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研 究 与 赏 析 论 文

题目:《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

姓名:毛志丹

班级:化工普2011-3

学号:2011442466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忠、孝”,“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义”是指对于大局的舍生取义,“礼”是古代社会的章典制度和社会规范,“忠”是下级对于上级的服务,“孝”在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对父权的绝对服从。唐玄奘是一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也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与其说他是一位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领导人,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但说到底,唐僧也只是封建统治阶层进行思想禁锢的工具而已。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但他的作者究竟是谁?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件悬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从清代学者中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他们的努力最终使吴承恩成为《西游记》不可动摇也是实至名归的创作者。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自幼勤奋好学,“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喜欢那些光怪陆离的狐精鬼怪,更是读了不少志怪志异小说和稗官野史,这对他以后创作《西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仕途不顺,直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由于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科场的失意,生活的窘迫,使他决心以描写精怪神鬼的神话小说来映射现实的黑暗、官场的腐朽、科举制度的糜废,表达他对这个社会的批判、愤懑、控诉,由此诞生了《西游记》。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也是《西游记》中最闪亮的形象,他不仅神通广大,勇敢无畏,嫉恶如仇,“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王拘束”,而且兼具儒家乐观豁达、积极向上,道家追求身心自由、返璞归真的理想人格。孙悟空本由东胜神洲傲来国的灵根仙石孕育而生,是混世四猴之一的灵明石猴,后来通过拜师学艺,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孙悟空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弼马温。

后来因为感觉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后来大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万年金丹,练得金刚之躯,并且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后来,打败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最后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护送他西天取经。胡适在其《西游记考证》中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成书甚早,里面神通广大的神猴哈奴曼,骁勇善战,能腾云驾雾,护持主人公罗摩一路与邪魔战斗,终于修成正果,自己也立地成佛,成为印度教的一名神祗。这个本是印度教的故事,又辗转融入了耆那教和佛教故事中。从最早的口述文学到梵文,一路流传,泰国、寮国、缅甸、马来西亚都有各自语言的版本。所以,孙悟空很可能原非来自“东土”,它的原型正是《罗摩衍那》里那个广受爱戴、至今香火不绝的哈奴曼。然而,孙悟空这样本领卓绝的人,在天庭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可见天庭高层的昏庸。 传授孙悟空高强本领的是他的第一任师傅—隐居在西牛贺洲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菩提祖师是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品德高尚、口碑甚好,独在一方,自成派系,却也对当时的统治无可奈何,只

能隐居授道。我认为菩提祖师的原型是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弘忍大师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弘忍大师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

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菩提老祖与弘忍大师打了同样的哑谜,也同是在三更授道。自从孙悟空走出斜月三星洞后,菩提祖师就再未出现过。这也许是作者的一个暗喻,在大势所趋之下,一个人即使本领再高,也难以逆流而上。

随后教化孙行者的即是披着袈裟的儒士—唐僧。唐僧既有着佛家的四大皆空、超凡脱俗,又有着儒家的温文儒雅、兼济天下,但有时又带着些封建儒士的迂腐气质。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忠、孝”,“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义”是指对于大局的舍生取义,“礼”是古代社会的章典制度和社会规范,“忠”是下级对于上级的服务,“孝”在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对父权的绝对服从。唐玄奘是一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也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与其说他是一位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领导人,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但说到底,唐僧也只是封建统治阶层进行思想禁锢的工具而已。

吴承恩将理想人格寄托于孙悟空,并将其佛号封为“斗战胜

佛”,寓意着他“封建时代的斗士”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唐僧懦弱无能、迂腐偏执的封建儒士性格进行了嘲讽、鞭笞。

在《西游记》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观念,那就是“道低于佛”。小说中虽然提出“孔圣人是儒教之尊”、“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但是当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天庭上的众位神仙却被弄得束手无策,十万天兵天将被打的焦头烂额,整个天庭的神仙在孙猴子面前不堪一击,最后只得请来了西方如来佛祖收拾残局,将猴子压于五行山下,由此可见,整个天庭却都敌不过一个如来佛。

佛教起源于印度,而于汉末和三国时期正式传入中国。唐朝时,由于开明的政治政策,稳定的社会环境,佛教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各个佛教宗派欣欣向荣、百花齐放,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十宗教派:俱舍宗、禅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天台宗、成实宗、三论宗、密宗。

《西游记》中道家的神仙系统庞大而繁杂,它有道教尊神,如太上老君等;有自然之神,如日月星斗;有护法神将,如四大天神;有群仙众真,如四大真人。同时,道教还将宇宙分为三十六条、九地十三音、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而每一条、音、岛、天、地都有神仙统治。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佛道两教的斗争中,佛教的队伍被扩充了,二十诸天新增了四诸天,其中有三位是吸收道教系统的神仙,包括紫薇大帝、中岳大帝和雷神。《西

