稀稀拉拉的楼板下陡峭的崖壁翻滚的江水的提心吊胆。转念一想,这悬空寺与那吊脚楼是何其相似,只不过悬空寺中春夏秋冬端坐的是神仙,吊脚楼里一年四季居住的是穷人;悬空寺中有香蜡纸烛,吊脚楼里有红苕稀饭;一处高悬着的是奇绝的风景,一处高悬着的是艰难的岁月。当然,那留给人饥寒也留给人温饱记忆的吊脚楼已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拆迁之后雨后春笋般的现代化高楼。顺理成章,在我脚踏亲切的木楼板,观赏悬空寺的精美绝伦时,自然而然地怀念起那同样是木楼板同样高悬半空的吊脚楼,怀念起那用来捆绑吊脚楼的松木与楠竹,怀念起那竹木混合在一起的挥之不去的清香,时事变迁,故乡那有意保留下来的几处吊脚楼,也与此处一样成了记录历史的文物,开始接受外乡人甚至外国人好奇的目光了哦。
为什么在异乡总能找到故乡的参照物?总能找到产生联想的影子?是年纪大了,喜欢怀旧所致?还是爱睹物生情变得多愁善感使然?
按照相关方面安排的节奏,我们井然有序地游完全寺,该看的看了,该听的听了,该照的照了,最后应该是了无遗憾地鱼贯而行走出山门,不知何故,就在离开山门的一刹那,我回望悬空寺,似乎有话要说。下次来时,还能再见否?长期承受难以承受之重,无论佛家、道家、儒家,恐怕都有不符本义的难言之隐。当初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理念,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中修建了悬空寺,就是要图个远离市井的清静,而今此地却成了完全反其本意的车水马龙的闹市。凌空欲飞的悬空寺,你会不会哪天就真的飞走了?如此想法,是否有点杞人忧天?但我总以为,若不及早采取有效压缩进寺游览人数的措施,已经1500余岁高龄的悬空寺,还能健康快乐地延年益寿悬多久?我看有点悬。
责任编辑:罗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