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三班2012年下学期《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教 学 计 划
杨 杰
一、指导思想
根据湘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教研文件精神制定本计划。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所需的数学知识的讲授,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48人,其中男32人,女16人,综合素质中等,数学素质中等偏下,部分学生数学素质较差。 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知识积累量不多,而遗忘的速度太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束手无策。此外,高一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高一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初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高一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集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掌握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 2、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掌握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4、理解空集的意义。
5、理解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6、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的运算。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 第二章 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4、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区间的概念。
(2)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 (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2、教学难点
(1)用区间表示数。
(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第三章 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表格法、图像法。 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4、了解函数的实际应用。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作图及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3)函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y
f (x ) 的理解。
(2)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 (3)分段函数及其应用。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实数指数幂及运算法则。
1
3、了解y =x -1, y =x , y =x 2, y =x 2, y =x 3五种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实例。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2)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2)实际问题讨论中指数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
2、了解象限角、界限角及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3、理解弧度制概念,会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4、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5、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6、了解诱导公式。
7、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8、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3)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教学难点 (1)弧度制。
(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的理解。
(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教参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随意提高或降低。
3、突出各章重点、难点内容,将有关数学思想、德育思想融于教学的过程
中;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加强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各章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网络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学生的方法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9、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10、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11、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及其分析。
五、课时分配
动漫三班2012年下学期《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教 学 计 划
杨 杰
一、指导思想
根据湘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教研文件精神制定本计划。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所需的数学知识的讲授,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48人,其中男32人,女16人,综合素质中等,数学素质中等偏下,部分学生数学素质较差。 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知识积累量不多,而遗忘的速度太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束手无策。此外,高一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高一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初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高一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集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掌握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 2、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掌握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4、理解空集的意义。
5、理解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6、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的运算。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 第二章 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4、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区间的概念。
(2)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 (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2、教学难点
(1)用区间表示数。
(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第三章 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表格法、图像法。 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4、了解函数的实际应用。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作图及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3)函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y
f (x ) 的理解。
(2)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 (3)分段函数及其应用。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实数指数幂及运算法则。
1
3、了解y =x -1, y =x , y =x 2, y =x 2, y =x 3五种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实例。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2)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2)实际问题讨论中指数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三角函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
2、了解象限角、界限角及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3、理解弧度制概念,会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4、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5、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6、了解诱导公式。
7、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8、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3)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教学难点 (1)弧度制。
(2)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的理解。
(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教参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随意提高或降低。
3、突出各章重点、难点内容,将有关数学思想、德育思想融于教学的过程
中;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加强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各章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网络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学生的方法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9、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10、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11、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及其分析。
五、课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