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动笔前,习惯不停地剥桔子,让心静下来。古龙也喜欢焚香净手,才能进入写作。我想,这是一种心灵的仪式,像是心灵的安顿。每个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业时,都需要一颗虔诚清洁而安谧的心灵。这样,才能深入事物的灵魂,心中才有灵感和激情,包括诗意和神性。生活,除了热爱之外,真的需要一双清澈的眼睛,一颗善感的心灵,随时记录下感动、快乐、忧伤、恬静、淡泊、欣喜、落寞与温暖。
心灵安顿好了,枯燥的日子也是精彩的。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修正自己的心,反复地想那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也知道,这一生也只能修身齐家,不再空洞的如年少时总“少年壮志当擎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来苛求自己。夜里,如果心还算平静,我常想一些事,写下一些清浅的文字:
清明又至,回乡扫墓。野田荒芜处,有埋葬我亲叔的墓地。他是我唯一的亲叔,我是他唯一的亲侄。叔叔生前是个医生,就是世上传说的“一毛钱治好病”的那种人。那时,每次探望他,碰上有病人,他看也不看我。这时,我总是闪在一边,耐心地看他忙碌:把脉、听诊、询问、开方,
医嘱。病人离去,他才一脸笑意,擦拭椅子,招呼我落坐。然后,打水、烧水。一边说着话,一边洗茶具,这个过程,通常很长。多年一惯的礼套,我很熟悉。水开了,他照例从抽屉拿个茶盒,给我泡茶,而桌子上常年摆着筒茶。我不解,问他:为什么非得从茶盒取茶?他笑而不语。有一次,我认真问,他故作庄重地朗朗说: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我们俩都笑了。朴素、善良的一生,是千千万万不留青史人的平凡伟大一笔,不被人发现。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个平和乐观的人,尽管他有那么多在我看来很不如意的事。和叔说话,是可以感染情绪的。从他那儿,我究竟讨得人生多少开心快乐的时光,记不清了,唯他很阳光的笑脸,时时浮现。思念如水,碑石如冰,写满我说不出的痛。时间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人生终究是负累而行,即使我可以抛弃所有。苏东坡有诗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他的好友,黄庭坚《清明》也说过,“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人这一辈子,无论财富清贫、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生与死,人生意义各不相同。我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再大的难言的悲伤和
忧郁,也只能在我的文字中可以看到。许多年,自诩扛着理想主义的大旗,把他乡作故乡,其实和堂吉诃德无异。每当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就有点同情自己,有点厌恶自己,同时也敬畏自己。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活得那么纠结,那么煎熬,那么没有幸福感!
当内心安静下来,我想起老家,一个在远方的家,那个熟悉的陌生角落,那个屋后绿竹葱茏掩映、房前茶树缀满黄花的地方。而看守家园的父母,已经年老。将来一天,在他们索要到一张过奈何桥的黄纸后,他们将合上眼睛,而不再像铅坠一样,悬在我人生的那一头。岁月已不能回去,在这个求变的世界,我心甘情愿地用血泪和汗水供养人生,思想上已放弃了更多精神上的求是。我似乎看到人生的终点,立在苍茫里等待我的,是我自己。我知道,无论走多远,只有自己才能给内心最真实的答案。
年少时,喜欢把自己想像成浮生背后的那双眼睛,以洞悉一切的彻悟,漠寞而冷静地淡看所有的浮世绘。但我不能拈花微笑,也不能求得一丝慧根,任何琐屑和俗杂轻易就能将我击溃,唯有灵魂深处那份最真最深的渴求和憧憬,像萤虫微弱的光亮,指引我一路行走。我知道,必须让心慢
下来,尽可能以温热的目光看待世事人生。依然会忙碌与倦怠,依然会有孤独落寞的潮水涌来。但我想,只要努力,这日子也还盈盈在握吧。
阿来说,他非常感谢当年阅读惠特曼和聂鲁达,让他的写作有了诗意的坚持。他的《尘埃落定》写的是好的,觉得《空山》是等而下之,《格萨尔王》就不想去读了。或许,有机会真的该去一次西藏。至少,那里生活过文成公主和仓央嘉措,也生活过马原。我想,我们肉身的征程可以崎岖,而一颗诗意的心要贯穿这一生!
