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作文一题多练

要重视作文一题多练

要重视作文一题多练

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作前指导,而作文之后常常是较多地倾向于评析。笔者以为:学生通过第一次作文,已就谋篇布局,形象刻划,遣词造句等作了深思熟虑,在这个基础上,教者如能趁热打铁,对学生习作在评析后再作指导,进行二次或者是三次作文,就会大大提高作文训练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整体写坏和局部写糟。有的尽管写坏了,但文中的一些事例却很有典型性;有的整体写得不错,但局部却写砸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认真地再作指导,让学生进行修改,直到较满意为止。在这种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多改出华章”——文章是可以改好的!

有的同学的作文写坏了整体,如果仍按照原来的习作要求,那就得全盘否定。但如果调整一下角度,另辟蹊径,让他转轨变型,则能起死回生。

如:《童年的回忆》一题应写记叙文,可有一个同学却写得不像记叙文。作者写了这样两件事:一件是父母要求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刷牙,可“我”老是忘记,有时甚至被妈妈从床上拖起来刷牙。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养成了就寝之前刷牙的好习惯。但继之而来的是,早晨睡懒觉的问题没有解决。父母规定冬天起床时间为六点,可“我”总是起不来,开始是用闹钟,但闹钟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常常被妈妈掀掉被褥从床上拖起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终于养成了准时起床的好习惯。最后,作者得出了“良好习惯一定要在童年时代就养成”的结论。全篇议论较多。据此,老师建议改写成议论文,文题改为《“养其习于童蒙”小议》。经三易其稿,终于成功。

再如《漫步新村林阴道》一题,有个同学这样写道:“我漫步在林阴道上,面露喜色,不时地以欣赏的目光打量着自己刚穿上的名牌皮鞋,越看越美,希望自己脚下的林阴道延长些,再延长些。我不仅自己如此欣赏,而且还招引了不少同龄女孩的艳羡的目光。正当我满怀喜悦,步履薄洒之时,不知怎么脚下一扭,几乎要跌倒,仔细一看竟是鞋跟掉了,真是啼笑皆非,只好一脚高一脚低地回家去。“鞋”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尽管写得较生动,但毕竟离题了。经过启发,作者改为专写鞋子,警示世人:不要迷信名牌,谨防上当受骗!并易题为《我的高档鞋》,获得成功。

但习作中出现更普遍的是局部写坏的问题,特别是结尾写坏,可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若把结尾改好,则全篇生色!如题目《童年忆趣》,有个学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一次妈妈把“我”放在坐椅中就要去烧饭了,可“我”却凭借椅旁小凳爬到了缝纫机台板上,之后又爬到窗台上。另一件是一次父母带„我”去逛街,“我”却被橱窗里的漂亮的洋娃娃吸引住了,“我”挣脱了妈妈的手,径自奔到商场里去看洋娃娃了,但看了一会却不见了爸妈,这一下可急坏了,“我”赶忙奔到街上,极力寻找;好不容易在前面的人群中发现了爸爸的背影。“我”加快脚步冲上去在他背上拍了一下,但仔细一看却不是爸爸,是个陌生的叔叔。“我”连忙又奔回商场继续寻找,可就是找不到。正当“我”要哭出来的时候,爸妈却突然出现了,并连连夸奖“我”勇敢,还给“我”买了洋娃娃。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每当忆起重年的这些趣事时,我总是满含微笑地回到现实中来,我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美好啊!”

这两件事,特别是后一件,确实写得生动有趣,但结尾却写砸了。

问题就在于作者未能把所写的两件事的意蕴揭示出来,说白了就是未能把童年时代已具有的闯劲和勇敢精神点出来,所以结尾不佳。

经启发,她把结尾改成了这样:

“每当记起童年的趣事时,我总是想起儿时妈妈时常拍着我的肩膀说的几句话:„小燕,小燕,你会爬高,你敢闯店,你真像一只勇敢的海燕!‟是的,妈妈,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我决心像海燕一样到生活的风浪中去搏击一番,经受锻炼和考验!我想,我是一定能做到的,因为我在童年时已有了一段爬高上窗台和独闯商场的„经历‟!”

