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现今的影响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现今的影响

——法家思想与当代法制建设

内容摘要:现代法治是人类文明综合发展的产物,一个国家能否顺利走向法治,在相当程度上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中,法家是最重视法律的,且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但其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所不同的。在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字:韩非子 法家学说 当代法治建设

一.韩非子其人与其法家思想简介

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末年,出身于韩国贵族,是韩国宗室支系中的一位公子。他是先秦法家最出名的代表,也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人物。

在法家学派内部,也有不同的学说主张和派别,有齐国一派的法家,有秦国一派的法家,还有三晋(韩、赵、魏)一派的法家;有慎到的“势”,有申不害的“术”,有商鞅的“法”。各派的主张不尽相同,有的甚至互相矛盾。随着战国末年天下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即将出现。历史要求产生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严密而强有力的法家思想体系,以适应新兴的统治阶级大一统帝国巩固政权的需要。韩非子的思想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了。

韩非子总结了前辈法家人物的思想,他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者结合在一起,明确阐述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所谓法,是指国家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法必须编著成文,设置在官府里,公布于老百姓,让所有的人都知道、都遵守。所谓“术”,是指君主考察、举拔、控制群臣的一整套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具体的考核、检验下级工作的程序,也包括一些藏于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心术。所谓“势”,是指君主的权势,它对于君主来说,不可缺少,而且也决不可让给别人。这三个方面,法是根本,人主考察任用,施行赏罚,都必须以法为准绳。同时,术与势也不可缺少。只有法术兼用,抱法处势,才能更好地使法发挥作用。

二.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

积极方面:法治思想的核心精神是讲公平、平等,这与商周以来的礼治思想正好相反。所谓礼治,就是要求被统治者服从贵族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每个人生下来属于哪个等级,就将永远属于这个等级。这种制度,严格地维护贵族的特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同的等级之间,根本谈不上平等。而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正好与此相反,他明确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可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人们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这是符合上升时期的新兴阶级的要求的。当时那些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新贵们大多出身低微,不享有贵族特权,随着他们经济地位的上升,他们要求在政治上也与贵族阶级平起平坐,有同等的机遇被单拔任用,享受赏赐爵禄。所以,韩非子提出的这种法的平等性原则,在当时是代表新兴阶级利益的一场革命。

消极方面: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真正的平等的法制精神的。特别是当他们的统治地位巩固之后,就必然会以新的特权代替旧的特权,以新的专制代替旧的专制。但是,现代法治必然要求是“实质的、深度的”法治,它是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人权概念相辅相成的。可见,法家的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在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有必要对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

三.韩非子法家思想与现今法制思想的不同

首先,现代法治讲求法律至上,而法家则强调君权至上。法律至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理应置于首要位置。所有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符合宪法精神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与个人。法家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法律至上的理念是不可调和的。

其次,现代法治讲求权利平等,而法家思想则无权利平等观念。权利平等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人们的权利是平等的,就是承认所有社会成员法律地位平等。只有人人平等,排除个别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才能实现法律至上与法的统治。法家思想中,最容易被认为有平等色彩的是其关于“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的主张。我们不能因此过高地评价它的平等意义。首先,这种主张没有把君主包括在法律可制裁的范围内。其次,从法家人物的有关言论看,其主张的真实含义,是贵族犯法和庶民一样给以刑罚处罚。

第三,现代法治讲求权力制约,而法家则倡导极端的君主专制。权力制约是指所有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公共权力(主要是国家机构的权力),在其运行的同时,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的制约。而法家倡导的极端君主专制的理论与现代法治的权力制约理论是不能相容的。民主与专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真正的法治从来都是与民主连在一起的。而专制制度从根本上讲,是反法治的。法家理论是一套以维护君权为核心,为君主谋富国强兵、长治久安之道的政治理论,其最大特点在于肯定君主的绝对权力。

最后,现代法治讲求权利本位,而法家的“法治”是以义务为本位的。权利本位是指,在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关系中人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权利是决定性的,起主导作用的。法家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中的法治是刑法,其从来不为民众设定任何权利,民众从来只有服从的义务。这些都是与现代法治所追求的权利本位相矛盾的。

四.结语

法家对于法的认识在现在看来大致上是符合“形式的、浅度的”法治观的。法家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对以“法”治国的推崇,尤其是其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的运行,这些都是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的,对推动社会进步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之间有不能相容之处。从根本上讲,现代法治与法家思想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系统中的理念和制度。法家思想的根本特点,在于把法看作实施君主之治的“帝王之具”,此与现代法治保护人权,约束权力的精神正好相反。从这个层次上讲,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不能与现代法治相比的。所以,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正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法治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韩非子与他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影响》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现今的影响

——法家思想与当代法制建设

内容摘要:现代法治是人类文明综合发展的产物,一个国家能否顺利走向法治,在相当程度上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中,法家是最重视法律的,且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但其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所不同的。在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字:韩非子 法家学说 当代法治建设

一.韩非子其人与其法家思想简介

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末年,出身于韩国贵族,是韩国宗室支系中的一位公子。他是先秦法家最出名的代表,也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人物。

在法家学派内部,也有不同的学说主张和派别,有齐国一派的法家,有秦国一派的法家,还有三晋(韩、赵、魏)一派的法家;有慎到的“势”,有申不害的“术”,有商鞅的“法”。各派的主张不尽相同,有的甚至互相矛盾。随着战国末年天下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即将出现。历史要求产生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严密而强有力的法家思想体系,以适应新兴的统治阶级大一统帝国巩固政权的需要。韩非子的思想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了。

