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师姓名 辅导学科 地理 学生姓名 年 级 高三 上课时间 教材版本 2013.3.13 湘教版 第(1、2)课 时 共(2 )课时
课
题
地球运动
学生课时 计划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知识点 1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 晨昏线的应用 掌握情况 掌握情况 掌握情况 较好 一般 一般
本 节 知识点
知识点 2 知识点 3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提要(1000 字以内)
一: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学生活动 填写主要活动 1、跟随老师引导,回忆 整合理论知识 2、理解并掌握意象及 其内涵 3、和教师互动,掌握例 题 4、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教 学 过 程
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 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 0 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 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 时)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二: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速度:1 月初—近日点—速度快; 7 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三:晨昏线 1.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 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 0) 。 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 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3.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 小时 —夜长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 0:00+ 夜 长 /2 ) ; 赤 道 上 的 点 的 日 出 时 间 是 6 : 00 日落时间=12: 00+昼长/2 或 24: ( 00-夜长/2) ; 赤 道 上 的 点 的 日 落 时 间 是 18 : 00 四:时间计算 1.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2.时区=经度/15° (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3.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 )时间为标准时, 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4.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 )为 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5.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 180° 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 天 五:黄赤交角 1.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 2①黄赤交角 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四 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形 成 2.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回 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3.若黄赤夹角变大, 热带和寒带变大,
温带变小; 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 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六:正午太阳高度 1.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 (直射点与所求 —△ 点的纬度间隔) 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 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 南 地 区 正 午 高 度 角 一 年 中 最 。 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5.纬度越高,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楼房间距越 大。
课后作业 辅助教材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地球运动试题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针对学生上课情况给与评价 学习态度 良好 良好 上课注意力 理解能力 中等水平 综合评分 集中 良好 A
评 价
思维能力
知识点掌握评价 教师评语:
课 后 评 价
学 生
该生本节课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积极配合老师,有问必答, 动手能力强,笔记条理清晰,善于发问,希望该生课下重视识图能力 的提高,以便增强对地理试题的感悟力!
自 我 总 结
学生忙起来,教师“闲”下来,更多的学生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教 “ 学效果
备注:评价等级有 A+、A、A-、B+、B、B-、C+、C、C-共 9 级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师姓名 辅导学科 地理 学生姓名 年 级 高三 上课时间 教材版本 2013.3.13 湘教版 第(1、2)课 时 共(2 )课时
课
题
地球运动
学生课时 计划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知识点 1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 晨昏线的应用 掌握情况 掌握情况 掌握情况 较好 一般 一般
本 节 知识点
知识点 2 知识点 3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提要(1000 字以内)
一: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
学生活动 填写主要活动 1、跟随老师引导,回忆 整合理论知识 2、理解并掌握意象及 其内涵 3、和教师互动,掌握例 题 4、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教 学 过 程
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 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 0 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 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 时)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二: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速度:1 月初—近日点—速度快; 7 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三:晨昏线 1.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 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 0) 。 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 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3.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 小时 —夜长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 0:00+ 夜 长 /2 ) ; 赤 道 上 的 点 的 日 出 时 间 是 6 : 00 日落时间=12: 00+昼长/2 或 24: ( 00-夜长/2) ; 赤 道 上 的 点 的 日 落 时 间 是 18 : 00 四:时间计算 1.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2.时区=经度/15° (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3.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 )时间为标准时, 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4.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 )为 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5.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 180° 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 天 五:黄赤交角 1.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 2①黄赤交角 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四 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形 成 2.五带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回 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3.若黄赤夹角变大, 热带和寒带变大,
温带变小; 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 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六:正午太阳高度 1.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 (直射点与所求 —△ 点的纬度间隔) 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 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 南 地 区 正 午 高 度 角 一 年 中 最 。 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5.纬度越高,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楼房间距越 大。
课后作业 辅助教材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地球运动试题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针对学生上课情况给与评价 学习态度 良好 良好 上课注意力 理解能力 中等水平 综合评分 集中 良好 A
评 价
思维能力
知识点掌握评价 教师评语:
课 后 评 价
学 生
该生本节课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积极配合老师,有问必答, 动手能力强,笔记条理清晰,善于发问,希望该生课下重视识图能力 的提高,以便增强对地理试题的感悟力!
自 我 总 结
学生忙起来,教师“闲”下来,更多的学生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教 “ 学效果
备注:评价等级有 A+、A、A-、B+、B、B-、C+、C、C-共 9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