这样一改,在内容上就把所写的两件事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且揭示了意蕴;在结构上,做到了收束有力,使“尾巴”硬了起来。

再如《我家的庭院》一题,有同学把庭院写得既有特色,又有生气,但结尾却写坏了:“我家的庭院,一年四季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气息。这种生机和气息,使我想到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繁荣景象。看到了这个庭院就象看到了国家的大好形势一样,庭院给我以力量和鼓舞。”

这个结尾的毛病在于:联想生硬,且有八股味,是贴标签式的硬套,与全文极不和谐。那么,如何修改呢?老师可这样启发:自然界有一年四季,而我们人呢?与之大致相仿,也有个“四季”。自然界到了秋天,就意味着成熟和收获,联想到我们人呢,不也应该有成熟收获的时候么…作者按这个思路作了修改,终于写出了令人满意的结尾:

“我家的庭院是可爱的,特别是到了秋天,更入佳境,院中弥漫着香气,枝头挂满了诱人的果实。当我搞下蜜梨品尝的时候,我不禁沉思默想起来:果树每年春天开花,到了秋天果子就成熟了,而我们人呢,也都有个„开花‟的青少年时期,但是否到了„秋天‟都有„果实‟收获呢?那就不一定了!想到这些,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果树一样,充分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吸足养料,力争多„开花‟,多„结果‟……

我家的庭院是可爱的,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充满四季气息的优雅的环境,更给了我生活和成才的启示。” 这个结尾,从果树的年年开花结果联想到人是否能成才的问题,巧妙自然,有哲理性,把文章主旨深化了。

实践证明,作文之后的重复指导,实在是忽视不得的,它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许多学生的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

要重视作文一题多练

要重视作文一题多练

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作前指导,而作文之后常常是较多地倾向于评析。笔者以为:学生通过第一次作文,已就谋篇布局,形象刻划,遣词造句等作了深思熟虑,在这个基础上,教者如能趁热打铁,对学生习作在评析后再作指导,进行二次或者是三次作文,就会大大提高作文训练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整体写坏和局部写糟。有的尽管写坏了,但文中的一些事例却很有典型性;有的整体写得不错,但局部却写砸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认真地再作指导,让学生进行修改,直到较满意为止。在这种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多改出华章”——文章是可以改好的!

有的同学的作文写坏了整体,如果仍按照原来的习作要求,那就得全盘否定。但如果调整一下角度,另辟蹊径,让他转轨变型,则能起死回生。

如:《童年的回忆》一题应写记叙文,可有一个同学却写得不像记叙文。作者写了这样两件事:一件是父母要求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刷牙,可“我”老是忘记,有时甚至被妈妈从床上拖起来刷牙。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养成了就寝之前刷牙的好习惯。但继之而来的是,早晨睡懒觉的问题没有解决。父母规定冬天起床时间为六点,可“我”总是起不来,开始是用闹钟,但闹钟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常常被妈妈掀掉被褥从床上拖起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坚持,终于养成了准时起床的好习惯。最后,作者得出了“良好习惯一定要在童年时代就养成”的结论。全篇议论较多。据此,老师建议改写成议论文,文题改为《“养其习于童蒙”小议》。经三易其稿,终于成功。

再如《漫步新村林阴道》一题,有个同学这样写道:“我漫步在林阴道上,面露喜色,不时地以欣赏的目光打量着自己刚穿上的名牌皮鞋,越看越美,希望自己脚下的林阴道延长些,再延长些。我不仅自己如此欣赏,而且还招引了不少同龄女孩的艳羡的目光。正当我满怀喜悦,步履薄洒之时,不知怎么脚下一扭,几乎要跌倒,仔细一看竟是鞋跟掉了,真是啼笑皆非,只好一脚高一脚低地回家去。“鞋”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尽管写得较生动,但毕竟离题了。经过启发,作者改为专写鞋子,警示世人:不要迷信名牌,谨防上当受骗!并易题为《我的高档鞋》,获得成功。

但习作中出现更普遍的是局部写坏的问题,特别是结尾写坏,可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若把结尾改好,则全篇生色!如题目《童年忆趣》,有个学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一次妈妈把“我”放在坐椅中就要去烧饭了,可“我”却凭借椅旁小凳爬到了缝纫机台板上,之后又爬到窗台上。另一件是一次父母带„我”去逛街,“我”却被橱窗里的漂亮的洋娃娃吸引住了,“我”挣脱了妈妈的手,径自奔到商场里去看洋娃娃了,但看了一会却不见了爸妈,这一下可急坏了,“我”赶忙奔到街上,极力寻找;好不容易在前面的人群中发现了爸爸的背影。“我”加快脚步冲上去在他背上拍了一下,但仔细一看却不是爸爸,是个陌生的叔叔。“我”连忙又奔回商场继续寻找,可就是找不到。正当“我”要哭出来的时候,爸妈却突然出现了,并连连夸奖“我”勇敢,还给“我”买了洋娃娃。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每当忆起重年的这些趣事时,我总是满含微笑地回到现实中来,我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美好啊!”

