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
(1) 观察日期、观察点号,位置和标本素描或照相的号码; (2) 地质测量方法、观察点性质;
(3) 岩层或矿体的走向、倾斜、倾角和接触情况;成层岩石的厚度,
不成层岩石的形状、大小或矿体的规模和形状;
(4) 岩石或矿体特征;包括岩石的 、矿物的及机械的特性(指疏松、
破碎、风化、多孔的程度等),矿石目估品位等;
(5)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6) 岩石或矿体围岩的变质或蚀变现象,矿石的变质或次生变化现象; (7) 岩层中所含有用矿物和古生物;
(8) 植物被覆的情况,浮土或碎石的性质,大致的厚度; (9) 岩石或矿体的大小构造现象的规模、产状及性质,或各种结构
面的产状、特征及性质;各种构造破碎带中充填物的组成情况、构造特征及性质;破碎带规模;
(10) 本观察点及邻近观察点或露头之间关系; (11) 本观察点或露头在区域构造中的地位和意义; (12) 本露头附近观测线上所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有特殊意义者,作素描图。素描内容有岩石、矿物的宏观现象、构造现
象、接触关系等。说明层位或构造变动时附小剖面。
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
(13) 观察日期、观察点号,位置和标本素描或照相的号码; (14) 地质测量方法、观察点性质;
(15) 岩层或矿体的走向、倾斜、倾角和接触情况;成层岩石的厚度,
不成层岩石的形状、大小或矿体的规模和形状;
(16) 岩石或矿体特征;包括岩石的 、矿物的及机械的特性(指疏松、
破碎、风化、多孔的程度等),矿石目估品位等;
(17)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18) 岩石或矿体围岩的变质或蚀变现象,矿石的变质或次生变化现象; (19) 岩层中所含有用矿物和古生物;
(20) 植物被覆的情况,浮土或碎石的性质,大致的厚度; (21) 岩石或矿体的大小构造现象的规模、产状及性质,或各种结构
面的产状、特征及性质;各种构造破碎带中充填物的组成情况、构造特征及性质;破碎带规模;
(22) 本观察点及邻近观察点或露头之间关系; (23) 本观察点或露头在区域构造中的地位和意义; (24) 本露头附近观测线上所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25) 有特殊意义者,作素描图。素描内容有岩石、矿物的宏观现象、
构造现象、接触关系等。说明层位或构造变动时附小剖面。
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
(26) 观察日期、观察点号,位置和标本素描或照相的号码; (27) 地质测量方法、观察点性质;
(28) 岩层或矿体的走向、倾斜、倾角和接触情况;成层岩石的厚度,
不成层岩石的形状、大小或矿体的规模和形状;
(29) 岩石或矿体特征;包括岩石的 、矿物的及机械的特性(指疏松、
破碎、风化、多孔的程度等),矿石目估品位等;
(30)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31) 岩石或矿体围岩的变质或蚀变现象,矿石的变质或次生变化现象; (32) 岩层中所含有用矿物和古生物;
(33) 植物被覆的情况,浮土或碎石的性质,大致的厚度; (34) 岩石或矿体的大小构造现象的规模、产状及性质,或各种结构
面的产状、特征及性质;各种构造破碎带中充填物的组成情况、构造特征及性质;破碎带规模;
(35) 本观察点及邻近观察点或露头之间关系; (36) 本观察点或露头在区域构造中的地位和意义; (37) 本露头附近观测线上所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38) 有特殊意义者,作素描图。素描内容有岩石、矿物的宏观现象、
构造现象、接触关系等。说明层位或构造变动时附小剖面。
(39)
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
(1) 观察日期、观察点号,位置和标本素描或照相的号码; (2) 地质测量方法、观察点性质;
(3) 岩层或矿体的走向、倾斜、倾角和接触情况;成层岩石的厚度,
不成层岩石的形状、大小或矿体的规模和形状;
(4) 岩石或矿体特征;包括岩石的 、矿物的及机械的特性(指疏松、
破碎、风化、多孔的程度等),矿石目估品位等;
(5)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6) 岩石或矿体围岩的变质或蚀变现象,矿石的变质或次生变化现象; (7) 岩层中所含有用矿物和古生物;
(8) 植物被覆的情况,浮土或碎石的性质,大致的厚度; (9) 岩石或矿体的大小构造现象的规模、产状及性质,或各种结构
面的产状、特征及性质;各种构造破碎带中充填物的组成情况、构造特征及性质;破碎带规模;
(10) 本观察点及邻近观察点或露头之间关系; (11) 本观察点或露头在区域构造中的地位和意义; (12) 本露头附近观测线上所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有特殊意义者,作素描图。素描内容有岩石、矿物的宏观现象、构造现
象、接触关系等。说明层位或构造变动时附小剖面。
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
(13) 观察日期、观察点号,位置和标本素描或照相的号码; (14) 地质测量方法、观察点性质;
(15) 岩层或矿体的走向、倾斜、倾角和接触情况;成层岩石的厚度,
不成层岩石的形状、大小或矿体的规模和形状;
(16) 岩石或矿体特征;包括岩石的 、矿物的及机械的特性(指疏松、
破碎、风化、多孔的程度等),矿石目估品位等;
(17)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18) 岩石或矿体围岩的变质或蚀变现象,矿石的变质或次生变化现象; (19) 岩层中所含有用矿物和古生物;
(20) 植物被覆的情况,浮土或碎石的性质,大致的厚度; (21) 岩石或矿体的大小构造现象的规模、产状及性质,或各种结构
面的产状、特征及性质;各种构造破碎带中充填物的组成情况、构造特征及性质;破碎带规模;
(22) 本观察点及邻近观察点或露头之间关系; (23) 本观察点或露头在区域构造中的地位和意义; (24) 本露头附近观测线上所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25) 有特殊意义者,作素描图。素描内容有岩石、矿物的宏观现象、
构造现象、接触关系等。说明层位或构造变动时附小剖面。
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
(26) 观察日期、观察点号,位置和标本素描或照相的号码; (27) 地质测量方法、观察点性质;
(28) 岩层或矿体的走向、倾斜、倾角和接触情况;成层岩石的厚度,
不成层岩石的形状、大小或矿体的规模和形状;
(29) 岩石或矿体特征;包括岩石的 、矿物的及机械的特性(指疏松、
破碎、风化、多孔的程度等),矿石目估品位等;
(30)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31) 岩石或矿体围岩的变质或蚀变现象,矿石的变质或次生变化现象; (32) 岩层中所含有用矿物和古生物;
(33) 植物被覆的情况,浮土或碎石的性质,大致的厚度; (34) 岩石或矿体的大小构造现象的规模、产状及性质,或各种结构
面的产状、特征及性质;各种构造破碎带中充填物的组成情况、构造特征及性质;破碎带规模;
(35) 本观察点及邻近观察点或露头之间关系; (36) 本观察点或露头在区域构造中的地位和意义; (37) 本露头附近观测线上所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38) 有特殊意义者,作素描图。素描内容有岩石、矿物的宏观现象、
构造现象、接触关系等。说明层位或构造变动时附小剖面。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