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资金来源梳理

梳理

一、主体

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关系背后,隐藏着宝能系的融资通道,其中,最主要的是有限合伙和数个结构化产品,打通有限合伙和结构化产品之后,来自银行的理财资金若隐若现。

(一)宝能系两个有限合伙企业浮出水面

深圳市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浙商宝能产业”)和深圳市宝能创赢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宝能创赢”)。根据万科的公告显示:这两个有限合伙均为钜盛华的新股东,向钜盛华增资52.04亿元,占股31.92%。

1. 浙商宝能产业(注册资本200亿)注册于2015年11月11日,由宝能投资集团(出资67亿,LP,认购劣后级)、浙商宝能资本(出资1000万,GP,劣后级)与华福证券(华福浙商资管理计划137.9亿,LP, 优先级)共同出资设立。

(1)浙商宝能资本的股东之一是浙江浙银资本,浙银资本与浙商银行尽管在股权上没有直接联系,但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浙银资本正是浙商银行的子公司,主要是为未来进行“投贷联动”试点所准备。

(2) 华福证券仅是通道,以“华福浙商2015-003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入股浙商宝能产业。据多位接近浙商银行人士向财新记者确认,华福证券定向资管计划背后的出资方,正是浙商银行。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认购华福证券资管计划132.9亿元作为优先方,宝能投资集团出资67亿元,作为劣后方。

(3)浙商宝能资本出资1000万元作为普通合伙人。

总结:一、工商资料显示,浙银资本成立于2015年6月30日,实缴资本金5亿,股东为五矿信托及浙大九智(杭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商银行的理财资金认购了五矿信托相关信托计划的信托受益权。该信托计划持有浙银资本股权,浙商银行通过浙银资本,最终将资金投向浙商宝能有限合伙。

这是一种常见的“假股真债”形式,银行理财借道有限合伙企业,利用私募基金形式,作LP认购优先级,获取固定收益回报,风险由劣后级兜底。据财新记者独家多方获悉,

该有限合伙企业存续期为七年,

优先级获得的固定年化投资收益率分别为8%、8%、17%、12%、13%、14%、15%。

该合伙企业的资金投向,包括三部分:一是用于向钜盛华增资10亿,总计出资48.9106亿,深圳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163.0354亿,占钜盛华股本的30%;二是向钜盛华出借47亿。三是向前海人寿增资,

2. 另一个有限合伙为宝能创赢,该有限合伙由民生加银资管出资8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深圳市宝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作为普通合伙人。另据媒体报道,宝能创赢也募资了22亿元,本报记者未获证实。

(二)“宝能系”投资主体平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通过系列资管理产品不断增资万科股票 工商登记资料信息显示,宝能系主体公司钜盛华自2014年起,实收资本出现大幅度增长。在2014年年6月18日时,其实收资本为17.6亿元,到2015年11月底时,已经增加至163亿元。其中11月当月有3次增资,增资后实收资本分别是:11月13日119亿元、11月17日142.7亿元、11月23日163亿元。

据12月6日的万科公告,钜盛华注册资本为163亿元,由宝能投资集团持股67.4%绝对控股,宝源物流持股0.68%、宝能创赢投资持股1.92%、浙商宝能产业持股30%。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包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浙商银行等银行均牵涉其中。

1. 钜盛华在万科公告中披露了7个资管计划,皆全部明确“可用于投资万科A股股票”,表决权都归属于委托人,具有资金结构分级(优先和劣后)。分别是南方基金子公司南方资本旗下的广钜1号资产管理

计划、安盛1号、2号、3号资产管理计划,泰信基金专户产品泰信价值1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和西部利得基金的专户产品西部利得宝禄1号资产管理计划。

根据证券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其中,广钜1号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为广发银行,该计划起始规模30亿元;安盛1号、2号、3号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为平安银行,资管计划初始规模均为15亿元;泰信价值1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为民生银行,起始规模37.5亿元;西部利得金裕1号、宝禄1号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为建设银行,起始规模分别为45亿元和30亿元。

在公开披露的七个资管计划中,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提供优先级资金,共145亿,利率在6.4%-7.2%左右;钜盛华作为劣后级出资72.5亿,相当于以1:2的杠杆筹集了217.5亿资金。

钜盛华通过股权质押,借道浙商宝能有限合伙融资132.9亿;又在投向二级市场中出资了72.5亿,甚至更多。这说明,浙商银行的优先级理财资金实际上充当了买入万科股票资管计划的劣后级资金。

