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易变性职业生涯对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作者:张庆威 甘德安
来源:《学园》2014年第32期
【摘 要】随着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渐深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深化,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的需求。本文将易变性生涯的概念引入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之中,找出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易变性生涯 现代服务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2-0048-02
一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原因
1.组织行为学角度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许多组织不得不快速扁平化、结构重组和分权化,以便更灵活地应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组织不再遵循传统职业生涯的观点,不再保证为员工提供长期的工作机会,不再承诺晋升。人们意识到即便努力工作也可能会失去工作,因此他们忠诚的只能是职业而不再是组织。
Smithson 和Lewis 就提出人们可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短期项目中,不过他们忠诚的仅仅是项目本身。组织结构的变化导致组织对所需人才在能力素质方面要求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组织中的个人对自身职业生涯认识的变化。
2.经济发展的角度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历了一个由弱转强,又由强转弱循环的过程。这就是发达国家所谓的“工业化”和“去工业化”,再到后来的“再工业化”。与此同时,服务业增加值以及就业人数却呈反方向变化。
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平稳在7%~8%,虽然较之前的增长比率有所下降,但这样的经济增长水平却依然是发达国家不可匹敌的。随着经济赶超步伐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愈发频繁,服务业的比重逐年增加,从而导致对服务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同时,融合的思想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生活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以及生活性服务业之间不断的融合,产业界限逐渐模糊,一些新产业诞生出来,整个产业环境变化频繁。这就意味着传统单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易变性职业生涯对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作者:张庆威 甘德安
来源:《学园》2014年第32期
【摘 要】随着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渐深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深化,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的需求。本文将易变性生涯的概念引入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之中,找出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易变性生涯 现代服务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2-0048-02
一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原因
1.组织行为学角度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许多组织不得不快速扁平化、结构重组和分权化,以便更灵活地应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组织不再遵循传统职业生涯的观点,不再保证为员工提供长期的工作机会,不再承诺晋升。人们意识到即便努力工作也可能会失去工作,因此他们忠诚的只能是职业而不再是组织。
Smithson 和Lewis 就提出人们可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短期项目中,不过他们忠诚的仅仅是项目本身。组织结构的变化导致组织对所需人才在能力素质方面要求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组织中的个人对自身职业生涯认识的变化。
2.经济发展的角度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经历了一个由弱转强,又由强转弱循环的过程。这就是发达国家所谓的“工业化”和“去工业化”,再到后来的“再工业化”。与此同时,服务业增加值以及就业人数却呈反方向变化。
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平稳在7%~8%,虽然较之前的增长比率有所下降,但这样的经济增长水平却依然是发达国家不可匹敌的。随着经济赶超步伐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愈发频繁,服务业的比重逐年增加,从而导致对服务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同时,融合的思想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生活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以及生活性服务业之间不断的融合,产业界限逐渐模糊,一些新产业诞生出来,整个产业环境变化频繁。这就意味着传统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