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都曾在天庭做过神仙,属于道家的一份子,但为了体现对大乘佛法的追求和对其他诸多宗教的统摄,最终都做了和尚,并成了佛,这正是由道入佛的整体构思。纵观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途中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佛祖有意的安排,而他们所遇到的妖魔鬼怪大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且与神佛沾亲带故,如观音菩萨水池中食童男童女的鲤鱼精、太上老君的青牛、狮驼国的三只妖怪,正是通过这些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描写,来体现克服自身的劣根,修身成佛的目标和追求。

《西游记》是我国文化艺术乐园的瑰宝,是一部深受明代后期思想解放启蒙思潮影响的巨著。它对共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佛、儒、道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神魔的世界影射社会现实,反映了明朝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告诫人们既要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又要有淡泊的出世精神,为以后中国三教文化融合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参考文献:

吴承恩 《西游记》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李辰冬 《人物分析》

陈 飞 《导读》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研 究 与 赏 析 论 文

题目:《西游记》中的宗教思想

姓名:毛志丹

班级:化工普2011-3

学号:2011442466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忠、孝”,“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义”是指对于大局的舍生取义,“礼”是古代社会的章典制度和社会规范,“忠”是下级对于上级的服务,“孝”在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对父权的绝对服从。唐玄奘是一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也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与其说他是一位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领导人,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但说到底,唐僧也只是封建统治阶层进行思想禁锢的工具而已。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但他的作者究竟是谁?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件悬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从清代学者中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他们的努力最终使吴承恩成为《西游记》不可动摇也是实至名归的创作者。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自幼勤奋好学,“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喜欢那些光怪陆离的狐精鬼怪,更是读了不少志怪志异小说和稗官野史,这对他以后创作《西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仕途不顺,直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由于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科场的失意,生活的窘迫,使他决心以描写精怪神鬼的神话小说来映射现实的黑暗、官场的腐朽、科举制度的糜废,表达他对这个社会的批判、愤懑、控诉,由此诞生了《西游记》。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也是《西游记》中最闪亮的形象,他不仅神通广大,勇敢无畏,嫉恶如仇,“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王拘束”,而且兼具儒家乐观豁达、积极向上,道家追求身心自由、返璞归真的理想人格。孙悟空本由东胜神洲傲来国的灵根仙石孕育而生,是混世四猴之一的灵明石猴,后来通过拜师学艺,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孙悟空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弼马温。

后来因为感觉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后来大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万年金丹,练得金刚之躯,并且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后来,打败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最后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护送他西天取经。胡适在其《西游记考证》中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成书甚早,里面神通广大的神猴哈奴曼,骁勇善战,能腾云驾雾,护持主人公罗摩一路与邪魔战斗,终于修成正果,自己也立地成佛,成为印度教的一名神祗。这个本是印度教的故事,又辗转融入了耆那教和佛教故事中。从最早的口述文学到梵文,一路流传,泰国、寮国、缅甸、马来西亚都有各自语言的版本。所以,孙悟空很可能原非来自“东土”,它的原型正是《罗摩衍那》里那个广受爱戴、至今香火不绝的哈奴曼。然而,孙悟空这样本领卓绝的人,在天庭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可见天庭高层的昏庸。 传授孙悟空高强本领的是他的第一任师傅—隐居在西牛贺洲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菩提祖师是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品德高尚、口碑甚好,独在一方,自成派系,却也对当时的统治无可奈何,只

能隐居授道。我认为菩提祖师的原型是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弘忍大师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弘忍大师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

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菩提老祖与弘忍大师打了同样的哑谜,也同是在三更授道。自从孙悟空走出斜月三星洞后,菩提祖师就再未出现过。这也许是作者的一个暗喻,在大势所趋之下,一个人即使本领再高,也难以逆流而上。

随后教化孙行者的即是披着袈裟的儒士—唐僧。唐僧既有着佛家的四大皆空、超凡脱俗,又有着儒家的温文儒雅、兼济天下,但有时又带着些封建儒士的迂腐气质。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它提倡积极入世的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忠、孝”,“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义”是指对于大局的舍生取义,“礼”是古代社会的章典制度和社会规范,“忠”是下级对于上级的服务,“孝”在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对父权的绝对服从。唐玄奘是一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也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与其说他是一位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领导人,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但说到底,唐僧也只是封建统治阶层进行思想禁锢的工具而已。

