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万里行]教案

长城万里行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

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梦”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徒步走完万里长城。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二、指导自学

(一)解题: 何谓“长城万里行”?

从1984年5月13日到1986年4月5日,历时近两年,作者徒步对万里长城进行了考察,其中穿越了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大沙漠,行程逾万里。

(二)课文题目是《长城万里行》,这个题目告诉你什么?

文题的作用:

1.反映文章的主旨;

2.反映文章的写作对象;

3.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反映文章的线索。

三、自学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1):文章哪些段落在写长城万里行?

明确:7至22段。

思考(2):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徒步万里长城的原因、行程、收获。 思考(3):读9到11段,回答作者为什么会徒步万里长城?

明确:长城专家立誓要走完长城的宏愿未能实现,就连外国人也梦想能走完长城,自己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有勇气去完成这一宏愿。

思考(4):读12段,感受“冲击波”“下决心” 等词的效果。

明确:“冲击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一条条消息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之大之强烈。“下决心”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热爱,决心之大之坚定。

思考(5):读16段至20段,作者在徒步万里长城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

请以“他经历了…… ,让我们感到…… ”为句式写一句话。

示例:

他经历了满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无情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后怕。 他经历了被困在悬崖上,险些跌进万丈深渊的危险,身处绝境的险情让我们心惊。 他经历了身负重荷,半个多月不见人烟,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让我们好担心。 他经历了独处山间,被野狼狂追的危难,这让我们胆寒。

他经历了夜不识路,多次从山坡滚下的危险,这让我们心痛。

思考(6):大自然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是生死考验,因而作者说“大自然是无情的”,但作者又说“大自然也是慷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万里长城之行,让作者领略到了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的文化灵魂,了解了大西北文明的盛衰和当地风土人情,使作者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说大自然是慷慨的。

思考(7):读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富有理想,不畏艰险,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

思考(8):你从作者徒步万里长城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

可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把握“梦”的含义,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四、师生互动

再读课文,把握“梦”的含义,分享“梦”。

思考(1)第一段作者说“小时候,我做了两个梦”,这个“梦”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明确:梦想、理想、志向等。

思考(2)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读万卷书,成为作家;行万里路,成为行者。

思考(3)那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明确:读了很多中外名著;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思考(4)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

明确: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去,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 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五、归纳升华

1、体味内涵,研究“梦”。

思考(1):文章写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

明确: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个梦,才有“长城万里行”去实现这个梦,二者是理想与行动的关系,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有了两个梦的交代,后文“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不显

得突兀,这正是在实现第一个梦呀!最后,作者以“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结构是非常严谨的。

思考(2):作者的两个“梦”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个“梦”是说,读万卷书是为了将来走人生之路,第二个“梦”是说走万里路也是在读一本活生生的书,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

2、敞开心扉,放飞“梦”。

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正处在多梦的黄金时代,也许你的梦想是做一个探索大自然的科学家,或是做一个热情奔放的文学家,或是做一个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请你把你的梦想大声地告诉所有同学们,然后用“我的梦想是……我希望……”句式说出。

六、活学活用。

长城万里行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

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梦”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徒步走完万里长城。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二、指导自学

(一)解题: 何谓“长城万里行”?

从1984年5月13日到1986年4月5日,历时近两年,作者徒步对万里长城进行了考察,其中穿越了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大沙漠,行程逾万里。

(二)课文题目是《长城万里行》,这个题目告诉你什么?

文题的作用:

1.反映文章的主旨;

2.反映文章的写作对象;

3.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反映文章的线索。

三、自学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1):文章哪些段落在写长城万里行?

明确:7至22段。

思考(2):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徒步万里长城的原因、行程、收获。 思考(3):读9到11段,回答作者为什么会徒步万里长城?

明确:长城专家立誓要走完长城的宏愿未能实现,就连外国人也梦想能走完长城,自己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有勇气去完成这一宏愿。

思考(4):读12段,感受“冲击波”“下决心” 等词的效果。

明确:“冲击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一条条消息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之大之强烈。“下决心”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热爱,决心之大之坚定。

思考(5):读16段至20段,作者在徒步万里长城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

请以“他经历了…… ,让我们感到…… ”为句式写一句话。

示例:

他经历了满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无情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后怕。 他经历了被困在悬崖上,险些跌进万丈深渊的危险,身处绝境的险情让我们心惊。 他经历了身负重荷,半个多月不见人烟,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让我们好担心。 他经历了独处山间,被野狼狂追的危难,这让我们胆寒。

他经历了夜不识路,多次从山坡滚下的危险,这让我们心痛。

思考(6):大自然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是生死考验,因而作者说“大自然是无情的”,但作者又说“大自然也是慷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万里长城之行,让作者领略到了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的文化灵魂,了解了大西北文明的盛衰和当地风土人情,使作者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说大自然是慷慨的。

思考(7):读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富有理想,不畏艰险,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

思考(8):你从作者徒步万里长城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

可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把握“梦”的含义,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四、师生互动

再读课文,把握“梦”的含义,分享“梦”。

思考(1)第一段作者说“小时候,我做了两个梦”,这个“梦”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明确:梦想、理想、志向等。

思考(2)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读万卷书,成为作家;行万里路,成为行者。

思考(3)那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明确:读了很多中外名著;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思考(4)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

明确: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去,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 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五、归纳升华

1、体味内涵,研究“梦”。

思考(1):文章写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

明确: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个梦,才有“长城万里行”去实现这个梦,二者是理想与行动的关系,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有了两个梦的交代,后文“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不显

得突兀,这正是在实现第一个梦呀!最后,作者以“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结构是非常严谨的。

思考(2):作者的两个“梦”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个“梦”是说,读万卷书是为了将来走人生之路,第二个“梦”是说走万里路也是在读一本活生生的书,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

2、敞开心扉,放飞“梦”。

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正处在多梦的黄金时代,也许你的梦想是做一个探索大自然的科学家,或是做一个热情奔放的文学家,或是做一个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请你把你的梦想大声地告诉所有同学们,然后用“我的梦想是……我希望……”句式说出。

六、活学活用。


相关文章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万里长城
  •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想象儿歌展现的长城. 2.引导幼儿自豪的朗诵儿歌,读准"弯.担.关.年". 3.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长城的图片.录像及有关儿歌的图片. 2.家长带领幼儿查阅有关长城资料 ...查看


  •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xiaoxue.xuekeedu.com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 ...查看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长城6
  • 苏教版第八册<长城>教学设计(黄千山) 一.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长城>专题的教材内容是这样的: 本专题包括文章<万里长城的构造>.<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 ...查看


  • [长城]教案1
  • <长城>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和气魄雄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 ...查看


  • 长城四年级上册教案.
  •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 ...查看


  • 长城教案设计.doc3.doc修订
  • < 长城>教案 胡市小学 杨霞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查看


  • 幼儿园教案美术活动:造长城doc
  • 设计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主题活动,已经进入尾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北京.对我们的祖国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了解.幼儿对北京的长城特别感兴趣,于是学习活动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展开,开展"造长城"的活 ...查看


  •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 六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 第1课 当好小小采购员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购物的基本方法. 2.在采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采购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查看


  • 17课长城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课<长城>教案 张茜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