这两件事,特别是后一件,确实写得生动有趣,但结尾却写砸了。

问题就在于作者未能把所写的两件事的意蕴揭示出来,说白了就是未能把童年时代已具有的闯劲和勇敢精神点出来,所以结尾不佳。

经启发,她把结尾改成了这样:

“每当记起童年的趣事时,我总是想起儿时妈妈时常拍着我的肩膀说的几句话:„小燕,小燕,你会爬高,你敢闯店,你真像一只勇敢的海燕!‟是的,妈妈,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我决心像海燕一样到生活的风浪中去搏击一番,经受锻炼和考验!我想,我是一定能做到的,因为我在童年时已有了一段爬高上窗台和独闯商场的„经历‟!”

这样一改,在内容上就把所写的两件事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且揭示了意蕴;在结构上,做到了收束有力,使“尾巴”硬了起来。

再如《我家的庭院》一题,有同学把庭院写得既有特色,又有生气,但结尾却写坏了:“我家的庭院,一年四季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气息。这种生机和气息,使我想到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繁荣景象。看到了这个庭院就象看到了国家的大好形势一样,庭院给我以力量和鼓舞。”

这个结尾的毛病在于:联想生硬,且有八股味,是贴标签式的硬套,与全文极不和谐。那么,如何修改呢?老师可这样启发:自然界有一年四季,而我们人呢?与之大致相仿,也有个“四季”。自然界到了秋天,就意味着成熟和收获,联想到我们人呢,不也应该有成熟收获的时候么…作者按这个思路作了修改,终于写出了令人满意的结尾:

“我家的庭院是可爱的,特别是到了秋天,更入佳境,院中弥漫着香气,枝头挂满了诱人的果实。当我搞下蜜梨品尝的时候,我不禁沉思默想起来:果树每年春天开花,到了秋天果子就成熟了,而我们人呢,也都有个„开花‟的青少年时期,但是否到了„秋天‟都有„果实‟收获呢?那就不一定了!想到这些,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果树一样,充分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吸足养料,力争多„开花‟,多„结果‟……

我家的庭院是可爱的,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充满四季气息的优雅的环境,更给了我生活和成才的启示。” 这个结尾,从果树的年年开花结果联想到人是否能成才的问题,巧妙自然,有哲理性,把文章主旨深化了。

实践证明,作文之后的重复指导,实在是忽视不得的,它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许多学生的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


相关文章

  • 探讨高中语文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探讨高中语文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撰写语文作文评语是非常耗时和辛苦的事情,而且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是作文评语收效甚小.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作文评语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学习作文评语知识和收集.借鉴优秀教师的优秀作文评语案例. ...查看


  • 多思,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许多教师和专家在实践上.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但审视现实,作文教学还存在见效慢,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作文训练中只重视动手写作,忽视学生的思考活动.对学生的思考活动重视不够 ...查看


  • 高中作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作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陈雅萍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1期 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理性 ...查看


  • 说明类作文评价教学目标的系统研究
  • 说明类作文评价教学目标的系统研究 侯军 目前的作文评改有很多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性评价,对学生的思想.性情.智力等关系着终身发展的人文素养的关怀是不够的.于是,只要说得通顺.说得顺利,能玩出新花样,教师明明知道学生说的是言不由衷的话,也给子很高 ...查看


  • 作文教学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
  • 作文教学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 药王洞初中--张瑶 说起作文教学,每位教语文的老师都感到头痛.因为指导了学生半天, 讲了很多, 可是作文交上来一看, 却不尽如人意.自己辛辛苦苦地把成堆的作文改出来,发到学生手里, 可本子发下去,学生根本没有多 ...查看


  • 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 内容摘要:淡化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高度审视未来的作文教学,必须引起广大中学语文界同仁们的广泛重视,中学应该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应用文写作 实用化倾向 实用价值 时代和社会的发 ...查看


  • 2012高考作文有效教学的十个基本策略
  • 高考作文有效教学的十个基本策略 华义平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事关高考成败,故不可等闲视之.笔者现根据多年高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谈谈对一些基本策略的认识,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 高考作文有效教学应首先重 ...查看


  • 重温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思想
  • 摘要: 叶圣陶的写作思想对书写.写作积累.写作的基础文体.写作前的构思.写作后的修改.教师下水作文和作文表达效果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对现在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叶圣陶 写作思想 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 ...查看


  • 初中作文写作调查问卷
  • 初中作文写作调查问卷(学生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写作中的困难,让同学们都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特开展这次调查问卷活动.同学们,欢迎你们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希望你在调查问卷中填写你的真实情 ...查看


  • 读不怕写作文有感
  • 读<从此不怕写作文>有感 范 超 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个顽症.尽管大家都知道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一定要先根治怕写这一顽症,但是能定下心来潜心研究根治这顽症的办法,且确有建树的语文教师却少之甚少.这不能怪我们的教师,因为他们肩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