韩非子总结了前辈法家人物的思想,他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者结合在一起,明确阐述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所谓法,是指国家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法必须编著成文,设置在官府里,公布于老百姓,让所有的人都知道、都遵守。所谓“术”,是指君主考察、举拔、控制群臣的一整套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具体的考核、检验下级工作的程序,也包括一些藏于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心术。所谓“势”,是指君主的权势,它对于君主来说,不可缺少,而且也决不可让给别人。这三个方面,法是根本,人主考察任用,施行赏罚,都必须以法为准绳。同时,术与势也不可缺少。只有法术兼用,抱法处势,才能更好地使法发挥作用。

二.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

积极方面:法治思想的核心精神是讲公平、平等,这与商周以来的礼治思想正好相反。所谓礼治,就是要求被统治者服从贵族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每个人生下来属于哪个等级,就将永远属于这个等级。这种制度,严格地维护贵族的特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同的等级之间,根本谈不上平等。而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正好与此相反,他明确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可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人们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这是符合上升时期的新兴阶级的要求的。当时那些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新贵们大多出身低微,不享有贵族特权,随着他们经济地位的上升,他们要求在政治上也与贵族阶级平起平坐,有同等的机遇被单拔任用,享受赏赐爵禄。所以,韩非子提出的这种法的平等性原则,在当时是代表新兴阶级利益的一场革命。

消极方面: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真正的平等的法制精神的。特别是当他们的统治地位巩固之后,就必然会以新的特权代替旧的特权,以新的专制代替旧的专制。但是,现代法治必然要求是“实质的、深度的”法治,它是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人权概念相辅相成的。可见,法家的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在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有必要对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

三.韩非子法家思想与现今法制思想的不同

首先,现代法治讲求法律至上,而法家则强调君权至上。法律至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理应置于首要位置。所有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符合宪法精神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与个人。法家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法律至上的理念是不可调和的。

其次,现代法治讲求权利平等,而法家思想则无权利平等观念。权利平等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人们的权利是平等的,就是承认所有社会成员法律地位平等。只有人人平等,排除个别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才能实现法律至上与法的统治。法家思想中,最容易被认为有平等色彩的是其关于“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的主张。我们不能因此过高地评价它的平等意义。首先,这种主张没有把君主包括在法律可制裁的范围内。其次,从法家人物的有关言论看,其主张的真实含义,是贵族犯法和庶民一样给以刑罚处罚。

第三,现代法治讲求权力制约,而法家则倡导极端的君主专制。权力制约是指所有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公共权力(主要是国家机构的权力),在其运行的同时,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的制约。而法家倡导的极端君主专制的理论与现代法治的权力制约理论是不能相容的。民主与专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真正的法治从来都是与民主连在一起的。而专制制度从根本上讲,是反法治的。法家理论是一套以维护君权为核心,为君主谋富国强兵、长治久安之道的政治理论,其最大特点在于肯定君主的绝对权力。

最后,现代法治讲求权利本位,而法家的“法治”是以义务为本位的。权利本位是指,在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关系中人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权利是决定性的,起主导作用的。法家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中的法治是刑法,其从来不为民众设定任何权利,民众从来只有服从的义务。这些都是与现代法治所追求的权利本位相矛盾的。

四.结语

法家对于法的认识在现在看来大致上是符合“形式的、浅度的”法治观的。法家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对以“法”治国的推崇,尤其是其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的运行,这些都是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的,对推动社会进步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之间有不能相容之处。从根本上讲,现代法治与法家思想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系统中的理念和制度。法家思想的根本特点,在于把法看作实施君主之治的“帝王之具”,此与现代法治保护人权,约束权力的精神正好相反。从这个层次上讲,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不能与现代法治相比的。所以,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正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法治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韩非子与他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影响》


相关文章

  •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
  •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 --法家思想的管理之道 摘要: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管理文化长久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法家管理文化对现代管理具有指导作用.韩非子的"法"思想为我们提供 ...查看


  • 小评[韩非子解老]
  • 小评<韩非子·解老> 道者,天下之法:法者,天下之器.以天下之法成天下之器.笑庄周之避世,傲孔孟之唯诺.集四方之华彩,韩非是也. --题记 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在翻天覆地地变革之中,思想在电光火石地激荡之中.正是在这一片纷 ...查看


  • 第三节:子夏是在西河创法家私学的第一人
  • 春秋末,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奴隶主袭断的官学日渐衰落,文化下移,"士"阶层从官府走出,"儒墨道法"各派私学应运而生.孔子是儒学集大成者,墨子是墨学的代表人,道家私学为老子倡导,而创法家私学当推子 ...查看


  • 国学经典选读 2
  •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部分) 一.常识问答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答:四书:<论语>,< ...查看


  • 法家管理思想探究
  • 法家的管理思想,建立在他们的历史进化论基础上.他们主张今胜于古,现实重于未来,管理要适应竞争,重视实力,其朴素效率观是其他学说所不及的.但是,他们的主张泯灭个体价值,弘扬霸权至上,是纯粹的现实主义者.法家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建立在人性嗜利的假 ...查看


  • 2015年山西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作业0003满分答案
  • 2015年山西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作业0003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得分:27 1. 家里[穷困]叫"家寒".对照许多北方方言来看,山西话最接近文言. 2. 生了[男孩],则要另外用一 ...查看


  • 浅析淮河流域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两大典型学派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 新学术 年第期 法学论坛 浅析淮河流域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两大典型 学派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杨晓秋 (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要:儒家和法家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大学派,其法律思想中蕴涵的许多积 极的 ...查看


  • 韩非子论文
  • <韩非子>的经济管理思想 一.韩非子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 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 ...查看


  • 教学设计样本:[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