除了7个资管计划外,南方资本旗下的广钜2号资产管理计划也已经于12月5日备案完毕,托管人依旧是广发银行,初始规模30亿元,但钜盛华并没有披露该计划。

总结:

一、这些资管计划多为结构化的产品设计,所谓结构化,表现在通道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设立包含优先、劣后或夹层的分级资管计划,优先、夹层获得固定收益,劣后获得剩余收益,而劣后(投顾)则主要负责投资决策。值得注意的一个背景是,由劣后份额持有人参与投资决策的结构化资管的新增,在11月底左右已经被监管层叫停。

二、在第一部分的前海人寿股权转让中,浙商宝能产业向钜盛华增资10亿元,并向钜盛华发放股东借款47亿元;钜盛华将这部分资金,与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一并用于受让前海人寿的股权,受让后钜盛华持有前海人寿51%股权。

如果扣除浙商宝能基金向矩盛华增资输出的57亿资本金,矩盛华向浙商宝能实际投入的LP资金仅为10亿元,而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华福证券投入资金高达132.9亿元,这部分融资的杠杆率高达14.29倍。

三、宝能投资集团将部分股权、钜盛华将前海人寿股权均质押给华福证券提供担保;姚振华夫妇及钜盛华、宝能地产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这意味着,“宝能系”用钜盛华及前海人寿的股权质押,从银行表外杠杆融资了132.9亿资金。

梳理

一、主体

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关系背后,隐藏着宝能系的融资通道,其中,最主要的是有限合伙和数个结构化产品,打通有限合伙和结构化产品之后,来自银行的理财资金若隐若现。

(一)宝能系两个有限合伙企业浮出水面

深圳市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浙商宝能产业”)和深圳市宝能创赢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宝能创赢”)。根据万科的公告显示:这两个有限合伙均为钜盛华的新股东,向钜盛华增资52.04亿元,占股31.92%。

1. 浙商宝能产业(注册资本200亿)注册于2015年11月11日,由宝能投资集团(出资67亿,LP,认购劣后级)、浙商宝能资本(出资1000万,GP,劣后级)与华福证券(华福浙商资管理计划137.9亿,LP, 优先级)共同出资设立。

(1)浙商宝能资本的股东之一是浙江浙银资本,浙银资本与浙商银行尽管在股权上没有直接联系,但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浙银资本正是浙商银行的子公司,主要是为未来进行“投贷联动”试点所准备。

(2) 华福证券仅是通道,以“华福浙商2015-003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入股浙商宝能产业。据多位接近浙商银行人士向财新记者确认,华福证券定向资管计划背后的出资方,正是浙商银行。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认购华福证券资管计划132.9亿元作为优先方,宝能投资集团出资67亿元,作为劣后方。

(3)浙商宝能资本出资1000万元作为普通合伙人。

总结:一、工商资料显示,浙银资本成立于2015年6月30日,实缴资本金5亿,股东为五矿信托及浙大九智(杭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商银行的理财资金认购了五矿信托相关信托计划的信托受益权。该信托计划持有浙银资本股权,浙商银行通过浙银资本,最终将资金投向浙商宝能有限合伙。

这是一种常见的“假股真债”形式,银行理财借道有限合伙企业,利用私募基金形式,作LP认购优先级,获取固定收益回报,风险由劣后级兜底。据财新记者独家多方获悉,

该有限合伙企业存续期为七年,

优先级获得的固定年化投资收益率分别为8%、8%、17%、12%、13%、14%、15%。

该合伙企业的资金投向,包括三部分:一是用于向钜盛华增资10亿,总计出资48.9106亿,深圳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163.0354亿,占钜盛华股本的30%;二是向钜盛华出借47亿。三是向前海人寿增资,

2. 另一个有限合伙为宝能创赢,该有限合伙由民生加银资管出资8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深圳市宝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作为普通合伙人。另据媒体报道,宝能创赢也募资了22亿元,本报记者未获证实。

(二)“宝能系”投资主体平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通过系列资管理产品不断增资万科股票 工商登记资料信息显示,宝能系主体公司钜盛华自2014年起,实收资本出现大幅度增长。在2014年年6月18日时,其实收资本为17.6亿元,到2015年11月底时,已经增加至163亿元。其中11月当月有3次增资,增资后实收资本分别是:11月13日119亿元、11月17日142.7亿元、11月23日163亿元。

据12月6日的万科公告,钜盛华注册资本为163亿元,由宝能投资集团持股67.4%绝对控股,宝源物流持股0.68%、宝能创赢投资持股1.92%、浙商宝能产业持股30%。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包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浙商银行等银行均牵涉其中。