吴承恩将理想人格寄托于孙悟空,并将其佛号封为“斗战胜

佛”,寓意着他“封建时代的斗士”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唐僧懦弱无能、迂腐偏执的封建儒士性格进行了嘲讽、鞭笞。

在《西游记》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观念,那就是“道低于佛”。小说中虽然提出“孔圣人是儒教之尊”、“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但是当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天庭上的众位神仙却被弄得束手无策,十万天兵天将被打的焦头烂额,整个天庭的神仙在孙猴子面前不堪一击,最后只得请来了西方如来佛祖收拾残局,将猴子压于五行山下,由此可见,整个天庭却都敌不过一个如来佛。

佛教起源于印度,而于汉末和三国时期正式传入中国。唐朝时,由于开明的政治政策,稳定的社会环境,佛教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各个佛教宗派欣欣向荣、百花齐放,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十宗教派:俱舍宗、禅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天台宗、成实宗、三论宗、密宗。

《西游记》中道家的神仙系统庞大而繁杂,它有道教尊神,如太上老君等;有自然之神,如日月星斗;有护法神将,如四大天神;有群仙众真,如四大真人。同时,道教还将宇宙分为三十六条、九地十三音、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而每一条、音、岛、天、地都有神仙统治。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佛道两教的斗争中,佛教的队伍被扩充了,二十诸天新增了四诸天,其中有三位是吸收道教系统的神仙,包括紫薇大帝、中岳大帝和雷神。《西

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都曾在天庭做过神仙,属于道家的一份子,但为了体现对大乘佛法的追求和对其他诸多宗教的统摄,最终都做了和尚,并成了佛,这正是由道入佛的整体构思。纵观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途中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佛祖有意的安排,而他们所遇到的妖魔鬼怪大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且与神佛沾亲带故,如观音菩萨水池中食童男童女的鲤鱼精、太上老君的青牛、狮驼国的三只妖怪,正是通过这些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描写,来体现克服自身的劣根,修身成佛的目标和追求。

《西游记》是我国文化艺术乐园的瑰宝,是一部深受明代后期思想解放启蒙思潮影响的巨著。它对共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佛、儒、道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神魔的世界影射社会现实,反映了明朝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告诫人们既要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又要有淡泊的出世精神,为以后中国三教文化融合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参考文献:

吴承恩 《西游记》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李辰冬 《人物分析》

陈 飞 《导读》


相关文章

  • 四大名著考试答案
  • 1.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杰出地位的文学巨著.它极为深广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的经济.政治.宗法制度,乃至整个上层建筑的腐朽.不合理,对它以后近二百年来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深巨的影响. 揭露 ...查看


  • _大唐三藏取经诗话_到_西游记_中救赎主题的发展与演变_杨光熙
  • DOI:10.14167/j.zjss.2009.09.0112009年第9期No.9,2009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09年9月Sept.,2009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查看


  •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摘要:佛教,作为宗教的一种,源远流长,它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并不是单一.孤立着发展的,而是与我们所特有的传统文化相互吸收.相互斗争.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佛教也逐步成为了中国式的宗教,并且尽情地在中国的文学领域里绽放 ...查看


  •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的神位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 <西游记>一书中的天庭神仙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佛教众圣,如来,观音等. 一类是道教众仙,太上老君,福禄寿三星等. 还有一类是天宫中的神圣,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天王等. 其实,中国的神仙不是佛教的,就是道教的.西游记中的第三 ...查看


  • 西游记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西游记>中三教文化的融合 学院: 文史学院 班级: 2007级汉语五班 姓名: 韩媛媛 指导教师: 靳晓敏 职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15 日 <西游记>中三教文化的融合 ...查看


  • 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 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映,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的寄托.显然,它与历史故事之于历史演义.传奇故事之于英雄小说相比,是远距离的,是间接的.因此,作为长篇巨制的神 ...查看


  • _封神演义_与宗教_朱越利
  • #宗教学理论与其他宗教研究# 5封神演义6与宗教 朱越利 提 要:5封神演义6的主题是歌颂仁政,痛斥暴政,伸张正义,鞭挞邪恶.5封神演义6那些宗教的和貌似宗教的描写,皆紧紧围绕这一积极的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貌似宗教的神魔斗法的情节 ...查看


  • 艺术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 作者简介:夏立超(1986-),男,山东聊城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自然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必需品:自然世界又是有约束性和缺 ...查看


  • 浅谈[西游记]维译本中的人物名称翻译
  • 浅谈<西游记>维译本中的人物名称翻译 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名著,盈誉环宇,颇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小说中糅合道教.佛教.儒教为一体,其中人物品类之复杂恐为中国小说之最.小说人物既有道家神仙,又有佛祖菩萨;既有妖 ...查看


热门内容