海明威动笔前,习惯不停地剥桔子,让心静下来。古龙也喜欢焚香净手,才能进入写作。我想,这是一种心灵的仪式,像是心灵的安顿。每个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业时,都需要一颗虔诚清洁而安谧的心灵。这样,才能深入事物的灵魂,心中才有灵感和激情,包括诗意和神性。生活,除了热爱之外,真的需要一双清澈的眼睛,一颗善感的心灵,随时记录下感动、快乐、忧伤、恬静、淡泊、欣喜、落寞与温暖。
心灵安顿好了,枯燥的日子也是精彩的。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修正自己的心,反复地想那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也知道,这一生也只能修身齐家,不再空洞的如年少时总“少年壮志当擎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来苛求自己。夜里,如果心还算平静,我常想一些事,写下一些清浅的文字:
清明又至,回乡扫墓。野田荒芜处,有埋葬我亲叔的墓地。他是我唯一的亲叔,我是他唯一的亲侄。叔叔生前是个医生,就是世上传说的“一毛钱治好病”的那种人。那时,每次探望他,碰上有病人,他看也不看我。这时,我总是闪在一边,耐心地看他忙碌:把脉、听诊、询问、开方,
医嘱。病人离去,他才一脸笑意,擦拭椅子,招呼我落坐。然后,打水、烧水。一边说着话,一边洗茶具,这个过程,通常很长。多年一惯的礼套,我很熟悉。水开了,他照例从抽屉拿个茶盒,给我泡茶,而桌子上常年摆着筒茶。我不解,问他:为什么非得从茶盒取茶?他笑而不语。有一次,我认真问,他故作庄重地朗朗说: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我们俩都笑了。朴素、善良的一生,是千千万万不留青史人的平凡伟大一笔,不被人发现。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个平和乐观的人,尽管他有那么多在我看来很不如意的事。和叔说话,是可以感染情绪的。从他那儿,我究竟讨得人生多少开心快乐的时光,记不清了,唯他很阳光的笑脸,时时浮现。思念如水,碑石如冰,写满我说不出的痛。时间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人生终究是负累而行,即使我可以抛弃所有。苏东坡有诗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他的好友,黄庭坚《清明》也说过,“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人这一辈子,无论财富清贫、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生与死,人生意义各不相同。我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再大的难言的悲伤和
忧郁,也只能在我的文字中可以看到。许多年,自诩扛着理想主义的大旗,把他乡作故乡,其实和堂吉诃德无异。每当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就有点同情自己,有点厌恶自己,同时也敬畏自己。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活得那么纠结,那么煎熬,那么没有幸福感!
当内心安静下来,我想起老家,一个在远方的家,那个熟悉的陌生角落,那个屋后绿竹葱茏掩映、房前茶树缀满黄花的地方。而看守家园的父母,已经年老。将来一天,在他们索要到一张过奈何桥的黄纸后,他们将合上眼睛,而不再像铅坠一样,悬在我人生的那一头。岁月已不能回去,在这个求变的世界,我心甘情愿地用血泪和汗水供养人生,思想上已放弃了更多精神上的求是。我似乎看到人生的终点,立在苍茫里等待我的,是我自己。我知道,无论走多远,只有自己才能给内心最真实的答案。
年少时,喜欢把自己想像成浮生背后的那双眼睛,以洞悉一切的彻悟,漠寞而冷静地淡看所有的浮世绘。但我不能拈花微笑,也不能求得一丝慧根,任何琐屑和俗杂轻易就能将我击溃,唯有灵魂深处那份最真最深的渴求和憧憬,像萤虫微弱的光亮,指引我一路行走。我知道,必须让心慢
下来,尽可能以温热的目光看待世事人生。依然会忙碌与倦怠,依然会有孤独落寞的潮水涌来。但我想,只要努力,这日子也还盈盈在握吧。
阿来说,他非常感谢当年阅读惠特曼和聂鲁达,让他的写作有了诗意的坚持。他的《尘埃落定》写的是好的,觉得《空山》是等而下之,《格萨尔王》就不想去读了。或许,有机会真的该去一次西藏。至少,那里生活过文成公主和仓央嘉措,也生活过马原。我想,我们肉身的征程可以崎岖,而一颗诗意的心要贯穿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