1. 钜盛华在万科公告中披露了7个资管计划,皆全部明确“可用于投资万科A股股票”,表决权都归属于委托人,具有资金结构分级(优先和劣后)。分别是南方基金子公司南方资本旗下的广钜1号资产管理

计划、安盛1号、2号、3号资产管理计划,泰信基金专户产品泰信价值1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和西部利得基金的专户产品西部利得宝禄1号资产管理计划。

根据证券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其中,广钜1号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为广发银行,该计划起始规模30亿元;安盛1号、2号、3号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为平安银行,资管计划初始规模均为15亿元;泰信价值1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为民生银行,起始规模37.5亿元;西部利得金裕1号、宝禄1号资产管理计划的托管人为建设银行,起始规模分别为45亿元和30亿元。

在公开披露的七个资管计划中,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提供优先级资金,共145亿,利率在6.4%-7.2%左右;钜盛华作为劣后级出资72.5亿,相当于以1:2的杠杆筹集了217.5亿资金。

钜盛华通过股权质押,借道浙商宝能有限合伙融资132.9亿;又在投向二级市场中出资了72.5亿,甚至更多。这说明,浙商银行的优先级理财资金实际上充当了买入万科股票资管计划的劣后级资金。

除了7个资管计划外,南方资本旗下的广钜2号资产管理计划也已经于12月5日备案完毕,托管人依旧是广发银行,初始规模30亿元,但钜盛华并没有披露该计划。

总结:

一、这些资管计划多为结构化的产品设计,所谓结构化,表现在通道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设立包含优先、劣后或夹层的分级资管计划,优先、夹层获得固定收益,劣后获得剩余收益,而劣后(投顾)则主要负责投资决策。值得注意的一个背景是,由劣后份额持有人参与投资决策的结构化资管的新增,在11月底左右已经被监管层叫停。

二、在第一部分的前海人寿股权转让中,浙商宝能产业向钜盛华增资10亿元,并向钜盛华发放股东借款47亿元;钜盛华将这部分资金,与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一并用于受让前海人寿的股权,受让后钜盛华持有前海人寿51%股权。

如果扣除浙商宝能基金向矩盛华增资输出的57亿资本金,矩盛华向浙商宝能实际投入的LP资金仅为10亿元,而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华福证券投入资金高达132.9亿元,这部分融资的杠杆率高达14.29倍。

三、宝能投资集团将部分股权、钜盛华将前海人寿股权均质押给华福证券提供担保;姚振华夫妇及钜盛华、宝能地产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这意味着,“宝能系”用钜盛华及前海人寿的股权质押,从银行表外杠杆融资了132.9亿资金。


相关文章

  • "深圳政府在线"信息报送格式说明
  • 深圳政府在线公开目录信息报送格式说明 一.原 则 1.信息报送人员必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信息内容必须与党和政府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严格禁止政治性偏差. 2.不遗漏重要信息,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保证报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3.必要时需 ...查看


  • 房地产研究手册:房地产企业融资全梳理
  • 本文作者民生宏观管清友.张瑜.李俊德,来源于"民生宏观",原文标题<房地产企业融资全梳理--房地产研究手册第一集>. 自2016年"930新政"以来,房地产调控收紧,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海 ...查看


  •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
  •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 1 总 则 1.0.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与<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查看


  • 药品价格管理专题--历年药品降价情况梳理
  • 药品价格管理专题--历年药品降价情况梳理 过去的2014年药价改革无疑是热点所在,去年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上,发改委领导提议放开药品价格,其中涉及医保目录内药品.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 ...查看


  • 2[外国消息二则]教案
  • 2 外国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 ...查看


  • 房地产行业股票投资逻辑梳理
  • 近期在读申万研究所编写的<策略投资者方法论>后,收获颇丰,不过由于该本书编写在2009年,鉴于后面将近有7年多的时间,市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原先在书中提出的一些逻辑框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本文便就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逻辑进行梳理 ...查看


  • 公司上市前的财务梳理与规划
  • 公司上市前的财务梳理与规划 一.公司上市的财务条件 (一)基本要求 1.公司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量正常: 2.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3.公司编制财务报表应 ...查看


  • 2016年银行从业法律法规重点知识梳理
  • 2016年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重点知识记忆 1. 从84年起,人行专门行使央行的职能1995年3月18日通过<人行法>以法律形式确定;2003年12月27日<人行法修正案>,人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 ...查看


  •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审计思考
  •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审计思考 目 录 摘 要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